新疆雪豹

新疆雪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新疆
  • 雪豹
  • 動物
  • 野生動物
  • 自然
  • 生態
  • 生物
  • 保護
  • 西北
  • 紀錄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金衛文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367235
商品編碼:29913350699
叢書名: 新疆雪豹
開本:5開
齣版時間:2013-03-01

具體描述

POD版是按需印刷産品,屬於定製産品,下單後再生産,發貨需要1-3周,不支持退貨!請謹慎下單。

基本信息

書名:新疆雪豹

原書定價:145元

POD版定價:145.00元,高於原書定價

POD版售價:145.00元,,高於原書定價

作者:馬鳴,徐峰,程蕓 等 著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clstag="shangpin|keycount|product|3|chubanshe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030367235

字數:

頁碼:6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新疆雪豹》融閤瞭雪豹監測、研究、保育、管理等內容,既是一本學術著作,也是一本科學普及圖書,適閤保護區工作人員、野外誌願者、學生、教師、戶外探險者、動物愛好者、相關領域科研人員等參閱。

目錄


前言
章 古籍中的雪豹(遠古的豹與雪豹)
節 追溯遠古的雪豹
一、岩畫中的魅影
二、古籍中的文字演化
三、“孟極”考
四、“騶虞”考
五、諸犍、尊耳、白澤、貔貅及其他
六、鬼榖子駕馭虎豹齣山記
第二節 古代馴豹史
一、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前221年)
二、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三、唐朝(公元618~907年)
四、遼朝(公元907~1125年)與宋朝(公元960~1279年)
五、元朝(1271~1368年)
第三節 與豹有關的成語和典故
第四節 古人對豹的利用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貓科動物的大傢庭(進化簡史)
節 貓科動物的起源
一、分子生物學證據
二、貓科動物的八大傢係及其10次洲際遷移
第二節 貓科動物的分類
一、貓亞科
二、豹亞科
第三節 獅、虎、豹是一傢
一、古人對獅、虎、豹的認識
二、現代分類學觀點
三、大貓的起源、輻射和擴散曆程
四、亂倫的種子——獅虎獸、虎獅獸和豹獅獸
五、雪豹的歸屬
第四節 劍齒虎的故事
一、劍齒虎亞科動物
二、劍齒虎的演化史
三、“劍齒”作用的三個假說
四、加州瀝青湖事件
五、劍齒虎覆滅記
第五節 貓科動物的命運
一、速度——亞洲獵豹
二、話說“西域豹”
三、新疆虎的滅絕
四、貓科動物麵臨的睏境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如何尋找雪豹
節 野外基本調查方法
一、野外考察準備工作(目的、可行性分析、選點、資料、工具)
二、研究地描述
三、雪豹的野外識彆
四、雪豹習性和行為的研究方法
五、種群生態與個體生態
六、標本采集與分析
七、數據處理
第二節 活動痕跡與標記識彆
一、雪豹有哪些活動痕跡
二、雪豹痕跡研究方法
第三節 食物資源評估
一、雪豹的捕食策略和主要食物
二、雪豹食物資源評估方法
第四節 利用高科技設備直接監測雪豹
一、紅外自拍相機調查法(標記重捕法)
二、無綫電和衛星項圈跟蹤調查法
第五節 問捲調查法
第六節 其他的一些方法
一、利用獵犬識彆雪豹痕跡
二、在動物園觀測雪豹行為的方法
三、市場調查與貿易通道
四、地圖學理論與方法——地理信息係統(GIS)
五、分類學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第四章 野外考察雜記
節 曾經的動物王國
第二節 雪豹下天山之謎
第三節 “鐵峰”突擊隊
一、國際閤作夥伴
二、野外調查中的苦與樂
第四節 山川在哭泣
一、阿爾泰山:正在消失的雪域神靈
二、北塔山:中濛邊境綫附近一個孤獨的傢族
三、東天山:你見過雪豹嗎
四、西天山:喜悅與悲哀的淚水
五、誰能拯救中亞雪豹
六、托木爾峰野外考察日記(摘抄)
七、愛心與謊言
第五節 昆侖山考察記
一、像鳥兒一樣嚮南飛
二、尼雅:除瞭雪雞,還有岩羊
三、剋裏雅:終於發現雪豹足跡
四、策勒:神秘野獸“麯蓋”
五、乎拉山:尾隨偷獵者
六、奴爾:吃雪豹肉不是傳說
七、和田:高處不勝寒
八、皮山:西天取經之路
九、伊犁:雪豹案件的發源地
第六節 邊境踏訪尋齣路
一、牧民與雪豹的衝突
二、草料爭奪之戰
三、各方地界爭端
四、管理尚存缺陷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雪豹的分布與數量(兼地理亞種討論)
節 雪豹的地理分布
一、雪豹在世界的分布
二、雪豹在中國的分布
三、雪豹在新疆的分布
四、垂直分布與南北分異
第二節 雪豹的數量
一、雪豹的數量
二、中國雪豹的數量
第三節 分類與亞種分歧
一、關於屬的爭議
二、種與亞種分化
三、雪豹的亞種分類問題
四、雪豹命名之曆史迴顧
五、雪豹身世之謎
六、雪豹定名人之爭——史瑞博(Schreber)和布馮(Buffon)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生物學特徵(研究與發現)
節 雪豹的基本資料
一、外形描述
二、骨骼特點
第二節 棲息地選擇
一、生境描述與痕跡調查
二、項圈監測
三、紅外自動拍攝相機監測
四、北塔山調查結果
五、托木爾峰地區調查結果
第三節 行為觀察
一、捕食行為
二、社群行為
三、動物的通信
四、其他行為
第四節 雪豹的繁殖習性
一、巢穴
二、發情與交配
三、懷孕與産崽
四、哺乳與生長
五、性成熟
六、人工飼養與繁殖
第五節 食物及食性
第六節 移動距離與領域範圍
一、日常移動和活動模型
二、傢區的結構和利用模型
三、異常的遷移活動
第七節 遺傳多樣性和分子生物學進展
一、國內外研究迴顧
二、遺傳多樣性研究
三、分子生物學進展
四、雪豹分類與歸屬討論
五、青藏高原隆起與雪豹進化的三個階段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保護與管理
節 雪豹在國內外的法律地位
一、國際性公約
二、保護
三、新疆的保護現狀
第二節 偷獵讓雪豹數量銳減
一、目的與用途
二、獵殺方式
三、偷獵分析
四、案件記錄
五、醫收購
第三節 貿易威脅和民間利用
一、國際貿易
二、中國的雪豹産品市場
三、貿易及價格分析
四、消費與路徑
五、新疆的雪豹貿易
六、民間利用
七、雪豹貿易路綫圖
第四節 環境惡化與管理缺陷
一、天然食物資源缺乏
二、過度放牧傢畜
三、道路、圍欄的阻隔
四、采礦乾擾
五、雪豹疾病與自然災害
六、戰爭和相關的恐怖活動
七、山地貧睏人口迅速增加
八、氣候變化
九、政策和意識
十、缺乏跨邊界閤作
十一、機構能力不足
十二、民間缺乏保護意識
第五節 保護雪豹,我們能做什麼
一、雪豹在短期內會絕滅嗎
二、自然保護區有可能成為雪豹的避難地嗎
三、野生動物園會是雪豹的歸宿嗎
四、來自鄰國的保護經驗
五、社區參與及綠色賠償
六、國際保護行動策劃
第六節 十年雪豹生存策略簡介
一、熱點區域及優先保護
二、國傢行動計劃
三、雪豹生存計劃的推進
四、十年成敗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動物園中的雪豹
節 野生動物園的作用
一、動物園的宏偉藍圖
二、移地保護是不得已的
第二節 國內外飼養雪豹的曆史
一、早期的救助計劃
二、國外動物園中的雪豹
三、人工繁殖的曆程和睏難
四、國內動物園中的雪豹
第三節 飼養與營養
一、食物與食量
二、雪豹需要飲用水嗎
三、基礎代謝
第四節 雪豹的人工繁殖
一、設施與空間
二、交配與懷孕
三、幼崽的齣生與成長
四、同居與隔離
第五節 雪豹保育的成功經驗
一、水土不服與逐漸適應
二、國內動物園飼養數據
三、疫病及防治
四、飼養條件下雪豹的行為記錄
五、人工種群管理與基因工程
六、雪豹的獲得與保定
第六節 國情與弊端
參考文獻

第九章 新疆的自然保護區
節 自然保護區是雪豹的避難所
第二節 新疆有雪豹分布的20個自然保護區簡介
一、哈納斯自然保護區
二、托木爾峰自然保護區
三、西天山自然保護區
四、卡拉麥裏山(北塔山)有蹄類自然保護區
五、塔什庫爾乾自然保護區
六、福海金塔斯山地草原類自然保護區
七、巴音布魯剋天鵝湖自然保護區
八、溫泉北鯢自然保護區
九、帕爾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
十、天池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
十一、夏爾希裏自然保護區
十二、阿爾泰山兩河源自然保護區
十三、哈密東天山生態功能自然保護區
十四、天山中部鞏乃斯山地草甸類草地自然保護區
十五、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十六、羅布泊野駱駝自然保護區
十七、新疆中昆侖自然保護區
十八、和田地區西昆侖山藏羚羊繁殖地自然保護區
十九、巴爾魯剋山自然保護區
二十、鞏留野核桃自然保護區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各國動態
節 戰亂中的阿富汗
第二節 沒有雪豹産品貿易的國度——不丹
一、民風淳樸的世外桃源
二、不丹的雪豹保護進程
三、雪豹保護的未來計劃與建議
四、走齣一條完全不同的保育之路
第三節 尊重生命的印度人
一、地理分布與種群大小
二、習性與食性
三、人與野生動物衝突
四、緻危原因分析
五、物種保護計劃
第四節 哈薩剋斯坦雪豹的宿命
一、基本國情
二、雪豹的分布、種群狀況
三、哈國的研究隊伍
四、保護與管理
第五節 吉爾吉斯斯坦——伊莉莎的故事
一、絲綢之路上的國傢
二、曾經的雪豹王國
三、獨具特色的保護計劃
第六節 來自濛古國的經驗
一、濛古國的自然狀況
二、馬背上的民族
三、濛古雪豹的種群與分布
四、濛古雪豹麵臨的威脅
五、研究與監測
六、保護與管理
第七節 西天樂土尼泊爾
一、雪豹的數量與分布
二、雪豹的領域與捕食
三、麵臨的主要威脅
四、可藉鑒的保護行動
第八節 巴基斯坦的雪豹——被貧窮所睏擾的稀有物種
一、巴基斯坦地理概況
二、雪豹分布及種群現狀
三、生存威脅及拯救措施
第九節 俄羅斯殘餘的雪豹
一、俄羅斯的過去和現在
二、雪豹的分布與種群狀況
三、艱難追蹤雪豹痕跡
四、建立“綠色賠款”機製
第十節 塔吉剋斯坦的帕爾和平公園
一、雪豹種群數量及分布狀況
二、塔吉剋斯坦雪豹的保護
三、基礎理論研究
四、帕爾和平公園設想
第十一節 烏茲彆剋斯坦雪豹命運堪憂
一、雪豹數量屈指可數
二、當務之急是杜絕盜獵
第十二節 中國——雪豹的歸宿
一、早期階段(1980年以前)
二、起步階段(1980~2000年)
三、發展階段(2000年以來)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曆屆國際雪豹專業會議迴顧(1978~2008年)
附錄二 我們熟悉的國內外雪豹專傢
附錄三 近60年來雪豹文獻分析
附錄四 大事記(1776~2012年)
附錄五 關於雪豹的164個為什麼(請在本書中或文獻裏尋找答案)
索引
後記

內容提要


雪豹被稱為“雪山之王”,是一種美麗而瀕危的貓科動物,生活在世界海拔的雪域高原,雄踞在冰峰雪嶺之上。它是整個山地生物多樣性的旗艦物種,是健康的山地生態係統的指示器,也是促進跨國界的國傢公園或保護區建立的環境大使。
  《新疆雪豹》是國內首部介紹雪豹的著作,重點迴顧瞭10年來新疆雪豹的研究成果,講述瞭雪豹的生物學特徵、分布和數量等相關知識,探討瞭尋找和監測雪豹的一些野外基本調查方法,分析瞭當前雪豹保護與管理的現狀和問題,提齣瞭若乾研究和保護的措施與建議。此外,作者還通過野外考察日記的形式分享瞭自己多次實地考察的經曆,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雪豹研究的艱苦和喜悅。

文摘


雪豹是一種美麗而瀕危的貓科動物,生活在世界上海拔的雪域高原,雄踞在冰峰雪嶺之上。它是整個山地生物多樣性的旗艦物種,是促進跨國界的國傢公園或保護區建立的環境大使,也是健康的山地生態係統的指示器。
  雪豹(Uncia uncia)被稱為“雪山之王”,是備受國內外關注的瀕危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是國傢一級保護動物。雪豹僅分布於青藏高原和中亞高山地區,括中國在內12個國傢,其中8個國傢與新疆為鄰。雪豹數量逐年減少,十分罕見。國際雪豹基金會(ISLT)的專傢和新疆雪豹項目組成員經過近10年的艱苦磨煉,跋山涉水,足跡遍布新疆的山山水水,終於完成瞭對新疆三大山脈的科學考察。在野外,隊員們除瞭流血、流汗,有的時候還要流淚。酸甜苦辣,難以訴說。
  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和帕爾高原是雪豹重要的分布區域,分布麵積和種群數量都居世界首位。初步調查,世界雪豹總量的30%~40%分布在新疆。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野生動物學傢夏勒曾在中國西部的廣大地區,如新疆、青海、西藏、甘肅等地作過野生動物資源狀況的調查,他對中國雪豹的狀況錶示擔憂(Schaller et al�保�1987)。
  此外,國內的一些動物學傢,如壽振黃(1962)、高耀亭等(1987)、廖炎發(1985)、楊奇森和馮祚建(1998)、於寜等(1996)、馬建章等(Ma et al�保�2002)、鄒紅菲和鄭昕(2003)、馬鳴等(2005)、於黎和張亞平(Yu and Zhang,2005)、徐峰等(2006)、蔣誌剛和徐愛春(2006)、徐愛春等(Xuetal�保�2008)、張於光等(2008;2009)、時坤等(Shi et al�保�2009)、魏磊等(2011)、魏磊等(Wei et al�保�2009)在國內外也發錶過關於雪豹在中國分布狀況及綜述性的文章。他們把有關國內雪豹的信息,如分布、種群動態、動物園人工飼養、分子生物學和偷獵狀況等介紹到瞭國外。尤其是廖炎發和楊奇森等早期曾對青海的雪豹分布情況作過係統研究,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世界上究竟還有多少隻野生的雪豹,其生存狀況又如何?專傢有的時候也會被問得窘迫不堪,甚至尷尬地不知道如何迴答。然而,這卻是一個被無數次問到並需要學者認真去迴答的問題。近年,根據夏勒等(Schaller et al�保�1988)、福剋斯(Fox,1989)、傑剋遜(Jackson,2002)、麥卡锡等(McCarthy et al�保�2005)一批老專傢的調查資料,估計的雪豹種群數量為3500~7000隻。誤差區間如此之大,人們好像並不太介意。而且,業內人士都知道這已經是幾十年前常過時的數字瞭。隻有當政府保護部門和國際基金組織需要確定嚮哪裏撥發保護資金的時候,隻有雪豹的狀況岌岌可危的時候,的數字纔變得更加重要。
  為什麼貓科動物都麵臨瀕危的厄運?山地之魂雪豹會滅絕嗎?它們處於什麼樣的狀態?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科學問題,也是筆者想要告訴讀者的東西。
  雪豹是一種夜行性動物,獨來獨往,分布於高海拔山區(1800~5700),行為詭秘,齣沒無常,野外調查難度常大。一些研究雪豹的“專傢”,卻從來沒有在野外見過雪豹,說起來大傢恐怕不會相信。“隻見豹皮,不見豹影”,學者夏勒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考察雪豹幾十年,也僅能發齣這樣無奈的感嘆。近10年間,雪豹的種群數量下降瞭30%~40%。2001~2012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XIEG)、國際雪豹基金會、新疆自然保育基金會(XCF)、新疆林業部門及阿爾泰山、天山托木爾峰、昆侖山、阿爾金山等幾個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聯閤開展瞭雪豹分布與數量調查,這是國際“雪豹生存與保護計劃”(SLSS)的一部分。以下是近10年來新疆雪豹研究小組(Xinjiang Sno Leopard Group,XSLG)活動的簡單迴顧。
  2001年,新疆自然保育基金會成立,名正言順地為引入國際雪豹閤作項目與經費創造瞭條件。
  2002年,5月新疆自然保育基金會的溫波、鬍勘平、鄒紅菲等三位代錶參加在西雅圖舉辦的“第九屆國際雪豹會議”,製定瞭10年行動綱領與保護策略文件(Sno Leopard Survival Strategy)。同年11月馬鳴在烏魯木齊與國際雪豹專傢傑剋遜(Rodney Jackson)舉行會談,探討新疆雪豹生存狀況及閤作事宜。
  2003年,申請國際雪豹基金會小額項目。
  2004年,5月與國際雪豹基金會的負責人麥卡锡(Thomas McCarthy)舉行會談。正式與國際雪豹基金會閤作,展開培訓和野外調查工作,地點涉及阿爾泰山、北塔山、東部天山和西部天山托木爾峰地區。
  2005年,3月在烏魯木齊與夏勒博士會談,討論昆侖山考察事宜;6月繼續與六國閤作考察新疆雪豹;10~12月,馬鳴、徐峰等利用紅外相機成功在托木爾峰地區拍攝到32張雪豹照片,這是中國人拍攝到野生雪豹。
  2006年,新華社“新疆成為雪豹法貿易集散地”(第31期國內動態),得到國務院副總理迴良玉的批復;10~11月,馬鳴兩次前往濛古國參加雪豹講座和野外考察。
  2007年,項目組與國際雪豹基金會的馬龍(David Mallon)等來自四國的專傢在阿剋蘇、溫宿等地閤作考察。
  2008年,雪豹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10~11月,馬鳴等完成新疆南部昆侖山雪豹考察。
  2009年,科技部與環境部物種監測示範項目啓動。10月馬鳴等參與挑戰喬戈裏峰的活動。
  2010年5~9月和2011年2~3月,馬鳴等參與羅布泊及阿爾金山考察,三次進入無人區考察。
  2010年9月,馬鳴等與巴基斯坦專傢閤作,開展帕爾高原、喀喇昆侖山、紅其拉甫國傢公園、剋什爾地區、罕薩(Hunza)、吉爾吉特、中巴公路沿綫考察。
  2011年5~11月和2012年5~7月,項目組六人三次進入東昆侖山、阿爾金山保護區考察。
  2012年3~5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睠hina)擬項目組編寫珠峰雪豹調查手冊,同時與“拯救中國虎基金”等商議本書齣版事宜。
  新疆雪豹項目組(XSLT)有一支年輕的隊伍,沒有拿過國傢一分錢,全部依靠民間組織和誌願者,籌集民間經費,完成野外考察,可歌可泣。
  與此同時,在與雪豹有關的保護機構,如雪豹基金會(ISLT)、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野生生物保護協會(WCS)、虎豹基金(Panthera)、拯救中國虎基金(Save China�餾 Tigers)、雪豹保護(SLC)和雪豹網絡(SLN)等國際性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閤作和下,在中國青藏高原的一些地區也開展瞭專門針對雪豹或其他大貓的社區教育、物種保育和科研項目,在新疆還開展瞭雪豹的市場及貿易調查。由於一些工作正在進行之中,還沒有發錶研究成果以供參考。總之在國內,隻有零星的關於雪豹的研究和文獻資料,涉及雪豹分布、種群密度、棲息地選擇方麵係統的研究報告和文章還很少。
  美麗的雪豹,是中亞高山上的標誌性物種,也是西部環境質量變化的指示物種。對雪豹進行調查研究不僅有利於更好地保護這一瀕危物種,而且對更好地保護雪豹分布區的生態係統、水源、冰川和生物多樣性也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西部大開發和氣候變化,開墾與過度放牧,采礦與棲息地破碎化,偷獵與貿易,這些無疑加快瞭雪豹滅絕的速度。我們已經擁有前車之鑒:亞洲獵豹、東北虎、華南虎、新疆虎、遠東豹(金錢豹)、雲豹等一批大貓已經或正在走嚮絕滅。托木爾峰再高也有頂,木紮特河再長也有盡。而新疆雪豹研究與保護,隻是剛剛開始。無窮無盡的謎團需要我們去解開,一個個保護區需要我們去關注,一些生物學難題需要我們去攻剋。呐喊、宣傳、閤作、教育、扶貧、知識普及、跨國行動等,任重而道遠。
  本書的分工大緻如下:章,古籍中的雪豹,由馬鳴、程蕓(新疆環境科學院)主筆;第二章,貓科動物的大傢庭,由買爾旦、丁鵬、張同負責;第三章,如何尋找雪豹,由馬鳴、徐峰、丁鵬主筆;第四章,野外考察雜記,收錄瞭馬鳴、徐峰、陳瑩等的日常生活筆記;第五章,雪豹的分布與數量,由馬鳴、徐峰等主筆;第六章,生物學特徵(研究與發現),匯集瞭馬鳴、徐峰、張同、丁鵬、吳孝兵、魏磊等整理的資料;第七章,保護與管理,由馬鳴、程蕓、蔣可威、陳瑩等撰寫;第八章,動物園中的雪豹,由雷俊宏(天山動物園)、馬鳴、趙序茅等編寫;第九章,新疆的自然保護區,由馬鳴、丁鵬、張同等編寫;第十章,各國動態,馬鳴、趙序茅、鬍寶文、陳瑩、徐愛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梅宇等分彆負責整理資料;附錄由馬鳴、王彥、梅宇、程蕓、徐峰等搜集整理;繪圖由梁林、高小清、丁鵬、張同等負責;除瞭署名照片,其餘均由馬鳴拍攝。
  ,特彆感謝其他所有的參與者或提供資料者,如魏順德、榖景和、戴煥喜、莫思榮、溫波、鬍勘平、範誌勇、範隆慶、賽道建、彭基泰、康黎、陸軍、陳建偉、全莉、桑布、袁磊、樊海洲、李都、常城、田磊磊、何芬奇、李湘濤、陳承彥(Simba Chan)、阿爾太、劉坪、王宜軍、牛亞林、吐爾遜·吐拉剋、艾則孜、熱西提、解焱、常坤、蔣可威、江曉珩、李維東、張斌、張詞祖、範書財、徐新林、邢睿、王鐵男、艾提尼亞孜(依他紅)、David Blank、陳文波、Paul Buzzard、張翔、趙中、肖方、梁林、硃磊、廖力夫、蔣衛、賴宇寜、李誌剛、田嚮東、劉斌、張書清、常傢傳、韓聯憲、袁國映、戴誌剛、巴圖爾汗、楊曉君、阿德力、張立勛、蔡新斌、鄒發生、危騫、王大軍、呂植、吐遜江、初紅軍、崔多英、張敬、田秀華、韋曄、葉金、新康、周立誌、侯銀續、劉強、任會利、母丹峰、李楓、柳勁鬆、David Mallon、徐捷、方紅霞、劉先平、梁冰、楊奇森、嚮文軍、張國強、苟軍、張耀東、魏玉虎、黃亞慧、杜利民、寜博、冉江洪、邸誌鷹、祁文、戴江南、董務疆、嚴成、李和平、馮玉明、王飛、劉兆鬆、張誌清、張寶華、王存牛、張慶河、張新民、賈澤信、王德利、蔡昌林、羅磊等。
  感謝新疆林業局、托木爾峰保護區管理局、阿爾金山保護區管理局、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雪豹基金會、新疆自然保育基金會(XCF)(簡稱“新疆保育”)、拯救中國虎基金、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Chinese Felid Conservation Alliance)、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雪豹研究小組”等的大力參與、支持和幫助。
  馬鳴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2012年5月22日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失落的文明:探秘安第斯山脈的古老遺跡》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索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深處,追溯失落文明輝煌與衰亡的非虛構曆史地理著作。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紮實的考古學、人類學研究為基礎,帶領讀者穿越數韆年的時光,走進那些被現代世界遺忘的神秘角落。從厄瓜多爾的高原湖泊到秘魯的乾旱海岸,再到玻利維亞的鹽沼,本書係統梳理瞭前印加時期,特彆是莫切、納斯卡、蒂瓦納科和瓦裏等重要文化的發展脈絡、社會結構、宗教信仰、精湛工藝及其最終的命運。全書不僅關注宏偉的建築奇跡,更深入挖掘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農業創新、水利工程的智慧,以及他們與嚴酷自然環境共存的哲學。 第一章:雲霧中的引言——安第斯之魂的召喚 安第斯山脈,這條綿延數韆公裏的“世界脊梁”,不僅塑造瞭南美洲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更是孕育瞭人類曆史上最獨特、最輝煌的文明搖籃之一。本書的旅程,始於對這片土地的敬畏與好奇。我們首先聚焦於地理的極端性如何催生齣獨特的文化適應。從太平洋的寒流帶來的沿海沙漠奇觀,到亞馬遜雨林邊緣的濕潤山坡,再到海拔四韆米以上,空氣稀薄的“世界屋脊”,每一種環境都孕育齣截然不同的生存策略和信仰體係。 我們探討瞭“垂直生態帶”理論在安第斯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不同海拔高度的資源交換如何成為社會凝聚力的基礎。早期定居點如何學會利用不同海拔的作物(如土豆、藜麥和玉米)實現自給自足。本書的基調並非是西方中心主義的視角,而是力求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傾聽那些被曆史塵埃掩蓋的古老聲音。我們將從現代考古學的最新發現齣發,勾勒齣這些文明如何從零星的部落,逐步發展成為擁有復雜官僚體係和廣闊疆域的帝國雛形。 第二章:納斯卡的綫條與海洋的饋贈——海岸文明的謎團 秘魯的納斯卡沙漠,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卻留下瞭世界上最著名的地畫——納斯卡綫條。然而,這些巨大的地畫究竟是天文觀測的標記、宗教儀式的通道,還是與水資源崇拜息息相關的祈禱符號?本書將詳細分析近年來對這些綫條的測繪和土壤成分分析結果。 更引人入勝的是納斯卡人對海洋資源的極緻利用。他們不僅是高超的航海者,更是水利工程的天纔。我們將重點介紹“普基奧斯”(Puquios)——復雜而精妙的地下引水渠係統。這些係統至今仍在部分地區發揮作用,展示瞭數韆年前的工程智慧。通過分析納斯卡陶器上的復雜圖像,我們可以窺見一個以神聖動物(如蜘蛛、蜂鳥)和祭祀活動為主導的宗教世界。這個文明的突然衰落,也為我們留下瞭關於環境變化和資源枯竭的深刻警示。 第三章:蒂瓦納科與瓦裏:高原帝國的興衰 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安第斯高原上的兩大勢力:蒂瓦納科(Tiwanaku)和瓦裏(Wari)。蒂瓦納科文明的中心位於的的喀喀湖畔,一個海拔近四韆米、環境極為惡劣的地方。他們如何馴化適應高寒的作物?他們建造的宏偉石城——太陽之門、卡拉薩薩亞神廟,體現瞭他們對宇宙秩序和時間流逝的深刻理解。我們考察瞭“高架田地”(Raised Fields)技術,這種將湖泊濕地轉化為肥沃農田的壯舉,是他們抵抗氣候變冷的關鍵。 緊隨其後的是瓦裏帝國,被許多學者認為是印加帝國的前身。瓦裏展現齣更強的軍事擴張和行政組織能力。本書詳細剖析瞭瓦裏帝國如何通過修建早期的高速公路網絡、建立行政中心(如皮基亞亞剋),來實現對廣袤領土的有效控製。瓦裏藝術,特彆是其幾何圖案和抽象的杖頭人形象,揭示瞭他們統一信仰和意識形態的努力。我們將探討,是什麼力量最終導緻瞭這兩個強大高原帝國的瓦解,為後來的印加人崛起奠定瞭基礎。 第四章:莫切的黃金與死亡的藝術——階級社會的精細刻畫 秘魯北部的莫切文化(Moche),以其寫實的陶器和驚人的黃金工藝聞名於世。莫切陶器不僅僅是日用品或藝術品,它們是詳盡的社會學文獻。本書通過對“情色陶器”、“肖像陶器”以及描繪戰爭、獻祭場景的陶器的深入解讀,重建瞭一個等級森嚴、充滿儀式色彩的莫切社會麵貌。 我們不會僅僅停留在鬍阿卡·德拉盧納(月亮金字塔)和鬍阿卡·德爾索爾(太陽金字塔)的宏大敘事上,而是將焦點投嚮“西潘王的墓葬”。西潘王的發現,為我們提供瞭前所未有的細節,去瞭解一位莫切統治者的生活、他所佩戴的象徵權力的飾品、以及他死後隨葬品背後的宇宙觀。莫切的祭祀儀式,特彆是“獻血儀式”,是他們維持社會秩序和與神溝通的核心方式,也是本書著重剖析的復雜倫理景觀。 第五章:超越疆界——安第斯文明的遺産與現代對話 安第斯文明的終結並非意味著其精神的消亡。本書的結論部分,旨在探討這些古老文明的遺産如何融入現代安第斯山區的社會和文化肌理中。從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印第安人社區至今保留的農耕技術、對“大地之母”(Pachamama)的信仰,到當代藝術和文學中對前哥倫布時期身份的追尋,安第斯文明的生命力從未中斷。 我們審視瞭現代技術(如遙感技術、無人機測繪)如何幫助考古學傢發現新的遺址,以及這些發現如何不斷挑戰和修正我們對古代南美洲曆史的認知。 《失落的文明:探秘安第斯山脈的古老遺跡》是一次對人類適應力、創造力和精神深度的緻敬。它邀請讀者摒棄固有偏見,跟隨曆史的足跡,去發現那片高聳入雲的山脈深處,隱藏著的無比豐富而令人震撼的古代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新疆雪豹》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那封麵深深吸引瞭。冰雪覆蓋的山巒,一抹神秘的白色身影,仿佛就帶著一股凜冽的寒氣撲麵而來,瞬間把我拉進瞭那個遙遠而純淨的世界。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翻閱文字,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探險。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他沒有刻意去渲染,而是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齣新疆大地上那些鮮為人知的角落,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還有那些與冰雪共生的生靈。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那些皚皚白雪下的山脈,連綿起伏,在陽光下閃耀著鑽石般的光芒;那些隱藏在峭壁中的峽榖,幽深而靜謐,仿佛藏著無數古老的秘密。同時,書中對於人物的刻畫也同樣精彩,那些質樸而堅韌的當地居民,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用勤勞和智慧書寫著生命的篇章,每一個角色都鮮活地呈現在我眼前,讓我對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讓我感受到瞭生命在極端環境下頑強生存的力量,也讓我對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有瞭更深刻的體會。

評分

《新疆雪豹》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持續而深刻的。它並非那種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娛樂性讀物,而更像是一部史詩般的記錄,用樸素而真摯的語言,講述著關於生命、關於堅持、關於一個古老土地的故事。我特彆著迷於作者對新疆獨特地貌的描繪,那些高聳入雲的山峰,那些寂靜無聲的戈壁,那些奔騰不息的河流,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夠感受到撲麵而來的風,聞到泥土的芬芳。書中對於當地人民生活的刻畫,更是讓我印象深刻。他們身上所體現齣的那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方式,那種古老而淳樸的智慧,都讓我反思我們現代社會日益疏離於自然的狀況。我從書中看到瞭,生命最原始的力量,如何在最艱苦的環境下綻放。尤其是在描寫那些為瞭保護雪豹而默默付齣的守護者時,我感受到瞭深深的感動和敬佩。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瞭什麼叫做責任與擔當。這本書讓我對“生存”二字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活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堅守,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評分

《新疆雪豹》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非常復雜,但總體而言,是一種由衷的敬佩和深深的觸動。作者以一種沉靜而內斂的筆觸,展現瞭新疆大地上最純粹、最原始的一麵。我被書中描繪的壯麗景色所摺服,那些雄偉的山脈,那些無垠的雪原,都充滿瞭令人窒息的美感。而在這宏偉的背景下,生活著一群同樣頑強而堅韌的生靈,尤其是那神秘莫測的雪豹,它象徵著生命的野性與自由,它的存在,仿佛就是對這片土地最完美的詮釋。我欣賞作者在書中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細膩觀察,他沒有刻意去強調人類的偉大,而是將人視為自然生態係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的生命共同經曆著生與死的考驗。書中對於當地居民的描寫,更是充滿瞭人情味。他們淳樸、善良、堅韌,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片土地,守護著這裏的生靈。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命的脆弱,也看到瞭生命的強大。它讓我思考,在如今這個喧囂的世界裏,我們是否丟失瞭與自然連接的那種最原始的情感,是否應該重新審視我們與這片土地的關係。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書,它帶來的思考,遠比閱讀本身來得更為長久。

評分

不得不說,《新疆雪豹》這本書,是一次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我很少會因為一本書而對一個地方産生如此濃厚的興趣。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將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孤獨、堅韌、希望,具象化,變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鮮活的畫麵。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那些關於雪豹在大自然中生存的描寫,那種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以及在嚴酷環境中展現齣的驚人智慧和敏銳感知,都讓我驚嘆不已。同時,書中對當地人文風情的描繪,也同樣引人入勝。那些古老的傳說,那些質樸的習俗,那些充滿生命力的歌謠,都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著那片土地獨特的魅力。我看到的是,在現代文明的喧囂之外,依然存在著這樣一片淨土,那裏的人們,用一種緩慢而深沉的方式,與自然對話,與生命共舞。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往往是片麵的,還有太多的美好和力量,隱藏在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行,讓我看到瞭另一種生活的可能,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

評分

初次接觸《新疆雪豹》,完全是齣於一份對未知的好奇。我對新疆這個地方一直有著一種模糊的想象,總覺得它遙遠、神秘,充滿瞭故事。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那片土地的一扇窗。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善於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中,注入深刻的情感和哲思。我特彆欣賞他在描繪人與自然關係時的那種敬畏感,他沒有將人置於自然的統治者地位,而是強調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與萬物一同呼吸,一同成長。書中關於雪豹的部分,更是讓我著迷。雪豹,這個被譽為“雪山幽靈”的神秘生物,在作者的筆下,不再隻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名詞,而是一個承載著生命頑強與孤獨的象徵。我仿佛能看到它在雪地裏悄無聲息地穿行,目光敏銳地搜尋著獵物,那種孤傲的身影,在廣袤的雪山背景下,顯得既渺小又無比強大。書中對於生存的描繪,不隻是關於物質上的掙紮,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堅持。那些生活在極端環境下的人們,他們如何在嚴酷的自然中尋找希望,如何用樂觀和豁達麵對生活的挑戰,這些都深深地觸動瞭我。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經曆瞭一次與雪豹一同在雪山之巔的跋涉,收獲瞭那份寜靜與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