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家装电工就这么简单/学电工就这么简单/杨清德,赵顺洪

学家装电工就这么简单/学电工就这么简单/杨清德,赵顺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电工
  • 实操
  • 入门
  • 技能
  • 学习
  • 杨清德
  • 赵顺洪
  • 职业教育
  • 家装电工
  • 电力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4180
商品编码:29913415577
丛书名: 学家装电工就这么简单学电工就这么简单
出版时间:2015-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学家装电工就这么简单

原书定价:34元

售价:23.80元,

作者:杨清德,赵顺洪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030434180

字数:

页码:2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学电工就这么简单:学家装电工就这么简单》以家居新房电气装修及旧房电气改造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室内电气件预埋、配电器件的安装、常用灯具的安装、常用电器设备安装、弱电布线及器材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技能,对集成吊顶电器安装等新技术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同时,对电气规划设计、装修成本预算及控制、安全用电等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学电工就这么简单:学家装电工就这么简单》以家居新房电气装修及旧房电气改造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室内电气件预埋、配电器件的安装、常用灯具的安装、常用电器设备安装、弱电布线及器材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技能,对集成吊顶电器安装等新技术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同时,对电气规划设计、装修成本预算及控制、安全用电等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文摘


《学电工就这么简单:学家装电工就这么简单》:
  第1章 电气规划设计及成本预算
  1.1 电气工程规划与方案制定
  1.1.1 家居电气配置规划设计的有关规定
  尽管不同家庭的装修设计各不相同,家用电器的配置也不尽相同,但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我们在进行住宅建筑电源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我国《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于2011年5月3日发布,并于2012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下面摘录其中与家装电气设计及安装有关的部分条文,必要时进行适当讲解,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1.电能计量
  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和电能表的选择可参考表1.1的规定。
  表1.1每套住宅用电负荷和电能表的选择
  电能表的安装位置除了应符合下列规定外,还应符合当地供电
  部门的规定。
  ①电能表宜安装在住宅套外。
  ②对于低层住宅和多层住宅,电能表宜按住宅单元集中安装。
  ③对于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电能表宜按楼层集中安装。
  ④电能表箱安装在公共场所时,暗装箱底距地宜为1.5m,明装箱底距地宜为1.8m;安装在电气竖井内的电能表箱宜明装,电能表箱的上沿距地不宜高于2.0m。
  提示
  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中应包括照明、插座、小型电器等,并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考虑到家用电器的特点,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按0.9计算。
  电能表一般由供电部门安装,家装电工不涉及安装电能表。同时,在装修时,家装电工也不要拆装已经进入电能表的电线。
  2.导体及线缆选择
  ①住宅建筑套内的电源线应选用铜材质导线。
  ②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60m2且为一居室的住户,进户线线径不应小于6mm2,照明回路支线线径不应小于1.5mm2,插座回路支线线径不应小于2.5mm2;建筑面积大于60m2的住户,进户线线径不应小于10mm2,照明和插座回路支线线径不应小于2.5mm2。
  3.导管布线
  ①住宅建筑套内配电线路布线可采用金属导管或塑料导管;明敷的金属导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1.5mm,暗敷的塑料导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2.0mm。
  ②潮湿地区的住宅建筑及住宅建筑内的潮湿场所,配电线路布线宜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0mm的塑料导管或金属导管。明敷的金属导管应做防腐、防潮处理。
  ③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线缆保护导管外径不应大于楼板厚度的1/3;敷设在垫层的线缆保护导管外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1/2。线缆保护导管暗敷时,外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消防设备线缆保护导管暗敷时,外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④与卫生间无关的线缆导管不得进入和穿过卫生间。卫生间的线缆导管不应敷设在0、1区内,也不宜敷设在2区内(0、1、2区的分类定义见下方“提示”内容)。
  提示
  根据我国国情,一般住宅的卫生间往往兼有浴室的功能,因此卫生间内均设有淋浴、盆浴等设备。由于卫生间是严重潮湿场所,在洗浴时身体电阻降低使电击的危险大大增加,卫生间成为住宅中容易发生触电危险的地方。不在卫生间内设置电气插座及用电器具虽然可以避免触电,但也为洁身器、辅助加热器等电器的固定或移动用电器具的电源接驳带来困难,给使用造成不便。因此,电气设计师应在严格遵循电气保护措施的同时,在卫生间内适当位置设置插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在卫生间等潮湿场所内设置电器的要求。
  如果卫生间面积较大,一般分为3区。0区为澡盆或淋浴盆的内部;1区的限界为围绕澡盆或淋浴盆的垂直平面,对于无盆淋浴的卫生间,1区为距喷头水平距离1.2m,垂直距离2.25m的区域;2区是在1区外水平距离0.6m,垂直距离2.25m的区域。
  ⑤净高小于2.5m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下室(例如,车库),应采用导管或线槽布线。
  4.家居配电箱
  每套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一个家居配电箱,家居配电箱宜暗装在套内走廊、门厅或起居室等便于维修维护处,箱底距地高度不应低于1.6m。
  家居配电箱的供电回路应按下列规定配置:
  ①每套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照明回路。
  ②装有空调的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空调插座回路。
  ③厨房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电源插座回路。
  ④装有电热水器等设备的卫生间,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电源插座回路。
  ⑤除厨房、卫生间外,其他功能房应设置至少一个电源插座回路,每一回路插座数量不宜超过10个(组)。
  家居配电箱应装设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电源进线开关电器,供电回路应装设短路和过负荷保护电器,连接手持式及移动式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柜式空调的电源插座回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体式空调的电源插座回路也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提示
  家居配电箱内应配置有过流、过载保护的照明供电回路、电源插座回路、空调插座回路、电炊具及电热水器等专用电源插座回路。除壁挂分体式空调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
  每套住宅可在电能表箱或家居配电箱处设置电源进线短路和过负荷保护,一般情况下,一处设过流、过载保护,一处设隔离器,但家居配电箱里的电源进线开关电器必须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单相电源进户时应选用双极开关电器,三相电源进户时应选用四极开关电器。
  空调插座的设置应根据工程需求预留。如果住宅建筑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空调的插座回路应改为风机盘管的回路。
  5.电源插座
  ①每套住宅电源插座的数量应根据套内面积和家用电器的数量设置,且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电源插座的设置要求及数量
  注:表中序号1~4设置的电源插座数量不包括序号5专用设备所需的电源插座数量。
  ②起居室(厅)、兼起居室的卧室、卧室、书房、厨房和卫生间的单相两孔、三孔电源插座宜选用10A的电源插座。对于洗衣机、冰箱、油烟机、排风扇、空调、电热水器等单台单相家用电器,应根据其额定功率选用单相三孔10A或16A的电源插座。
  ③洗衣机、分体式空调、电热水器及厨房的电源插座宜选用带开关控制的电源插座,未封闭阳台及洗衣机应选用防护等级为IP54型的电源插座。
  ④新建住宅建筑的套内电源插座应暗装,起居室(厅)、卧室、书房的电源插座宜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墙面上。分体式空调、油烟机、排风扇、电热水器的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不宜低于1.8m;厨房电炊具、洗衣机电源插座底边距地宜为1.0~1.3m;柜式空调、冰箱及一般电源插座底边距地宜为0.3~0.5m。
  ⑤住宅建筑所有电源插座底边距地1.8m及以下时,应选用带安全门的产品。
  ⑥对于装有淋浴或浴盆的卫生间,电热水器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不宜低于2.3m,排风扇及其他电源插座宜安装在卫生间的3区。
  提示
  电源插座的设置应满足家用电器的使用要求,尽量减少移动插座的使用。住宅家用电器的种类和数量很多,因套内面积等因素不同,电源插座的设置数量和种类差别也很大,我国尚未有统一的家用电器电源线长度的统一标准,难以统一规定插座之间的间距。为了方便居住者安全用电,只规定了电源插座的设置数量和部位的标准。
  为了避免儿童玩弄插座发生触电危险,要求安装高度在1.8m及以下的插座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6.套内照明与照明节能
  ①灯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房间的功能而定,并宜采用直接照明和开启式灯具。
  ②起居室(厅)、餐厅等公共活动场所的照明应在屋顶至少预留一个电源出线口。
  ③卧室、书房、卫生间、厨房的照明宜在屋顶预留一个电源出线口,灯位宜居中。
  ④卫生间等潮湿场所,宜采用防潮易清洁的灯具;卫生间的灯具位置不应安装在0、1区内及上方。装有淋浴或浴盆的卫生间照明回路,宜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灯具、浴霸开关宜设置于卫生间门外。
  ⑤起居室、通道和卫生间照明开关,宜选用夜间有光显示的面板。
  ⑥直管形荧光灯应采用节能型镇流器,当使用电感式镇流器时,其能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7896的规定。
  ⑦有自然光的门厅、公共走道、楼梯间等的照明,宜采用光控开关。
  ⑧住宅建筑公共照明宜采用定时开关、声光控制等节电开关和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蓝图与匠心: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实务精要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于当代建筑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与精细化管理实践,旨在为建筑行业的设计师、工程师、项目经理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极具操作性的知识体系。全书不涉及电气安装的特定技能,而是全面涵盖了从建筑概念的起源、结构力学的应用、材料科学的革新,到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深度整合,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宏大命题。 第一章:建筑设计的逻辑与美学 本章深入探讨现代建筑设计思维的演变,分析功能主义、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等主要思潮对当代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的影响。重点剖析了如何将场地文脉、气候特征、文化背景融入设计初期,构建具有场所精神的建筑。内容包括: 1.1 概念生成与方案深化: 探讨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形态的转化过程,强调“少即是多”与“形式追随功能”的辩证统一。引入参数化设计在复杂形体生成中的应用案例。 1.2 空间叙事与用户体验: 细致分析流线组织、光影利用和声学环境对居住者和使用者心理感受的影响。通过对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层级划分,阐释空间序列对建筑体验的塑造作用。 1.3 数字化设计工具的应用前沿: 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设计阶段的集成应用进行详尽阐述,包括多专业协同、碰撞检测及设计优化路径的构建,超越传统二维绘图的局限性。 第二章: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创新 结构设计是建筑的骨架,本章着重于结构体系的选择、荷载计算的精确性以及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确保建筑的长期稳定与安全。 2.1 荷载分析与结构体系选择: 系统介绍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的精确计算方法,对比分析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空间桁架结构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 2.2 高性能结构材料研究: 详细介绍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如UHPC)、木结构(如CLT)在超高层和特殊结构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力学性能、耐久性与施工工艺。 2.3 抗震与隔振技术: 深入解析建筑抗震设计的核心理念,包括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以及隔震支座、阻尼器等主动与被动控制技术在保障结构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章:建筑物理与环境性能 现代建筑的设计必须关注其对自然环境的响应和内部环境的舒适性。本章聚焦于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声环境控制及采光设计。 3.1 热工性能优化与节能: 讲解传热、蓄热、冷热桥效应的原理,重点分析高性能保温材料的选择、气密性的控制,以及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策略(如太阳得热控制)。 3.2 室内外声环境控制: 探讨噪声源识别、隔声与吸声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对交通噪声和设备噪声的控制技术,确保室内声学质量达标。 3.3 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协同: 阐述如何通过窗墙比、遮阳系数、中庭设计等手段最大化自然光利用率,并结合动态照明控制系统,实现能源节约与视觉舒适度的平衡。 第四章: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 理论设计必须通过精密的施工得以实现。本章将视角转向工程现场,探讨现代建筑施工的技术革新与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 4.1 精细化施工工艺: 详述深基础施工(如地下连续墙、大直径旋挖桩)、复杂模板工程(如异形柱、悬挑结构)的最新施工技术,以及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工厂化生产与现场安装流程。 4.2 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建立覆盖材料进场检验、过程控制到竣工验收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关键工序的旁站与检测标准。 4.3 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PLM): 介绍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项目进度、成本、风险一体化管理模式,特别是合同管理、变更控制及供应链协同在高复杂度项目中的应用。 第五章:可持续建筑与绿色技术 面对全球环境挑战,本书将可持续性视为建筑设计的核心责任,系统介绍绿色建筑认证标准与前沿技术。 5.1 绿色建筑标准解读: 全面解析国内外主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如LEED, BREEAM,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指导设计人员如何系统性地达成高等级认证。 5.2 可再生能源集成: 探讨光伏(BIPV)、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一体化设计中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分析。 5.3 水资源与废弃物管理: 介绍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系统在节水中的应用,以及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策略。 总结与展望 本书的编写基于对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强调技术深度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它不仅是技术手册,更是引导从业者树立系统化思维、追求卓越品质的专业指南。未来的建筑将更加智能、更加绿色、更加以人为本,本书所涵盖的知识体系正是迈向这一未来的坚实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人,我总觉得家里应该有那么一两本书,能够帮助我提升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股清流,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常常在想,如果能自己动手解决家里的一些小麻烦,比如灯泡坏了,开关接触不良,甚至是一些简单的线路改造,那该多好。这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主动掌控感。这本书的标题“学电工就这么简单”,给我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原本复杂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电路原理开始讲起,然后逐步过渡到实际操作,比如认识各种电线、开关、插座的区别和用途,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连接。我尤其关注书中会不会有一些“疑难杂症”的解决办法,那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小故障,如果能自己搞定,那将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而且,我希望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能够简洁明了,图文并茂,这样在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愉快,不会因为晦涩的文字或者杂乱的图片而感到头疼。

评分

我一直觉得,作为现代人,掌握一些基本的家电维修和安装知识,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眼前一亮,《学电工就这么简单》,这几个字充满了魔力,仿佛瞬间就将一项看似高深的技能,变得触手可及。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不假手于人、不浪费金钱的情况下,解决家中一些小的电器问题。这本书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解答我的这个疑问。我期待书中能够有非常详细的图文并茂的讲解,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一般,但又渴望学习的人来说,清晰的步骤指示和直观的图片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常用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基础的电路知识,比如电是什么,电流是怎么流动的,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因为电相关的知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希望能读完这本书后,能够对家庭电路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自信地完成一些简单的安装和维修任务。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像是给完全没有基础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手工和DIY很有兴趣,尤其是在家里遇到一些小电器问题时,总是要麻烦别人,感觉很不方便,而且也想多了解一些实用技能。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时,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书名中的“就这么简单”几个字,给了我一种信心,让我觉得学习电工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和高深。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想象,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能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基础的电路问题,比如更换插座、安装灯具,甚至是一些简单的维修。这种能力上的提升,不仅能节省时间和金钱,更能带来一种成就感和独立自主的感觉。而且,现代家庭中电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了解一些电工知识,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详细的图文讲解,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清晰的图片和步骤指示至关重要,这样才能确保我在实际操作中不会出错。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安全注意事项,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名字,杨清德、赵顺洪,让我产生了一种信任感。感觉是专业人士的经验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我一直认为,学习任何技能,都应该选择有经验、有口碑的作者的作品。我对于电工这个行业,一直抱有一种敬畏之心,总觉得它充满了危险和神秘。但是,这本书的标题却用“就这么简单”来概括,这让我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能够让如此复杂的技能变得如此容易上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电工的固有认知,用一种更加直观、易懂的方式来讲解。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案例,展示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解决某个问题的,这样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对于书中关于工具的使用和维护也充满了期待,一套好的工具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电工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指南,比如家庭装修、日常维修等等,那就更好了。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实用技能非常感兴趣。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这本《学家装电工就这么简单》,我的目光瞬间就被吸引住了。这个书名,就像是为我这样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学家装电工”这几个字,就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而“就这么简单”更是给人心打了一剂强心针,让我觉得掌握这项技能并非遥不可及。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是从最基本、最容易理解的概念开始,逐步深入,不会出现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我期望书中能够有大量精美的插图,清晰地展示每一个操作步骤,甚至是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剥线、如何接线、如何辨别电线的颜色等等。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阅读完这本书后,我能够自信地为家里的新灯具布线,或者为新添的电器安装插座的场景。这种亲手改造家的能力,让我觉得生活更加有趣和充满成就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