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表情心理学:精华版
定价:36.0元
售价:15.1元,便宜20.9元,折扣41
作者:徐谦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682004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知识从不同的交往对象着手,对人的性格和心理展开层层剖析,也从各种方法入手,使我们学到那些看懂别人微表情的本领,从而让我们对机会的嗅觉更加敏锐。与其他人相比我们也就能相对容易捕捉到机会,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终的成功。
目录
作者介绍
徐谦,男,台大企管系毕业,担任台视记者、主播多年后,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
2002年开始,受到启发与指引,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六年多来 ,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心灵成长及心理治疗方法,并且博览了一百多本中英文的有关著作,透过每日的瑜伽练习和静坐,体悟了许多灵性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心得。现在关心的是“人类意识的进化与提升”,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发现内在真实的自我与幸福。
文摘
表情,一面内心世界的镜子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的计谋叫“空城计”,但是你对其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暗中配合了解多少呢?
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在谋略上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墙城之上,一个在墙城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就能看穿他的虚张声势,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击败了自己,就破坏了三国鼎立之势,然而司马家族的羽翼未丰,后难逃鸟尽弓藏的下场。当年帮刘邦打
天下的韩信后不也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吗?精于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这些。就因为有诸葛亮的存在,才让司马懿有了丰满羽翼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丕还必须倚仗司马懿,如果没有了诸葛亮,曹丕就没了后顾之忧,不需攘外,安内是必然之举,到那时,司马家族就没有容身之地了。因此,在平静的表面背后,两个对手心中波澜起伏,诸葛亮一生谨慎,判断司马懿不会下手,他才敢走这步看似冒险之棋。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城中必无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与他合唱的一出双簧戏,这出戏,若不是这两个有大智慧的谋略高手,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表情是能使情绪表面化的动作,凭面部表情来推测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是有相当的准确性的。
一个人的表情是其内心活动的写照。透过表象窥探心灵的律动,把握情绪变化的节奏,了解情感互动的根源,表情就是传递这种信息的显示器。
当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无论是否面对面,都会下意识地表达各自的情绪,与此同时也注视着对方做出的各种表情,正是这种过程,使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而又细腻深刻。
如下这些“脸语”是比较容易读懂的:蹙眉皱额头表示关怀、专注、不满、愤怒或受到挫折等情绪;双眉上扬、双目张大,可能是表现惊奇、惊讶的神情;皱鼻,一般表示不高兴、遇到麻烦、不满等。
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观察到,它的特点是:
(1)嘴角拉向后方;
(2)面颊往上展;
(3)眉毛平舒,眼睛变小。
不愉快的表情的特点是:
(1)嘴角下垂;
(2)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
(3)眉毛深锁,皱成“倒八”字。
还可以具体化一些,比如:
眉——有心理学家研究,眉毛可有二十多种动态,分别表示不同的感情。汉语中常用词语有:柳眉倒竖(发怒)、横眉冷对(轻蔑、敌意)、挤眉弄眼(戏谑)、低眉顺眼(顺从)。宋代诗人周邦彦有一句词:“一段伤春,都在眉间。”这是因为一个人眉间的肌肉皱纹较为典型地体现出了他的焦虑和忧郁,而
一旦眉间放开、舒展,则是心情变得轻松明朗的标志。
鼻——鼻子的表情动作较少,而含义也较为明确。厌恶时耸起鼻子,轻蔑时嗤之以鼻,愤怒时鼻孔张大,紧张时鼻腔收缩、屏息敛气。
嘴——嘴部的表情主要体现在口形变化上。伤心时嘴角容易下撇,欢快时嘴角会提升,委屈时通常噘起嘴巴,惊讶时伴有张口结舌的动作,忍耐痛苦时常常紧咬下唇。所以,嘴唇的曲线能敏感而自然地暴露内心活动。
人们一般可以从面部发生的不同表情和动态中,窥探到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其真实意图的大致面目,把这种表情细致地描述出来,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形:
当一个人正在工作时,忽然沉默下来,而且,很明显地露出不愉快的表情。那么,这种人在危机的状况下,极难承受得起精神上的压力。他属于欲求不满而又缺乏耐性的人,对于事态的发展方向,无法应付自如;在实际生活方面,他缺乏坚强的性格;如果处在逆境中,他就会立刻表现出软弱的本性。
这是一种失衡的表情,由于内心的冲突,使他的面部表情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对于一般人而言,佯装出一种与感情不符的表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内心的活动,会造成脸部肌肉发生连锁性反应,而表情的变化就随之产生了。
如果某个职员不满公司主管的言行,但只能敢怒不敢言,就只好装出一副毫无表情的样子。而事实上,不管这个人如何压抑那股愤怒的情绪,其内心的不满依然很强烈,如果仔细观察他的面孔,你会发现他的脸色有不对劲的地方,可能出现令人瞩目的僵直的面孔。
还有两种可能造成面无表情的情形。一种是漠不关心,另一种是根本没有放进心里去。当然,这种表面上的情形,也可能意味着他对人非常关心,但却不愿让人轻易地看出来。
有一种脸上的表情跟内心的情绪恰恰相反,但从面部肌肉的运动所呈现出的喜悦的表情来看,是笑的范畴。原因在于愤怒、憎恨、悲哀等感情能够从面部表现出来,很容易成为阻碍人们的正常社会活动的因素,所以人们都竭力设法压抑这种负面的感情,而尽量表露出喜欢或笑容满面的正面表情。
在现实生活中,能体现这种现象的例子莫过于夫妻之间的争吵。当彼此间的不和达到很激昂的状态时,不快乐的表情反而会逐渐消失,结果呈露出愉快的笑脸,态度也显得谦恭而亲切。
假如彼此间常常会陷入强烈的敌意和反感之中,倘若在对方的面前表现出了这种敌意和反感,不但会给对方带来不愉悦,对家庭、社会都会有不良的影响,所以,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产生了言不由衷的表情。这是一种无奈的方式,它具有双重社会功效,既需要预防,也需要提倡,关键是看针对什么样的人采取这种表情的使用方法。
人的喜怒哀乐,是通过脸部的活动来表达的。很少有人注意到人左右脸的变化并不是对称的,表情先是由左脸开始的。
一位美国学者沃尔夫对人的面部表情做了深入的研究后,在论文中指出,人的脸部在表达情绪时,左边的变化要比右边来得强烈。
论文发表后,美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的三位心理学家随即找了86个不同性格的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证实了沃尔夫的论断:人面部表情左右不对称,表情变化通常是先由左脸开始的。这是由于左脸是由大脑右半球所控制的。大脑右半球通常和外界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必使用言语作为媒介(言语是由左半
球控制的),因而左脸的表情要比右脸来得快些,来得强些。
这就是说,人的大脑分为两半球,发自内心的感情通常由右脑控制,却具体地反映在左脸上;而左脑则专司理智性感情(即经过克制和伪装的感情),然后反映在右脸上。因此左脸的表情多为真的,右脸的表情则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感情,就要着重去观察对方的左脸。
通过他人的面部表情,你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表情反映心态。表情会因很多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比如性别、年龄、文化等。但是,一般来说,单一的表情还是容易判断的,难判断的是有几种表情同时出现在一张脸上。另外,一些外部因素也会给判断情绪带来困难。
使判断复杂化的因素包括:先前是否见过要判断的脸,综合背景环境线索,判断者的情绪状态,被判断者的面部特征,观察面部的具体方法。
表情是情绪的晴雨表,通过表情,可以观察到与我们交谈的人言语之外的反应。眉飞色舞、笑逐颜开,标志着谈话气氛非常融洽;怒目而视、左顾右盼,则说明谈话没有找到路子。
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也可以提示我们对方是否对话题感兴趣,是否愿意继续交谈下去。比如,眼神的朝向可以提示我们对方是在倾听、思考还是漠不关心,嘴唇紧闭提示我们对方要下决心,青筋暴露说明对方马上就要发怒,该采取应急的措施了。
(2)从表情推断人物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在同一情绪下的表情可能不同:遇到高兴的事情时,开朗的人可能开怀大笑,腼腆的人则可能仅仅抿嘴笑笑,而抑郁的人可能只露出一丝苦笑。经常面带笑容、面部肌肉自然放松的人,他的心态一般比较稳定、平静、开朗;而经常愁眉苦脸、面部肌肉紧张的人,他的心态往往不太稳定,可能心胸狭窄、脾气暴躁。
由于面部表情由面部肌肉的活动形成,肌肉活动会在脸上形成各种表征,比如皱纹等。久而久之,这些表征就会刻记下来,成为的表情,这些的表情会向外界透漏出一个人性格方面的某些东西。
(3)表情能帮助人们在交谈时去伪存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进行言语交谈时并不一定会完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一来,交际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时候,表情可以帮助交际的双方正确地理解各自的真实意图。
多数表情是生理性的,可以不受意志支配,当一个人想隐瞒真相时,就会使有声语言偏离真实的意图。但是,这时候表情就可能背叛他,把被有声语言掩盖的事实揭露出来。比如,当雇员对老板不满时,虽然嘴里说着得体的话,脸上却会露出不满的表情。
除了有声语言会掩盖真情之外,人们还会使用表情来掩盖真实的感受或意图。比如,有的人在谈论自称是让他快乐的事情时,脸上露着欣慰的笑。但如果他的感受是假的,很可能会有一种别的什么表情飞快地略过脸庞,或者仅仅体现在眼睛里。
这种短暂的表情称为瞬间表情,它是被蓄意隐藏了的,但是,它随时可能会跳出来揭穿主人的伪装。
序言
有句俗话说得好: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摆脱不了时时刻刻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相比,社会更像是一座真正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每个人都会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所以,我们需要尽早地知道别人内心的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占据主动。
想要了解别人的想法,虽然看起来很难,但并不是没有一点方法。西方一位非常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指出:“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他的指尖却在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在背叛他!”
事实也如同他所说的那样,人们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自己的个性。如说话吞吞吐吐的人,大多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人,往往气势逼人。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人,往往比较散漫;穿戴整齐、一丝不苟的人,常常比较严肃、认真。而那些善于打扮自己的人,大多虚荣心强;那些很少穿红戴绿的人,往往朴实无华。总而言之,人们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表情、一句玩笑都是内心活动的反映。如果我们从这些表情和动作当中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科学的解释,那么,隐藏在他内心的秘密就可了然于胸了。
随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得到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便捷,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自己和周围的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在时间能够读懂别人内心的想法,快速、准确地对别人来定位。只有充分知道了亲朋好友的心思,明白了领导同事下属的性格,把握住竞争对手的优点和短处,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也才能让自己更好地生活和发展。正如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瞬间读懂他人的内心,成为善于识人的智者,对我们的生活和交往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清楚,机会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假如我们能通过这本书学到那些看懂别人微表情的本领,那么我们对机会的嗅觉就会更加敏锐。与其他人相比,我们也就能相对比较容易地捕捉到机会,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然获得成功。
这本《微表情心理学:精华版》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颠覆性的认知体验。在此之前,我总以为要了解一个人,无非就是听他们说什么,看他们做什么,却很少关注到那些转瞬即逝的面部信号。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门“读心术”的入门课程,教会我如何捕捉那些最不易察觉的表情变化,并从中解读出人们真实的情感和意图。每次读完一章,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验证,观察身边的人,甚至是对着镜子练习,试图理解那些细微之处的意义。 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尤其精彩,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中,跟着作者一起抽丝剥茧,找出隐藏在表情背后的真相。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坦诚的,但身体却在“出卖”我们。那些微小的、不自觉的动作,才是最真实的写照。这不仅仅是关于识别他人,更是关于理解自己。通过观察自己的微表情,我发现了一些自己也未曾察觉的情绪模式,这对我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拥有了一双“读心术”的眼睛。我一直都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如此精准地捕捉到别人的情绪,而我却总是后知后觉。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它并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解释,让我能够轻松地学习和掌握。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冲突表情”的分析,那些瞬间出现的,与整体情绪不符的面部信号,往往是理解一个人真实感受的关键。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很多社交场合,那些看似平常的对话,其实可能充满了暗流涌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观察的工具,更是培养了一种深度理解他人的能力。它让我不再满足于表面的交流,而是渴望去触及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动机。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打乱了我过去对人际互动的认知模式。我一直是个比较“钝感”的人,不太擅长察言观色,也常常因为无法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而感到困扰。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操纵”他人的功利性书籍,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深层次的观察和理解人的方式。我开始留意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表情变化,那些细微的肌肉牵动,那些瞬间的眼神交流,都充满了信息。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情绪一致性”的探讨。当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面部表情不一致时,往往意味着他可能有所隐瞒或者内心存在矛盾。这种观察技巧,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避免被表面的言辞所迷惑。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场精彩的心理侦探游戏,每一次的解读都让我充满成就感。它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沟通和交流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充满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理论。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个需求。它以一种非常直观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微表情的魅力。我不再是那个只能通过言语来判断他人的“小白”,而是开始尝试去解读那些隐藏在面部细节里的信息。 书中关于“无意识的信号”的阐述,让我大开眼界。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处理海量的信息,而面部表情就是其中最直接、最快速的反馈之一。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信号,并将其与情绪和意图联系起来。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去观察,去对比,去印证。每一次的成功解读,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也让我对自己的观察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虽然封面素雅,但内里却藏着让我着迷的世界。我一直对人类的情绪波动和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面部细微变化感到好奇,总觉得那里面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观察他人的新视角。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回想起自己和朋友、家人,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互动,然后对照书中所讲的那些微表情,惊讶地发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不是通过语言完全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那些一闪而过的表情,在不经意间暴露无遗。 尤其是一些关于“欺骗”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书中细致地分析了那些在说谎时,身体和面部可能出现的微妙迹象,比如眼神的游移、嘴角不自觉的抽动、鼻翼的扩张等等。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很多影视作品中的桥段,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有了更深的理解。当然,我并不是想去窥探他人的隐私,而是觉得,了解这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性,也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的真实感受。这不仅仅是关于“技巧”,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探索和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