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驴行记
定价:28.00元
作者:麦琪著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5032231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有这样一群人,每到节假日就背上背包,走入那陌生的大千世界。他们并不富有,但他们用梦想做起点,用勇气做资本,一样游历大江南北,走遍世界各地。他们被称之为“驴”。他们有着朝气和勇气,他们有着博爱与宽容,他们更有着民族精神和环保意识。爱海的人,有海一样的胸怀;爱山的人,有山一样的脊梁!山水自然陶冶出他们的灵性与韧性。
内容提要
我次驴行是被朋友拖出家门,而后也是被拖着回家……随后两天浑身酸痛,可酸痛未消,就怀念起那山、那树、那景,还有那途中的欢歌……从此,我成长为“驴”。在互助中,我变得宽容;在坚持中,我变得坚强;在欢歌中,我笑对人生。 每一次游走,都会遇到一些趣事,看到一些奇景,记录一些感动,产生一点感悟……于是,我们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我们的快乐,我们的感动,邀所有热爱美好事物的人一起分享。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全书的文风,与其说是“记”,不如说是一种近乎冷静的“观察日志”。它没有炫技式的华丽辞藻,更没有刻意营造的戏剧冲突。作者似乎永远处于一种“事不关己,但必须记录”的状态。读到后面,我发现自己逐渐适应了这种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的“不精彩”。书中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极其微妙。他笔下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很少有高尚的圣人或者极端的恶人,大多都是在生活的夹缝中努力维持生计的普通人。例如,那位总是抱怨生意不好但偷偷给作者多塞一个馒头的面馆老板,或者那位因为走错路而急得满头大汗,最终却因为迷路而发现了一处绝美日落的同路人。这些片段,往往只占几句话,但却精准地捕捉到了人性的复杂与温暖,像是不经意间散落在地上的珍珠。这种克制,反而比任何激昂的赞美都更有力量。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旅行,不在于征服了多少名山大川,而在于你与沿途那些平凡的灵魂擦肩而过时,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松散得令人发指,如果你习惯于那种起承转合分明的叙事结构,可能会在头几章感到极度的不适。它没有明确的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目标,似乎每一天都是一个独立的、可以随时被中断的单元。作者似乎完全不介意读者是否能跟上他的思路,他记录的重点永远是当下,是此刻能抓住的每一个细节。这种结构上的“反叙事”,恰恰是它最大的特点。它模拟了真实旅行的状态——充满随机性、充满意外中断、充满无意义的停留。我曾一度很疑惑,为什么作者要花一整页去描述他如何费力地修补一个破损的背包带,而不是去描写那些被他匆匆路过的历史遗迹。后来我明白了,在他眼中,那个修补背包带的过程,才是真正属于这次“驴行”的标记。这本书不是写给那些追求“打卡”的游客看的,而是写给那些真正懂得“在路上”本身就是目的的人。它不提供答案,它只展示过程,一个既廉价又极其昂贵的,关于“活着”的过程。
评分如果说传统游记是高清晰度的4K航拍,那么《满28包邮 驴行记》更像是一部老式的、颗粒感十足的胶片记录。它散发着一种略带霉味的、久远的气息。阅读的过程中,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总是模糊的、带着暖黄色调的,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着。这种“不清晰感”,并非源于作者的文笔拙劣,而是他刻意保留了一种距离感,一种对过度描绘的抗拒。他似乎在说:我看到了,但我不想替你美化它。比如,在描写一次艰难的攀登后,作者的反应不是站在山顶欢呼雀跃,而是第一时间检查自己的背包拉链是否损坏,以及鞋底是否有被磨损。这种实用主义至上的记录方式,极大地削弱了旅行中的浪漫滤镜。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在参与一次“校对”过程,核对作者所记录的一切是否与“包邮”的成本相匹配。这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让人在放下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脚底板传来的,那种因长途跋涉而产生的微微酸痛感,非常真实,也令人回味。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驴行记》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市井烟火气,“满28包邮”这四个字,怎么看都不像是那种能沉淀出什么深刻哲思的文学作品。我本来是冲着“驴行记”这三个字来的,期待着一场风尘仆仆、充满野趣的旅途见闻,可能是西北的戈壁滩,也可能是西南的崎岖山路。结果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不是磅礴大气的自然风光描写,而是非常细碎的、近乎流水账的生活记录。作者似乎对沿途遇到的每一个小摊贩、每一家简陋的客栈,乃至每一种地方小吃,都投注了异乎寻常的关注。比如,他花了好大篇幅去描述某次在小镇上买到的、价格低廉却异常甜美的李子,那种酸甜的汁水如何爆开在舌尖,以及摊主那双常年劳作而粗糙的手。这种写法,初读时让人觉得有些啰嗦,甚至怀疑作者是否真的在“行记”,还是在“吃喝记”。但随着阅读深入,我开始捕捉到一种微妙的情感:在“包邮”的蝇头小利和简朴生活中,隐藏着对生活最本真的满足感。这不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浪漫探险,更像是一次对生存本身的细致考察,充满了对“小确幸”的执着捕捉。作者的笔触,如同用粗糙的麻绳仔细编织着一幅生活的底色,质朴得让人无法反驳其真实性。
评分当我试图去寻找那些传统“游记”中必备的宏大叙事或者深刻的反思时,这本《驴行记》却屡屡将我拽回到琐碎的现实泥潭里。它的叙事节奏异常缓慢,仿佛作者的脚步真的被路上的每一个岔口和每一声吆喝所牵绊。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记录了作者为了省下一笔不菲的过路费,绕了整整半天的小路,那段路途的描述里,没有“壮丽”二字,只有不断重复的“尘土飞扬”、“口干舌燥”以及对地图上那条弯曲路线的反复比对。这种近乎偏执的对“省钱”和“绕远路”的记录,让我不禁思考,这究竟是旅行的艰辛,还是作者内心某种固有的精打细算在作祟?如果说旅行是逃离,那么作者逃离的似乎不是日常的束缚,而是对不必要的开销的恐惧。他对于物价的敏感度,甚至超过了对风景的记录。比如,在描写一座名胜古迹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建筑的历史意义,而是“门票居然要一百二,比昨天那个小寺庙贵了三倍”。这种视角转换,非常颠覆常规,也让人产生一种奇特的共鸣——我们大多数人的旅行,难道不也总是在“预算”和“体验”之间反复权衡吗?这本书的价值,也许就在于它毫不掩饰地撕开了“诗和远方”的遮羞布,露出了底下那层由柴米油盐支撑的真实骨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