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美)弗兰克尔,吕娜

活出生命的意义 (美)弗兰克尔,吕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弗兰克尔,吕娜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存在主义
  • 意义疗法
  • 人生意义
  • 精神分析
  • 自我实现
  • 幸福感
  • 积极心理学
  • 维克多·弗兰克尔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品读天下出版物专营店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58993
商品编码:2999174196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活出生命的意义

定价:29.00元

售价:18.6元,便宜10.4元,折扣64

作者:(美)弗兰克尔,吕娜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08058993

字数:101000

页码: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一名在战役中失去双腿的年轻士兵,他陷入抑郁而企图自杀。有一天,他的朋友注意到他变了,他的面容从沮丧变得庄严而神气。士兵就是因为阅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才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  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弗兰克尔逝世后,有人这样评价他:“英雄稀有,他们静静地出现发光,在世界上留下印记。当他们逝去,做为整体的人性,已变得再也不一样了。★★★★★ 推荐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

内容提要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目录


作者介绍


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辽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辽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

文摘


序言



《追寻失落的艺术:现代人在意义迷雾中的灯塔》 作者: 艾德里安·霍尔姆斯 译者: 李文清 出版社: 寰宇文化出版社 --- 内容简介: 在信息洪流裹挟的时代,我们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连接”——社交媒体、即时通讯、海量数据不断涌入,但内心深处的“连接”却日益稀薄。我们被效率至上的逻辑推搡着前行,被消费主义的欲望驱使着追逐下一个目标,却常常在蓦然回首时发现,自己站在一片广袤的、没有方向感的荒原之上。《追寻失落的艺术:现代人在意义迷雾中的灯塔》 正是一本旨在探寻现代人精神迷航的深度考察与实践指南。它不提供廉价的速效药,而是邀请读者进行一场深入的自我对话,重新校准人生的罗盘。 本书作者艾德里安·霍尔姆斯,一位在认知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哲学领域深耕三十年的学者,敏锐地捕捉到当代社会结构性带来的“意义赤字”现象。他认为,工业革命和后现代思潮在解放了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无意中切断了我们与古老、深层价值体系的连接。现代人普遍面临着三大困境:目标异化、关系疏离与时间碎片化。 第一部分:异化的目标与效率的陷阱 霍尔姆斯首先拆解了现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在算法和KPI主导的世界里,我们习惯于将人生视为一个需要被优化和最大化的项目。这种“目标驱动”的模式,虽然在商业领域卓有成效,但在个人生命体验中却往往导致“临近目标却感到空虚”的悖论。 他通过对硅谷工程师、华尔街精英以及高强度科研人员的深度访谈,揭示了“完美主义的疲劳”。本书详述了“目标异化”的三个阶段:从最初对价值的认同,到沉迷于达成目标的仪式感,最终迷失在对外部认可的无尽索求中,忘记了最初为何出发。作者引入了“慢思考工具箱”,倡导重新审视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而非仅仅依赖外部奖励。其中,他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价值澄清矩阵”来区分“应该做”和“渴望做”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将精力投注到真正能产生生命回响的行动之上。 第二部分:重建连接:从“在线”到“在场”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转向人际关系。在数字化工具极大地方便了沟通的同时,也培养了一种“浅层共处”的习惯。我们习惯于通过屏幕展示经过精心筛选的自我,这种“表演性生活”导致了深刻的共情能力退化和真实亲密关系的缺失。 霍尔姆斯援引社会神经科学的研究,探讨了“镜像神经元”在数字环境中的衰减效应。他主张,真正的意义往往在“共享的脆弱性”中产生,即在无设防的状态下与他人进行真实的交流。书中提供了一套“深度倾听与回应模型”,并非教导沟通技巧,而是引导读者如何放下评判、暂时抑制自我表达的冲动,真正“在场”于对方的生命体验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详细分析了“数字边界的设定艺术”,强调了在拥抱技术便利的同时,如何坚守神圣的“无连接时间”(Sacred Unplugged Time)以维护内在的宁静与专注。 第三部分:时间的纹理:对抗碎片化 现代人最大的敌人之一是时间感知的错乱。我们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因为每一刻都被塞满了信息和待办事项,但我们却很难回忆起具体的、有意义的经历。这是一种“被加速的平庸”。 霍尔姆斯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家关于“卡罗斯”(Kairos,有质量的时间)与“克罗诺斯”(Chronos,线性的时间)的区分,构建了“时间重建法”。他认为,意义并非线性累加的结果,而是在某些关键节点上被深度体验和铭记的瞬间。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仪式化日常”和“故意放慢”的练习,将被动的“时间流逝”转化为主动的“生命构建”。例如,他提出“聚焦冥想的七种维度”,帮助读者将注意力锚定在当下正在发生的动作本身,无论是洗碗、散步还是撰写报告,从而让每一个瞬间都成为承载意义的容器。 第四部分:意义的构建与个体的责任 最终,本书回归到个体对自身存在负责的核心命题。霍尔姆斯坚信,意义不是被发现的宝藏,而是需要被主动“创造”和“选择”的过程。他拒绝宿命论,同时也批判过度浪漫化的“找到你的使命”的口号。 他提出了“小意义的累积”理论:宏大的生命意义往往是由无数个在日常中负责任、有担当的微小选择汇聚而成的。作者鼓励读者在面对不可避免的痛苦、局限和不确定性时,不是逃避,而是像面对一位严肃的导师那样,去问:“尽管如此,我能从中选择什么样的姿态和行动来回应?” 《追寻失落的艺术》 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集体性的精神焦虑;它更像是一张详尽的地图,标记出那些在现代噪音中被忽略的、通往真实与深刻体验的路径。它要求读者放下手机,关掉通知,准备好迎接一场缓慢而必要的精神回归。这不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幸福”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完整”的指南。阅读它,是迈向一种更具韧性、更少盲从的人生旅程的第一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洁却富有力量。深邃的蓝色背景,仿佛是广阔的宇宙,又像是宁静的夜空,而书名“活出生命的意义”则以一种坚毅的白色字体跃然纸上,给人一种指引和启示的感觉。封底的介绍文字也言简意赅,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精准地概括了这本书可能触及的核心主题——寻找生命中的价值与方向。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一句“即使身处最黑暗的深渊,生命也依然拥有意义”,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种穿越苦难的力量,让人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被一种强烈的期待所笼罩。我想,这本书一定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它所蕴含的力量,却是治愈人心的关键。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琐碎的事务中,忘记了停下来思考生命的本质。而这本书,或许正是那个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声音的灯塔。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找到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

评分

我一直对心理学和哲学类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一些能够触及心灵深处、引发深刻思考的作品。当我在书店看到《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就立刻吸引了我。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答案,而是一个需要个体不断去探索、去创造的过程。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引导读者进行这种探索的。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实际的方法论?是否会引用一些引人深思的案例?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到关于爱、关于工作、关于苦难等不同层面的生命体验,并从中提炼出能够帮助我们构建个体生命意义的要素。我设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能会是一种温和而坚定,充满关怀与引导的基调,不会强行灌输某种观念,而是启发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发现。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弗兰克尔,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位经历过沧桑的智者形象。我听说他的经历极为坎坷,而这本书是他从自身痛苦与磨难中提炼出的生命哲学。这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是那种轻松的消遣读物,而是会以一种极为深刻且真实的笔触,探讨生命在极端困境中如何依然能够找到存在的价值和动力。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意义”是如何被创造,而不是被赋予的论述。它是否会强调人在逆境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否会探讨我们如何通过选择自己的态度来克服外部的限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在迷茫时刻的道路,让我明白即使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也依然拥有选择如何去回应的自由,从而活出更有力量、更有韧性的生命。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弗兰克尔,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听说他曾经历过极为残酷的时代,而这本书正是他在极端逆境中孕育出的智慧结晶。这种背景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敬意和好奇。我猜想,这本书绝不会流于空泛的哲学思辨,而是会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用最真实、最深刻的文字,讲述生命在面临极限考验时,如何依然能够寻找到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对于书中如何阐述“意义”的来源充满了期待。它是否会指向某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是否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或者对于某个目标的执着追求?我设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能不会过于华丽,反而会是朴实而直击人心的,如同经历过风雨洗礼后的礁石,坚韧而又充满力量。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学习到如何在生活的低谷中不被击垮,如何在看似绝望的环境中发现希望的微光,并最终活出属于自己的、有分量的生命意义。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它似乎是一部跨越时空的经典之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书籍可能昙花一现,而一本能够经久不衰的书,必然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和普世的价值。我猜想,“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书名本身就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追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和目标所驱动,但究竟什么才是真正让我们感到充实和满足的?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套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追求的“成功”和“幸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关于自由意志、责任感以及在选择中实现自我价值等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我对自己人生轨迹的深刻反思,帮助我辨别哪些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是可以舍弃的。我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低语着关于生命最核心的秘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