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編:歐陽修集 蘇東坡集 鄭闆橋集 9787552804676

李敖精編:歐陽修集 蘇東坡集 鄭闆橋集 978755280467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敖國學精要25 著
圖書標籤:
  • 文學
  • 宋詞
  • 散文
  • 傳記
  • 古典文學
  • 名傢名篇
  • 李敖
  • 歐陽修
  • 蘇軾
  • 鄭闆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楓林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4676
商品編碼:30009236054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歐陽修集 蘇東坡集 鄭闆橋集

定價:69.00元

作者:李敖國學精要25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囊括!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內容提要


《李敖精編:四部正訛·庸言錄·文心雕龍》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1”選錄瞭鬍應麟的《四部正訛》、姚際恒的《庸言錄》和劉勰的《文心雕龍》等著作。《四部正訛》一書,上承宋濂的“諸子辨”,擴大檢討重要的古書,為古書辨僞,是功力極深的一部著作。姚際恒的《古今僞書考》,張之洞視之為“簡便易看,為讀諸子之門徑”。《文心雕龍》是中國有史以來精密的批評的書,它“體大而慮周”,反對不切實用的浮靡文風,主張實用的“摛文必在緯軍國”的落實文風。

《李敖精編:山海經·易經·尚書·晏子春鞦》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16”選錄瞭《山海經》、《易經》、《尚書》和晏嬰的《晏子春鞦》等。《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産、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麵的內容。《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對中國幾韆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産生瞭極其深刻的影響。

《李敖精編:古書疑義舉例·國故論衡·飲冰室閤集》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3”選錄俞樾的《古書疑義舉例》、章炳麟的《國故論衡》和梁啓超的《飲冰室閤集》。《古書疑義舉例》共七捲,把古書疑義分類寫成八十八條,用科學方法,使人們知道如何認識古書。劉師培說此書“發古今未有之奇”,影響深遠。《國故論衡》是章太炎重要的國學著作,分小學、文學、諸子學三捲,係統論述文字音韻學、文學、文獻學、周秦諸子學、經學及佛道之學等,在中國現代學術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飲冰室閤集》是梁啓超的著作集,也是研究近代中國政治、思想、文化的重要材料。

《李敖精編: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鑒》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29”選錄瞭左丘明的《左傳》、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等。《左傳》記錄瞭春鞦時代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各方麵的活動,以及天道、鬼神、災異、蔔筮各方麵的情況,對事件本末的照應,首尾兼顧。《史記》是西漢史學傢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曆史上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瞭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曆史。《漢書》由中國東漢時期的曆史學傢班固編撰,前後曆時二十餘年,是中國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資治通鑒》是宋神宗定的名字,是司馬光花瞭十九年的工夫,參考瞭正史以外三百二十二種曆史書,完成的一部一韆三百六十二年的編年史。

《李敖精編:史通·文史通義》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2”選錄瞭劉知幾的《史通(通釋)》和章學誠的《文史通義》。中國一部開山的“史學”專書就是《史通》。全書共五十二篇,除《體統》《紕繆》《弛張》三篇已亡佚外,尚存四十九篇。《文史通義》齣版於1832年(道光十二年),分《內篇》五捲,《外篇》三捲。內容包括易教、書教、詩教、經解、言公、史德、方誌等。

目錄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韆古風流,文苑三傑:歐陽修、蘇軾、鄭燮經典集粹 在中國文學的璀璨星河中,歐陽修、蘇軾、鄭燮三位大傢猶如三顆耀眼的明星,以其非凡的纔華、深邃的思想和獨特的藝術魅力,照亮瞭曆史的長河,留下瞭無數珍貴的精神財富。本書集結瞭他們最為精華的作品,力求呈現這位三位文苑巨匠最真實、最立體、最完整的精神風貌,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領略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美。 一、風流儒雅,文壇巨擘——歐陽修 歐陽修,北宋時期傑齣的政治傢、文學傢、史學傢。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官場上的起起伏伏並未磨滅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心,也未曾阻礙他對文學藝術的孜孜追求。他以“文貴道,體尚古”的文學主張,倡導古文運動,打破瞭唐代以來文壇“四六文”的浮靡之風,開創瞭宋代散文的新局麵。他的文章,無論是政論還是散文,都洋溢著真摯的情感、深刻的見解和洗練的筆法,被譽為“歐公文”。 文筆精煉,意蘊深遠: 歐陽修的散文,尤以《醉翁亭記》、《鞦聲賦》、《賣油翁》等篇目最為膾炙人口。在《醉翁亭記》中,他藉醉翁之名,抒發瞭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政治抱負和人生哲學,將自然景色的描寫與內心情感的抒發完美結閤,意境悠遠,情景交融。而《鞦聲賦》則以鞦風為引,藉景抒情,對鞦天的蕭瑟景象進行瞭細膩的描繪,同時藉物喻人,抒發瞭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和對仕途坎坷的無奈,文字典雅,意境淒美,充滿瞭哲理的思辨。《賣油翁》則以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樸實的語言,講述瞭一個關於熟能生巧的道理,寓教於樂,深刻而雋永。 詩詞清麗,情韻兼具: 歐陽修的詩詞,繼承瞭唐詩的寫實傳統,又融入瞭宋詞的婉約之風。他的詞風清麗明快,語言自然流暢,情感真摯細膩。代錶作如《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晚風初。簾外誰傢公子,遲遲日暮。倚欄無語,愁緒萬縷。”寥寥數語,便勾勒齣一個閨閣女子思念情人的惆悵畫麵,情感細膩,惹人憐惜。而《臨江仙·夜登小閣看月》,“夜登小閣看月,不知不覺,已至五更。月斜,星稀,人不見。倚欄望盡,天涯芳草。”則描繪瞭月下獨自登高望遠的孤寂之感,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史學大傢,撥亂反正: 歐陽修不僅是文學巨匠,更是史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主持編纂的《新唐書》,以其嚴謹的治史態度、清晰的史料梳理和精闢的史學見解,糾正瞭《舊唐書》的一些謬誤,為後世史學研究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他的史學思想,強調“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體現瞭其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 二、豪放曠達,詞壇巨星——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時期最傑齣的文學傢之一,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學巨匠。他的一生,坎坷多舛,屢遭貶謫,但他從未被命運擊垮,反而以其曠達的胸襟、樂觀的精神和非凡的纔華,在逆境中創造瞭輝煌的文學成就。他的文學作品,橫跨詩、詞、文、書、畫,在各個領域都留下瞭不朽的篇章,被譽為“纔高八鬥,詩詞冠絕”。 豪放詞風,氣勢磅礴: 蘇軾的詞,一掃晚唐以來綺靡柔弱之風,開創瞭豪放派詞風。他的詞,筆力雄健,意境開闊,情感奔放,充滿瞭陽剛之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代錶作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韆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首詞以赤壁之戰為背景,抒發瞭對曆史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對人生短暫的感慨,氣勢磅礴,意境宏大,成為韆古絕唱。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則以深邃的哲理和優美的意境,錶達瞭對人生、宇宙的思考,情感真摯,充滿瞭哲思。 詩文並茂,意境深邃: 蘇軾的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既有寫景狀物之作,也有議論說理之篇,更有抒發人生感慨之句。他的詩,語言生動形象,富有畫麵感,且常寓深刻的哲理於其中。《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以平白如話的語言,深刻地揭示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他的散文,尤以《前後赤壁賦》為代錶,文筆流暢,意境開闊,將寫景、說理、抒情融為一體,充滿瞭人生哲思和浪漫主義情懷。 超逸書畫,風流絕世: 蘇軾在書法和繪畫領域也取得瞭極高的成就。他的書法,筆力遒勁,結構嚴謹,極具個性。其行書《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充分展現瞭他雄渾奔放的書法風格。在繪畫方麵,他擅長畫竹石,筆墨淋灕,意趣盎然,對後世書畫發展産生瞭深遠影響。 三、清雅淡泊,畫壇怪傑——鄭燮 鄭燮,字闆橋,號“青藤”,是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傢、文學傢。他的人生經曆頗為坎坷,一生都在為民請命,為官清廉,但卻因不肯依附權貴而屢遭排擠,最終選擇辭官歸隱,寄情於山水,以書畫自娛。他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自成一傢,尤其以“四絕”——詩、書、畫、印——聞名於世,被譽為“揚州八怪”之首。 詩畫閤璧,意境高遠: 鄭燮的畫,尤其是他畫的蘭、竹、石,充滿瞭文人氣息和清雅淡泊的格調。他筆下的蘭花,姿態婆娑,清秀脫俗,象徵著君子的品格;他的竹子,挺拔勁直,虛心有節,寄托著高潔的誌嚮;他的石頭,嶙峋蒼勁,飽經風霜,則體現瞭人生的滄桑與堅韌。他常將自己的詩句題於畫上,詩畫相得益彰,意境高遠,耐人尋味。如他的名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韆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以鬆柏自喻,錶達瞭自己堅貞不屈的品格和不畏強權的決心,意境蒼涼雄渾,感人至深。 書體獨創,彆具一格: 鄭燮的書法,尤以隸書最為齣名,他將隸書的方摺之筆與行楷的圓轉之法相結閤,形成瞭一種獨特的“鄭闆橋體”。他的字,既有隸書的古樸厚重,又不失行楷的流暢生動,結構奇特,用筆大膽,極具個人風格,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文筆樸實,情真意切: 鄭燮的散文,語言樸實,通俗易懂,充滿瞭生活氣息和真摯的情感。他常以散文的形式,錶達自己的人生感悟、對社會的批判以及對民間疾苦的關注。他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抒胸臆,充滿力量。 三傑集粹,傳承經典 本書集結瞭歐陽修、蘇軾、鄭燮三位大傢的經典作品,無論是文字的精煉、思想的深刻,還是藝術的造詣,都代錶瞭中國古典文學和藝術的巔峰。通過閱讀本書,讀者不僅能欣賞到優美的文字、動人的詩篇,更能領略到三位大傢深邃的人生哲學、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傑齣貢獻。 本書的編排,力求以最清晰、最完整的方式呈現三位大傢的思想與藝術成就,讓讀者在品讀經典的同時,能夠深刻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相信,這本精編集粹,將成為您書架上不可或缺的瑰寶,帶您穿越曆史的長河,與古聖先賢進行一次深刻的思想對話,感悟中華文明的永恒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選擇也相當考究,摸上去光滑細膩,即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刺眼。內頁的排版布局非常人性化,字號適中,行距寬鬆,即使是像我這樣有些許老花眼的人也能看得十分輕鬆。而且,不同作者的作品在字體和版式上似乎做瞭細微的區分,這在閱讀過程中無形中形成瞭一種清晰的脈絡感,讓人很容易區分齣當前欣賞的是哪位大傢的手筆。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那些精美的插圖或者題跋的影印件,處理得非常清晰,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痕跡。這樣的書籍,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每次不經意間瞥到,都有一種莫名的愉悅感油然而生。對於一個重度閱讀愛好者來說,一本好的書首先要從“看得舒服”開始,而這本顯然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為接下來的精神盛宴打下瞭堅實的物質基礎。

評分

初次翻開這套書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讓人有些措手不及,這可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精選”,而是真正能讓人沉下心去體味字裏行間的精妙之處。閱讀歐陽修的部分,那種北宋文壇領袖的恢宏氣度和內斂的憂思交織在一起,讀起來就像是品一壺陳年的老茶,初入口微澀,迴味卻是悠長甘甜,特彆是那些政論和記敘文,筆力遒勁,邏輯嚴密,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議事的風采和錶達的精準。而轉到蘇東坡,那簡直是另一種境界瞭,豁達開闊,想象力如天馬行空,無論是詠物還是抒懷,總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讀他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曆經磨難卻依舊保持的樂觀與灑脫,讓人在睏頓之時也能找到一絲慰藉。這種並置的閱讀體驗,極大地豐富瞭我對宋代文風多樣性的認知,也讓我看到瞭兩位巨匠在麵對人生起伏時截然不同又同樣高潔的人生態度。

評分

從學術角度來看,這套精編的底本選擇和校對工作,似乎做得相當嚴謹。我特意對照瞭幾處我熟悉的名篇,發現注釋和版本說明的處理得當且剋製,既沒有過度解讀,也沒有完全放任讀者在晦澀處迷失方嚮。對於那些需要背景知識纔能理解的典故和典籍齣處,編者提供瞭恰到好處的補充,這些輔助信息安排得非常精妙,它們像背景音樂一樣,在需要時齣現,提供瞭必要的支撐,但絕不會喧賓奪主,搶瞭原作者的光芒。這體現瞭一種對原著的尊重,也體現瞭編者深厚的學養。對於一個既想享受文學之美又渴望深入理解其時代背景的讀者而言,這種平衡感的把握,是判斷一本經典選本專業程度的關鍵指標,而這套書無疑在這方麵交齣瞭一份令人信服的答捲。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收錄瞭這些經典篇目,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體驗。鄭闆橋的部分,尤其讓我感到驚喜。他的詩和畫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那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傲骨和對民間疾苦的深切關懷,在那些看似尋常的題畫詩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讀他的文字,總能感受到一種不加雕飾的真誠,仿佛他正坐在你對麵,用他那標誌性的、略帶戲謔卻又充滿智慧的語氣與你攀談。這種感覺非常難得,不像有些古籍讀起來總隔著一層厚厚的曆史帷幕,闆橋先生的文字卻有著一種近在眼前的鮮活感。我常常在讀到他調侃官場或贊美竹蘭時,會不自覺地嘴角上揚,這種閱讀中的互動感,是衡量一本好書是否真正“活”起來的重要標準。它讓我體會到,真正的藝術是能夠穿透時代的壁壘,與後人産生共鳴的。

評分

坦白說,最初我對這種“閤集”形式是有些保留的,擔心不同風格的大傢放在一起,閱讀節奏容易被打亂,但實際體驗下來,這種並置反而形成瞭一種奇妙的張力。就好比一場精心安排的文學盛宴,先是宋朝的“雅”與“正”,打下深厚的基礎,然後鄭闆橋的齣現,則帶來瞭一股清新的、帶有民間煙火氣的“奇”與“趣”。這種變化帶來的審美疲勞的緩解是巨大的,每當感覺自己快要被歐陽修的典雅或蘇軾的豪邁“浸泡”得有些發飄時,鄭闆橋那帶著點市井智慧和灑脫不羈的筆調總能把我輕輕拉迴到地麵上,讓我重新審視文字的另一種可能性。這種編排上的巧妙過渡,無疑大大提升瞭整體閱讀的舒適度和趣味性,避免瞭長時間沉浸在單一風格中可能齣現的審美疲勞,使得整套書的“可讀性”大大增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