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中庸全集
定价:39.00元
作者:子思,陈才俊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8021367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中庸》是儒家重要经典,它同《易经》一样,都是儒家的理论渊薮。是宋以后儒者研读的重点。儒学,特别是理学,许多概念、命题出自《中庸》,许多理学大家持守《中庸》的信条,许多儒者用《中庸》的方法论思考,从而可以看出,《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内容提要
《中庸》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战国子思所作。它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它作为平民哲学,其核心是修养心性的中庸之道。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因而此书既是一部处世宝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
为了便于读者读懂、读通《中庸》这部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我们精心编制了《中庸全集》这部书,本书吸取其他《中庸》版本的精粹所在,分别从原文、译文、注释、历代论引、典句札记、史例解读、现代运用等方面,进行了金面细致、有总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读。以此使读者理解其中精要,运用“中庸”的智慧修养心性,完善自我。
目录
序言
前言
朱熹《中庸章句序》
章 天命
第二章 时中
第三章 鲜能
第四章 行明
第五章 不行
第六章 大知
第七章 予知
第八章 服膺
第九章 可均
第十章 问强
第十一章 素隐
第十二章 费隐
第十三章 不远
第十四章 素位
第十五章 行远
第十六章 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
第十八章 无忧
第十九章 达孝
第二十章 问政
第二十一章 诚明
第二十二章 尽性
第二十三章 致曲
第二十四章 前知
第二十五章 自成
第二十六章 无息
第二十七章 明哲
第二十八章 自用
第二十九章 三重
第三十章 敦化
第三十一章 至圣
第三十二章 至诚
第三十三章 尚纲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周易精义》简直是国学爱好者的福音!我本来对《易经》这种深奥的学问望而却步,觉得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译注和白话阐释做得实在太到位了。作者没有一味地堆砌古文,而是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层层剥开八卦、爻辞背后的智慧。尤其是对“时中”思想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古人观察自然、应对变化的哲学逻辑。书中的图表制作也非常精美,将复杂的卦象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最好的指路明灯。我花了大量时间对照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去体会书中的哲理,发现它不仅仅是占卜之学,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决策、趋吉避凶的实用手册。唯一遗憾的是,个别地方的注释略显单薄,如果能引用更多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对比阐述,那就更加完美了。但总体而言,这本书极大地降低了《易经》的学习门槛,值得所有对东方智慧感兴趣的人入手一读,它带来的思维冲击是巨大的。
评分最近沉迷于这本《孙子兵法全译与现代战略应用》。我原本以为这书就是讲打仗的,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简直是一本无所不包的竞争学圣经。译注部分做得很出色,它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翻译,而是深入挖掘了孙武思想中关于“势”的构建、“知彼知己”的量化分析,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的后半部分专门开辟了章节,将兵法思想与现代商业竞争、项目管理甚至个人时间分配策略相结合,提供了大量的实操案例。比如,如何运用“虚实”理论来规划市场营销的侧重点,如何通过“奇正”变化来应对突发的技术难题。这种跨界的解析,让原本严肃的古代军事理论焕发出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本书读起来让人有一种运筹帷幄的快感,仿佛掌握了一套提升效率和胜率的底层逻辑工具箱。
评分我不得不为这套《史记精校笺注》拍案叫绝,这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大百科全书!我之前尝试读过一些白话版的《史记》,但总觉得少了点原汁原味的韵味和细节的精准度。这套书的“精校”二字名不虚传,对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讹误进行了仔细的辨析和订正,光是校勘记部分就让人受益匪浅,体会到了古代文献整理的艰辛与严谨。它的“笺注”更是做到了百科全书式的详尽,对于书中出现的官职、地名、典故,几乎都有详尽的解释,甚至连一些模糊不清的描述,作者也会引用其他史料进行旁证,使阅读过程中的所有疑问都能得到及时解答。读司马迁笔下的人物群像,那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无论是鸿门宴的紧张,还是韩信背水的决心,都因为这些详尽的注释而变得更加立体鲜活。这本书的厚重感和知识密度是无可替代的,它让你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在进行一场高级的历史学术训练。
评分最近在读的这本《诗经鉴赏与解读》完全颠覆了我对古代诗歌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诗经》就是那种阳春白雪、与我辈生活相去甚远的典籍,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让我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爱情的真挚热烈,甚至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侧影。选取的篇目兼顾了“风、雅、颂”的代表性,但重点放在了那些叙事性强、情感饱满的篇章上。编辑者对每首诗的背景考证非常细致,比如某首“国风”描写的具体地域风俗,以及其中涉及的农耕、祭祀场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关于“赋、比、兴”手法的讲解,不再是枯燥的术语解释,而是直接在诗句中示范如何体会这种含蓄而优美的表达方式。读完之后,我能感受到一种泥土的芬芳和真挚的情感冲击力,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时代,与先民们一同感受春日私语和秋日离愁。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古韵,拿在手里把玩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评分说实话,我对古代哲学著作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碎片化的概念层面,比如“仁”、“义”、“礼”。直到我开始阅读这本汇编了《论语》和《孟子》的“义理探微”版本,才真正打通了儒家思想的脉络。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将两部经典并列,而是巧妙地设置了大量的对比章节,专门探讨孔子和孟子在核心概念上的异同,比如他们对“性善”的不同侧重,以及对“王道”实践的路径差异。这种对比阅读法,极大地增强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让我不再盲目接受单一的解释。书中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语言既保持了古典的凝练美,又不失现代逻辑的清晰性。尤其是在讨论如何将“克己复礼”应用到现代职场人际关系时,作者的论述既有古风的庄重,又贴合当下的生活情境,让人感到传统智慧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