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墨子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译注刘继华 著
图书标签:
  • 墨子
  • 先秦诸子
  • 古代哲学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选译
  • 名著
  • 古典文献
  • 文化经典
  • 墨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04230
商品编码:3001474944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墨子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定价:14.00元

作者:译注刘继华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506042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墨家学派创始人的扛鼎之作

内容提要


  墨子,名翟,鲁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为其学说的代表,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清代以前无校本,现传世的清代毕沅注本早,孙诒让注善。今选重要篇章,参考前人成果,加以译注。

目录


前言
所染
七患
辞过
尚贤上
尚同上
兼爱中(节选)
非攻上
非攻下(节选)
节用中
节葬下
天志上
明鬼下(节选)
非乐上
非命上
非儒下(节选)
经上、经说上(节选)
经下、经说下(节选)
小取
鲁问(节选)
公输(节选)
备城门(节选)
号令(节选)
杂守(节选)
编纂始末
丛书总目

作者介绍


刘继华,西南师大汉语文献研究所教授。古文献专家。

文摘


序言



《墨子选译》是一部承载着古老智慧与深刻思想的典籍,它所收录的篇章,如同一面透亮的镜子,映照出先秦时期一位伟大思想家的理性光辉与人文关怀。这部选译本,旨在将墨子那博大精深的学说,以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当代读者,让他们得以跨越时空的阻隔,领略这位“非儒”圣贤的独特魅力。 墨子,名翟,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鲁国人,是一位集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创立的墨家学派,在当时与儒家并驾齐驱,影响深远。墨子思想的核心,在于他对人类社会最根本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孜孜追求。他以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实践性的论证方式,构建了他的学说,其内容涵盖了哲学、伦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本书的选译,力求在忠实原文精神的基础上,辅以精炼的注释和浅显的白话解读,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古文,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轻松走进墨子思想的世界。选取的篇目,既涵盖了墨子学说的 foundational theories,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也选取了他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深刻批判,如《非乐》、《节用》、《节葬》等,以及他阐述其逻辑学说的《经说》、《大取》等篇章。每一篇的选入,都经过了慎重的考量,力求展现墨子思想的系统性和代表性。 《兼爱》篇,是墨子学说中最具争议也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它挑战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亲疏贵贱等级观念,主张“爱人”,即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如同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社会的不安定,根源在于“不相爱”,在于“别爱”,即只爱亲人、爱本国人。因此,他提出“兼爱”,认为只有推行“兼爱”,才能实现“国家可得而治”。他用大量的比喻和逻辑推理,说明“兼爱”不仅是道德上的理想,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富足安乐的根本途径。本书的译文,力求清晰地展现“兼爱”的普适性和其背后所蕴含的对人类同理心的呼唤。 《非攻》篇,是墨子反对侵略战争的宣言。他强烈谴责统治者为了个人私利而发动的战争,认为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也耗费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墨子不仅从道德上批判战争,更从实际利益出发,分析战争的得失。他认为,侵略战争是“费”,是“害”,而“不攻”,即坚守城池,是“利”,是“义”。墨子本人更是身体力行,组织墨者们前往受侵略的国家,用巧妙的军事策略和顽强的抵抗,帮助他们抵御强敌。本书的选译,会详细呈现墨子如何以其精密的军事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当时的弱小国家提供了有效的生存之道,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和平主义者和军事战略家的独特风采。 《尚贤》篇,是墨子关于人才选拔和任用的主张。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关键在于能否任用贤能的人才。他批评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世卿世禄”制度,即官位和俸禄世袭的弊端,认为这种制度扼杀了有才华的普通人的上升通道,导致国家人才凋零。墨子主张,“尚贤”,即推崇和任用有才能的人,不论其出身如何,都应该让他们有机会为国家服务。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机器高效运转,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本书的译文,将深入剖析墨子“尚贤”思想的公平性和其对社会公平竞争机制的早期倡导。 《尚同》篇,是墨子构建其政治哲学的重要篇章。他认为,社会之所以出现混乱和矛盾,是因为下层人民各自为政,意见不统一。墨子主张“尚同”,即要求下层服从上层,上层服从天子,天子服从“天志”,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意志和行动。这种“尚同”,并非简单的愚忠愚孝,而是墨子基于其“兼爱”和“利”的理念,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提出的政治主张。本书的译文,将着重解读“尚同”背后的逻辑,以及墨子如何试图通过统一的意志来避免社会动荡。 《非乐》篇,是墨子对当时统治阶级沉迷于音乐、歌舞等享乐活动的批判。他认为,这些奢侈的享乐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且会使人沉溺于感官享受,丧失勤奋工作的动力,最终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墨子主张“节乐”,即要节制音乐,不搞奢华的歌舞宴乐。他认为,人民的温饱、国家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本书的译文,将清晰地呈现墨子对物质享乐的警惕,以及他对朴素、务实生活态度的推崇。 《节用》篇和《节葬》篇,是墨子反对铺张浪费的思想体现。他认为,统治者和社会精英应该过节俭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并将节省下来的资源用于发展生产、救济贫困。对于丧葬,墨子主张简朴,反对厚葬久丧,认为这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妨碍了生者的生产生活。本书的选译,将突出墨子在经济上的理性主义和对资源有效利用的关注,展现了他对社会整体福利的深切关怀。 此外,《经说》、《大取》等篇章,则展现了墨子在逻辑学上的贡献。墨子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逻辑学说,包括“假言”、“名辩”、“论辞”等,为当时的辩论提供了严密的推理工具。本书的译文,会努力清晰地呈现墨子在逻辑上的创新,以及他对清晰、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视。 《墨子选译》的出版,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墨子这个人,更是为了让他那超越时代的思想,能够在当代社会焕发光彩。墨子的“兼爱”,在日益分裂的世界中,依然是对人类团结与和平的有力呼唤;墨子的“非攻”,在冲突频仍的时代,依然是对和平与正义的响亮呐喊;墨子的“尚贤”,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依然是对公平与机会的有力倡导。 本书的每一个字句,都凝聚着墨子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的无限憧憬。它不仅仅是一部古籍的选译,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一次对人类理性与道德的深刻探索。阅读《墨子选译》,便是与一位伟大灵魂进行一次真诚的交流,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并反思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未来。它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逻辑思辨、人文关怀和实践精神的智慧世界,让墨子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代战争伦理和民间道德体系感兴趣的研究者,我非常关注那些关于“义”与“利”的论述。许多古代典籍往往将这些概念高度抽象化,使得后人在实际应用中感到困惑。因此,我特别关注译者在处理涉及具体行为规范和道德判断时的措辞选择。一个优秀的译本,应当精准地把握原文中那种质朴而坚定的语气,避免使用过于现代或带有主观色彩的词汇去“美化”或“扭曲”原始的论点。我希望在阅读时,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朴素的民众观念是如何构建起一套自我约束和相互保护的逻辑体系的。例如,如果原文中描述了某种社会冲突下的抉择,我希望能看到译者是如何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同时,让现代读者理解当时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最终的道德归属。这种对语境和情感张力的捕捉,是衡量一本优秀译本的关键标准之一。

评分

我个人比较偏爱那种带有丰富注释和详尽背景介绍的古籍读物。仅仅是文字的罗列,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在人名、地名、官职、古代的度量衡以及特有的历史事件上产生大量的疑问,从而打断阅读的流畅性。一个真正称职的“选译”版本,应该像一位贴心的向导,在关键节点及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卡片”,帮助读者建立起对那个特定时代的整体认知框架。我希望这本书在注释上做到详略得当,既要解答基本的知识盲区,又不能过度干扰正文的阅读节奏。例如,对于一些重要的哲学名词,如果能有专门的小栏目进行溯源和解释,说明其在不同学派中的细微差别,那就更完美了。如果这本书能做到信息量丰富而不显拥挤,讲解透彻而不失深度,那么它无疑是自学古代思想的绝佳入门读物。

评分

阅读古籍,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我渴望从这些选段中捕捉到古人面对世界时的那种纯粹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我关注的不仅仅是他们得出的结论,更是他们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先哲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他们敢于质疑当时的主流观念,并提出一套完全不同于时代背景的思考路径。因此,我期望这本书的选篇能够兼顾经典性与思想的锐度,挑选那些最能体现其思想体系创新性和批判性精神的篇章。如果能看到原文中那种直击要害、不留情面的诘问,那种对既有秩序的挑战,我会感到由衷的振奋。这样的阅读体验,能够激发我们当代人对既定事实的反思,引导我们跳出习惯性的思维定势,重新审视我们自身所处的社会结构和道德基础。这才是从古代智慧中汲取力量的真正意义所在。

评分

我最近在琢磨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流变,尤其是那些非儒家学派的独特见解。市面上关于先秦诸子的介绍汗牛充栋,但很多都过于学术化,充满了艰涩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我期待的是那种既能保持原文精神的准确性,又能用当代人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阐释的译本。理想中的版本,应该像一位博学的智者,不仅告诉我“说了什么”,更要深入剖析“为什么要这么说”,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深入解读。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选译”那么简单,而是一扇通往古代思想世界的窗口。我希望它能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那些晦涩难懂的篇章,让我能真正领会到古人思维的精妙之处,而不是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特别是那些关于社会治理、兼爱非攻等核心思想的辨析,如果能有精彩的对比和分析,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别致,封面用了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米黄色纸张,摸上去有点粗粝,但正符合“古代文史名著”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字体排版也比较讲究,宋体和楷体的结合,在阅读时既保持了古籍的韵味,又不至于让现代读者感到阅读疲劳。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引文和注释部分,都用小一号的字体清晰地标示出来,看得出编者在细节处理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初拿到手,我就忍不住翻阅了几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瞬间将我拉回到了那个先秦时期的思想殿堂。虽然内容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从这本书的“外衣”来看,它无疑是一件精心打磨的文化产品,对于喜欢收藏实体书,追求阅读体验的朋友来说,光是把它摆在书架上,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不像现在很多批量生产的快餐读物,而是带着一种匠心,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这种对手工质感和设计感的重视,在当下的出版界已经不多见了,值得称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