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全宋笔记第八编精装(七)
定价:83.00元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347926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宋笔记第八编收录了《云烟过眼录》《澄怀录》 《浩然斋视听抄》《浩然斋雅谈》 《志雅堂杂抄》 《武林旧事》 《癸辛杂识》《养疴漫笔》《白獭髓》《鹤林玉露 》《朝野类要》《鸡 肋》《鼠 璞》《东谷所见》《养疴漫笔》《金华游录》《随隐漫录》《都城纪胜 》《就日录》《东洲几上语、枕上语》《颍川语小》《对床夜语 》《爱日斋丛抄》 等几十种宋人笔记,由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组织专家学者点校整理,此书稿为研究历史文化的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宋代历史文献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关注这本书很久了,一直犹豫要不要入手这套精装版本,毕竟价格不菲。但最终,我还是决定为这份“严肃的阅读体验”买单。现在的图书市场,很多所谓的“古籍重印”往往只是简单地进行激光照排,缺乏必要的校注和导读,对非专业读者来说依然是望而却步的“天书”。我期待这部由专业机构整理的版本,能够在保持原貌的同时,提供足够详实的注释,能够帮助像我这样,虽然热爱但基础尚浅的读者,顺利地进入到那个复杂的文本世界中去。如果能够附带一些关于底本来源和版本流变的小说明,那就更好了,这能让读者在阅读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文献学的知识,真正实现知识与文献价值的双重提升。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业余的古籍爱好者,我对“全宋笔记”这种宏大而系统性的整理工程感到既兴奋又有一丝敬畏。这种级别的整理工作,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背后必然是无数专家学者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和反复校勘。我尤其欣赏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能够承担起这样的重任,这体现了高校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光是想象编辑团队在处理那些手稿、残本时所经历的辨析、考证和释义的过程,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这种学术的严谨性和传承的使命感,是普通读物无法比拟的。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些底本,学习到一些基本的古籍校勘常识,提升自己对文本细微差异的敏感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是太精美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厚重的质感让人立刻联想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学问。尤其是那种精装的书壳,触感温润而坚实,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文人墨客装订珍本时的那份郑重与虔诚。我个人对于古籍的实体书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喜爱,比起冰冷的电子屏幕,这种带着油墨香气的纸张更能带给我沉浸式的阅读体验。翻开扉页,那种微微泛黄却又清晰可辨的字体,仿佛能听到历史在耳边低语。虽然我目前还没有完全投入到阅读内容本身,但仅仅是欣赏这本“器物”的制作工艺,就已经觉得物超所值了。这种对细节的考究,从书签的丝带到内文的排版,都体现了出版社在整理和出版这些珍贵文献时所付出的巨大心力与尊重,值得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细细品味和收藏。
评分我购买这套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机,是为了拓宽我的研究视野。我之前主要集中在宋代的理学和诗词研究上,但常常感觉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细节把握不足,很多理论的根基显得有些漂浮。笔记类的材料,往往包含了大量的社会风俗、民间信仰、地方特产、甚至是官员的私下评价,这些都是传统正史或文集里不容易直接看到的“烟火气”。我相信,这些零散的记载汇集起来,就能构成一个立体、生动、有层次感的宋代图景。我打算利用这个假期,系统地梳理一下其中关于江南地区士人交往的记录,看看不同学派之间私下交流的真实情况,这对于深化我对宋代士人圈子的理解,无疑会提供极其宝贵的佐证材料。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家的书房,发现我收藏的书籍种类五花八门,但唯独缺少系统性的宋代笔记研究资料。市面上很多关于宋代的书籍,要么是过于侧重文学创作,要么是流于泛泛而谈的通史概述,真正深入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日常思考和记录的“边角料”却难以寻觅。所以我对这种专注于“笔记”的系列丛书抱有极高的期待,它往往能提供一种最原汁原味的史料视角,让我们得以一窥士大夫阶层在处理政务、日常交往、学术辩论乃至风俗见闻时的真实面貌。这不仅仅是阅读历史,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去理解他们如何构建自己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我期待着能从这些记载中,挖掘出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小故事或小见解,从而丰富我对整个宋代社会肌理的认知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