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友芝日记 9787550611023

莫友芝日记 978755061102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莫友芝
  • 日记
  • 近代史
  • 回忆录
  • 个人传记
  • 历史
  • 文化
  • 名人
  • 民国
  • 手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11023
商品编码:3001728674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莫友芝日记

定价:45.00元

作者:(清)莫友芝著;张剑整理作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50611023

字数:29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贵州独山人。曾为胡林翼、曾国藩幕僚。本次将其手书日记整理成册,展示其日常生活状态,包括其亲友交游、工作灯内容,其中涉及许多近代史重要人物,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莫友芝日记》 9787550611023 穿越时空的亲笔叙事,触摸历史的温度 这是一本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珍贵文献,它以最直接、最真挚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一位生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个人世界。翻开《莫友芝日记》,如同推开了一扇尘封的门,门后是鲜活的过往,是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声音与气息。这本书并非对宏大叙事的宏图描摹,也不是对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的编织,而是以一种更为细腻、更为个体化的视角,展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的故事。 日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魅力在于其原生态的表达和未经雕琢的真实。它不是为他人而写,而是为自己,为记录,为梳理,为铭记。因此,日记中的文字,往往带着最本真的情感,最直接的观察,最细微的体悟。它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也不刻意渲染戏剧性的冲突,而是以一种流水账般的记录,或者寥寥数语的感悟,勾勒出生活的点滴,心灵的轨迹。 《莫友芝日记》所呈现的,正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时间碎片”。这些碎片,可能记录着一天中最寻常的起居作息:清晨的露珠,午间的阳光,黄昏的炊烟,夜晚的星辰。可能描绘着与家人、朋友、邻里之间的日常交往:一声问候,一次相聚,一场争论,一次告别。可能流露着对时事政局的关注,对社会变迁的感受,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与忧虑。甚至,可能只是对一朵花的赞美,对一本书的感悟,对一场雨的触动。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构成了个体生命的真实肌理,也折射出时代变迁的微光。通过莫友芝的眼睛,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例如,对于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习惯、娱乐方式的描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对于当时社会流传的观念、习俗、价值取向的记录,则能让我们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对于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哪怕只是片段式的提及,也能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的进程。 更重要的是,《莫友芝日记》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个体心灵世界的窗口。在日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可能是个热情洋溢的青年,也可能是个饱经风霜的长者;他可能是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也可能是个安于现状的平凡人。他的生活或许充满了挑战与困境,也或许洋溢着温情与幸福。《莫友芝日记》不回避这些,反而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将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波动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情感的共鸣,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我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到,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人性的基本情感和渴望是共通的。 阅读《莫友芝日记》,就像是在与一位久违的朋友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通过他的文字,倾听他的声音,感受他的生活,理解他的世界。这种体验是独特而深刻的。它让我们跳出宏观的历史框架,回归到每一个鲜活的个体生命,去体会历史的温度,去触摸历史的脉搏。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记录的史料意义,更在于它所带来的阅读体验。它不是一本需要“啃”的书,也不是一本需要“学”的书,而是一本可以“品”的书。我们可以选择随意翻开其中的一页,读上一段,便能沉浸其中。在繁忙的生活之余,翻开《莫友友芝日记》,仿佛进入了一个可以休憩、可以反思的宁静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暂时放下现实的烦恼,与过去产生连接,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示。 日记的魅力还在于其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预知下一页会写些什么,也无法预知作者在下一刻会有怎样的心情。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与发现。或许是一段意味深长的哲理,或许是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趣事,或许是一句触动心弦的感叹。每一次翻阅,都可能带来一次新的触动。 《莫友芝日记》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其为后人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文化、特定人物思想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这本日记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历史认知。它让我们得以从一个更加微观、更加贴近生活层面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以及个人命运。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则是一扇了解历史的窗户,一本人文关怀的读物。它让我们明白,历史并非只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的堆砌,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和他们的生活故事组成的。通过阅读《莫友芝日记》,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在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培养出一种更为立体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这本书的装帧、排版,都旨在最大程度地还原日记的原始风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朴实与真诚。即使是在数字化的时代,纸质的阅读体验依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尤其是一本承载着历史重量的日记。指尖拂过纸页,仿佛能触碰到那被时光浸润过的温度。 总而言之,《莫友芝日记》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它以最真实、最朴素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心灵的旅程。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故作高深的哲理,但它所蕴含的真挚情感、生活智慧和历史细节,却足以打动人心,引人深思。它是一份珍贵的馈赠,一份来自过去的赠礼,让我们得以在喧嚣的当下,找到一份宁静,一份回响,一份与历史深处的连接。翻开它,你将开启一段与往昔的对话,一段与灵魂的探寻。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日常细节的捕捉能力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这不是那种宏大叙事下的历史侧影,而是真正浸润在生活肌理中的点点滴滴。比如某天早晨的露水厚度,邻居家炊烟的味道,甚至是某次茶会中茶盏的温度和口感,都被他细致入微地记录了下来。这种近乎偏执的记录,反而构建出了一种极为真实、可触摸的时代氛围。你会发现,历史的真实性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琐碎之中,它们共同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生活网。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某个黄昏时分,他执笔记录下这些文字时的神态,那种专注和投入,让人由衷地敬佩。跟随他的笔触,我仿佛也成了那个特定时空中的一个隐形观察者,体会着彼时彼刻的呼吸和心跳,这种代入感是任何官方史料都无法给予的,它提供了另一种维度去理解“过去”。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或许在于它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韧性。在记录那些动荡不安或充满不如意的日子里,作者从未流露出彻底的颓废或放弃。他总能在最艰难的时刻,找到支撑自己继续前行的支点——或许是一项未竟的学术目标,或许是对真理的执着探求,又或许仅仅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本能向往。这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清醒和希望的能力,对于身处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启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并非外在环境的顺遂,而是内在精神世界的稳固。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沉重,而是一种被洗涤过后的平静,以及一种重新审视自己生活和目标的动力,它像一盏在迷雾中指引方向的灯塔。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显示了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阔的学识背景。时而如行云流水,描绘山水景致,语言便带着一股清新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诗意;而当论及学问或探讨时局,文字立刻变得严谨、犀利,逻辑链条清晰可见,论证有力,绝无半点含糊之处。这种在写实记录与文学升华之间的自由切换,让阅读体验始终保持新鲜感,避免了纯粹日记体可能带来的单调乏味。更难得的是,他似乎不刻意雕琢,一切都像是自然流淌出来的,但这“自然”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支撑。这让人不禁想去探究他平日的案头书是些什么,究竟是如何做到在日常事务的间隙,仍能保持如此高水准的文字表达。

评分

文字本身的情感张力处理得非常高明,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能够将深沉的情绪包裹在极为克制和冷静的叙述之下。你得非常仔细地去“读”他,而不是仅仅“看”他。表面上风平浪静的记录,仔细体会才能捕捉到字里行间那种不易察觉的波澜。有时,一句简短的感慨,可能承载了数日甚至数月的心事纠结;而对某件微不足道小事的反复提及,则暗示了它在作者心中无法割舍的意义。这种含蓄的美学,非常符合东方传统文人的内敛气质。它要求读者投入心力去进行二次解读和情感投射,这使得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这种需要“磨”出来的共鸣,比直白的抒情更持久、更有回味。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让读者得以进入一种深层次的哲学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那种带着些许岁月痕迹的封面,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感。当我翻开扉页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陈旧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就把我拉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文字的排版非常讲究,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的节奏感很舒服,即便是面对大量的记录文字,也不会感到压抑。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重要事件旁做的插图或批注,虽然只是简单的铅笔线条,却精准地勾勒出了当时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态,仿佛作者的思绪就跃然纸上。光是捧在手里细细摩挲,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方对原作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那种实体书独有的温度和质感,是电子设备永远无法替代的。我甚至会花时间去研究不同章节的字体变化,猜测这是否反映了作者在不同心境下的书写习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直翻阅下去,去探索那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更多秘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