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注
定價:20.00元
作者:馬一浮,虞萬裏 點校
齣版社: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403420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馬一浮先生於佛學有極深的造詣,李叔同的齣傢和佛學信仰的建立就直接受馬先生影響,熊十力的代錶作《新唯識論》由馬先生題簽作序。★但人們一般隻關注馬一浮先生的《泰和會語》《宜山會語》《復性書院講錄》《爾雅颱答問》等論述儒學方麵的著作,甚至不知馬先生還以佛學注釋過《》。更多推薦:徐梵澄著譯選集(四種):《尼采自傳》《薄伽梵歌》《玄理參同》《陸王學述》
內容提要
馬一浮自序:
此庚申年逭暑所作。以義印閤般若、方等,於禪則與洞山為近,觸言玄會,亦似通途寥廓,無有塞礙。後以病緣中輟,不復措意。維老氏之旨未必如斯,理既冥符,言象可略。如遇玄解之士,亦可相與解頤耳。蠲叟。
目錄
作者介紹
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號湛翁,晚號蠲叟、蠲戲老人,與熊十力、梁漱溟閤稱為“新儒傢三聖”。於哲學、文學、佛學,無不造詣精深;又精於書法,閤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傢。抗戰期間,在四川樂山創辦“復性書院”。主要著作有《泰和會語》《宜山會語》《復性書院講錄》《爾雅颱答問》《注》《法數鈎玄》等。
文摘
序言
說實話,剛開始翻閱這套書時,我還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枯燥和晦澀,畢竟是專業的點校工作。但很快我就發現自己多慮瞭。雖然內容極其嚴謹,但行文的脈絡卻齣奇地清晰流暢。就好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匠人,將一塊塊棱角分明的璞玉,精心雕琢成一件件溫潤光潔的藝術品,讓你在欣賞其精妙結構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整體流淌齣的古典韻味。特彆是那些涉及不同版本之間相互印證的段落,作者們那種“寜失勿濫”的審慎態度,讓人對他們的學術操守肅然起敬。這不是一份敷衍瞭事的整理,而是傾注瞭畢生心血的學術結晶。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其對底本選擇的說明,那種對文獻源流的清晰梳理,為後續的研究者鋪平瞭道路,體現瞭真正的學術擔當。這本書,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也是值得反復品讀的學術典範。
評分這本關於古代文獻整理和校注的著作,簡直是文史愛好者和專業研究者心中的“寶藏”!我拿到書的時候,光是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注釋和詳盡的考證,就忍不住要翻上好一陣子。作者們對史料的掌握程度令人嘆服,仿佛他們能與那些韆年前的文人墨客隔空對話一般。尤其是那些對於疑難字詞的辨析,那種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的推理過程,讀起來酣暢淋灕。不同於那些隻停留在錶麵介紹的普及讀物,這本書真正做到瞭“紮根於文本,服務於理解”。它不隻是簡單地復述前人觀點,而是融入瞭點校者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嚴謹的學術態度。每每讀到一處關鍵的校勘點,都能體會到古籍整理的艱辛與不易,也更加珍惜如今能輕鬆閱讀到這經過精心打磨的文本。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提供瞭一個“正確”的文本,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審視和解讀古代文獻的典範,對於提升我們自身的文本敏感度,有著潛移默化的巨大幫助。
評分這本書不僅僅是某個特定文本的校注閤集,它本身就是一部展現中國傳統文獻學精神的教科書。我特彆留意瞭馬一浮先生與虞萬裏先生在處理某些特定篇章時的風格差異(盡管他們是閤作者),那種不同學派、不同時代學者思想的碰撞與融閤,通過點校的細節得以微妙地體現。這讓這本書的內涵更加豐富,不再是單綫條的解讀,而是多維度的學術景觀。對於那些緻力於古典文學、曆史學乃至哲學研究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文獻基礎是極其紮實和可靠的。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仿佛挖掘一座永遠也探不完的知識礦藏。它教會我的不僅是知識本身,更是一種對待曆史和文本的敬畏之心與精益求精的態度。
評分對於非科班齣身的我來說,閱讀古代典籍常因版本差異和注釋缺失而感到挫敗。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一場及時的“學術雨露”。它沒有高高在上地俯視讀者,而是耐心地引導我們進入文本深處。那些詳盡的校勘記,與其說是學術的腳注,不如說是與古代作者進行的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通過這些細微的增刪、訂正,我們仿佛能瞥見原稿的真實麵貌。更讓我驚喜的是,點校者並非墨守成規,他們總能在尊重傳統考據的基礎上,結閤最新的研究成果進行補充和修正,使得這部看似傳統的整理工作,煥發齣新的生命力。它讓晦澀的古文變得可觸可感,極大地降低瞭普通愛好者窺探古代知識的門檻。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在“學術高度”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值得稱贊,字體選擇恰到好處,既保證瞭專業注釋的易讀性,又保持瞭古籍的典雅氣質。我習慣在咖啡館裏閱讀,以往很多學術書籍厚重且版式擁擠,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卻能在保證信息密度的情況下,給人一種舒展的閱讀體驗。細細品味其中的某一章節,會發現作者們在處理那些模糊不清的古籍脫文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藝術傢的想象力——他們既要符閤語境,又要符閤古人的書寫習慣,這種拿捏分寸的功力,非一日之寒。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原本冰冷的考據工作變得鮮活起來,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領略到一種安靜而堅韌的治學之美。讀完會有一種“心靜自然涼”的滿足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