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著的这本《吕本中诗集校注(共5册)》介 绍了,吕本中是南北宋之交**的道学家,又是江西 诗派的重要的诗论家兼诗人,著有《东莱先生诗集》 、《紫薇词》等。吕本中现存诗歌一千二百多首,是 他同时代诗人中存量较多的。在他生前作品就广为流 传。因此在南宋时期就有许多抄本、刊本问世,本书 将吕本中诗词合为一书,名为《吕本中集校注》,并 作校勘、笺释。
前言
东莱诗集校注卷一
暮步至江上
题张君墨竹
险
符离诸贤诗
德操充之皆约九月间见过今皆未至扶
杖出门悠然有感
游刘氏园
上元
柳
喜雨
舍东旧有花数百株自去岁大雨道路阻
*不复可寻感叹成诗
送文潜归因成一*奉寄
谢人送牡丹
宿州初暑
夏日书事
寄吉州若谷叔
寄汪信民
同诸子游城东园
杨道孚墨竹歌
谢无逸秦处度诸人皆许省试後见
访冬夜有怀作此诗寄之
……
最近读了一套关于宋代文学大家的著作,那套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它深入探讨了这位词人如何将细腻的情感融入到婉约的词风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层层剖析了其艺术技巧的精妙之处。比如,书中对“愁”这一主题的解读就极其到位,不像其他一些泛泛而谈的评论,而是结合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气,把那种深沉的、化不开的愁绪描绘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词人笔下的那个时代气息,那种淡淡的哀愁与对往昔的追忆交织在一起,让人沉醉其中。更值得称赞的是,该书的考证工作做得极其扎实,对于一些存疑的版本和错讹之处,作者都一一进行了辨析和订正,为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提供了非常清晰可靠的阅读指南。整体而言,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位文学巨匠的致敬,更是一堂生动的宋词鉴赏课,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宋代诗词的理解深度和鉴赏能力。
评分我最近通读了一部关于元曲杂剧研究的专著,它给我的感觉是既传统又充满创新精神。这部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摆脱了以往只关注主题思想的局限,转而深入到元曲的舞台表演实践和民间传播途径上进行挖掘。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考证元代剧场的布局、演员的装束以及当时的声腔板式,甚至还引用了大量的元代戏曲插图作为佐证,使得我们对“看戏”这件事的理解立体了起来。对于像关汉卿、王实甫这样的大家,书中对他们作品中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进行了细致的入微的分析,指出元曲如何成功地将市井百姓的情感和语言融入到高度程式化的艺术形式中。阅读过程中,时不时会冒出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段落,因为作者总能精准捕捉到元曲中那种粗犷而又真挚的人性光芒。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元曲“粗俗”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它作为一种成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艺术的本来面貌。
评分手头这本关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选本与评注,简直是古典文学爱好者的一份珍宝。它收录的作品范围相当广博,不仅涵盖了耳熟能详的篇目,更有许多鲜为人知但同样精彩的小故事被挖掘出来,并且配上了详尽的注释。这些注释并非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结合了当时的宗教信仰、民间传说乃至术数方技等领域的知识进行阐释,使得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篇章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得以清晰展现。特别是书中对“鬼神观念”的演变脉络的梳理,非常清晰地展示了佛教传入后,本土的志怪传统是如何与之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魏晋小说那种独特的亦真亦幻的风格。作者的文笔极为流畅,在进行学术梳理的同时,完全没有陷入干巴巴的学术腔调,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光怪陆离的往事,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评分前阵子迷上了一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韵律格律的理论书籍,它让我彻底明白了格律诗的“美”究竟藏在哪里。这本书的讲解方式极其清晰,它没有直接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从最基本的“平仄”概念入手,通过大量的音乐化的朗读示范和对比分析,将原本抽象的音韵规则变得直观易懂。作者尤其擅长将理论与具体的诗句结合,比如,书中分析杜甫某首律诗中的“粘”法时,会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声音的起伏和转折,让读者能“听”到诗句中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更绝妙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不同朝代对格律要求的细微变化,揭示了这种形式约束如何反过来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潜能,而不是成为一种束缚。这本书不仅是学习格律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如何建立在精妙的声学基础上的深度探讨,让我在吟诵古诗时,多了一份对音律之美的敬畏与欣赏。
评分翻开这本关于唐代边塞诗派兴衰的书籍,我立刻被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和扎实的史料功底所震撼。作者并非仅仅罗列诗作,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开篇对安史之乱前后边塞诗风格的对比分析,视角独特且极富洞察力。书中详细梳理了高适、岑参等代表诗人的人生轨迹与他们的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他们诗歌中那种激昂与苍凉并存的复杂情怀是如何从亲身经历中淬炼出来的。尤其精彩的是,作者还引入了当时军事地理学的知识来辅助解读某些意象,比如对“黄沙漫漫”、“大漠孤烟”的地理定位和季节更替的考证,使得那些曾经模糊的意象变得具体可感,充满了历史的重量感。这本书读起来不像是纯粹的文学批评,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历史、地理与文学的综合研究报告,严谨而不失文学魅力,非常适合对唐代历史和边塞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