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细说活解
定价:78元
作者:张立伟
出版社:北方妇儿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5
ISBN:9787538586893
字数:900000
页码:5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书,在古代影响极大、流传甚广。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三百千》中,《三字经》成书晚,但是影响大。作者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是南宋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三字经》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三字一句的韵文琅琅上口,极易成诵,内容囊括历史、天文、地理等数门学科的知识,历来备受赞誉。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经流传700余年,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堪称“蒙学之冠”。古人云:“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它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方便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作者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一书生,姓名、生平不详。《百家姓》的次序不是根据各姓氏人口数量来排列的,而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赵、钱、孙、李”是前四姓,盖因当时皇帝姓赵、吴越国钱氏据钱塘、吴越王钱俶正妃姓孙、南唐国王姓李,所以才有了这个顺序。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成的一篇韵文,作者周兴嗣为南梁武帝时的散骑侍郎、给事中。相传当时梁武帝为了让众子弟练习书法,命人从王羲之的书帖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这些拓片毫无次序、规律可言,梁武帝就将其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用一夜的时间完成了《千字文》,须发皆白。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说实话,刚拿到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毕竟是这么经典的内容,要做出新意太难了。但是,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老树开新花”。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对“是什么”做了清晰的交代,更重要的,它探索了“为什么是这样”以及“这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这种由表及里的深度挖掘,彻底改变了我对某些传统概念的刻板印象。它不再是冷冰冰的道德说教,而是变成了一套充满生活智慧的系统。特别是那些将古代的哲理与现代社会现象进行类比的部分,处理得极为巧妙,既不生硬,也不牵强附会,反而让读者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古人思想的穿透力。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它激发了我主动去思考,去联系过往与当下,这种启发性,才是它作为一本优秀读物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韵味,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书卷气。我尤其欣赏封面的排版,既没有落入俗套的古风堆砌,也没有过度追求极简的冷淡风,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那种传统文化传承的庄重感。内页的纸张质地也十分考究,摸上去细腻光滑,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字体选择上,主办方显然花了不少心思,清晰易读,字号大小适中,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时不时眯着眼确认古籍原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翻阅时能感受到它经久耐用的潜力,相信即便是经常翻看,也不会轻易出现散页的情况。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房间的文化氛围。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重视阅读体验和书籍质感的同道中人来说,光是冲着这份制作的诚意,这本书就绝对值得入手。它从触觉到视觉,都传递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
评分当我深入阅读其中的内容时,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和“地域色彩”。尽管书里介绍的是流传已久的经典,但它在解读和阐释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一种鲜活的、与当代生活可对话的视角。我能体会到,编撰者在努力地让这些古老的智慧“活”起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历史的陈列柜里。比如,在某些篇章的解析中,那种对人情世故的分析,那种对为人处世原则的探讨,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阅读时,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仿佛与一位经验老到的长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促膝长谈。这种深入骨髓的“在地化”解读,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学术性读物,更像是一部结合了传统精髓与现代生活哲学的指南。它不是在“复制”历史,而是在“重塑”经典与当下的连接。
评分这本书在细节的打磨上,可以说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这种对“极致”的追求,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感。我注意到,即便是那些看似不重要的注释部分,其引用的出处也标注得极其详尽和规范,这对于我们这些有深入探究习惯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展现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你相信,呈现在你面前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解释,都是经过了反复查证和斟酌的。更难得的是,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它避免了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行文风格保持着一种既权威又亲和的平衡。这种高质量的文本呈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我不再需要频繁地停下来,去核对那些可能存在的谬误或模糊不清的解释。这种构建起来的“安全感”,是很多匆忙上架的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流畅。我发现它在处理那些经典蒙学读物时,并没有采取那种简单粗暴的堆砌原文的方式,而是加入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导读体系。它似乎深谙现代人,特别是初次接触这些传统文本的读者的困惑点,总能在关键的难句或生僻的典故旁,适时地、不突兀地给出恰如其分的解释。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文言内容,变得平易近人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过渡时设计的那些小小的引言或者总结,它们像是一座座小桥梁,巧妙地连接了不同的知识点,使得整体阅读过程一气呵成,毫无跳跃感。这种对信息流动的精妙控制,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读者心智的洞察力,绝非一般出版物能够企及的精细化处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