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清经解 清经解续编(影印版全十三册) |
| 作者 | (清)阮元、王先谦编 |
| 定价 | 4800.00元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806438657 |
| 出版日期 | 2005-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28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清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学复盛时代”,经师辈出,著作众多。清代学者阮元汇刻清初至道光以前的经学名著180余种、1400卷,称为《皇清经解》,亦名《学海堂经解》,大体依作者先后为序。后王先谦依例而有改进,在阮刻所遗著作外,主要增补嘉庆以后学者的著作,称为《皇清经解续编》,亦名《南菁书院经解》、《续清经解》,收有209部书、1430卷。正续《经解》共收入160余人的400多种著作,集清代经学研究之大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宝藏,而木刻线装本有七百多册,携带收藏不便,而石印本据原刻缩影,并有校勘。今据石印本影印放大,并新编总目录、作者索引与书名索引等,便于读者查阅。 |
| 作者简介 | |
|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
| 目录 | |
| 新华书店 正版现货 配送 |
| 编辑推荐 | |
| 集清代经学研究之大成 |
| 文摘 | |
| 新华书店 正版现货 配送 |
| 序言 | |
| 新华书店 正版现货 配送 |
这套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实在令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古朴感,不像现在很多影印本为了追求成本而显得轻飘飘的。要知道,影印古籍,最考验的就是对原貌的尊重程度。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的出品,果然名不虚传,他们对于传统文化载体的保护和呈现,总能把握住那种恰到好处的“敬畏感”。从侧面看书脊上的字体排布,到打开扉页时,那种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错觉,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对于像《清经解》这样需要反复查阅和研读的经典来说,一个舒适且耐用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在翻阅过程中,更能专注于文本本身,而不是被粗糙的印刷工艺所干扰。我特别注意到,即便是繁复的图表和注释部分,影印的清晰度也足够辨认,这对于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省去了太多费力辨认模糊文字的麻烦。能拥有一套如此精良的影印本,对于任何一位对清代学术史有兴趣的读者而言,都是一笔值得的收藏。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书架上关于宋明理学与清代乾嘉学派的交叉研究资料,发现很多现代出版的注疏本,为了“现代化”阅读体验,往往会过度排版或删改原文结构,这对于我们追溯原始学脉的演变路径来说,是一种潜在的损失。而这套《清经解》的影印版,恰恰弥补了这一遗憾。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阮元先生时代的原始版式,甚至包括了当时刻印的一些细微的笔误和印痕,这些“瑕疵”反而成了研究当时学术风气和刻书工艺的珍贵线索。阅读时,我仿佛能听到雕版“嚓嚓”的摩擦声,感受到那个时代学者们在文字世界中构建知识体系的艰辛与严谨。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远比任何现代白话译本或重新编排的版本更具学术价值。对于严肃的文献考据者而言,影印版不是一种“次优选择”,而是研究的“第一现场”。它的价值,在于其不可替代的文献学意义,它忠实地记录了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知识生产状态。
评分坦白说,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清代学术史的业余爱好者,我过去多依赖于二手资料对阮元学术的了解。这次终于集齐了这套影印全本,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套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阅读材料”,它本身就是一件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实物标本。从装帧的古朴到文本的详尽,它像是一座稳固的桥梁,连接着当代读者与乾嘉时代那股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我将它放置于我书架上最容易触及但又需要仪式感才能取出的位置。每当我在其他研究中遇到关于清代对经典诠释的疑问时,我都会虔诚地请出它,那份厚重的纸张和墨香,总能瞬间将我的心绪拉回到那个重视“实学”和“证据”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套工具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的象征。
评分拿到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比对了几处我过去在别处看到的零散片段,尤其是涉及一些关于经学义理辨析的段落。这套全十三册的规模,充分体现了阮元先生穷经之功的浩大。影印本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同一义理在不同篇章中是如何被反复论证和深化。阅读体验上,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参”。我常常会因为一个看似微小的注解,而不得不对照前后数卷来理解其上下文的支撑。这种沉浸式的、没有太多现代学术引导的阅读,迫使读者必须调动起更多的自身学养去梳理脉络。这与现代快餐式的阅读习惯是完全对立的,但恰恰是对学术精神最好的锤炼。它教会我们如何耐心地、系统地去消化一个庞大知识体系的全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某个结论的摘要。
评分这套书的体量和深度,使得它更像是图书馆中的“镇馆之宝”,而非案头常备的“速查手册”。我个人认为,它非常适合那些已经对清代经学有一个基础认识,并希望深入到具体文本细节中进行“精耕细作”的研究者。初学者可能会因为其厚重的体量和繁复的文言而感到望而却步,但这恰恰是其价值所在——它设立了一个合理的门槛。当我试图去理解“清经解”这个宏大工程背后的学术抱负时,必须得仰赖这种详尽、无删节的影印本。它不是用来“翻阅”的,而是用来“供奉”和“钻研”的。每一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层次结构和被忽略的细节,这种知识的“挖掘感”是普通版本难以给予的。凤凰出版社的选择,显然是面向真正的同道中人,他们深知,在经学研究的领域,尊重原貌就是最大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