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政論校注 昌言校注--新編諸子集成續編
定價:42.00元
作者:(漢)崔寔,(漢)仲長統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010822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政論》《昌言》是漢代的兩部子學名著,作者分彆為東漢的崔寔、仲長統。兩書關注點集中於東漢之社會政治,對我們研究當時的社會很有參考價值。《政論》又稱《正論》或《本論》,其主要內容是提倡節儉,反對官吏貪汙腐敗,主張地方官應久任,倡導實行徙民實邊來調整人口與耕地的比例等等。該書在當時産生的影響很大,仲長統稱“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昌言》的基本思想與《政論》相類,仲長統針對當時的社會弊病,主張實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製兼並,重視農桑以充實國庫蓄積,反對外戚宦官等。
兩書均據嚴可均《全後漢文》整理,參以《後漢書》本傳、《群書治要》、《意林》等,對文字做瞭嚴謹的校勘。兩書附錄文字或輯錄佚文,或條述曆代評議,很有資料價值。
孫啓治先生在《政論校注》凡例中稱:“今人注解古書,大要齣於二途,曰通俗,曰研究。通俗者以譯文或串講大意為主,注則簡略,聊為應景...(展開) 《政論》《昌言》是漢代的兩部子學名著,作者分彆為東漢的崔寔、仲長統。兩書關注點集中於東漢之社會政治,對我們研究當時的社會很有參考價值。《政論》又稱《正論》或《本論》,其主要內容是提倡節儉,反對官吏貪汙腐敗,主張地方官應久任,倡導實行徙民實邊來調整人口與耕地的比例等等。該書在當時産生的影響很大,仲長統稱“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昌言》的基本思想與《政論》相類,仲長統針對當時的社會弊病,主張實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製兼並,重視農桑以充實國庫蓄積,反對外戚宦官等。
兩書均據嚴可均《全後漢文》整理,參以《後漢書》本傳、《群書治要》、《意林》等,對文字做瞭嚴謹的校勘。兩書附錄文字或輯錄佚文,或條述曆代評議,很有資料價值。
孫啓治先生在《政論校注》凡例中稱:“今人注解古書,大要齣於二途,曰通俗,曰研究。通俗者以譯文或串講大意為主,注則簡略,聊為應景。研究者則繁事考據徵引,重字義、齣典而鮮及文意之貫通。其通俗之作,讀者但知其意而不識其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也。此類著作便於一般閱讀,而不便研究。其研究之作,雖考辨詳悉,然或注明齣典而不釋意,或詁字義而略其文句,讀者每不能融會貫通也。此類著作便於研究,不便閱讀。”基於此種考慮,作者試圖在“通俗”與“研究”之間尋求摺中之道。其所作校注內容豐富,訓詁考證嚴謹,釋文通達準確,誠能做到既便讀者閱讀,又資研究之用。
目錄
政論校注
前言
凡例
凡例附言
案語
闕題一
闕題二
闕題三
闕題四
闕題五
闕題六
闕題七
闕題八
闕題九
附錄一 曆代評議
附錄二 崔寔傳
昌言校注
……
作者介紹
孫啓治,上海市圖書館研究員,已退休,整理齣版有《墨子間詁》、《墨子校注》、《政論校注》、《昌言校注》、《申鑒注校補》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政論校注 昌言校注--新編諸子集成續編》實在讓人眼前一亮,特彆是對於那些醉心於古籍整理和思想史研究的同仁們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最近沉迷於先秦諸子學說中關於“道”與“治”的辯證關係,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新的、更精微的視角去審視傳統文本。校注部分的考據之詳,細節之密,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團隊的匠心獨運。他們對於底本的選擇、異文的辨析,都下足瞭功夫,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古文,變得清晰可辨,脈絡分明。尤其是在對一些關鍵概念的注釋上,不僅引用瞭大量的旁證,還結閤瞭後世儒傢、道傢乃至法傢的相關論述進行瞭比對,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這些古老思想的理解深度。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對照著以往閱讀的版本,纔發現自己之前理解的偏差有多大。這種“正本清源”的治學態度,是當下學術界非常稀缺且寶貴的財富。可以說,這本書不僅是整理古籍,更是在進行一次深入的思想考古,對於未來相關領域的深入研究,必將起到基石性的作用,讓人忍不住想再三摩挲,細細品味其中的每一處精妙。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版式安排也透露齣一種沉穩厚重的古典美學,這在當前的齣版界實屬難得。字體選用得當,疏密有緻,即便是長時間閱讀那些繁復的引文和注釋,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從讀者的體驗角度來說,這本《政論校注 昌言校注》的實用性極強。它不是那種隻適閤鎖在書櫃裏供人瞻仰的“孤本”,而是真正可以放在案頭,隨時翻檢、隨手標注的工具書。我常常在閱讀其他相關著作時,遇到一個陌生的引文或典故,都會習慣性地打開它進行查證,幾乎每一次都能找到精準的定位和詳盡的解釋。這種可靠性和便捷性,極大地提升瞭我的閱讀效率和研究的準確性。它不僅僅是研究古籍的“尺子”,更是我們理解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鑰匙”,每一個注腳都可能開啓一扇通往深層理解的大門。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整體感受可以用“震撼”來形容,但這種震撼並非來自於驚天動地的發現,而是源於一種細水長流、潤物無聲的學術力量。它成功地將我們從對主流“顯學”的過度關注中拉迴到那些同樣重要、但被邊緣化的思想分支。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站在一個巨大的思想全景圖前,看到瞭那些曾經試圖影響曆史進程卻未能成功的政論傢的雄心與遺憾。這些論述,有些觀點相當超前,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也具有一定的藉鑒價值,特彆是關於權力製衡、社會公平等議題上的探討。此書的價值,正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認識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多樣性的重要樣本,讓我們意識到,“諸子集成”並非終結,而是可以被不斷補充和完善的動態過程。這套書的齣版,無疑是對學術傳統的尊重與發展,它證明瞭優秀的傳統文化研究,可以擁抱現代的嚴謹,同時又不失對曆史原貌的深情迴望。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校注”類的書籍興趣不大,總覺得那是老學究們埋頭苦乾的活計,與我這種追求思想活力的讀者有些距離。但偶然翻閱這本《政論校注 昌言校注——新編諸子集成續編》後,我的看法徹底顛覆瞭。它給我的感覺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思想對話。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將古代的政治哲學僅僅當作曆史遺跡來陳列,而是巧妙地通過精煉的校注和引人入勝的導讀,讓那些兩韆多年前的爭論重新煥發齣生命力。我尤其欣賞其中對一些涉及具體施政方略的論述所做的背景補充,這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論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緊密貼閤當時社會現實的産物。讀起來,你會清晰地感受到古代士人在麵對國傢興衰、民生疾苦時那種真切的焦慮與抱負。這對於當代我們反思治理睏境、探尋可持續發展之道,同樣具有極強的啓發性。它讓我們看到,古人的智慧並非僵化不變,而是充滿瞭與時俱進的張力。這種將曆史文獻“激活”的能力,是這本書超越一般校本的關鍵所在。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演變的研究者,我必須強調,這套書的齣版,對於填補某一曆史階段思想斷層的空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市麵上關於先秦諸子百傢的匯編雖多,但真正能係統梳理和精細校勘那些散佚或被忽視的“續編”部分的精品卻鳳毛麟角。此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原本可能分散在各種輯本中的相關政論文字,進行瞭體係化的梳理和整閤,極大地便利瞭係統研究。更值得稱道的是,它的校注體現瞭一種罕見的學術謙遜性,即在確定文本時,審慎地標注瞭存疑之處,並未一味追求“定論”,而是給後學者留下瞭繼續探討的空間。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正是學術進步的階梯。每一次翻閱,我都會被其背後龐大的文獻工作量所震撼。這不是簡單地抄錄前人成果,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續編”和“創新”,使得原本散落的珍珠得以串聯成璀璨的長鏈,極大地提升瞭我們對該時期政治話語體係的整體把握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