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定价:42.00元
作者:(汉)崔寔,(汉)仲长统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010822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人注解古书,大要出于二途,曰通俗,曰研究。通俗者以译文或串讲大意为主,注则简略,聊为应景...(展开)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人注解古书,大要出于二途,曰通俗,曰研究。通俗者以译文或串讲大意为主,注则简略,聊为应景。研究者则繁事考据征引,重字义、出典而鲜及文意之贯通。其通俗之作,读者但知其意而不识其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也。此类著作便于一般阅读,而不便研究。其研究之作,虽考辨详悉,然或注明出典而不释意,或诂字义而略其文句,读者每不能融会贯通也。此类著作便于研究,不便阅读。”基于此种考虑,作者试图在“通俗”与“研究”之间寻求折中之道。其所作校注内容丰富,训诂考证严谨,释文通达准确,诚能做到既便读者阅读,又资研究之用。
目录
政论校注
前言
凡例
凡例附言
案语
闕题一
闕题二
闕题三
闕题四
闕题五
闕题六
闕题七
闕题八
闕题九
附录一 历代评议
附录二 崔寔传
昌言校注
……
作者介绍
孙启治,上海市图书馆研究员,已退休,整理出版有《墨子间诂》、《墨子校注》、《政论校注》、《昌言校注》、《申鉴注校补》等。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但这种震撼并非来自于惊天动地的发现,而是源于一种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学术力量。它成功地将我们从对主流“显学”的过度关注中拉回到那些同样重要、但被边缘化的思想分支。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思想全景图前,看到了那些曾经试图影响历史进程却未能成功的政论家的雄心与遗憾。这些论述,有些观点相当超前,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特别是关于权力制衡、社会公平等议题上的探讨。此书的价值,正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多样性的重要样本,让我们意识到,“诸子集成”并非终结,而是可以被不断补充和完善的动态过程。这套书的出版,无疑是对学术传统的尊重与发展,它证明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研究,可以拥抱现代的严谨,同时又不失对历史原貌的深情回望。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校注”类的书籍兴趣不大,总觉得那是老学究们埋头苦干的活计,与我这种追求思想活力的读者有些距离。但偶然翻阅这本《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后,我的看法彻底颠覆了。它给我的感觉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古代的政治哲学仅仅当作历史遗迹来陈列,而是巧妙地通过精炼的校注和引人入胜的导读,让那些两千多年前的争论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涉及具体施政方略的论述所做的背景补充,这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紧密贴合当时社会现实的产物。读起来,你会清晰地感受到古代士人在面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时那种真切的焦虑与抱负。这对于当代我们反思治理困境、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同样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它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智慧并非僵化不变,而是充满了与时俱进的张力。这种将历史文献“激活”的能力,是这本书超越一般校本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实在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于那些醉心于古籍整理和思想史研究的同仁们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最近沉迷于先秦诸子学说中关于“道”与“治”的辩证关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更精微的视角去审视传统文本。校注部分的考据之详,细节之密,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团队的匠心独运。他们对于底本的选择、异文的辨析,都下足了功夫,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古文,变得清晰可辨,脉络分明。尤其是在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注释上,不仅引用了大量的旁证,还结合了后世儒家、道家乃至法家的相关论述进行了比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些古老思想的理解深度。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着以往阅读的版本,才发现自己之前理解的偏差有多大。这种“正本清源”的治学态度,是当下学术界非常稀缺且宝贵的财富。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整理古籍,更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思想考古,对于未来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必将起到基石性的作用,让人忍不住想再三摩挲,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处精妙。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演变的研究者,我必须强调,这套书的出版,对于填补某一历史阶段思想断层的空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市面上关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汇编虽多,但真正能系统梳理和精细校勘那些散佚或被忽视的“续编”部分的精品却凤毛麟角。此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原本可能分散在各种辑本中的相关政论文字,进行了体系化的梳理和整合,极大地便利了系统研究。更值得称道的是,它的校注体现了一种罕见的学术谦逊性,即在确定文本时,审慎地标注了存疑之处,并未一味追求“定论”,而是给后学者留下了继续探讨的空间。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正是学术进步的阶梯。每一次翻阅,我都会被其背后庞大的文献工作量所震撼。这不是简单地抄录前人成果,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续编”和“创新”,使得原本散落的珍珠得以串联成璀璨的长链,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该时期政治话语体系的整体把握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安排也透露出一种沉稳厚重的古典美学,这在当前的出版界实属难得。字体选用得当,疏密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那些繁复的引文和注释,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从读者的体验角度来说,这本《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的实用性极强。它不是那种只适合锁在书柜里供人瞻仰的“孤本”,而是真正可以放在案头,随时翻检、随手标注的工具书。我常常在阅读其他相关著作时,遇到一个陌生的引文或典故,都会习惯性地打开它进行查证,几乎每一次都能找到精准的定位和详尽的解释。这种可靠性和便捷性,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效率和研究的准确性。它不仅仅是研究古籍的“尺子”,更是我们理解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钥匙”,每一个注脚都可能开启一扇通往深层理解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