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珍:培养儿童思考力》

《欧阳自珍:培养儿童思考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阳自珍 黄学诚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教育
  • 思考力培养
  • 亲子教育
  • 欧阳自珍
  • 教育方法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学习方法
  • 0-6岁
  • 教育理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黄金美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3758
商品编码:3022487150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欧阳自珍:培养儿童思考力》

定价:35.00元

作者:欧阳自珍 黄学诚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27137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台湾思考教学与课程研发专家、儿童心理咨询专家

欧阳自珍女士三十年思考力沉淀之作!

帮助数以千计的孩子学会思考、爱上学习!

教你如何从小培养名校名企*青睐的人才!

在21世纪,思考力决定孩子的竞争力!

会思考的孩子更快乐,更自信,更容易成功!

思考有别于记忆,记忆只是把数据放入大脑中的知识数据库,当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并没有太多刺激大脑、活化脑细胞的功能。换句话说,训练孩子的思考能力,就是开发他的学习能力与举一反三的灵活思维。思考能力一旦被开启,孩子便懂得如何运用数据、比对事物、分析与解析文字,大脑自然变灵活,人也就变聪明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过是看他愿意考多少分,以及想要学到什么程度罢了!因为只要他愿意,成绩自然就会进步。

内容提要


思考力决定孩子的竞争力。缺乏思考力的孩子,未来必将失去竞争力。而家长的思考态度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思考深度。在各种教育理念空前泛滥的时代,与其授孩子以“鱼”不如授孩子以“渔”,纯知识的教育和成绩至上的教育远远没有教会孩子思考和让孩子学会自我钻研来得科学和合理!其实,学习不是被动的,不是机械的,而是主动的,是自发的,这样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这本书正是要授孩子以“渔”,目的是要教会父母如何教出爱思考、会思考的“聪明”孩子。

目录


第1章家庭教育要教孩子什么

家庭是教育的根/2

你教会了孩子什么/4

考场状元≠职场状元/6

家庭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9

不要放弃寻找你喜爱的东西/11

品德教育始于父母, 伴随一生/13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9

第2章你的教育方法真的适合孩子吗

测一测你的孩子会思考吗/24

万千父母的迷思/29

“如何移动富士山” /33

富爸爸与穷爸爸/38

青少年的三大问题/45

犯错也是一种学习/51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54

不一样才有价值/57

第3章 如何让孩子更聪明

阅读: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源泉/63

思考:聪明孩子的首要学习习惯/65

运动:孩子的能力来自身体力行/67

艺术:让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68

多变的环境: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69

让孩子的兴趣赢在起跑线上/73

第4章 帮孩子找回学习的自信

只要有兴趣就能学得又好又快/76

学习不该仅是在教室/80

“玩” 与“活动” 是棒的学习与成长/83

别再感慨: 一代不如一代/90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94

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97

让学习快乐起来/100

可怕的金钱价值观/105

爱具有神奇的魔法/108

第5章 你的孩子有哪些硬实力

自主能力———“会吃饭、洗碗吗?” /112

艺术欣赏——— “懂得穿衣服、洗衣服吗?”/118

时间管理——— “会主动整理、清洁事物吗?”/123

独立能力——— “会独自坐公交车、捷运吗?”/128

玩的能力——— “懂得如何玩吗?” /131

思考能力——— “家长的省思?” /136

第6章 认同孩子, 接纳孩子

认同自己的孩子/138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才正确/145

丹麦的“玩的教育” /147

父母常犯的6 个错误/151

第7章 个性决定孩子的未来

个性差异造就不同的未来/160

没有亮丽的学历, 用能力打造亮丽的成就/162

放对位置, 做对事情/166

没有资优班的国家———芬兰/168

第8章 思考型学生与答案型学生

思考型vs答案型/172

思考是一种能力/175

结束分数的追逐战/177

影响学习的情绪化/180

由被动变主动/182

大学生的一堂课/184

解决学习问题, 父母先要观念正确/186

好品格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189

第9章 思考力决定孩子的竞争力

解读RV思考/196

创意思考/206

直线思考/220

批判思考/227

系统思考/232

图像思维/239

第10章 成果:从担心变开心

从孤僻到喜欢与人相处/252

“开启” 学习之门的时间/254

资优学生与“问题” 学生/256

从想轻生到充满自信/258

初中生的呐喊/261

结 语/263

作者介绍


欧阳自珍,儿童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儿童思考教学与课程研发专家。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及青少年思考力开发的研究及教育工作,擅长青少年启发性思维训练。为推广儿童思考教育教学和帮助家长解决亲子问题、儿童学习问题,2003~2015年于台湾、天津、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地举办上百场家庭教育演讲与儿童思考创意讲座。

黄学诚,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15年青少年思考力开发的研究及教育工作经验,擅长青少年启发性思维训练。

文摘


序言



《欧阳自珍:培养儿童思考力》 目录 引言:时代的回响与思想的传承 一、 欧阳自珍其人:一位不羁的时代巨匠 1.1 生平钩沉:坎坷仕途与求索之路 1.2 思想溯源:汉宋之际的文化激荡 1.3 核心主张:实事求是与独立精神 二、 思考力: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基石 2.1 何谓思考力?超越记忆的智慧之光 2.2 思考力的维度:批判性、创造性、分析性与综合性 2.3 时代呼唤:为何当下尤其需要培养儿童思考力? 三、 欧阳自珍思想中的思考力密码 3.1 “以吾辈之愚,不能尽知天下事”:认识的边界与求知的动力 3.2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内省的力量与自我发展的驱动 3.3 “变则通,通则久”:开放的心态与对新知的接纳 3.4 “求真”的价值:求实、求新、求变中的思考实践 四、 引导儿童开启思考之旅:方法与实践 4.1 营造鼓励提问的氛围:好奇心是思考的原动力 4.1.1 倾听与回应:尊重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 4.1.2 开放式提问:引导孩子深入探究 4.2 鼓励独立思考与判断:为孩子搭建思考的平台 4.2.1 避免过度干预: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2.2 引导分析与比较:培养辨别信息的能力 4.3 激发创造性思维:点燃孩子想象的火花 4.3.1 鼓励“无用之用”:游戏、艺术与想象力的驰骋 4.3.2 跨界联想:打破思维定势,连接不同领域 4.4 培养批判性思维:理性审视,不盲从 4.4.1 引导辨别事实与观点:区分“知道”与“相信” 4.4.2 鼓励质疑与反思:培养独立思考的勇气 4.5 实践与体验:让思考在行动中生根发芽 4.5.1 生活中的思考练习:家务、旅行、阅读的延伸 4.5.2 项目式学习: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考力 五、 家长与教师的角色: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者 5.1 家长的智慧:成为孩子思考的引路人 5.2 教师的艺术:构建激发思考的课堂 5.3 共同的使命:携手为孩子的未来奠基 结语:思考的力量,照亮孩子的人生远方 --- 引言:时代的回响与思想的传承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名字,他们的思想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指引着后人前行的方向。欧阳自珍,便是其中一位。他生活在清朝乾嘉盛世之下,却怀揣着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未来的不懈追求。在那个看似太平盛世的背后,潜藏着思想的保守与社会的僵化。欧阳自珍以其特立独行的精神和“埋在俗人堆里”的担当,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倡导“求变”、“求新”,反对因循守旧。 本书并非一部详尽梳理欧阳自珍一生经历的传记,也不是一篇深入探讨其哲学思想的学术论文。它更侧重于从欧阳自珍的思想精髓中,提炼出与当代儿童教育息息相关的理念,特别是关于“思考力”的培养。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迭代飞快的今天,仅仅掌握知识已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真正重要的是拥有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考力”。 欧阳自珍所处的时代,虽然与我们不同,但他对于“真”的追求,对于“变”的渴望,对于“独立”精神的强调,以及对知识的谦逊态度,都与培养儿童的思考力有着天然的契合。他所倡导的“求变”,正是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活力的过程;他所强调的“实事求是”,正是理性分析、辨别真伪的基石;他所推崇的“独立精神”,正是敢于质疑、不盲从的勇气。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欧阳自珍的思想世界,从中汲取智慧,然后将这些智慧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我们的下一代——那些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们——去认识思考的价值,去学习思考的技巧,去拥抱思考的乐趣,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人。 一、 欧阳自珍其人:一位不羁的时代巨匠 欧阳自珍(1777年—1845年),原名欧阳煴,字景昂,号东洲,又号潜虚,晚号“般若味陀”,人称“般若先生”。他的名字,在那个时代,或许不像某些名臣那样响彻朝野,但他的思想,却如同一颗颗埋藏在泥土深处的种子,在日后的时代变革中,悄然萌发,影响深远。 1.1 生平钩沉:坎坷仕途与求索之路 欧阳自珍的仕途并不顺遂。他曾担任内阁中书、翰林院侍读、编修等职,但他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在官场上并不如鱼得水。他更倾向于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他的学术思想受到顾炎武、黄宗羲等明代思想家的影响,并将其发扬光大。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由盛转衰的迹象,见证了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落后与危机,这无疑加剧了他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1.2 思想溯源:汉宋之际的文化激荡 欧阳自珍的思想,深深植根于汉宋之际的学术思潮之中。汉代经学的朴实务实,宋明理学的道德修养,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但他又超越了前人的束缚。他反对宋明理学脱离实际的空谈,主张“求诸实用”,将经世致用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他对《周易》的研究,也体现了他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深刻思考。 1.3 核心主张:实事求是与独立精神 欧阳自珍最为人称道的核心主张,便是“求变”。他认为,社会和思想都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他提出“变则通,通则久”的观点,强调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他极力倡导“求诸实用”,反对空谈性理,认为知识必须服务于现实。更重要的是,他强调“独立精神”,鼓励人们敢于质疑,敢于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这些思想,在那个提倡“以和为贵”、压抑个性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二、 思考力: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基石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超以往,信息更是铺天盖地。如果孩子仅仅是将知识储存在大脑的“仓库”里,那么当知识被淘汰或被更新的信息所淹没时,他们将变得束手无策。真正的力量,在于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信息,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去创造新的价值,这便是“思考力”的体现。 2.1 何谓思考力?超越记忆的智慧之光 思考力,并非简单地记忆事实,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分析、判断、综合、创新的能力。它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智力活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活”的智慧,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2.2 思考力的维度:批判性、创造性、分析性与综合性 思考力并非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个维度组成的复杂系统。 批判性思维:这是对信息进行审视、评价、辨别的能力。它包括识别偏见、评估证据、区分事实与观点、分析逻辑谬误等。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孩子,不会轻易接受表面信息,而是会深入探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创造性思维:这是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案的能力。它鼓励打破常规,进行联想、想象,并将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独特的解决方案。 分析性思维:这是将复杂事物分解成更小的部分,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找出事物内在结构和规律的能力。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 综合性思维:这是将分散的信息、观点、知识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新的理解或解决方案的能力。它将分析和创造结合起来,能够从全局出发,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3 时代呼唤:为何当下尤其需要培养儿童思考力? 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人工智能的兴起,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结构的复杂化,都对个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代,仅仅掌握“是什么”已经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掌握“为什么”和“怎么办”。 应对信息过载:海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如何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都需要强大的思考力。 解决复杂问题:未来的社会将面临更多复杂、跨领域的问题,需要我们具备分析、判断、创新和协作的能力来解决。 适应快速变化: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过时。只有具备强大的思考力,才能不断学习、适应新的环境,并引领变革。 培养独立人格:在一个信息被算法推送、观点被轻易模仿的时代,独立思考能力是保持个体独特性的重要保障,是抵御同质化、成为真正自我的关键。 三、 欧阳自珍思想中的思考力密码 欧阳自珍的思想,虽然并非直接针对儿童教育,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却与培养儿童思考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理解思考力的意义和价值。 3.1 “以吾辈之愚,不能尽知天下事”:认识的边界与求知的动力 这句看似自谦的话,实则蕴含着对知识无限性的深刻认识。欧阳自珍深知,人力的有限,知识的无穷,这并非消极的承认,而是积极求知的强大动力。 对孩子的启示:当孩子面对困难或未知时,家长和老师不应轻易否定他们的提问或尝试,而是要鼓励他们认识到“不知道”并不可耻,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去探索。这句话可以转化为:“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开始。” 鼓励孩子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对世界充满好奇,勇于去了解未知。 3.2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内省的力量与自我发展的驱动 欧阳自珍推崇“学者为己”,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完善自我,而非为了迎合外界的眼光或谋求名利。 对孩子的启示:这强调了学习的内在动机。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在于自身的成长,而非仅仅为了获得表扬或分数。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可以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进步,思考如何做得更好,而不是只看到与他人的差距。这种“为己”的学习,是培养孩子内在驱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 3.3 “变则通,通则久”:开放的心态与对新知的接纳 “变”是欧阳自珍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词汇。他认为,只有勇于变化,才能打破僵局,获得新生。 对孩子的启示:这正是培养孩子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方面。要鼓励孩子不拘泥于旧有的模式,敢于尝试新的方法,拥抱变化。当孩子遇到挑战,固守旧有方法而不得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试试呢?” 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变”的意识,是他们未来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资本。 3.4 “求真”的价值:求实、求新、求变中的思考实践 欧阳自珍一生都在追求“真”。这种“真”,既包括对客观事实的真实求索,也包括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更包括对思想真理的不断追寻。 对孩子的启示:这为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提供了方向。 求实:鼓励孩子基于事实进行判断,不道听途说,不轻信谣言。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引导孩子去寻找证据,了解事情的真相。 求新:鼓励孩子对事物保持好奇,探索新的可能性,不满足于现状。在学习中,引导他们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求变:鼓励孩子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对事物进行独立的判断和思考。 “求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实践。通过“求实、求新、求变”,孩子能够不断深化对世界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立而深刻的见解。 四、 引导儿童开启思考之旅:方法与实践 欧阳自珍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的指导,而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让思考力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是我们作为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实践问题。 4.1 营造鼓励提问的氛围:好奇心是思考的原动力 好奇心是孩子天生的宝藏,是他们探索世界、进行思考的原始动力。一个鼓励提问的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4.1.1 倾听与回应:尊重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 耐心倾听:当孩子提问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听他们说。即使问题看似幼稚或重复,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 积极回应:不要简单地回答“不知道”或“别问了”。可以反问孩子:“你觉得呢?”“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鼓励追问:如果孩子的提问不够深入,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那接下来会怎么样?”“如果……会发生什么?” 4.1.2 开放式提问:引导孩子深入探究 避免“是”或“否”的答案:多使用“如何”、“为什么”、“怎么样”、“你有什么看法”等开放式问题。 激发想象:例如,在读故事时,可以问:“如果你是故事里的角色,你会怎么做?” 引导分析:例如,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可以问:“为什么会下雨?雨水都去哪里了?” 4.2 鼓励独立思考与判断:为孩子搭建思考的平台 独立思考是思考力的核心。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尝试、犯错、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4.2.1 避免过度干预: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放手让孩子做: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穿衣服、整理玩具、做简单的家务。 提供支持而非替代: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刻上前包办,而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例如,在搭积木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怎么搭,而是问:“你想让它变成什么样子?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4.2.2 引导分析与比较:培养辨别信息的能力 比较不同事物:在购物时,可以引导孩子比较不同产品的优缺点;在阅读时,可以比较不同版本的译文。 分析原因和结果:在讨论新闻事件时,引导孩子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识别信息来源:随着孩子长大,可以引导他们了解不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培养辨别能力。 4.3 激发创造性思维:点燃孩子想象的火花 创造力是思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让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找到更多非传统的、更具智慧的方案。 4.3.1 鼓励“无用之用”:游戏、艺术与想象力的驰骋 自由玩耍:给予孩子充足的自由玩耍时间,让他们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创造故事情节,释放想象力。 艺术表达:鼓励孩子绘画、涂鸦、手工制作、音乐创作等,让他们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奇思妙想:对于孩子的“异想天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轻易扼杀。可以记录下他们的奇思妙想,甚至一起将其付诸实践。 4.3.2 跨界联想:打破思维定势,连接不同领域 引导类比:例如,在学习“蒸发”时,可以引导孩子联想“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联系到河流、海洋。 故事创作:将两种看似无关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孩子编织一个有趣的故事。例如,“一只会飞的猫和一只爱唱歌的石头”。 探索不同学科的联系:在学习科学时,可以联系到数学的公式;在学习历史时,可以联系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4.4 培养批判性思维:理性审视,不盲从 批判性思维并非是指刻薄或挑剔,而是指一种理性、审慎的态度,能够对信息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 4.4.1 引导辨别事实与观点:区分“知道”与“相信” “这是事实还是你的想法?”:在日常交流中,不断提问,引导孩子区分客观存在的事实和个人的主观感受或看法。 寻找证据:当孩子提出一个观点时,可以问:“你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证据吗?” 4.4.2 鼓励质疑与反思:培养独立思考的勇气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吗?”: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挑战固有的观念。 反思错误:当孩子犯错时,引导他们反思错误的原因,以及下次如何避免,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讨论不同意见:在家庭中,鼓励成员之间就某些问题进行有礼貌的讨论,尊重彼此的观点,即使存在分歧。 4.5 实践与体验:让思考在行动中生根发芽 抽象的思考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检验和深化。生活中的点滴,都是培养孩子思考力的绝佳机会。 4.5.1 生活中的思考练习:家务、旅行、阅读的延伸 家务分工: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如何分配资源。 旅行探索:在旅行中,鼓励孩子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并与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 阅读的延伸: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思考。读完一本书,可以和孩子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5.2 项目式学习: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考力 小项目实践:例如,设计一个“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让孩子自己策划、组织、执行。 解决家庭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整理房间,如何安排周末的家庭活动,让孩子参与到决策和执行过程中。 社区参与:鼓励孩子参与社区服务或环保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思考、协作和领导能力。 五、 家长与教师的角色: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者 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长期陪伴与悉心引导。我们不是灌输者,而是孩子思考之旅的引路人。 5.1 家长的智慧:成为孩子思考的引路人 以身作则:家长自身的思考习惯和学习态度,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营造开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即使是与家长意见不合,也要给予理解和尊重。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除了书籍,还可以利用网络、博物馆、自然等资源,激发孩子的探索欲。 给予耐心和支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持续的支持。 5.2 教师的艺术:构建激发思考的课堂 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碰撞的场所。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听众。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分数,更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能力发展。 5.3 共同的使命:携手为孩子的未来奠基 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孩子思考力方面,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只有双方携手合作,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成长环境。 加强沟通与协作:定期与教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 形成教育共识:理解并支持学校在培养学生思考力方面的努力。 共同创造利于思考的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成为鼓励思考、尊重个性的空间。 结语:思考的力量,照亮孩子的人生远方 欧阳自珍的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穿越了历史的烟尘,照亮了我们关于教育的思考。他所倡导的“求变”、“求真”、“独立”,正是培养儿童思考力最宝贵的精神内核。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堆砌如山的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思考力,是孩子未来最坚实的铠甲,是最锐利的武器,也是最明亮的翅膀。它能够帮助他们穿梭于信息的海洋,辨别真伪,发现价值;它能够帮助他们应对未知的挑战,灵活应变,找到解决之道;它更能够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实现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让我们从欧阳自珍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用科学的方法,用耐心和爱,去引导我们的孩子们,踏上这场关于思考的奇妙旅程。当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当他们敢于质疑,当他们勇于创新,我们便能看到,他们的人生,将因此而更加广阔,更加璀璨。思考的力量,终将照亮他们前行的远方,也照亮我们共同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欧阳自珍:培养儿童思考力》,单看书名就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而真正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的,是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惜的是,市面上很多儿童教育的书籍,要么过于强调技能训练,要么只是传递一些浅显的道理,很难触及到“思考力”这个核心。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它提出的“欧阳自珍”这个名字,我猜测可能与某种传统的、经过时间沉淀的教育理念有关,或许是启发式的,或许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我很好奇,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迈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听话”、“懂事”的层面。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帮助家长和老师们理解和实践,让孩子们在玩耍、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无疑是我最想了解的。

评分

当我看到《欧阳自珍:培养儿童思考力》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对未来教育的憧憬。我们都知道,知识可以更新,技能可以习得,但真正让一个人脱颖而出的,是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面对问题时抽丝剥茧、找到解决之道的智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许多家长和教育者内心深处的渴求。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具体的、有趣的互动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学会观察、分析、判断?比如,通过故事、游戏,或者是一些开放性的提问,来激发他们的大脑活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我相信,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易于实践的方法论,能够真正帮助家长们摆脱“只会教知识”的误区,转向“教会思考”的更高层次,那它将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儿童教育读物,为下一代的成长注入强大的内在动力。

评分

《欧阳自珍:培养儿童思考力》这本书,仅仅是从书名来看,我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反思。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令人咂舌,如果一个孩子仅仅是掌握了现有的知识,那么他很可能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培养他们具备“思考力”,也就是一种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对他们长远发展最宝贵的投资。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欧阳自珍”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儿童教育需求相结合的。它是否会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提炼出那些跨越时空的育儿精髓,然后转化为适合当下儿童发展的实践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具有操作性的指导,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培养儿童思考力的重要性,并掌握具体的方法,帮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最终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评分

关于《欧阳自珍:培养儿童思考力》这本书,我最为好奇的是它在实际操作层面能带来哪些启发。很多时候,我们谈论“思考力”,似乎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具体到怎么教,怎么练,往往就陷入了迷茫。这本书是否能提供具体的案例、实用的练习方法,甚至是家长与孩子互动的小游戏,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随风潜入夜”般地将思考力的培养融入其中?比如,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提问的技巧,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探究、去质疑,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又或者,是否会介绍一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跳出思维定势的活动?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真正成为一本“接地气”的工具书,让每一个读到它的家长,都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去点燃孩子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驾驭信息、创造未来的主动权。

评分

翻开《欧阳自珍:培养儿童思考力》这本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儿童的成长。当下,教育似乎总是围绕着分数和升学打转,而真正关乎孩子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力”,却常常被忽视。这本书如果能系统地阐述“欧阳自珍”式的教育理念,强调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南,那将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一种有力补充,甚至是一种颠覆。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如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这本书所倡导的,是否能帮助孩子们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有创造力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