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金術之夢》的夢者,是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奬的沃爾夫岡·歐內斯特·泡利,他被譽為“科學傢良知”。其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背景,便曾是榮格的“病人”。泡利與榮格的相遇,不僅促成瞭一次重要的心理學實驗,其本身更是一個關於心靈的傳奇故事。
本套叢書不僅請瞭專業的榮格學者進行翻譯,同 時還有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心理分析師申荷永教授專門寫作的導讀,引領讀者們進入榮格關於夢之解析的世界。
##信息量大 精靈墨丘利(圖23)是煉金術士的嚮導(赫爾墨斯之靈:參見圖146)及其引誘者/作為水銀的墨丘利烏斯是“液體”,即流動、理智(圖24)的一個非常適當的象徵墨丘利烏斯有時候是一個“精靈”,有時候則是一種“水”,所謂永恒之水(aqua permanens),其實不過就是汞/他們稱之為我們的水(aqua nostra)、活的水銀(mercurius vivus)、活的白銀(argentum vivum)、燃燒的生命(vinum ardens)、生命之水(aqua vitae)、月樹之汁(succus lunariae)與作為抽象概念的心靈的那種嚴格的非物質性相反/,從中世紀開始就存在另一個運動,那就是嚮玫瑰過渡,正如在“per crucem ad rosam”(通過十字到玫瑰)這個方案中…
評分##難以評價這本書,總感覺是用科學的方法裝神弄鬼hhhh
評分##啊,神秘的神秘學
評分##(雖然不懂心理學,但是)一臉懵,這書就是用西方宗教(希臘多神教、基督教等)(以及盡量兼顧些東方宗教)作為主要素材的榮公解夢,似乎跟科學沒什麼關係,更大程度上是文學…
評分##翻譯的不行啊 不如看原版
評分##榮格對夢境意象的解析,重申人格的核心是“自性”,是精神的整體,包含意識和無意識的全部內容,伴隨著這種體驗,就可能導嚮心理治愈和人格完善,轉變生活態度。書中有一句話印象頗深:“每一個夢和夢的每一部分從一開始是未知的,隻有在仔細考慮瞭各種脈絡關係之後纔能嘗試進行解釋。”其實何嘗隻是夢如此?
評分##泡利的夢。榮格的曼陀羅。此書中心在曼陀羅,也即榮格的四位一體思想。是四而不是三,加入瞭曾經被西方壓抑的“陰影”一維。大緻對照西方哲學,“陰影”由叔本華始見,至尼采而登峰,診語是,“上帝死瞭”。遂後由弗洛伊德接管,一臉壞笑地將它名為:li-bi-do...雖然有點走歪,但“陰影”,或者說撒旦,終於得到瞭正視,而不是正統態度的掩耳盜鈴與異端無奈的詭怪縹緲。 曼陀羅的下一步是ouroboros.此一煉金過程中,陰影甚至是自性的自我需要,是神的自我安排。魔鬼是神的使者,這也太梅菲斯特瞭。妙不可言的自性,它的過程就是它的如如不動本身。它的存在需要它以自殺來認識。它的中心空無一物。可是它本來沒必要認識自己的,無奈嬰兒眨眼之間,宇宙塵埃已然紛紛誕生。本來無一物,可是這遊戲,怎麼就玩成瞭這樣。
評分##我不喜歡,更不認可。
評分##終究是要曼荼羅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