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植物分类学(第2版)

种子植物分类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劲武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分类学
  • 种子植物
  • 植物学
  • 分类学
  • 植物系统学
  • 生物学
  • 高等植物
  • 形态学
  • 植物地理
  • 植物多样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255317
版次:2
商品编码:100003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1
字数:7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种子植物分类学》一版是根据1980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并做了适当修改补充后写成的,于1985年问世。2008年重新修订补充。
  《种子植物分类学》主要内容有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发展动态的简要介绍。裸子植物内容主要根据《中国植物志》第七卷编写,本次修订增加了罗汉松目、三尖杉目和红豆杉目。被子植物系统仍采用英国哈钦松系统(1959,1973),并适当做了调整,同时简单介绍了前苏联塔赫他间系统(1980)、美国克朗奎斯特系统(1981)以及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等的八纲系统(2003)、美国Thorne的系统(2003)、我国张宏达的系统(2004)等,以资比较。书中收入的植物以北方植物为主,并适当加入少量的南方植物。另外还在页旁注增加学习提示,利于学习和参考。全书有插图300多幅。植物拉丁名称除少数以外,悉根据《中国植物志》(中文版一版)核对校正。书后附录Ⅰ收入各家被子植物系统表,以供参考。附录Ⅱ为被子植物分科检索表。附录Ⅲ中新增加民国时期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出版的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的高校教科书,以资比较。
  《种子植物分类学》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学习植物分类学参考之用,也可作为自学者学习植物分类学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植物分类学的意义
第二节 植物分类学简史
第三节 我国种子植物分类的回顾与前瞻
第四节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
第五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
第六节 植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
第七节 种、亚种、变种、变型
第八节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第九节 植物标本室
第十节 植物分类学重要参考书和文献

第二章 裸子植物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特征和生活史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Ⅰ.苏铁纲
1.种子蕨目
2.苏铁目
苏铁科
3.本内苏铁目
Ⅱ.银杏纲
1.银杏目
银杏科
Ⅲ.松杉纲
2.松杉目
(1)松科
(2)杉科
(3)柏科
3.罗汉松目
罗汉松科
4.三尖杉目
三尖杉科
5.红豆杉目
红豆杉科
Ⅳ.盖子植物纲
1.麻黄目
麻黄科
2.买麻藤目
买麻藤科
3.百岁兰目
百岁兰科

第三章 被子植物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
第二节 我国的被子植物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
第四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

第四章 被子植物各纲、目论述(主要按哈钦松系统)
Ⅰ.双子叶植物纲
一、木本支
1.木兰目
(1)木兰科
(2)八角科
(3)五味子科
(4)水青树科
(5)德坚勒木科
木兰目提要
……
附录Ⅰ 被子植物各家分类系统图表
附录Ⅱ 被子植物分科检索表
附录Ⅲ 植物分类学、植物学早期教科书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好的,这是一本虚构的、与《种子植物分类学(第2版)》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 书名:《古老的石刻与失落的文明:探寻亚欧大陆早期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作者:[此处填写一位虚构的古文字学家或考古学家的名字] 内容简介 在这部跨越数千年历史、融合了语言学、考古学与人类学视角的巨著中,作者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深度探险,目标直指人类文明早期信息记录系统的开端——那些镌刻在坚硬岩石之上,或描绘在易逝材料之中的古老符号。本书聚焦于亚欧大陆上那些尚未完全破译或仅有碎片化理解的早期文字系统,旨在揭示它们在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权力构建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书并非单纯的文字图谱罗列,而是一部关于“思维如何被固化”的史诗。我们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早期形态,延伸至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印章文字,继而深入探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赫梯象形文字以及更早期、更具争议性的符号体系,如塔尔特西亚文、伊特鲁里亚文的源头,以及中亚地区发现的某些岩画符号群。 第一部分:符号的萌芽与史前语境 本部分着重于文字诞生前的准备阶段。作者首先梳理了全球范围内史前艺术中的重复性图案、计数系统(如骨刻和结绳记事)与早期符号的关系。我们探讨了符号从纯粹的表意功能(如表示数量或所有权)向更复杂的表音或语素表意功能过渡的必要性。一个核心论点是:复杂社会结构的出现,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和跨区域贸易的兴起,是推动文字系统从简单记事向复杂记录跃迁的根本动力。书中详细分析了特定考古遗址出土的早期陶器上的刻痕,试图重建它们在社群内部的交流功能。 第二部分:四大早期书写中心的比较路径 本书的主体部分,对世界公认的几大早期文字体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对比研究。 美索不达米亚的演进: 重点分析了苏美尔泥板上“原始楔形文”向高度抽象化的楔形文字转变的清晰路径。我们不仅关注了文字的物理载体(泥板的制作与烘烤工艺),更深入探讨了神庙和王室如何利用文字记录税收、法律和神话,从而巩固其统治合法性。 印度河流域的谜团: 对于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遗址出土的几百枚印章文字,本书采取了谨慎的立场。在承认其目前无法被完全释读的现实前提下,作者通过统计学分析,对符号组合的长度、重复率和上下文依赖性进行了深入建模,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语言谱系假说,并将其与该地区青铜时代的环境变迁相结合进行考察。 尼罗河对岸的先声: 考察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早期形态,特别是前王朝时期墓葬中发现的符号,它们是与成熟的象形文字体系相连的关键桥梁。本书探讨了这些早期符号如何受到政治统一过程的驱动,从地方性的标记迅速发展为国家层面的官方书写工具。 东亚的独立起源与接触: 简要回顾了中国甲骨文的成熟体系,但更侧重于探讨该体系在形成之初,是否吸收了来自西亚或中亚的早期书写理念。通过对比早期刻在陶器上的标记与后来的甲骨文结构,作者试图厘清独立起源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微妙界限。 第三部分:失落的线性:边缘与未解之谜 本章是本书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专注于那些尚未完全破译或被学术界长期忽略的边缘文字体系。 爱琴海的阴影: 对米诺斯文明(如线形文字A)和迈锡尼文明(线形文字B,虽然已破译,但其前身仍有讨论空间)的符号系统进行了批判性回顾。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这些文字可能服务于高度集中的官僚管理,而非广泛的文学创作,这解释了为何其文本往往极为简短且内容重复。 高加索与中欧的岩石信息: 详细介绍了高加索地区发现的某些岩石铭文(如格鲁吉亚某些地区的早期符号)和欧洲青铜时代某些未解的“符文”,探讨它们是否代表了独立于主流发展线的本土认知工具,抑或是远古贸易路线上的信息交换点。 文字的社会功能与权力: 最终,本书回到了对社会学的反思。文字的普及与否,往往是区分“文明”与“前文明”的重要标志。作者认为,早期文字的掌握权几乎总是集中在精英阶层手中——祭司、书记官或王室成员。文字的使用,是将口头传统转化为可被控制、可被继承的“权威遗产”的关键步骤。 结论:信息载体的未来 本书的结论部分探讨了早期文字系统的共同命运——衰落、同化或演变为新的系统。它强调了每一个符号背后都凝聚着一个失落民族的宇宙观。通过对这些“古老的石刻”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我们不仅是破译了符号,更是重构了人类理解世界和组织社会的早期尝试。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历史深层结构、符号学和人类心智边界抱有无限好奇心的读者的诚挚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鉴,更是一部系统性的植物分类学教材。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具有争议的分类学观点也进行了探讨,这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动态性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我曾经在阅读其他植物科普读物时,对某些植物的归属问题感到困惑,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更权威、更全面的视角来审视这些问题。我非常期待能够花更多时间,去深入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去学习那些我从未接触过的植物类群,去感受植物分类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植物世界更深层次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其中的无限奥秘。

评分

作为一名对植物世界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悄无声息却又顽强生长的种子植物们心生敬畏。最近,我偶然翻阅了一本关于种子植物分类学的著作,虽然我尚未深入细读,但其宏大的体系和严谨的梳理已经让我初步领略到了植物界的多样与精妙。这本书就像一张巨大的星图,将无数陌生的名字和形态一一归类,让我开始对那些寻常的绿叶、鲜花、果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曾在外出徒步时,仅仅是凭着模糊的记忆和书中描绘的几笔特征,就能大致辨认出几种常见的野花,这其中的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帮助我揭开更多植物的神秘面纱,让我以后在山野田间行走时,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能与它们进行一场有深度的对话。那种从懵懂到清晰的转变,对我而言,是探索未知世界的绝佳途径,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通往这扇大门的一把钥匙。我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将能更准确地认识植物,甚至可能在某个瞬间,发现它们隐藏在平凡中的不凡之处。

评分

坦白说,我对于这本书的专业性有着非常高的期待,而它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即使我仅仅是浏览了其中几个章节,也能感受到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书中对植物形态学、解 ক্রমাগত学等专业术语的解释相当到位,对于像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能够提供很好的引导。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花程式、果实类型等概念,虽然有些地方还需要反复琢磨,但每一次的理解都像攻克一个小小的难关,让我充满成就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植物认知框架,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进行研究。我相信,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辨识植物,更在于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它的信息量巨大且组织条理清晰。它就像一本详尽的百科全书,几乎涵盖了所有我能想到的种子植物类群,并且按照科学的分类体系进行了层层递进的阐述。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各个类群时,不仅给出了基本特征,还深入探讨了它们的演化历史、地理分布以及生态习性。我曾对某些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繁衍方式感到疑惑,而这本书则像一位博学的导师,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让我对植物的生命密码有了更深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许多看似毫不相关的植物,在细究之下却有着奇妙的亲缘关系,这种“拨开迷雾见真章”的感觉,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分类学并非枯燥的罗列,而是一门能够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它那令人惊叹的图文并茂。书中收录了海量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实拍照片,将各种形态各异的种子植物生动地展现出来。我尤其喜欢那些放大细节的局部特写,比如一片叶片的脉络、一朵花的花瓣结构、甚至是一粒种子的微观构造,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仿佛触手可及。这对于我这样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一场盛宴。过去,我往往只能从文字描述中想象植物的样子,难免会有些偏差,而这本书的插图则直接消弭了这种隔阂,让我能够更直观、更准确地把握植物的形态特征。我常常会对着书中的图片,对照着自己在家中盆栽的几盆植物,仔细比对它们的细微差别,从中获得一种侦探般的乐趣。这种体验不仅加深了我对植物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植物亲密接触的机会。

评分

很喜欢质量不错很喜欢质量不错

评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深地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来京东网买书。京东的书便宜,正版,很适合我们买。

评分

3.最好是买拼音版本的,一本书里不认识的字最好控制在20%以内,这样孩子读起来才不会磕磕巴巴,才会乐意读下去。

评分

植物标本室第十节x 裸子植物的起y源、特征和生活史第二节 被子植物第一节z 裸子植物第一节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第九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第六节C 被子O植物分科检索表D附录Ⅲ O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第四章 植物分类学重要参考书和文献第二章 种、亚种G、变种、变型第八G节   《种子植物分类学》第一版是根据1980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并做了适当修改补充后写成的,于1W985年问世。2008

评分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美1.美):..埃克曼1.埃克曼写的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很不错,本书详细介绍了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是一本实用的防骗宝典。诚实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就在于谎言是普世现象,从政坛精英到市井小民,从商界巨贾到谍海特工,它成为生活的潜在主线。你想知道人们如何说谎,为何说谎,说谎时有何表现么你想知道如何识破这些谎言,识破的可能性与利弊如何,如何创造和增进识破的机会么那么请从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开始,请从保罗?埃克曼这本一版再版,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教材的研究之作开始。对于必须娴熟人际互动,了解嫌疑人性格特质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与警察而言,这是一本强化职能的教材对于需要洞悉人心,长于沟通的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与咨询专家而言,这是一本很好的人际互动宝典对于极欲防止被骗的市井百姓而言,这更是一本可以使我们减少上当机会,防范诈术的实用指南。本书的前八章是1985年为第一版所写的,第九章与第十章是1992年为第二版补写的,今日重读这些章节,并未发现什么疏漏,总算松了一口气。在今年(2001年)为第三版所补写的第十一章中,我交代了一些新的进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并针对大多数人(甚至专业人员)抓谎能力都不容乐观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对于能否根据一个人的行为线索来勘破谎言,我想我已经不必过于谨慎了。而随着所做的大量教学工作,我们的自信也日益增强起来。过去十五年间,我与执教于罗格斯大学的同事弗兰克()、执教于旧金山大学的同事奥沙利文(’)一起使用这本书作为教材,在美国、英国、以色列、香港、加拿大、阿姆斯特丹等地教学,对象大都是执法人员。对学术上的东西,学员们显然缺乏兴趣,但第二天他们运用到工作上,却带给我们很多生动的例子,也进一步证实了本书中所谈到的种种想法。基于我们的研究和从执法人员那儿学到的经验,我坚信,鉴别他人是否在说谎,准确率最高的情况是·第一次说这个谎言·过去从未说过同类型的谎言·说谎的代价很高最重要的是,面临着严厉惩罚的威胁·抓谎者不预设立场,不骤下结论·抓谎者懂得如何鼓励嫌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讲得越多,鉴别的机会就越多)·抓谎者与嫌疑人的文化背景相同,语言相同·抓谎者使用本书中所提示的重点,来套取更多的信息,而不是拿来证明谎言·抓谎者要意识到,如果嫌疑人是诚实无辜的,那么判定起来会有很多困难,正如本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谎之为字,很容易让人附会起右文之说,认为此乃荒诞不经之言。这种理解不无可取,然而也有偏颇之处,那就是现实中的谎言往往言辞恳切,识破之前看不出半点荒诞,事实上,这种印象

评分

比较专业的教材用书,买来看着玩,倒是不难,挺容易懂的。

评分

纸张不是很好。。。。。基本还行。。。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讲述的很具体,比较实用。

评分

特别喜欢汪老师,老头特别爱给学生讲植物,特别敬业,本书质量也不错,全彩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