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

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时 著
图书标签:
  • 甲骨文
  • 天文
  • 历法
  • 历史
  • 考古学
  • 中国古代史
  • 科学史
  • 文献学
  • 殷商
  • 时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01452
版次:1
商品编码:1097402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为迄今首部根据甲骨文资料全面研究商代天文历法问题的学术专著,就甲骨文所涉及的商代天文观、天学体系、天象观测和历法编算等问题,分门别类加以阐释,系统建立了殷人的宇宙观、天文观测与历法体系,对殷商史、商周考古学、天文年代学及殷商天文学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对百余年来有关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做了系统总结,通过对基本史料的深入鉴别与综合分析,考察学术研究的背景,对百年来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充分研析相关研究所利用的原始史料和研究方法,周加考辨比较,澄清利弊得失,最终实现去伪学而申真知的学术目的,因此本书也是一部有关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的学术史。

作者简介

冯时,1958年10月生于北京市。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学科“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考古学报》副主编。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和天文考古学,旁涉商周考古学、商周史、先秦思想史、科技史及历史文献学。出版学术著作九部,发表论文百五十余篇,主编《金文文献集成》。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商代的天文观
第一节 天与帝
第二节 殷人的宇宙观
第三节 日月的祭祀

第二章 星象观测
第一节 崇祭北斗
第二节 二十八宿
一 东官苍龙星宿
(一)东宫苍龙
(二)角宿和天田
(三)亢宿和南门
(四)房宿
(五)心宿
(六)尾宿和箕宿
二 北宫玄武星宿
(一)南斗
(二)牛宿和女宿
(三)虚宿
三 西宫白虎星宿
西宫白虎
(二)奎宿
(三)胃宿
(四)昴宿
(五)毕宿
(六)觜宿和参宿
四 南官朱雀星宿
(一)井宿
(二)柳宿、星宿、张宿和翼宿
(三)轸宿
第三节 新星及超新星
第四节 行星
第五节 彗星

第三章 交食
第一节 月食
一 乙酉月食
二 甲午月食
三 壬申月食
四 庚申月食
五 癸未月食
六 月食年代的考定
第二节 日食

第四章 立表测影与漏刻计时

第五章 商代历法
第一节 时辰
一 相对时限称谓
(一)朝与暮
(二)夙与
二 具体时辰称谓
(一)晨与寤人
……
第六章 商代历法的重建工作
第七章 商代天文历法的相关问题
第八章 总结
引用书目简称

精彩书摘

根据甲骨学的研究,商代的五次月食卜辞基本上都应是殷王武丁时代的记录,他的年代下限或许可以晚到祖庚时期。武丁在位共59年,祖庚在位7年,似乎已是大家相信的说法。但从表一可以看出,从董作宾确定的最早的一次甲午月食到严一萍、张秉权考证的最晚的一次癸未月食共历95年,已大大超出武丁、祖庚二王的在位年限,因此,这一组月食年代的可信性其实存在着很大疑问。温少峰、袁庭栋与徐振韬的推算也使月食年代纵跨80年以上①。丁骕的研究虽然可以把五次月食(其中不包括他自己没有讨论的癸未月食)纳入武丁的59年框架之内,但他所确定的甲午月食于安阳不可见②,仍是一桩悬案。
张培瑜最初的推算工作并没有彻底摆脱董作宾在《殷历谱》中将两条乙酉月食同文卜辞作为两次月食看待的影响,并且所推的月食年代也与董作宾的结果没有太大的不同③。但在后来的研究中,随着他对月食卜辞材料的系统整理,有关月食年代的选算也越来越接近陈梦家的观点④。张培瑜最终确定的最早一次月食(癸未月食)的年代为公元前1201年,距他所定最晚的一次月食(乙酉月食)的年代--公元前1181年--相距21年⑤,没有超出武丁的年代范围。与此同时,范毓周推定最早的一次月食为庚申月食(公元前1218年),最晚的一次月食为乙酉月食(公元前1181年),年代跨越37年⑥。笔者则推定乙酉月食所见最早(公元前1227年),其距最晚的一次壬申月食(公元前1189年)相距38年⑦,也都没有超出武丁的年代范围。张光直提出了两组可能的月食年代,第一组的四个月食年代从公元前1282年至前1229年(不含庚申月食),第二组的月食年代从公元前1227年至前1189年。前一组相去53年,后一组相去38年。由于庚申月食可以考虑为己未至庚申月食,但这次月食在他所确定的第一组月食年代中无法容纳,因此,即使张光直本人也并不认为这一组月食年代比第二组年代更具有可信性①。而笔者运用不同方法推算的结果则与张光直的第二组年代不谋而合。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的图书简介,着重于其研究领域、方法、核心发现及学术价值,但内容不涉及该书的实际内容,而是聚焦于该领域的一般性介绍和研究现状,旨在提供一个详尽的背景描述。 --- 图书名称: 百年来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一个历史悠久且极具挑战性的学术领域——中国古代甲骨文中所记载的天文与历法信息。这一领域的研究横跨了考古学、古文字学、天文学史、历史学与数学史等多个学科,旨在通过对殷墟甲骨卜辞中零散却关键的天文记录的系统梳理与解读,重构商代晚期的宇宙观、时间观念以及其实际运行的历法体系。 甲骨文,作为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不仅是记录商王室日常占卜与政治活动的载体,更是我们窥探三千多年前古人如何观察天象、解释自然现象的第一手资料。其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涉及的日月星辰观测记录,如日食、月食、新星、流星、星辰的出现与消失(昏见与晨出),以及对特定月份与节令的标记,构成了重建商代历法体系的基石。 本书的撰写立足于百年来学界对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的整体脉络进行梳理与深化。从二十世纪初甲骨文被发现,到二十世纪中后期系统的释读工作,再到当代借助现代天文模拟技术进行的精确校对,这项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早期的研究侧重于对单个卜辞的释读,试图从碎片化的记录中推导出商代的年、月、日制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天文现象的周期性与重复性,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商代历法模型,以解释卜辞中出现的“贞问”(占问事项)与天文现象之间的关联。 研究的挑战性是巨大的。甲骨文的字形多变,释读本身就存在诸多争议;天文记录往往简略,缺乏现代科学所依赖的精确坐标和时间标记;更重要的是,商代的历法可能与后世的儒略历或阴阳合历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如何准确“翻译”这些古代记录,使其符合天文学原理,是跨学科合作的难点。 本书的探讨将围绕几个核心议题展开:首先是对甲骨文中提及的各类天文现象进行细致的分类与释读。这包括对“日食”、“月食”等特殊天象的认定,这不仅关乎历法推算,也直接反映了商代对天命与王权神圣性的理解。其次,是对商代“月”与“旬”的结构分析。甲骨文中的“月”的计数方式,是纯粹的阴历(依月相周期),还是夹杂了阳历(回归年)的因素?“旬”的划分(如上旬、中旬、下旬)如何与甲骨文中的“贞问”时间点对应,这直接影响到对商代时间计量单位的认识。再者,本书将深入探讨商代历法的基本框架,即它是如何平衡阴历与阳历的矛盾,以指导农业生产和祭祀活动的。 在方法论上,本书强调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通过对甲骨文拓片、字迹的细致比对,确保释读文本的准确性;辅以天文学家提供的古代星历数据,利用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甲骨文记录的特定日期前后可能发生的天象进行回溯比对,从而验证释读的可靠性。这种“古今互证”的方法,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也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的精确度。 通过对百年来积累的学术成果的吸收与批判性继承,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学术视野,揭示商代天文历法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潜在的研究空白。它不仅是对一项古老科学实践的追溯,更是对中华文明早期知识体系复杂性的深刻揭示。理解商代的宇宙观与历法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社会在自然认知、时间管理以及政治权力维护方面的智慧。本书对于古文字学家、历史学者以及天文学史研究者而言,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试图勾勒出商朝人仰望星空时所构建的那个精确而又充满神圣意义的宇宙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甲骨文与星辰变迁:百年回溯》,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图书馆的深处,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的陈旧气息,耳边回响着学者们低语讨论的声音。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极具画面感,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引导我们走进一场跨越百年的学术朝圣之旅。我很好奇,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第一批接触甲骨文的学者,他们是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文化鸿沟,去理解那些刻画着神秘符号的龟甲兽骨?书中对于早期研究者的艰辛探索,那些“十年磨一剑”的执着,一定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我期待着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零散信息,是如何在他们的慧眼下串联起来,最终指向了古代天文历法的复杂体系。这本书应该也探讨了学术研究的迭代过程,当新的证据出现,旧的理论又将如何被修正、被取代,这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智力冒险。我尤其想知道,那些在甲骨文中发现的关于日食、月食、星象的记录,是如何被现代天文学知识所解读和验证的,这种古今智慧的交融,一定能带来令人震撼的启迪。

评分

《甲骨文与星辰变迁:百年回溯》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度和探索的深度,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总觉得,甲骨文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承载着远古信息和古人智慧的宝藏。而将它与“星辰变迁”联系起来,则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宏大的宇宙视角。这本书,我想它并没有直接去解读某一个甲骨上的具体天文符号,而是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过去一百多年来,学者们在这片神秘领域中进行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对于研究方法的演变,以及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发展尤其感兴趣。想想看,在科技相对落后的时代,学者们是如何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从那些残缺不全的甲骨上,挖掘出古代天文历法的信息,这本身就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智力史诗。我相信,这本书中一定不乏引人入胜的学术故事,关于争论、关于发现、关于思想的传承,这些都比单纯的知识介绍更能打动人心。我渴望从中了解,我们祖先是如何通过观察星象来认识世界,以及这些古老的智慧是如何在现代科学的光辉下,重新被认识和传承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如同一首古老而悠远的歌谣,《甲骨文与星辰变迁:百年回溯》,光是念出来,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岁月沉淀和智慧光芒。我对于那些静静躺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一直抱有一种敬畏之心,它们是连接我们与遥远过去的桥梁。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关于甲骨文本身,更是关于围绕着甲骨文展开的,一场持续了百年的学术探索。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到,那些最先接触到甲骨文的学者们,他们是如何凭借着对历史的深厚理解和对未知的好奇心,一步步 deciphering 那些古老符号的。我想,书中一定会有很多关于研究方法、学术争论的故事,那些为了一个微小的细节而苦苦思索的场景,对于我来说,比单纯的知识点更有吸引力。它讲述的,不仅仅是“发现了什么”,更是“如何发现的”,以及“为什么重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进步是如何与人类对自身文明的追溯紧密结合的,古人的智慧又如何在现代的解读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

《甲骨文与星辰变迁:百年回溯》这个书名,总让我联想到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和甲骨文那如同星图般神秘的纹路。我不是专业的考古学家或者天文学家,但我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窥探古人精神世界的线索。这本书,似乎就是这样一本能够满足我好奇心的指南。它不直接呈现某个具体的天文发现,而是将视角拉得很远,回顾了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在甲骨文天文历法研究领域所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我最想知道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甲骨文是如何成为研究古代天文历法的重要载体,又是如何被后人重新发现并赋予新的意义的。书中对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碰撞,那些围绕着某个模糊符号的激烈辩论,想必会非常引人入胜。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知识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智慧传承、思想演进的史话。我想,通过这本书,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我们祖先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记录天象,来构建他们认识世界的框架,以及现代科学又是如何为这些古老智慧提供全新的解读。

评分

这本《甲骨文与星辰变迁:百年回溯》的书名,光是听着就觉得有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我一直对古代文明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种镌刻在甲骨上的神秘符号,总让人联想到古人仰望星空、试图解读宇宙奥秘的景象。这本书,仿佛就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遥远时代的大门。它没有直接讲述具体的某个发现,而是从宏观的角度,勾勒出了一百多年来,无数学者们是如何一步步拨开迷雾,从那些模糊不清的甲骨片中,一点点拼凑出古代中国天文历法研究的脉络。我尤其对那些研究方法和思想演变的叙述感到兴趣。想想看,最初的学者们可能只能凭着直觉和有限的史料进行猜测,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考古技术的更新,以及中西方学术思想的碰撞,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如何一步步拓展的。我想,这本书中一定会有不少关于学术争鸣、观点更迭的精彩案例,这些比单纯罗列事实更有意思。它应该不只是关于甲骨文和天文学的知识科普,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史诗。我期待着从中了解,那些被遗忘的智慧是如何在后人的努力下重现光辉,又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评分

书很好,是正版,物流也很快!

评分

特地上来感谢京东福州新店中心站的陈师傅(手机尾号3152),我因自己两次误填地址,陈师傅两次耐心帮我转回斗门站,京东的物流,让我感觉“不管买什么,都是自己人在送,完全放心!”这样的态度,加10个赞!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导师推荐,写论文使用。

评分

为迄今第一部根据甲骨文资料全面研究商代天文历法问题的学术专著,就甲骨文所涉及的商代天文观、天学体系、天象观测和历法编算等问题,分门别类加以阐释,系统建立了殷人的宇宙观、天文观测与历法体系,对殷商史、商周考古学、天文年代学及殷商天文学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评分

馮先生學問很好。

评分

文史类名著,值得购买和收藏,反复阅读,爱不释手。

评分

很好的书 活动买的

评分

研究古籍的好书,有深度,拜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