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忙人看的历史常识

给大忙人看的历史常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章学城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常识
  • 科普
  • 文化
  • 知识
  • 碎片化阅读
  • 高效学习
  • 大忙人
  • 趣味历史
  • 历史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093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11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字数:3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杨过掰了五根玉米棒子,郭啸天佐咸花生以下酒,段誉说菜肴里没有辣椒,张无忌甚至吃过苹果。这些都不是金庸的错,是历史常识没有普及到位惹的祸!
  探索五千年文明和智慧从历史常识开始
  无论多忙都不能忘记历史!
  《给大忙人看的历史常识》营养说明书
  [成分]:历史维生素、短小考究的文字、趣味小百科。
  [功能]:
  1.主治影视剧史实编剧白痴症、时空颠倒紊乱症,
  2.主治传统文化缺失引起的历史匮乏症、历史臆想症,
  3.有助于了解历史细节和文化的传承,古人的衣食住行和娱乐
  女为你倾倒,
  4.大忙人也可以书香味十足。
  [适用人群]:大忙人、理工男、理工女、公务员等高端读者群和学业繁忙
  [用法与用量]:翻开即可,茶佘饭后、枕边,每天10分钟。
  [有效期限]:10000年
  [注意事项]:
  1.不要熬夜阅读此书,以致晚起迟到,
  2.上课时间不要偷偷阅读。

内容简介

  历史上有些事你隐隐约约知道,但也说不明白。最后你才发出感叹:哦!原来是这样的11.《神雕侠侣》第6回,杨过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5根棒子。玉米原产美洲,传入我国最早也在16世纪中期,也就是明朝,大约在1560年左右。2.《射雕英雄传》第1回,(曲三)慢慢摆出一碟蚕豆、一碟咸花生给杨铁心、郭啸天。蚕豆大概在元朝时才由波斯传入我国。花生大约在1530年才传入我国,在乾隆末年也还是珍贵之物。3.《天龙八部》第11回,段誉听到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有辣椒.辣椒是美洲农产品,明末才传入我国,起初是被当做观赏植物的,作为莱肴大约在道光年间。
  有一《给大忙人看的历史常识》让你爱不释手;有一种智慧让你恍如新生;有一种思想让你改变人生。《给大忙人看的历史常识》就是引领大忙人一起走进历史,用智慧点亮人生。
  历史其实不枯燥、不严肃,历史也可以很八卦!考据很好玩!
  《给大忙人看的历史常识》是一本浓缩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是大忙人为自己添分加彩的必备好书。

目录

衣袂飘飘——悄然演变的衣冠服饰
1.人类服饰的“活化石”(原始社会的树皮衣)/002
2.从成语看服饰的演变发展(成语中的服装变迁)/003
3.穿在衣服上的“自然界”(古代衣服的装饰花纹有讲究)/004
4.服装史上的几次“基因突变”(古代服装的几次明显变化)/006
5.从“虎皮裙”到“金缕衣”(古代衣服原料的变化)/007
6.不同身份的“制服’(对颜色不可掉以轻心)/008
7.唐装与汉服,哪个更中国(谁才是中国服装的“正宗”)/010
8.乞丐服曾经是时装(古代也有“奇装异服”)/011
9.女扮男装和男扮女装(古代社会的“易装癖”)/013
10.“羽扇纶巾”背后的真相(诸葛亮真是“羽扇纶巾”吗)/014
11.穿着胡服的唐代女子(大胆开放的唐代女装)/015
12.裙子的“叛变”(“裙子”原来是男人的专利)/017
13.半途而废的“裙撑”(没流行起来的“裙撑”)/018
14.从保暖到情趣的进步(古代的内衣史)/019
15.它为胸部“谋解放”(乳罩的传人中国)/02l
16.屈原的峨冠和阿Q的毡帽(古代帽子的变迁)/022
17.腰带上的学问和秘密(古人用什么样的腰带)/023
18.老百姓穿不起的袜子(古人穿什么样的袜子)/025
19.鞋匠以前也是“官”(古代鞋子的变化)/026
20.高跟鞋不是“舶来品”(古代中国本土的高跟鞋)/027

齿颊留香——源远流长的饮食传统
1.古代饮食发展的“K线图”(中国“食文化”的源流)/030
2.食物里的“四个方面军’(古人的饮食结构)/031
3.饮食文化的十个“关键词”(古代炊食的“十美”风格)/032
4.分餐制的传承与推翻(中国历史上的分餐制)/034
5.不能坏的规矩(古人的餐桌礼仪)/035
6.节俭与豪奢的两极分化(古代饮食文化的分化)/037
7.发展到极致的“满汉全席’(“满汉全席”的由来和种类)/038
8.良医与大厨的“合体神功”(“食疗”这门学问的由来)/040
9.卖油翁卖的是什么油(古人的食用油)/041
10.《世说新语》里的“方便食品”(古人也讲究食品的“方便”)/042
11.和尚皇帝倡导的“素食主义”(中国古代的“素食”)/043
12.古代真的敢吃人么?(中国古代的“吃人往事”)/045
13.筷子的“专利权’该给谁(筷子的发明者是谁?)/046
14.大郎的炊饼和诸葛亮蒸馒头(“馒头”的由来和花样)/408
15.当饺子遭遇面条(家常食品的历史)/049
16.大诗人写的“冰棍诗”(古代冷饮的发展史)/050
17.残忍的“奇品菜肴”(饮食文化中的“残忍”另类)/052
18.不能忽视的那道“羹’(古代的“汤羹”文化)/053
19.古代的第一饮料“茶”(古代社会的“茶”文化)/054
20.名吃与名人的姻缘(天下名吃是这样吃出来的)/056

登堂人室——面面俱到的起居设计
1.那些保留在成语里的房子(成语典故里的建筑)/060
2.风水:家居设计的参考书(古代建筑中的风水学)/061
3.“外来”的狮子看大门(古代建筑上的祥瑞之兽)/062
4.家庭成分的鉴定符号(“门当”和“户对”的来历)/064
5.细致到门扇上的装饰物(古人门扇上的装饰)/065
6.“走投无路”的檐角(古代屋檐上的“怪兽”)/067
7.天黑请点灯(古代的照明办法)/068
8.冬天里的一把火(古代取暖用什么)/069
9.从“门前五柳”看古人的绿化观(古代的生态环保观念)/071
10.古代特困户的“廉租房”(古代也有“廉租房”吗?)/072
11.便宜给特权阶层的“经适房”(清朝的“经济适用房”)/074
12.古代官员退休后也做“房奴”(古代也有“房奴”吗)/075
13.难做的“房地产开发商”(古代的“房产”是怎么开发的)/077
14.变不离宗的旅店名号(古代的旅馆业)/078
15.夜不闭户的理想和防患未然的锁头(古代的锁是什么样的)/079
16.屏风和门帘的合理化分工(古代的屏风和门帘)/081
17.失传的“低空”家具(已经绝版的古代家具)/082
18.越长越漂亮的床(古代床的演变)/084
19.老和尚不会在庙里讲故事(古代的“庙”里没和尚)/085
20.曹操与枕头的故事(古代的枕头)/086

古道西风——红尘滚滚的行路文化
1.“四通八达”的梦想和努力(古代中国的行路文化)/090
2.古代旅游业的“消费群体”(古代的游客)/091
3.古代的漫漫“移民路”,(古代社会的“移民”风潮)/092
4.饯行的仪式化祝福(古人是怎么饯行的?)/094
5.古代车的流水账(古代的车辆制造业)/095
6.马:古代交通的原动力(马对古人很重要)/097
7.不想加上去的车轱辘(古时候的车怎么都是两个轮子)/098
8.扛在肩膀上的车(古代的轿子)/099
9.古代公车的通行证(专门给考生准备的车)/101
10.没有卫星难不倒古人(古人如何绘制地图)/102
11.拿着导游图的马可.波罗(古代最早的导游图)/103
12.古代小官员如何“打的”(古代的出租车)/105
13.明代的官车“反腐制度”(古代也有“公车私用”的弊政)/106
14.古车上的导航仪和计价器(最早的导航仪“仙人指路”)/107
15.日行千里的“甲马”梦(“甲马”能日行千里吗)/109
16.一起唐朝的交通事故(古代也有交通法)/110
17.古代舟船的发展史(古代的造船业)/111
18.中华自古多名桥(古代的名桥)/113
19.为什么路费叫“盘缠”(“盘缠”这个说法的来历)/114
20.鸣锣开道的讲究(古代“呜锣”有讲究)/115

肌香鬓影——长盛不衰的爱美之心
1.不需要比拼乳沟的年代(古代美女的标准)/118
2.为什么唐朝以胖为美(崇尚丰腴的唐朝美女)/119
3.闻说江南高一尺(古代女子的发型)/120
4.发饰:配合发型的重要“零件”(古代女子的头饰)/122
5.拼不过脸蛋就拼脚丫(女人裹脚的历史)/123
6.不嫌脂粉污颜色(古代女子的化妆品)/125
7.从评花榜到世界小姐(古代也有“选美”活动)/126
8.洗脸盆和镜子的血缘关系(古代的镜子怎么做的)/127
9.红袖是怎样添香的(“红袖添香”有讲究)/128
10.古人被子里的香球(别具特色的“香球”)/130
11.关于洗澡的那些事(古代怎么洗澡)/131
12.古人的个人卫生用品(古代的牙膏洗头膏洗澡水)/134
……
声色犬马——亦俗亦雅的游戏情结
规矩方圆——因循传承的公序良俗
来龙去脉——继往开来的聪明点子
温故知新——妙趣横生的古今问答

精彩书摘

  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图案中也渐渐有了显著的体现,它和礼教结合,对于君臣士庶的服装差別,有了详尽的规定。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成文的“五礼”规定。《虞书.益稷》篇中记载,商朝末期的周族领袖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而各部联盟首领也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天子衮服十二章”的起源便是由此而来。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曰、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这说明当时的服饰图案已经很有特点,而且以自然界为“模板”,渐成体系了。
  到了战国时期,服饰图案开始有了变化,不再是自然物象的直接描绘了,而是逐渐“抽象”起来,出现了变化纹样。而这种加入了主观审美意识的图案设计,到了汉代更是“发扬光大”,除了更加明快多变,还突出了龙凤的寓意,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这其实标志着服饰图案的不再是原始的、蒙昧的美的追求,而完成了从图腾的崇拜,到权力地位象征的发展过程。
  其后的魏晋、隋朝,一直延续汉代的这种图案风格,直到唐代,又开始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当时盛行的“缠枝图案”,至今为人们所称道。
  而明朝继承前代的图案,创造和丰富了谐音图案和寓意图案。比如桂花和万年青,象征富贵万年;太阳和凤凰,象征丹凤朝阳;莲花和鲤鱼,象征连年有余;金鱼和海棠,象征金玉满堂;蝙蝠和云,象征福从天降。这种寓意图案,有的至今仍在沿用。
  在清代,我国的服饰发展已经到了顶峰,同时,服饰图案的装饰作用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前面也提到,清朝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图案,几乎到了纷繁堆砌的地步。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给大忙人看的历史常识》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包含该书信息: 《星际航行与超维文明:宇宙演化中的哲学思辨》 —— 一部关于宇宙深层结构、时空本质与生命终极意义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传统的宇宙学教科书,也非硬科幻小说,它是一场横跨数百万光年,探索宇宙演化深层规律与高级文明形态的哲学思辨之旅。作者以其深厚的理论物理学背景和对人类文明终极命运的深刻关怀,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框架,旨在引导读者超越日常经验的局限,直面宇宙最根本的奥秘。 第一部分:时空的几何与信息的熵增 我们习以为常的三维空间和线性时间,在本书中被彻底解构。第一部分聚焦于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再阐释,重点探讨了引力如何作为时空曲率的体现,以及黑洞视界内部的奇点问题。但本书的突破点在于,它引入了“信息熵”作为衡量宇宙演化的核心指标。作者提出了一种假说:宇宙的演化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从低熵态向高熵态扩散的过程,而生命和文明的出现,是局部区域对这种熵增趋势的暂时性、高度组织化的反抗。 书中详细分析了“时间之箭”的起源,探讨了为何我们只能感知到单向流逝的时间。通过对量子纠缠现象的深入剖析,作者提出了“多重时态叠加态”的理论模型,暗示在更高维度上,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并非绝对分离。对于大忙人而言,这部分内容将提供一种全新的时间观——时间不再是线性的束缚,而是可被观察和理解的结构。 第二部分:超维度的存在与隐形文明 如果宇宙存在不止四个维度(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那么这些额外的维度是如何被隐藏起来的?本书系统梳理了卡鲁扎-克莱因理论、弦理论和M理论在解释额外维度上的异同,并重点阐述了“膜宇宙”(Brane Cosmology)的概念。作者认为,我们所感知的宇宙,可能仅仅是漂浮在一个更高维空间中的“膜”上的投影。 基于此理论,本书大胆推测了“隐形文明”的存在。这些文明可能由于其生命形态或技术水平完全脱离了我们已知的物质基础,存在于那些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维度中。它们不通过电磁波进行通讯,而是通过时空几何的微小扰动,甚至是对基本物理常数的微妙调整来运作。书中通过详尽的数学模型推演,模拟了几个假想的“超维文明”可能采取的生存策略和信息传递方式,为那些对费米悖论感到困惑的读者提供了迥异于传统地外生命搜索的视角。 第三部分:意识的物理学与模拟理论的边界 意识,这个困扰了哲学家和科学家数千年的难题,在本书中被置于宇宙演化的终极背景下进行考察。作者没有落入简单的还原论,而是将意识视为宇宙结构中必然产生的现象——一种对“信息关联性”的最高级表达。 书中详细论证了“整合信息理论”(IIT)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全息意识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意识并非仅局限于大脑,而是宇宙中信息网络连接强度的局部体现。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掌握了对时空结构进行精确操控的能力后,就有可能实现“集体意识上传”或“跨越物理实体的永恒信息流”。 紧接着,本书深入探讨了“模拟假说”的严谨性。如果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模拟,那么运行这个模拟的“基态宇宙”会是什么样的?作者通过分析计算复杂度和可观测物理常数的“恰好性”,推导出模拟的成本和潜在的“后门”漏洞。这部分内容充满了逻辑的严密性和思想的震撼力,迫使读者重新审视“真实”的定义。 第四部分:文明的终局与宇宙的再循环 文明的命运是什么?是热寂、大撕裂,还是某种我们尚未能想象的“信息坍缩”?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宇宙的终极命运。作者摒弃了线性的、悲观的终结观,转而探讨了周期性宇宙模型(如“大反弹”理论)中,信息如何在不同宇宙周期之间得以保存和传递。 真正的“不朽”,可能不是个体的永生,而是文明所积累的、经过高度压缩和提炼的“宇宙原理性信息”,能够在下一次大爆炸的初始条件下得以“重播”。本书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宏大而永恒的图景:星辰的生灭不过是信息在不同形态间的转换,而智慧生命的最高使命,便是理解并优化这种转换的效率。 读者群体: 本书适合对物理学、哲学、认知科学以及未来学有浓厚兴趣的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作者以清晰的逻辑和富有启发性的类比,确保了复杂概念的可理解性。这是一部能让你在通勤路上,重新审视脚下土地、仰望头顶星空的深度读物。阅读它,就像在纷繁的日常噪音中,找到了一把通往宇宙终极规律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对市面上很多声称“通俗易懂”的历史书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它们往往在“通俗”的路上牺牲了“深度”。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找到了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既不学院派到令人望而却步,也不轻浮到让人觉得是在读“段子集”。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克制的幽默感和深刻的洞察力,像是在与你进行一场高质量的深度对话。当他需要解释一个复杂的政治体制时,他会使用一个非常现代且贴切的比喻,瞬间将概念拉到读者的日常经验层面,使得理解变得毫不费力。但这种“通俗”绝不意味着肤浅,一旦理解的桥梁建立起来,作者立刻会引导你进入更深层次的分析,比如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心理的剖析。这种在浅层理解和深层分析之间流畅切换的能力,让我觉得作者既尊重我的时间,也敬畏历史的复杂性。这本书读完后,留给我的不是一堆待背诵的日期,而是若干个可以用来审视当今世界的、带着历史厚重感的思考框架。

评分

这本书在逻辑结构上的严谨性,绝对是“大忙人”的救星。我最怕的就是那种东拉西扯、没有清晰脉络的历史读物,读完后只觉得脑子里一团浆糊。而这本书的结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密。它似乎遵循着一种递进式的、层层深入的体系:从宏观的地理和气候对文明的影响开始,逐步过渡到社会制度的建立与演变,再深入到思想观念的迭代,最后才落脚到关键的历史事件。这种由“基石”到“上层建筑”的构建方式,使得读者在吸收新知识时,总能找到一个已知的锚点来固定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之间设置的那些简短的“总结与过渡”段落,它们像是在迷宫中为我指明方向的灯塔,快速回顾了前一阶段的结论,并明确预告了下一阶段将要探讨的核心问题。这种结构上的高度自洽,大大减少了认知负担,让我不需要在不同章节间跳跃思考,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和知识的留存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简约中带着厚重的质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浮夸的快餐读物。我喜欢它那种低调的自信,仿佛在说:“别担心,我懂你的忙碌,但知识的深度绝不会因此妥协。” 拿到手里,分量恰到好处,翻开扉页,作者的引言便像一位老友的亲切叮嘱,没有长篇大论的学术腔调,而是直奔主题——如何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构建起一座稳固的历史知识大厦。我特别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里行间留出的呼吸空间,让眼睛在快速阅读时也能找到喘息之处,这对于经常需要“速览”而非“精读”的职场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随书附带的那张时间轴小卡片,虽然不起眼,却是我梳理复杂历史脉络的得力助手,清晰的标注让那些容易混淆的朝代更迭和关键事件像是被点亮了一般,不再是模糊的背景色块,而是清晰的里程碑。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精准,它不是要让你成为历史学家,而是让你在任何社交场合,都能从容应对那些看似高深的历史话题,那种知识储备带来的自信感,比任何名牌服饰都要来得实在和持久。我期待着它能真正帮我把那些零散的历史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碎片。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高明,简直像是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快慢张弛有度,绝不拖泥带水。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转折点时,那种“留白”的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他不会用冗余的细节去淹没读者,而是精准地抛出核心冲突和关键人物的动机,然后迅速跳转到下一阶段的演变,这种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让我这种时间极其宝贵的人感觉物超所值。举个例子,在描述某个古老帝国的衰亡时,我原以为会读到大量的战役分析和官僚机构的腐败细节,但作者却只用了几段极具概括性的文字,勾勒出了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然后立刻将焦点转移到了这种衰亡对周边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上。这种“看大局,不纠缠枝节”的写作风格,非常符合现代人对信息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宏观的框架和清晰的逻辑线索,而不是陷入对某一历史细节的无谓钻研。阅读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需要停下来查阅背景资料的知识盲点,这说明作者在内容组织上做了大量的预先消化工作,把所有的“拐弯抹角”都提前铺平了,让读者能保持着一路绿灯的阅读体验,顺畅地抵达历史的下一个路口。

评分

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常识”的定义进行了巧妙的拓宽。他没有拘泥于教科书里那些人尽皆知的陈词滥调,而是将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背后的、真正影响我们当代思维模式的“潜规则”挖掘了出来。比如,关于某个地区商业习惯的形成,他不是简单地描述了贸易的繁荣,而是深入探讨了早期法律和契约精神如何在这种商业活动中悄然萌芽,这种“历史对今天的影响”的视角,让我对许多现代社会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洞察力,远超出了“知道某个事件发生过”的层面。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枯燥的社会结构变迁描述得如同侦探小说一般引人入胜。他似乎很擅长捕捉历史人物的“人性弱点”或“独特决策点”,让冰冷的历史瞬间有了温度和真实感。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便是对历史敬而远之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仿佛在听一位博闻强识的长辈,用最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他亲身观察到的世界演变轨迹。

评分

增长知识的好书,给孩子看的。

评分

不过感觉没有深度,泛泛的讲

评分

历史维生素、短小考究的文字、趣味小百科。

评分

书很好,一定慢慢阅读.

评分

很好, 增加知识额,顺便那个分

评分

书很好,一定慢慢阅读.

评分

谁小时候不犯二?谁年轻的时候没爱过人渣?谁不犯点历史常识性错误? 但是,要是犯二没完,爱人渣没够,历史常识性错误犯在每一次的茶余饭后,那么,上帝就真的会像卷地毯一样卷走你的修养,你的品味,你的美好形象的.

评分

喜欢了解历史又是历史盲的人可以看看

评分

这些风趣的历史维生素、短小考究的文字、趣味的小百科。。但是坦率说,我对它的销售抱着及其平常的心态,卖到5万我就能申请公司开庆功会了。这是一个忙碌的碎片时代,互联网、移动通信、旅行和娱乐,使世界变得那么热闹。这是一个泡沫慌张的时代,韩剧、商业电影、层出不穷的各种门,谁会来看一本292页的历史常识书?尽管它的目录是那么的吸引人,它的内容是那么的小有情趣。历史那么遥远。我的话语这么无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