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音乐理论普及教材,教材分为四十四个相对独立又紧密相练的课题,采用五线谱和简谱对照的写法,其科学系统通俗地讲解让音乐理论的学习更加直观简单。
在书后附上详细的练习答案,便于学习者检验和自查。
《基本乐理》的最大特点是将简谱、五线谱两种完全不同的记谱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对基本乐理的诸多内容系统地加以讲解,使五线谱与简谱同步进行,相互对照,相辅相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举多得。
李重光,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中国视唱练耳乐理学会副会长。
第一讲 概述
第二讲 音及音名
第三讲 音律
第四讲 记谱法(一)
第五讲 记谱法(二)
第六讲 记谱中的常用记号
第七讲 乐谱的正确写法
第八讲 节奏、节拍
第九讲 各种拍子
第十讲 拍子的音值组合法
第十一讲 节奏中的强弱关系
第十二讲 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第十三讲 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记
第十四讲 音程的名称及其标记
第十五讲 音程的分类
第十六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音程
第十七讲 三和弦与七和弦
第十八讲 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第十九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一)
第誊二十讲 怎样识别和构成和弦(二)
第二十一讲 调及调的五度循环
第二十二讲 大调式
第二十三讲 小调式(一)
第二十四讲 小调式(二)
第二十五讲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一)
第二十六讲 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二)
第二十七讲 如何确定调与调式
第二十八讲 调式的多样性及其表现作用
第二十九讲 调式中的音程
第三十讲 不协和音程的解决
第三十一讲 音程的表现作用
第三十二讲 调式中的和弦(一)
第三十三讲 调式中的和弦(二)
第三十四 讲和弦的实际应用
第三十五 讲调式变音
第三十六讲 半音音阶
第三十七讲 调关系
第三十八讲 转调
第三十九讲 怎样识别转调和调式变音
第四十讲 移调
第四十一讲 移调的实际应用
第四十二讲 装饰音
第四十三讲 关于旋律的知识
第四十三讲 乐曲的基本形式
附 练习答案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种“顿悟”的过程。我之前接触过一些音乐相关的内容,但总感觉隔靴搔痒,无法真正触及音乐的核心。尤其是在学习一些乐器的时候,面对那些乐谱,总是觉得它们是某种神秘的代码,无法破译。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这个空白。它没有用艰深晦涩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非常“可视化”的方式来解释音乐理论。我记得其中关于“调性”的讲解,作者用了一个“色彩”的比喻,把不同的调比作不同的色彩,让我立刻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音乐听起来温暖,有些听起来悲伤。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音频链接,让我可以在阅读的同时,立刻听到理论所描述的声音效果,这种“耳听为实”的学习方式,效率极高。我之前一直对“动机”和“主题”的概念感到困惑,觉得它们很抽象。但在这本书里,作者用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同一个音乐动机如何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又如何构成一首完整的乐曲。这让我感觉,原来一首曲子并不是随意拼凑的,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脉络。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音乐的“构建”过程,也让我对那些伟大的作曲家们有了更深的敬意。我现在看乐谱,不再觉得它们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乐句。
评分讲真,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五音不全的“俗人”,对音乐完全是“知之甚少”。平时听歌也就是跟着流行走,从来没想过要深入了解背后的原理。这次机缘巧合翻到了这本书,一开始还挺担心会看不懂,毕竟“乐理”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但读起来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生活气息。他不是那种坐在象牙塔里的学者,而是像一个亲切的朋友,耐心地向你解释那些曾经让你望而却步的概念。我记得他讲到“节奏型”的时候,用了好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来类比,比如走路的步点、敲门的声音,让我瞬间觉得节奏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生命律动的一部分。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音乐史上的有趣故事,比如某个作曲家是如何因为某个旋律而灵感爆发的,这些小插曲让阅读过程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个精彩的音乐故事会。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地方在于,它教会我如何“听”音乐。不仅仅是听旋律,更是听音乐的层次、听它的情感起伏、听它的结构。我发现,原来我一直以来听到的音乐,里面隐藏着那么多奇妙的“数学”和“逻辑”,而这本书,就是帮我揭示这些秘密的“罗盘”。现在,我再听一首歌,会不自觉地去分析它的和弦进行,去感受它的织体变化,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趣。
评分坦白讲,我之前买过几本关于音乐的书,但读了没多久就放弃了,因为它们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就是停留在非常表面的介绍。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给我带来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作者在讲解时,总是能巧妙地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音乐现象联系起来,让我能很容易地理解。我记得书中关于“复调”的解释,没有直接讲什么叫做“卡农”,而是通过几个简单的声部模仿,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不同旋律线条交织在一起的魅力。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练习,让我能够动手去尝试,去体会。这种“实践出真知”的学习方法,让我对乐理的理解更加深刻。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音乐的张力”的讲解,作者用了很多比喻,比如“弓弦的拉紧与释放”,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音乐为何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原来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的组合,它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哲学的思考。现在,我不仅仅是听音乐,更是在“品味”音乐,去感受它背后的情感力量和智慧。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一个“听众”变成了一个“鉴赏家”。
评分天哪,我真的很少写书评,但这本书的体验太独特了,忍不住想分享一下。我之前对乐理的认知,基本就停留在“Do Re Mi Fa Sol La Si Do”这种小学音乐课本的程度,觉得那些五线谱、谱号什么的简直是天书。这次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这本书,没想到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没有让我感到压迫感,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声音”本身开始讲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和声”的章节,它不是直接抛出各种和弦名称和连接规则,而是从两个音同时发声产生的“协和”与“不协和”的听觉感受入手,让我通过自己的耳朵去感知音程的魅力。书里还用了很多图示,把抽象的音程关系具象化,即使我平时很少画画,也能看懂里面的逻辑。我记得有一个关于“主音”、“属音”的讲解,作者用了一个“家”和“旅途”的比喻,让我立刻明白了它们在音乐中的功能性和稳定性,瞬间觉得那些原本冰冷的术语变得鲜活起来。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音乐听起来很“舒服”,而有些听起来很“激动”,原来这一切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逻辑。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音乐宝库,而这本书就是一把钥匙,让我能够打开一扇扇门,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我现在走在路上,听到汽车喇叭声、鸟叫声,都忍不住会去想,这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声音元素,它们是如何组合的。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让我惊喜了!我一直觉得自己对音乐的感觉还停留在“好听”和“不好听”的层面,很多时候听到一首旋律,虽然觉得舒服,但却说不出所以然。尤其是在KTV里,看到别人能对着谱子弹唱,或者在音乐会上听到乐手们即兴发挥,那种“懂”的感觉让我好生羡慕。一直想系统地了解一下音乐的构成,但市面上的书总是要么太晦涩难懂,要么就过于浅显,无法真正触及核心。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音乐世界的探索之路。它没有上来就讲那些艰深的理论名词,而是从最基础、最直观的乐音入手,一点点地引导你认识音高、音长、音强这些最基本的要素。我记得其中关于“音阶”的讲解,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把音阶比作音乐的骨架,没有骨架,音乐就没有了支撑。这种接地气的解释方式,让我这个完全的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不同风格音乐的例子,让我能立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听觉体验联系起来,感觉就像在玩一个音乐解谜游戏,每解开一个谜题,对音乐的理解就更深一层。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节奏”的部分,不再是枯燥的拍号和时值,而是通过模拟不同的运动节奏,让我深刻体会到节奏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音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有规律可循的语言,而我,现在也正在学习这门语言。
评分很不错,物流很快
评分还没看,只是感兴趣,之前了解过一些,希望看得懂吧
评分看中了很久的书,趁618的活动下手,确实很实惠!而且京东的书一贯都包装完好,收到很是悦目~
评分多次购买,非常好的乐理书,讲解细致;物流快,售后好。
评分学习,基础,阅读,很好的书。
评分是正品,送货快,最信赖京东。
评分还行吧,还行吧,还行吧
评分李老师的书太赞了。书质量不错,是正版版。推荐购买
评分简介很详细,适合初学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