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平生 注
图书标签:
  • 孝经
  • 儒家经典
  • 国学
  • 传统文化
  • 译注
  • 注释
  • 古代文献
  • 经典
  • 文化
  • 修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13771
版次:2
商品编码:1005420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孝经译注》的注释主要依据唐玄宗“御注”及刑昺“正义”,兼挼“孔安国傅”、“郑玄注”及历代注经家的意见,择善而从,尽可能简明扼要,必要的问题也有些简略的考证,重要的不同意见也加以微引,以便读者参考。总的原则是,让读者了解古人是怎样理解《孝经》的,而不是自已标新立异,另搞一套。在我国历史上,《孝经》长期是儿童发蒙义字的课本,是流传最癀、影响最大的古籍之一。《孝经译注》的目的是,帮助一般读者读懂《孝经》,给那些希望作进一步研究的人提供一些线索,为那些从事伦理学问题探讨的工作提供一份可以参考的资料。
  关于《孝经》的作者、成书、今古文之争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思想内容之评价等问题,请参看《孝经译注》《孝经是怎样的一《孝经译注》》。
  《孝经》本文,今文与古文在章节、文字上有若干歧异。《孝经译注》《考经》正文采用《正文采用《十三经注疏》今文十八章本,而在注释中说明古文本的章节分合与文字不同的情况,并注明歧义。

目录

例言
《孝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孝经译注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附录
一 古文孝经
二 历代重要序跋
古文孝经序(旧题孔安国)
敦煌遗书孝经序(旧傅郑序郑玄作)
孝经序(李隆基)
御注孝经序(元行冲)
孝经注疏序(刑昺)
重刻古文孝经序(太宰纯)
新雕古文孝经序(吴骞)
孝经述议序(刘炫)

精彩书摘

慎又学《孝经》孔氏古文说。古文《孝经》者,孝昭帝时,鲁国三老所献。建武时,给事中议郎卫宏所校,皆口传,官无其说,谨撰具一篇并上。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裹解释说,逭是因为汉武帝时发现的壁中害,孔安国只献出了古文《尚书》一种,所以才有昭帝时鲁国三老献古文《孝经》之事。
《汉志》又收录有“《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颜师古注曰:“刘向云,古文字也。《庶人章》分为二也,《曾子敢问章》为三,又多一章,凡二十二章。”最早提到孔安国为古文《孝经》作传的是王肃的《孔子家语后序》。而后,《隋志》也记载了孔傅流传的情况:
又有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孔安国为之传。……梁代,安国及郑氏二家,并立国学,而安国之本,亡于梁乱。陈及周、齐,唯传郑氏。至隋,秘书监王劭于京师访得孔傅,送至河间刘炫。炫因序其得丧,述其议疏,讲于人间,渐闻朝廷,后遂着令,与郑氏并立。儒者谊谊,皆云炫自作之,非孔旧本,而秘府又先无其害。
关于《孝经》今文与古文,郑注与孔传的一次大论争发生在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当时,唐玄宗诏令羣儒质定《孝经》。左庶子刘知几主张行用古文,列举了“十二验(证据)”,驳斥了郑玄注《孝经》之说,提出“行孔废郑,于义为允”。园子祭酒司马贞则罗列孔传“文句凡鄙,不合经典”的若干例证,认为是近儒妄作,不能扬孔抑郑,要求“郑注与孔传,依旧俱行”。结果,玄宗最后裁定:“郑仍旧行用,孔注传习者稀,亦存继绝之典。”
这场论战以后,开元十年(公元712),唐玄宗参用孔傅,郑注以及韦昭、王肃、虞翻、刘劭、刘炫、陆澄等人的注解,以今文《孝经》为底本,作了“御注”。天寅二年(公元743),玄宗又作了增补修订,重注《孝经》,并刻石颁行天下。
五代之乱,郑注与孔传都亡佚了。北宋时,日本奈良柬大寺高僧奝然(奝,音diao)出使中国,所献古书有《孝经》郑注,其事约在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大概到北宋末年,《孝经》郑注又在战火中佚失。
唐以后,《孝经》今、古文之争仍在延续。北宋王安石用今文作《孝经解》,司马光则从国家书库裹找到一个古文本,作了《古文孝经指解》。后来,朱熹以古文本为依据,把《孝经》分割为经、传两个部份。元代昊澄则用类似的方法,以今文本焉依据,分《孝经》为经、传。清代,顺治帝《御注孝经》、雍正帝《御纂孝经集注》及康熙时颁行的“满汉合璧本”《孝经》都用今文。总的说来,唐以后《孝经》传播的大势是今文占主导地位,而古文也代有传人,有时呼声甚至很高。
《孝经》郑玄注和孔安国传,现在多数学者都认为并不真的出自郑玄和孔安国本人之手。所谓郑玄注,最初只题“郑氏注”。刘知几说:
今俗所行《孝经》题曰郑氏注,爰自近古,皆云郑即康成,而魏晋之朝,无有此说。至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及孝武帝太元元年,再聚羣臣,共论经义。有苟昶者,撰集《孝经》诸说,始以郑氏为宗。自齐梁以来多有异论。陆澄以为非玄所注,请不藏于秘省,王俭不依其请,遂得见传于时。魏齐则立于学官,着在律令。盖由肤俗无识,故致斯讹舛。
……

前言/序言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是一部深入浅出、考据严谨的儒家经典解读著作,旨在向当代读者呈现《孝经》这部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观念核心的古老文本。本书并非仅仅是原文的直译,而是通过精细的译注,揭示了《孝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深刻内涵及其对后世文化、社会制度、家庭伦理的持久影响。 本书的编纂,秉持着“原汁原味,易于理解”的宗旨,力求在尊重古籍原貌的基础上,以 modern 的语言和 scholarly 的分析,桥接古今,让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识阶层的读者都能领略《孝经》的智慧光芒。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 meticulous 地考究字词的本义、引申义,更深入探究其在不同语境下的 nuanced 含义。古文的简洁凝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书的译文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赋予其流畅自然的表达,使其更易于被现代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本书的“注”的部分。编者并非简单罗列考据,而是将《孝经》的字句置于 broader 的历史、哲学、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这包括: 溯源辨析: 对《孝经》中提及的古代典籍、礼仪制度、人物事迹进行 rigorous 的考证,厘清其 historical 渊源。例如,当《孝经》论述“孝”的起源时,注中会引用《尚书》、《礼记》等相关文献,说明“孝”在夏商周时期的萌芽与发展,以及其与宗法制度、政治统治的紧密联系。 义理阐发: 深入剖析《孝经》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核心的“孝”道观念。注中会探讨“孝”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位置,它如何与“仁”、“忠”、“礼”、“义”等 other 重要的道德范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例如,当《孝经》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时,注会进一步阐释这背后所蕴含的敬畏生命、珍视血脉的文化心理,以及这种观念如何 shaping 了中国人的 body consciousness 和 health beliefs。 时代演变: 追踪“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and transformation。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孝”的强调,到汉代“以孝治天下”的 imperial policy,再到 subsequent 朝代对“孝”的 further 阐释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注中会梳理这一观念在不同社会 contexts 下的 manifest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这有助于读者理解“孝”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 historical 进程中不断 developed and adapted 的 ethical framework。 文化影响: 揭示《孝经》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 profound and pervasive 影响。这包括其在 family structure,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governance policies, social etiquette, even artistic expressions 等多个层面的体现。例如,在对“孝”的 family aspects 的解读中,注中可能会提及古代 family tree 的记录方式、祭祀 ancestral rites 的 ritual,以及这些 practices 如何 reinforcing 了家族的 unity and continuity。 比较分析: 在必要时,也会与 other related or contrasting ethical systems 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孝经》的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universal values。 本书的译注,尤其注重对《孝经》中体现的“孝”之多重维度的展现。它不仅仅是狭义的“对父母的顺从”,更包含了: 报本反始: 对生育养育之恩的铭记和回报,体现在日常的 care and support。 奉养之道: 物质上的供养,以及精神上的慰藉,做到“和顺”。 谏诤之责: 当父母有过错时,委婉劝谏,使其不至于陷于不义。 立身扬名: 通过自身的修养、事业和品德,光耀门楣,使父母“不辱”。 忠君报国: 将对家庭的“孝”延伸至对国家社会的“忠”,认为“移孝作忠”是至高的德行。 顺天应时: “孝”的实现也与顺应 natural laws and societal norms 紧密相连,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在编排上,力求清晰明了,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通常会按照原文的章节顺序,对每一章、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开篇可能会有对《孝经》的 origin, author, dating, and basic content 的 general introduction,为读者构建一个 foundational understanding。在具体章节的解读中,结构上会遵循“原文-译文-注释”的模式,让读者能够 instantly 对照理解。注释部分则会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 different types of explanation,包括: 字词注释: 解释 obscure words, archaic terms, and polysemous words。 句读注释: Clarify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logical flow of sentences。 典故注释: Explain historical allusions, literary referenc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义理注释: Elaborate on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s and ethical implications。 引证注释: Cite other relevant texts and scholarly opinions to support the interpretation。 本书的出版,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精髓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 ancient Chinese wisdom 的窗口。通过对《孝经》的研读,读者不仅可以 g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thics, but also reflect on the enduring relevance of filial pie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society. 无论是对 academic researchers, educators, students, or general readers seeking cultural enrichment,本书都将提供 invaluable insights and a rewarding reading experience.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是一部集学术性、通俗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学术著作。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 nuanced 的解读、清晰的结构和 accessible 的语言, successfully deciphered the complexities of the《孝经》,making this cornerstone of Chinese ethical thought accessible to a new generation of readers, and foster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China'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平时工作繁忙,阅读时间有限,但《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这本书,却让我在碎片时间里也能有所收获。它的结构清晰,排版合理,我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这本书的译文风格非常吸引我,它不像一些古籍翻译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带着一种温润的叙述感,仿佛一位饱学之士在娓娓道来。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十分透彻,所以在翻译时,总能把握住最核心的意思,并且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比如,《孝经》中关于“亲亲”的论述,原文可能有些拗口,但译文却能将其解释得清清楚楚,让我明白“亲亲”不仅仅是爱自己的亲人,更是一种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而注释部分,也恰到好处,不会过于繁杂,也不会过于简单。它能点拨我理解一些深层次的含义,但又不会让我觉得信息过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孝经》与《论语》、《孟子》等其他儒家经典的参照和比较,这让我在阅读《孝经》的同时,也能对整个儒家思想体系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现代人阅读的《孝经》读本,它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阅读的趣味。

评分

翻开这本《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置身于那个崇尚伦理、讲究孝道的时代。初读《孝经》,其文字古朴凝练,意蕴深远,虽然篇幅不长,却字字珠玑,直指人心。这本书的译注部分做得尤为出色,译文力求贴近原文,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使得白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注释则细致入微,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典故出处、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某些概念,都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我尤其欣赏译者在解释“孝”的内涵时,并没有局限于狭隘的“愚孝”,而是将其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包括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忠君事上、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与孝道息息相关。这一点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尤其具有启发意义,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和理解“孝”这一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的新价值。读罢全书,我深感《孝经》的智慧并未随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随着译注的深入,更显其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儒家文献,更是一面映照我们内心深处关于爱与责任的镜子。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孝”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众多《孝经》的版本中,《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这本书无疑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部。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并没有将《孝经》仅仅当作一部被供奉的古籍,而是以一种非常动态和富有生命力的视角去解读它。译文方面,它采取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翻译方式,能够捕捉到原文中蕴含的情感和语气,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例如,书中对于“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翻译,就将那种对父亲的怀念、对父亲教诲的尊重,以及在继承父业时应有的谨慎,都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注释部分,则显得格外“有温度”。它不仅仅是解释字词,更是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译者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孝”作为一种社会责任的阐释,将个人之孝与国家之治联系起来,这让我意识到,“孝”不仅仅是家庭层面的小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这本书让我觉得,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我们 everyday life 的一种智慧。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想深入了解“孝”这一核心概念。市面上的《孝经》版本众多,但《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无疑是我遇到的最令人满意的一本。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典雅大气,纸张的触感也相当舒适,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而内容方面,其最大的亮点在于译注的专业性和通俗性完美结合。译文精准,没有生硬的西化表达,而是用一种平和而富有文采的语言将原文的精髓传达出来,读起来丝毫没有隔阂感。更值得称赞的是其注释,详尽到近乎苛刻,将《孝经》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剖析得淋漓尽致。例如,对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解释,译者不仅引用了历代名家的解读,还结合了当时的医学和养生观念,让我们对“孝”的物质层面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对于“君子之事亲孝,所能养也;事君则忠,所能尊也;与朋友交,则信,所能ʡ也”这样的论述,译者更是将其上升到个人品德修养的高度,分析了孝、忠、信在不同关系中的具体体现。这本书不仅是学习《孝经》的绝佳读物,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伦理智慧的深度探索。

评分

收到《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这本书,着实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我一直觉得,很多古代经典之所以难以被大众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的隔阂。而这本书,正是打破了这一壁垒。它的译文,我可以说,简直就是为现代读者量身定制的。没有晦涩难懂的词汇,没有生硬的句子结构,读起来就像是在读一篇现代散文,却又丝毫不失原文的风骨。更难得的是,译者在翻译时,并没有简单地“意译”,而是力求在字斟句酌中传递原文的深层含义。比如说,书中对“孝”的层层递进的解读,从“始”到“承”再到“终”,译文和注释都将这种逻辑链条梳理得非常清楚,让我深刻体会到“孝”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侧重点。另外,书中附带的“译者说”或者“导读”部分,虽然我之前并没有特别留意,但翻阅后发现,里面包含了很多关于《孝经》成书背景、流传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的介绍,这些信息对于我理解文本本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关于“孝”的深度解析。

评分

古代经典名著,非常薄的一本书,繁体横排,中华书局出版,儒家十三经之一。

评分

序言占一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活动价购入,性价比不错

评分

活动价买的,很不错的书,喜欢,很满意,多出些活动就好了!!

评分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孝经译注

评分

好书啊,京东速度快质量好~

评分

薄薄的一本书,蕴含的文化却是极其厚重的,儒家经典,值得细细品读。

评分

昨天才买的,今天下午就收到货了,真是超级快,而且价格便宜,要买的快下手,手慢无。

评分

很好的 书籍 值得买呀 很喜欢的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