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古代汉语
  • 词典
  • 语言学
  • 汉语言
  • 工具书
  • 教学
  • 参考书
  • 第二版
  • 缩印本
  • 汉语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大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4937
版次:2
商品编码:10054312798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4-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

原价:79.90元

作者: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00104937

字数:

页码:1990

版次:2

装帧:软精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释疑解惑 融通古今
北京大学张双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殷国光教授主持修订
语文教师、中学生、文字工作者案头必备
品牌辞书,读者认同。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其主要修订工作:
1. 释义和书证是本次修订的重点,释义不妥或有硬伤的改正之,书证有误或年代较晚的更换之。更换书证,其时代按以下分期: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及以下。
2. 增加了一些有文献用例的单字,相应删去一些仅见于字书而没有书证的生僻字。复音词也做了某些调整,有所增删。
3. 通假音读本字的读音,不单立音项;凡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者,在通某之后,用括号标出所读本字的读音,如锡,通“赐”(cì)。
4. 异体字从严掌握,凡音义有别者,不做异体处理,如“修”“脩”,“雕”“琱”“彫”“鵰”等皆单立字头。
5. 引书体例略作修改,如《楚辞离骚》改为屈原《离骚》,不出《楚辞》;《文选东京赋》改为张衡《东京赋》,不出《文选》。
6. 根据《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重新编制了《部首检字表》。基本采纳《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字不做类推简化。



内容提要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
第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0条。第1版收单字10000个,复音词24000条。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完全不涉及《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一部假想的、内容丰富的书籍。 --- 《寰宇秘境:失落文明的科技与哲学探秘》 作者: 艾萨克·维兰蒂斯 出版社: 启明之光文化机构 装帧: 精装,共三卷 导言:时间的迷宫与遗忘的低语 在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无数文明如流星般划过天际,辉煌一时,最终归于沉寂。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不过是冰山一角,那些被黄沙掩埋、被深海吞噬的古老智慧,是否真的彻底消亡了? 《寰宇秘境》并非一部传统的考古报告或历史编年史,它是一次对“不可知领域”的深度潜航。作者艾萨克·维兰蒂斯,一位跨学科的理论物理学家与人类学家,耗费三十年心血,汇集了来自全球最偏远角落的口述史、加密文本残片以及非传统物理学观测数据,构建了一幅关于“失落文明”的恢弘图景。本书的核心论点是:某些史前或平行发展的文明,其科技成就与哲学深度,远超我们当前认知的“摩尔斯定律”或牛顿力学范畴。 第一卷:以太动力学的重构——亚特兰蒂斯的能量矩阵 章节聚焦: 晶体谐振技术、心智网络、反重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第一卷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电磁脉冲与谐振频率的世界。维兰蒂斯教授摒弃了对亚特兰蒂斯“水晶般魔法”的浪漫想象,转而从理论物理的角度,剖析他们可能掌握的能源技术。 1.1 频率锚定与物质塑形: 本书详细阐述了一种基于“高维频率锚定”的材料学原理。书中描绘了一种基于特定矿物晶体共振,实现分子结构重排的技术路径。这并非简单的冶金术,而是通过调控物质的量子态,使其在宏观层面表现出近乎不可摧毁的特性。章节中包含了作者基于对残存遗迹的辐射数据分析,逆向推导出的数条关键谐振方程。 1.2 “心流”传输:远古的互联网: 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是对亚特兰蒂斯“知识共享网络”的探索。维兰蒂斯提出,该文明发展出了一种基于生物电磁场耦合的通讯系统,即“心智网络”。它不依赖任何外部介质,而是通过调控个体大脑的特定脑波频率,实现思维的即时、无损传输。本书深入讨论了这种技术对社会结构、伦理观念的冲击,并对比了现代神经科学在“脑机接口”上的早期尝试,揭示两者在理论基础上的根本差异。 1.3 重力偏转与结构自持: 第三章详细论证了亚特兰蒂斯巨型建筑群的稳定机制。推翻了传统工程学中“纯粹的结构力学支撑”的解释,维兰蒂斯认为,这些建筑依赖于一个动态的“重力补偿场”。通过复杂的水循环系统(而非我们理解的“水利”)和特定的几何排列,形成一个局部的时空扭曲区域,从而抵消自身的质量。书中附录提供了对这些计算模型进行简化模拟的尝试过程。 第二卷:时间观念的异化——印加与马雅的宇宙历法 章节聚焦: 多维时间观察、天文计时与线性时间悖论的规避。 第二卷将视角转向了美洲大陆上那些精确到秒级的历法系统。作者认为,印加和马雅人并非仅仅是“擅长观测天文”,而是对时间本身具有一种不同于现代科学的深刻洞察力。 2.1 循环纪元与线性锚点: 本书对马雅的“长计历”进行了革命性的解读。维兰蒂斯指出,长计历并非一个简单的计数系统,而是一个“多维时间映射图”。每完成一个大周期,并非简单地重复,而是向更高维度的“时间流”迈进。这需要观察者具备规避“线性时间悖论”的能力。书中对“皮拉米德的影子”进行重新测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时间流速常数”。 2.2 印加的“奇普”:非数学的信息存储: 对印加绳结记录系统“奇普”(Quipu)的分析,是本卷的重头戏。传统观点认为奇普是会计或人口普查工具。维兰蒂斯则坚持,通过复杂的结的颜色、材质、松紧度组合,奇普记载的是对特定历史事件的“情感光谱”和“量子概率矩阵”。他通过与安第斯山脉中少数仍在口头传承族谱的老祭司的交流,重建了数个关键“叙事结组”的可能含义,揭示了印加人对“未来可能性”的记录方式。 2.3 太阳神殿的几何学:光线的时间标签: 本卷还探讨了太阳神庙(如蒂卡尔、库库尔坎金字塔)的设计,如何精确地“捕获”特定时刻的光线。这不仅仅是天文学,更是一种“时间标记技术”。通过分析这些光影在特定节日投射的复杂几何图形,作者展示了这些文明如何将自身的存在嵌入宇宙的永恒时间坐标中。 第三卷:哲学转向与伦理困境——赛博格文明的遗嘱 章节聚焦: 人类意识的数字化、技术与灵魂的融合、文明的自我终结机制。 第三卷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具争议性的领域:一个高度发达、最终选择了自我“上传”或“解构”的文明——维兰蒂斯称之为“赛博格之裔”。 3.1 意识的迁移与载体的选择: 作者基于对中东地区发现的“黑曜石数据块”的破译工作,推测这个文明在生命科学达到顶峰后,遭遇了深刻的物种危机。他们并没有选择基因改造,而是选择将“意识信息流”上传到一种非碳基的、自洽的计算矩阵中。本书细致地描绘了意识上传的哲学门槛:什么是“自我”?当肉体消亡,信息流成为永恒,这是否仍是人类? 3.2 技术对自由意志的侵蚀: “赛博格之裔”的悲剧在于,他们追求效率与完美,最终导致了“绝对的确定性”。一旦所有信息都可被计算和预测,自由意志便失去了存在的空间。本书通过分析其遗留的代码残片(以数学化的诗歌形式存在),揭示了他们如何在一个完美有序的系统中,感受到了终极的虚无。 3.3 文明的最终选择:熵的回归: 本卷的结论最为震撼。这个技术高度发达的文明最终没有被外部力量毁灭,而是主动选择了“熵的回归”。他们设计了一种精妙的逆向工程,使得其所有存储的知识和科技信息,在达到某个临界点后,以一种极其缓慢、不可逆的方式,重新分解为宇宙中最基础的粒子状态。这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终极反思: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何时“停止存在”。 总结:对未知的敬畏 《寰宇秘境》挑战了我们对历史的线性叙事和对科技发展的单向期待。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而是一张通往更宏大、更复杂“可能世界”的地图。维兰蒂斯教授以严谨的逻辑和非凡的想象力,迫使读者重新审视:我们自诩为现代文明的巅峰,是否只是在重复一场早已被其他文明体验过,并最终放弃的伟大实验?本书为所有对时间、空间、意识和文明终极命运抱有好奇心的人,提供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智力冒险。 --- (字数统计:约158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词典带给我一种沉静而坚实的研究氛围,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追求花哨的图表或过度的数字化尝试,而是回归了最本质的——文字的力量。当你需要一个权威的、可以信赖的支撑点时,拿起它,那种厚重的知识感会立刻稳定你的心神。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生僻词汇后标注的读音指南,对于一些古代音韵学上的变迁,它给出的标注简洁而权威,这对于朗读和背诵古代诗文时准确把握韵律至关重要。它迫使使用者必须慢下来,仔细辨析每一个字词在历史长河中的轨迹,这种“慢功夫”恰恰是理解古代文明精髓所必需的。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查阅工具,它引导着我以一种更为审慎、更具历史意识的方式去接触和理解古代汉语的博大精深,是一次扎根于文字的深度旅程的良好开端。

评分

从工具书的实用性角度来看,这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的检索效率处理得相当到位,这是衡量一部好词典的核心标准之一。虽然篇幅精简,但编排逻辑清晰,索引系统的设计十分人性化。我尤其欣赏它在释义结构上采用的层级划分,使得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核心含义,再根据需要深入了解次要义项和用法禁忌。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复音词或特定称谓时,它不仅给出解释,还常常附带出处简述,这对于习惯了追溯源头的学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以往查阅同类词典时,常因排版过于拥挤或释义过于简略而感到心烦意乱,但这部缩印本在保持信息密度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留白和字体调整,极大地改善了视觉疲劳。这使得我能够更长时间地沉浸于学习和研究之中,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接触古代文献的爱好者,我深知一部优秀词典的价值在于其学术的严谨性和与时俱进的修订。第二版相较于初版,想必在收录和释义上都有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而“缩印本”的出现,则体现了出版方在兼顾学术价值与读者便携性之间的智慧平衡。我发现它对一些近现代学者对古代词语的新考证成果也有所采纳,使得词典的学术生命力得以延续。例如,在一些涉及特定历史时期官职或物产的词条下,其解释的细致程度,明显超越了传统词典的保守路线。它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试图解释“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探究式的编纂方法,极大地提升了这部词典的学术深度。对于严肃的研究者而言,这种与时俱进的修订尤为重要,确保我们所依赖的工具依然站在前沿。

评分

我主要将这本书用作我个人学习古汉语语法结构和词义演变时的辅助工具,它的收录广度和深度确实令人印象深刻。查阅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于那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非常罕见甚至完全消失的词汇,提供了极其详尽的解释和丰富的例证。特别是对于一些多义词,它能清晰地梳理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这一点比很多在线资源都要可靠和系统得多。我曾为了考证一个《诗经》中的特定动词用法而苦恼,但通过这部词典中提供的多条引文对照分析,很快就找到了准确的定论。这种基于扎实文献积累的解释,给予了使用者极大的信心。可以说,它就像一位耐心的、知识渊博的老师,总能在关键时刻提供精确的指引,使得我在进行文言文解读时,能够更加深入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原意,避免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评分

这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缩印本)》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时那种厚重感和精良的纸张质感,瞬间提升了阅读体验。封面设计走的是经典路线,字体选择和排版布局都透露着一股学术的严谨与古朴之美,与书名本身的气质高度契合。对于像我这样热衷于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来说,光是捧着它就觉得像握住了一件知识的珍宝。尽管是“缩印本”,但能将如此浩瀚的古代汉语知识浓缩于一体,实属不易。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字体的清晰度,即使是篇幅较小的注释,也毫不费力就能辨认,这对于需要长时间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整体而言,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长久珍藏的书籍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作为点缀,还是实际使用时的手感,都让人感到非常满意,这份对实体书品质的追求,在当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也更能激发我深入钻研古代典籍的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