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群书治要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群书治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魏徵<撰> 等 著,沈锡麟 整理
图书标签:
  • 中华经典
  • 普及文库
  • 群书治要
  • 传统文化
  • 历史文献
  • 治国理政
  • 经史子集
  • 国学
  • 文化典籍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37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934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9
字数: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群书治要》是贞观初年著名谏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群书治要》始自黄帝,下迄晋代,摭拾经史子集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典的资政史料,是“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摭拾宝典。

内页插图

目录

经部
卷一
周易
卷二
尚书
卷三

卷四
春秋左氏传(上)(原缺)
卷五
春秋左氏传(中)
卷六
春秋左氏传(下)
卷七
礼记
卷八
周礼
周书
国语
韩诗外传
卷九
孝经
论语
卷十
孔子家语
史部
卷十一
史记(上)
卷十二
史记(下)
吴越春秋
卷十三
汉书(一)(原缺)
卷十四
汉书(二)
卷十五
汉书(三)
卷十六
汉书(四)
卷十七
汉书(五)
卷十八
汉书(六)
卷十九
汉书(七)
卷二十
汉书(八)(原缺)
卷二十一
后汉书(一)
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卷二十三
后汉书(三)
卷二十四
后汉书(四)
卷二十五
魏志(上)
卷二十六
魏志(下)
卷二十七
蜀志
吴志(上)
卷二十八
吴志(下)
卷二十九
晋书(上)
卷三十
晋书(下)
子部
卷三十一
六韬
阴谋
鬻子
卷三十二
管子
卷三十三
晏子
司马法
孙子兵法
卷三十四
老子
鹗冠子
列子
墨子
卷三十五
文子
曾子
卷三十六
吴子
商君子
尸子
申子
卷三十七
孟子
慎子
尹文子
庄子
尉缭子
卷三十八
孙卿子
卷三十九
吕氏春秋
卷四十
韩子
三略
新语
贾子
卷四十一
淮南子
卷四十二
盐铁论
新序
卷四十三
说苑
卷四十四
桓子新论
潜夫论
卷四十五
政论
仲长子昌言
卷四十六
申鉴
中论
典论
卷四十七
刘虞政论
蒋子万机论
政要论
卷四十八
体论
典语
卷四十九
傅子
卷五十
袁子正书
抱朴子

前言/序言


《群书治要》:古圣先贤治国理政的智慧宝典 《群书治要》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部集历代治国兴邦之道、帝王将相经验之大成的重要典籍。它并非一家之言,而是以严谨的史学眼光,从浩瀚的史书、诸子百家著作中精选出与治国理政最相关的论述,汇编而成。这部书的价值在于其深刻的洞察力、普适的原则性以及实践的指导性,为后世君王、官员乃至关心国家治理的士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成书背景与价值 《群书治要》的编纂,源于唐朝魏征上奏太宗皇帝的建议。在那个承平日久,但也暗藏危机的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创业难,守成更难”,渴望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巩固盛世。魏征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提议编纂一部能够帮助君王明辨是非、借鉴古训的典籍。于是,由监察御史马周、著作郎孙伏伽等人奉命编纂,最终形成了这部集大成的著作。 《群书治要》之所以价值非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博采群书,精炼宏旨: 该书并非随意摘抄,而是经过精心遴选。它上至尧舜三代,下至秦汉魏晋,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人物的言行。选录的内容,均是关于国家治理、君臣关系、民生民情、道德修养等核心议题。这种“博采”而非“包罗万象”,使得《群书治要》内容高度凝练,直指治国之要。 分类系统,逻辑清晰: 《群书治要》并非简单的文献堆砌,而是按照治国理政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例如,它涉及君臣之道、为政之道、选贤任能、法律刑赏、经济民生、修身养德等多个方面。每一类之下,再细分出具体的条目和论述。这种结构化的编排,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治国理政的脉络,理解不同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古为今用,启迪后世: 《群书治要》最大的价值在于其“鉴戒”功能。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历史的经验总结。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圣贤和名臣的言论,这些言论往往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通过阅读这些前人的经验教训,后世的统治者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借鉴成功的策略,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 关注民本,强调德治: 在《群书治要》的论述中,始终贯穿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书中强调君王要爱民、恤民,关注民生疾苦,将人民的福祉置于首位。同时,它也高度重视“德治”,认为君王的道德修养是治理好国家的基础。如果君王自身品德高尚,能够以身作则,则能够感化臣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实现长治久安。 实用性强,可操作性高: 《群书治要》的论述并非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书中对于如何选拔和任用贤才,如何制定和执行法律,如何处理国家财政,如何应对内外挑战等方面,都有具体而深刻的论述。这些论述,为统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核心内容要义 《群书治要》所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但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明君之道: 这是《群书治要》论述的重中之重。书中强调,明君必须具备审慎的态度、广阔的视野、清醒的头脑。他们要能够明辨是非,不被谗言蒙蔽;要虚心纳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要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要以身作则,为臣民树立榜样。例如,“明君以不听为不祥”,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善于听者,其国不亡;不善于听者,其国必亡”,更是以惨痛的教训告诫后世。 2. 为政之要: 《群书治要》深入探讨了为政的原则和方法。它强调“政贵有恒”,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保持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赏罚必信”,即赏罚要公平公正,言出必行,才能使政令畅通,上下服从;“禁奸止邪”,即要严惩不法之徒,维护社会秩序;“劝善惩恶”,即要鼓励忠良,惩戒奸佞,营造正气。 3. 选贤任能: 治国离不开贤才。《群书治要》对此有详尽的论述。它强调“举贤而上之”,即要积极发现和提拔有才能、有德行的人;“不以亲近而滥举”,即不能因为私人关系而随意任用;“能者在上,则国治”,即让有能力的人担任重要的职位,才能使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也强调对才能的考察,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其品德和能力。 4. 民生民情: 《群书治要》将关注民生视为治国之本。书中反复强调“养民”“足民”,认为只有人民生活富足,国家才能安定。它提倡“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劝农桑”,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察民情”,了解民情民意,及时解决民生问题。书中不乏对暴政、苛政的批评,以及对民怨沸腾的警告。 5. 修身律己: 统治者的个人修养是影响国家治理的重要因素。《群书治要》非常重视君臣个人的道德品行。它强调“修身以俟”,即君王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应对各种挑战;“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告诫君王要懂得克制欲望,满足于现状,才能避免危险。同时,也强调臣子要忠诚正直,敢于犯颜直谏。 6. 审时度势,居安思危: 《群书治要》特别强调了危机意识和战略眼光。书中充满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提醒统治者无论在何种时期,都要保持警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例如,“创业难,守成更难”,就是对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它告诫统治者,盛世之中更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警惕潜在的危机。 《群书治要》的时代意义 尽管《群书治要》成书于千年前,但其蕴含的智慧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领导者的启示: 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类领导者而言,《群书治要》提供了关于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做出明智决策、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保持清正廉洁等方面的深刻洞见。书中关于“从善如流”、“任人唯贤”、“以民为本”的思想,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普适性。 对个人修养的指导: 《群书治要》中的许多论述,也对个人的品德修养、处世之道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关于“知足常乐”、“克制欲望”、“诚实守信”等观点,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培养良好的品格。 对社会治理的借鉴: 书中关于“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理念,以及关注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对当今社会的治理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何在法治框架下,更好地体现人本关怀,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都可以从《群书治要》中汲取营养。 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群书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通过研读《群书治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念。 结语 《群书治要》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治国之书”,它以其深刻的哲理、精炼的语言、系统的论述,为我们勾勒出了古代圣贤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蓝图。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史书,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智慧宝典,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社会对于有效治理、长久繁荣的追求从未停止。而《群书治要》,正是这一追求历久弥新的有力见证。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二: 说实话,最初是被这套书的“普及”两个字吸引的,想着可能是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古籍,结果拿到手才发现,这“普及”背后蕴含的是博大精深。我本身不是专业研究历史或国学的,所以刚开始翻阅的时候,确实有点“抓瞎”。但它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你不能把它当成小说来看,也不能把它当成一本速成的教科书。它需要你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去体会。我发现,很多时候,我需要查阅一些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以及作者所处的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一些观点。有时候,一句话能让你反复琢磨半天。我特别喜欢书中一些关于治国理政的论述,虽然时过境迁,但其中关于人性、道德、责任的探讨,依然振聋发聩。我还会时不时地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这些内容的解读,看看其他人的观点,然后再回到书本,对比自己的理解,感觉像是在和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确实需要一些耐心,但正是这份耐心,让我体会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也让我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评价五: 第一次接触这类厚重的经典著作,说实话,心情是有点忐忑的。我担心自己无法领会其中的深意,担心会因为理解上的障碍而半途而废。然而,翻开《群书治要》之后,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内容虽然博大精深,但其语言风格却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么晦涩难懂。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一种平和而有力的语调,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人生道理的阐述,很多观点都直指人心,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言行。有时,读到一段特别有感触的内容,我会停下来,静静地回味,甚至会产生一些想要付诸实践的冲动。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指导我们的行为。它不是一本速成的“鸡汤”,而是一本需要你耐心品味、细细咀嚼的“陈酿”。我现在才刚刚开始,但我已经可以预见到,在这部浩瀚的经典中,我将获得无尽的启迪和力量。

评分

评价三: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这套书简直就是一座宝藏。它不像很多泛泛而谈的文化普及读物,而是直接将古人智慧的精华呈现出来,让你自己去发掘、去领悟。我最近读到书中关于如何认识一个人、如何选拔人才的部分,觉得非常实用。古人对人性的洞察,真的是入木三分,很多描述我感觉至今依然适用。而且,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它更多的是通过引经据典,用古人的话语来阐述道理,这反而更有说服力。每次读到一些触动心灵的句子,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想象一下当时写下这些话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思考的。我还会尝试着把书中的一些理念运用到我自己的生活中,比如在与人交往中,更加注重言行一致,更加善于观察他人的真实意图。这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种自我修养和提升的过程。虽然我只是一个初学者,但这本书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渴望去深入了解。

评分

评价四: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经典,是可以跨越时空的,而且能够不断地给你新的启发。这套书就是如此。它不是那种讲故事的书,也不是那种提供标准答案的书,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思考的框架和方法。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就试着翻阅了书中的一些相关章节,读完之后,虽然没有直接的解决方案,但很多被触动的观点,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审视问题,甚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很多朴素的道理,经过古人的提炼,变得格外有力量。我喜欢它那种循循善诱的风格,不强迫你接受,而是引导你思考。有时候,我会把书中的一些话抄下来,贴在我的书桌上,时不时地看一看,提醒自己。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让我逐渐感受到传统智慧的力量。对于想要提升自己、拓宽视野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评分

评价一: 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它的分量。沉甸甸的,装帧也很考究,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翻完的书。我一直对古代的智慧很感兴趣,总觉得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定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地方。这次偶然翻到《群书治要》的介绍,就想着来尝试一下。书的内容我才刚开始看,但就那厚度,我就知道这绝对是一部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读的经典。我倾向于慢慢来,每天读几页,然后停下来思考,甚至会拿出纸笔来做些笔记。有时候,我会对照着一些现代的管理学、政治学理论,看看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的思潮有没有什么共通之处,或者说,古人的方法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普适性。这套书的排版也很舒适,字的大小、行距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总的来说,我期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在这部鸿篇巨制中汲取到源源不断的养分,或许能对一些我一直困惑的问题,找到新的视角和解答。这是一次严肃的阅读,也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文化溯源之旅。

评分

不错的典籍,要仔细慢慢的阅读。

评分

老公点名要的书,京东快递很快,活动力度很大,京东已经成为日常必需品了,希望以后多多做活动,保证质量和服务。

评分

一下买了三套书,头天拍下,第二天上午就到了,速度真是快,书,纸张不错,没异味,很不错?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推荐推荐。。。。。

评分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籍,推荐大家都来看看。

评分

内容丰富,值得品读,了解经典,提升修养。

评分

这个书 择要选录,开拓视野。已经阅读过的篇章,可以看看点评,温故知新。没有阅读过的篇章,做个了解,也是美事。慎终追远,即有所言

评分

京东的书比较正规,。

评分

实话说书是好书,但买这个版本系列是被古朴的封皮吸引了,但内页纸张发黄,字就显得不够清晰,看着费力,建议大家选中华书局其它版本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