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断裂与损伤/高等工程力学系列规划教材

工程断裂与损伤/高等工程力学系列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庄茁,蒋持平 著
图书标签:
  • 工程力学
  • 断裂力学
  • 损伤力学
  • 材料力学
  • 结构力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工程技术
  • 力学分析
  • 失效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142782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750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工程力学系列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8
字数:18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工程断裂与损伤/高等工程力学系列规划教材》为工程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基础内容。它以精炼的内容和较小的篇幅,主要介绍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经典内容和研究进展,以及工程应用。每一章内容突出主要的命题、公式和应用举例,并附有留给读者思考和练习的习题。书后提供了主要的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力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非力学专业研究生的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断裂与损伤研究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工程断裂问题与材料断裂韧度
1.1 工程断裂问题
1.2 材料断裂韧度
1.3 小结
1.4 习题

第2章 线弹性断裂力学
2.1 断裂分析的能量方法
2.2 临界应变能释放率的确定
2.3 应力强度因子
2.4 材料的断裂韧度
2.5 应用权函数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
2.6 叠加原理在计算应力强度因子中的应用
2.7 确定应力强度因子的其他方法
2.8 线弹性材料的断裂判据
2.9 小结
2.10 习题

第3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
3.1 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形成
3.2 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
3.3 J积分
3.4 Dugdale-Barenblatt带状屈服区模型
3.5 弹塑性材料的J积分起裂准则
3.6 HRR场
3.7 J阻力曲线
3.8 关于J积分的讨论
3.9 断裂过程区
3.10 小结
3.11 习题

第4章 裂纹扩展和止裂
4.1 裂纹扩展
4.2 循环荷载裂纹扩展
4.3 等幅交变荷载下的裂纹扩展寿命
4.4 变幅交变荷载下的裂纹扩展寿命
4.5 环境因素和应力腐蚀开裂
4.6 单调加载下的止裂措施
4.7 小结
4.8 习题

第5章 断裂韧度的实验和分析
5.1 常规韧度测试简介
5.2 断裂韧度的测试
5.3 阻力曲线KR-a的测试
5.4 J积分的实验量测
5.5 阻力曲线方法测量J积分
5.6 CVN夏比冲击实验
5.7 DWTT落锤撕裂实验
5.8 关于CVN与DWTT实验的讨论
5.9 双试件DWTT法测定
5.10 影响断裂韧度与阻力曲线KR-a的因素
5.11 小结
5.12 习题

第6章 动态裂纹扩展
6.1 断裂动力学问题
6.2 线弹性动态断裂理论概述
6.3 动态裂纹扩展条件
6.4 失稳断裂的裂纹护展率
6.5 裂纹驱动力计算
6.6 裂纹稳态扩展分析
6.7 动态裂纹的止裂
6.8 小结
6.9 习题

第7章 断裂力学中的若干高等问题
第8章 断裂力学在工程中的若干应用
第9章 损伤力学概述
第10章 含损伤断裂力学的若干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1章 工程断裂问题与材料断裂韧度
  1.1 工程断裂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东北某大型钢铁企业的一座高炉煤气管道发生开裂事故。几十米长的管道架于30多米的高处,由于管道内部高压产生的环向应力和大跨度自重作用引起的纵向应力使管道中部下面管壁处于双向高拉应力区,加之常年的粉尘冲刷又使管壁内部变薄,终于酿成管道开裂的煤气泄漏事故。若不是及时发现并采取了补强措施,将会发生火灾和人员伤亡的灾难性后果。
  工程断裂是危险性和破坏性较大的事故。飞机机身和船体开裂,天然气和其他压力管道的裂纹扩展,铁轨疲劳断裂,压力容器发生破裂等事故屡有发生。如20世纪50年代连续发生的彗星号客机失事,20世纪70年代以来军用和民航飞机的多次坠毁,20世纪80年代天然气管道和压力容器的裂纹扩展,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列车出轨事故。据美国和欧共体的权威专业机构统计:世界上由于机件、构件及电子元件的断裂、疲劳、腐蚀、磨损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一8%。据我国劳动部统计,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锅炉和压力容器的爆炸事故约5000起,人员累计伤亡近万人,居国内劳动安全事故的第二位。因此,开展断裂力学的研究意义重大,将会防范上述的破坏行为,降低由断裂和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显著减少事故的发生。
  30年来,随着断裂力学理论和实验的不断发展,使得结构从传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的分析及设计发展到可以进行断裂和损伤的分析及设计,使得许多过去仅能定性分析的问题达到定量的计算。如结构带有裂纹时,判断结构发生断裂的时机,不能再使用屈服判据,而应该寻求新的断裂判据,由断裂力学的分析给出答案。这是力学理论和实验为结构分析和设计带来的进步。线弹性和弹塑性断裂力学发展很快,目前的理论部分已经相当成熟;断裂动力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而在工程方面,断裂力学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航海、兵器、机械、化工、土木、能源、交通、地质和微电子等许多领域。
  为了解决工程上所面临的断裂问题,需要分析含裂纹的受力构件。断裂的发生绝大多数源于裂纹的扩展,而裂纹的失稳扩展,通常由裂纹端点开始。
  ……

前言/序言

  从20世纪的20年代创立到50年代兴起,延续到90年代的发展,断裂力学走过了80多年的历史,成为20世纪的新兴力学学科,作为固体力学的重大成就,它已经在结构强度设计、安全可靠性分析和缺陷评定规范与标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设计与制造水平。作为断裂力学的姊妹分支学科,损伤力学是20世纪70年后才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断裂力学着眼于裂纹的起裂、扩展,直至破坏或者止裂的过程和结果,而损伤力学着眼于裂纹的形成和演化。随着工程力学学科的发展、工程结构设计的需求和新材料、新工艺及新学科的诞生,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研究方兴未艾,从而开创了含损伤的断裂力学,即破坏力学新学科。
  本书的内容分为10章。第1章介绍了工程断裂问题和材料的断裂韧度;第2章讨论了线弹性断裂力学,给出了确定应力强度因子的若干方法和解答;第3章为弹塑性断裂力学,给出了/积分的公式和应用;第4章阐述了裂纹扩展和止裂的基本内容,给出了裂纹扩展寿命的计算;第5章介绍了断裂韧度的实验测量和分析,论述了影响材料断裂韧度的主要因素;第6章讨论了动态断裂力学问题,给出了裂纹解理和延性扩展的条件和速度;第7章描述了断裂力学中的若干高等问题,如复合型裂纹判据和板壳断裂力学问题等;第8章给出了断裂力学在工程中询若干应用;第9章概述了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本构关系;第10章简要介绍了含损伤的断裂力学,即破坏力学的若干应用。在附录A介绍了Westcr—gaard应力函数法并在附录B推导了/积分。本书全部内容讲授需要30左右的教学学时。
  在编写过程中,本书前8章的初稿曾蒙清华大学杨卫院士提出修改意见,而全书的完成得益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行教授的多次指教和修改,清华大学徐秉业教授一直关注和指导本书的编著。另外,硕士研究生郭宇完成了部分绘图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和笔误,希望读者赐教,作者深表谢忱。
  作者
《工程断裂与损伤》 图书简介 《工程断裂与损伤》是一部深入探讨材料和结构在承受载荷过程中发生断裂和损伤机理的学术专著,旨在为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一套严谨而系统的教材。本书紧密围绕工程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旨在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从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入手,逐步深入到微观尺度的损伤孕育和扩展过程。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断裂力学基础: 详细阐述了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和弹塑性断裂力学(EPFM)的基本理论。包括应力强度因子、断裂韧性、裂纹尖端塑性区分析、J积分、COD(裂纹张开位移)等关键概念。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读者理解裂纹在不同载荷和材料条件下的传播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参数评估结构的抗断裂能力。 损伤力学理论: 引入了损伤力学这一新兴领域,强调损伤的累积效应而非单一裂纹的存在。系统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损伤演化模型,例如基于微孔聚集、滑移带开裂、以及疲劳损伤累积的模型。本书不仅关注材料本身的损伤,还探讨了结构中由于制造缺陷、环境作用、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的损伤。 断裂与损伤的机制分析: 深入剖析了不同材料(如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拉伸、压缩、弯曲、扭转、以及交变载荷下的断裂模式和损伤机制。例如,对于金属材料,会详细介绍韧性断裂、脆性断裂、疲劳断裂、应力腐蚀开裂等。对于复合材料,则会关注界面破坏、纤维断裂、基体开裂等。 实验测量与评估技术: 介绍了用于评估材料断裂性能和损伤状态的常用实验方法。包括单轴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以及裂纹扩展的观测技术(如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还有无损检测技术在损伤评估中的应用。 工程应用与案例研究: 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的工程案例,演示断裂与损伤理论在实际工程设计、寿命预测、失效分析中的应用。涵盖了桥梁、飞机结构、压力容器、管道、机械零件等典型工程构件的断裂失效分析。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1. 系统性与完整性: 本书覆盖了从基本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全过程,力求使读者建立起对断裂与损伤现象的全面认知。 2. 严谨的理论推导: 所有关键理论均有详细的数学推导和物理意义的解释,确保学术的严谨性。 3. 丰富的工程实例: 通过大量实际工程案例,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4. 前沿的研究视角: 适当引入了损伤力学等前沿概念,引导读者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 5. 清晰的章节结构: 章节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便于读者逐步掌握复杂的概念。 适用读者: 高等院校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核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从事材料研发、产品设计、结构分析、可靠性工程、失效分析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 对材料力学性能和结构安全性感兴趣的读者。 《工程断裂与损伤》旨在成为一本权威性的参考书,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材料和结构的失效行为,掌握预测和控制断裂损伤的手段,从而提高工程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扉页上,“工程断裂与损伤”这几个字,就仿佛是为我揭示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智慧的未知领域。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材料的失效并非是偶然的,而是遵循着一系列严谨的力学规律。书中对“应力强度因子”的阐述,让我明白了裂纹尖端为何会成为应力集中的“重灾区”,而正是这些集中的应力,驱动着裂纹的不断扩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断裂韧性”的讲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材料参数,更代表了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是评价材料在存在缺陷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书中通过对各种复杂断裂现象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强度、韧性以及结构设计,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与可靠。此外,书中对疲劳断裂和蠕变断裂等损伤机制的深入探讨,也让我了解到,材料的损伤并非是瞬间发生的,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循环载荷,或者高温下的缓慢变形,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削弱材料的强度,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帮助我理解材料的“生命周期”,并学会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和避免工程失效。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那简洁而有力的标题,就足以吸引我对工程领域那些隐秘而又关键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材料内部,去探索那些肉眼不可见的“伤痕”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一点点威胁着工程结构的整体安全。“应力集中”这个概念,在书中得到了非常细致的阐述,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几何形状不连续的地方,材料更容易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断裂韧性”的章节,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数值,更重要的是解释了断裂韧性背后所蕴含的物理意义,即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在设计桥梁、飞机等重要结构时,需要对材料的断裂韧性进行严格的评估。书中对疲劳断裂的分析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揭示了无数次微小的循环载荷,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削弱材料的强度,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对时间累积效应的深入探讨,对于我们理解许多工程失效案例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领我们一起解剖那些复杂的断裂难题,它不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看透”材料的内在,如何预测潜在的风险,如何设计出更安全、更可靠的工程。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对材料世界有了全新认识的书。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总是将材料的性能简单地理解为强度、硬度等几个指标。而这本书,则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精妙的世界,让我看到了材料在应力作用下,是如何经历从萌生微观裂纹,到裂纹扩展,最终走向宏观断裂的全过程。书中对“应力强度因子”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裂纹尖端,应力会无限增大,从而成为断裂的“导火索”。这种对细节的深入分析,让我对材料的内在属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断裂韧性”的详细阐述。它让我知道,材料的断裂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强度,还与其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密切相关。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公式,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材料在相同应力水平下的断裂行为差异,这对于我理解材料的“延展性”和“脆性”有了全新的视角。此外,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疲劳、蠕变等损伤机制,让我认识到,即使在低于材料屈服强度的载荷下,材料也会因为长时间的循环加载或高温作用而产生累积性损伤,最终导致失效。这对于我在实际工程中评估结构的长期可靠性,避免潜在的灾难性事故,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工程智慧的结晶,它帮助我们理解材料的极限,规避风险,设计出更安全、更可靠的工程结构。

评分

这本书的篇幅颇丰,内容涵盖了工程断裂与损伤的方方面面,让我这个对这方面知识一直处于摸索阶段的人,找到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路径。书中对基本概念的解释非常到位,比如“应力强度因子”和“断裂韧性”这两个核心概念,作者不仅给出了它们的数学定义,更通过生动的图示和类比,将其物理意义阐释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断裂韧性”的探讨,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材料在有裂纹的情况下依然能承受巨大的载荷,而有些材料却会在细微的损伤下迅速失效。书中深入剖析了不同材料、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断裂行为,让我对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例如,在处理高强度钢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其易于产生延迟断裂的特性,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这对于实际工程设计中避免不必要的事故非常有价值。此外,书中对疲劳和蠕变等损伤机制的分析也十分精彩。它让我了解到,即使在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的载荷下,材料也会因为长时间的循环加载而产生疲劳损伤,最终导致断裂。这种对时间因素的考量,是工程设计中常常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点。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深入的视角来理解工程断裂与损伤,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本指导工程实践的宝贵参考书,对于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材料深处的“伤痕”感到着迷,它们在日常的负载中悄无声息地累积,最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深入剖析这些“伤痕”的书籍。从应力集中到微裂纹的萌生,从裂纹的尖端应力场到宏观裂纹的扩展,作者用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图示,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展现在我眼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疲劳断裂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讲述了无数次循环加载如何逐渐削弱材料强度,以及如何通过S-N曲线和Miner累积损伤法则来预测疲劳寿命的部分,让我对日常工程设计中的安全系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过去,我总觉得只要材料强度足够,结构就不会有问题,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时间的累积和循环的应力,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杀手。书中对断裂韧性的讲解也非常透彻,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力学参数,更是衡量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断裂韧性的理解,我们可以更科学地选择材料,设计更安全的结构。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讲述复杂断裂现象时,能够将其分解为可理解的力学模型,并辅以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实用的工程手册。对于那些需要处理高载荷、复杂应力环境的工程领域,比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甚至是高端装备制造,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它帮助我们理解材料的极限,规避潜在的风险,确保工程的安全与可靠。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工程力学领域。在翻阅之前,我对“断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断开”这个层面,但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工程断裂与损伤是一个何其复杂和深奥的课题。书中对“应力强度因子”的讲解,让我深刻理解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特性质,以及它如何成为裂纹扩展的驱动力。我尤其对书中对“断裂韧性”的深入分析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力学参数,更是衡量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能力的关键指标。通过学习书中关于不同材料、不同加载方式下的断裂行为,我逐渐认识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合理的结构,对于保证工程安全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疲劳断裂和蠕变断裂的详细阐述,让我了解到,即使在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的载荷下,材料也会因为长时间的服役而产生累积性损伤,最终导致失效。这种对时间因素的重视,是许多传统强度理论所忽略的。我非常欣赏书中大量的图示和实例分析,它们将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对于那些需要处理高风险、高可靠性要求的工程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核能、或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深度,都预示着它绝非一本浅尝辄止的入门读物。从最基础的断裂力学原理,到复杂的损伤累积模型,它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被书中对“应力强度因子”的讲解所吸引,作者通过清晰的数学推导和生动的物理图像,将裂纹尖端的复杂应力状态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得以理解为什么裂纹会在特定的条件下加速扩展。我更欣赏书中对“断裂韧性”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值,更代表了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内在能力。通过书中对不同材料、不同环境下的断裂行为的分析,我逐渐认识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优化结构设计,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此外,书中对疲劳断裂、蠕变断裂等损伤机制的阐述,也让我对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发生的渐进性退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循环载荷,或者高温下的缓慢变形,都可能成为最终导致灾难性失效的“罪魁祸首”。我非常喜欢书中大量采用的图表和数学模型,它们将抽象的力学原理变得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对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材料失效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估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叹。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断裂”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损伤”的书,将材料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产生的累积性退化过程也纳入了研究范畴。从应力腐蚀开裂到高温蠕变,从相变诱导断裂到损伤累积模型,书中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导致工程结构失效的重要因素。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损伤力学”的部分感兴趣。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裂纹扩展,而是将材料的宏观性能退化过程,通过引入损伤变量等概念,进行量化分析。这对于理解那些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性能逐渐下降的材料,比如在极端腐蚀环境下的金属,或者在高温高压下的聚合物,非常有帮助。书中对不同损伤机制的机理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我记得书中举了一个关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在高应力、高温循环下的损伤案例,通过分析其蠕变断裂和热疲劳损伤,提出了改进材料和设计参数的建议,这让我深切体会到损伤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对于那些需要设计和维护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工程结构,比如核电站、深海设备、或者化工设备,这本书无疑是必备的参考资料。它帮助我们理解材料的“寿命”是如何被一点点消耗的,并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延长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就被其庞大的知识体系所吸引。从基础的线弹性断裂力学,到更复杂的弹塑性断裂以及断裂动力学,这本书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材料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行为。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分析印象深刻。它解释了为什么在宏观上看似稳定的裂纹,在微观层面会伴随着塑性变形,而这种塑性变形又如何影响着裂纹的扩展速率。这种对微观机制的深入挖掘,让我对断裂过程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书中对各种断裂模式的区分也非常清晰,例如脆性断裂、韧性断裂、以及由疲劳和蠕变引起的断裂,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区分。这对于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判断材料的失效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至关重要。我曾接触过一些关于材料强度的书籍,但它们往往侧重于材料本身的性能,而这本书则将目光聚焦于材料的“弱点”——裂纹,以及这些弱点是如何在应力的作用下被放大的。书中大量的公式推导和图表展示,虽然需要一定的力学功底才能完全理解,但其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却能引导读者逐步攻克难关。对于从事结构设计、失效分析等领域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结构的安全裕度,预防潜在的失效风险。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醒目的“工程断裂与损伤”几个字,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深刻与专业。翻开目录,从应力强度因子、断裂韧性,到疲劳断裂、蠕变断裂,再到损伤累积模型、复合材料断裂,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揭示着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奥秘。我一直对材料的失效机制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坚固的结构,为何会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应力下突然崩塌。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的框架,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理论和公式,更侧重于解释这些理论背后的物理机制。例如,在讲解裂纹扩展时,书中详细阐述了能量守恒原理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能量释放率来判断裂纹是否会稳定扩展。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逐渐领会其中的精髓。我尤其喜欢书中大量的实例分析,从航空航天的关键部件到桥梁、建筑物的宏观结构,都通过实际案例来印证理论的有效性。看着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断裂事故,在书中被一一剖析,分析其断裂原因、损伤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设计建议,真的让人大开眼界。这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对工程实践的深刻反思。书中对不同失效模式的区分和辨析,也让我对“断裂”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断开”,而是涉及到疲劳、蠕变、应力腐蚀等多种复杂的过程。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升我国工程界的断裂力学研究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广大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也为年轻一代的学子指明了深入探索的方向。

评分

《工程断裂与损伤/高等工程力学系列规划教材》为工程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基础内容。它以精炼的内容和较小的篇幅,主要介绍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经典内容和研究进展,以及工程应用。每一章内容突出主要的命题、公式和应用举例,并附有留给读者思考和练习的习题。书后提供了主要的参考文献。

评分

买来学习下,平时遇到的疲劳断裂比较多!

评分

自己没有看,不妄加评论

评分

不知道为什么京东现在只打印发票,不打印清单,比较麻烦!

评分

后来鲁滨逊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下被歹徒劫持的货船船长他们,从荒岛生活了28年的鲁滨逊终于回到了家乡。

评分

还没看,不过外观质量很好,都是我喜欢的书

评分

《工程断裂与损伤/高等工程力学系列规划教材》为工程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基础内容。它以精炼的内容和较小的篇幅,主要介绍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经典内容和研究进展,以及工程应用。每一章内容突出主要的命题、公式和应用举例,并附有留给读者思考和练习的习题。书后提供了主要的参考文献。

评分

《工程断裂与损伤/高等工程力学系列规划教材》为工程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基础内容。它以精炼的内容和较小的篇幅,主要介绍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的经典内容和研究进展,以及工程应用。每一章内容突出主要的命题、公式和应用举例,并附有留给读者思考和练习的习题。书后提供了主要的参考文献。

评分

质量很好,发货速度也比较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