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讓您輕鬆感受辯證法的魅力,輕鬆、幽默、智慧,平實的哲學,智慧的展示。
《辯證法隨談》是一部能助人修身養性的好書。書中雖然隻有兩個專題收錄瞭“作風”和“修養”方麵的段子,僅有幾十個小段,但在其他專題中,作者無論是談到領導藝術,談到統戰工作,談到為人民辦實事,談到“和為貴”的思想,等等,字裏行間也飽含著許多有關修身養性的道理。“大智若愚看似糊塗不真糊塗,善解人意設身處地考慮對方”,“人心換人心,真誠換真誠,隻有真誠地尊重彆人,纔能得到彆人的真誠尊重;批評彆人對自己不真誠,首先要反省自己對彆人是否
內容簡介
《辯證法隨談》全書28萬多字,收錄瞭1412條富有辯證意蘊的精彩段落,分為六編三十六題:一編:發展、改革、開放、穩定、環保、生活;第二編:民主、政黨、統戰、政協、民族、宗教;第三遍:文明、文化、文藝、宣傳、體育、京劇;第四編:城建、規劃、設計、施工、管理、舊城改造;第五編:求是、實踐、創新、務實、經驗、群眾;第六編:領導、方法、作風、修養、辦實事、和為貴。書中並非專門談論辯證法,而是把馬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原理運用於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既有立場、觀點、方法,又覆蓋工作、學習、生活諸多方麵,是時時處處應用瞭辯證法,時時處處體現瞭辯證法。作者在書中隨時、隨地、隨事、隨興而談,觸景生情,有感而發。
《辯證法隨談》一書是李瑞環同誌數十年來學哲學用哲學,特彆是運用辯證思維指導實踐的豐碩成果的概括與總結。在韆餘條簡短精練的段落中,凝聚著豐富的哲學智慧和思想方法。一個人、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國傢,在處理復雜關鍵的問題時,固然需要豐富的知識,但更需要智慧與方法。李瑞環同誌運用辯證法去分析、解決具體問題時所展現齣的智慧,所提示的方法,會讓讀者豁然開朗、獲益匪淺。比如書中“解決經濟問題,不能隻就經濟談經濟,見物不見人,而必須從政治上看問題,從人的積極性上看問題”; “考慮問題,不但要裏裏外外、方方麵麵,而且要顛來倒去、反反復復。這看起來是麻煩,但實際上可以減少麻煩”等論述,充滿瞭辯證的睿智,有助於澄清模糊認識,啓人智慧,發人深省。
本書定名為《辯證法隨談》,並不是專門談論辯證法的,而是把馬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原理應用於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既有立場、觀點、方法,又覆蓋工作、學習、生活諸多方麵,而是時時處處應有和瞭辯證法,時時處處體現瞭辯證法。所謂“隨談”,亦即隨時、隨地、隨事、隨興而談,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不拘形式。這是作者以前兩本著作用過的體例名稱。
本書輯錄的文稿涉及範圍很廣,六編三十六題的歸類梳理,很難說十分閤理的和嚴密,主要是為瞭讀者翻閱查找的方便。
作者簡介
男,漢族,1 9 3 4 年9 月生,天津寶坻人,1 9
5 9 年9 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 9 5 1 年7 月參加工作
,北京建工業餘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畢業。
1 9 5 1 年至6 5 年在北京第三建築公司當工人(
其間:1 9 5 8 年至6 3 年在北京建工業餘學院工業與
民用建築專業學習)。1 9 6 5 年至6 6 年任北京建築
材料供應公司黨委副書記兼北京建築木材廠黨總支部書
記。1 9 6 6 年至7 1 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 9 7 1 年至7 2 年任北京建築木材廠黨委書記。1 9
7 2 年至7 3 年任北京市建築材料工業局黨委副書記。
1 9 7 3 年至7 9 年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兼市基建指揮
部指揮、市總工會副主任,全國總工會常務委員。1 9
7 9 年至8 1 年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
主席。1 9 8 1 年至8 2 年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副市
長,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1 9 8 2 年至8 4 年任中
共天津市委書記、代理市長、市長。1 9 8 4 年至8 7
年任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1 9 8 7
年8 月任)。1 9 8 7 年至8 9 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員,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市長。1 9 8 9 年至9 2 年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1 9 9 2 年至
9 3 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 9 9 3 年至現在任中
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全國政協黨組書記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李瑞環同誌的《學哲學 用哲學》一書齣版後,各方麵反應熱烈,特彆是其中的“處處都有辯證法”一節,經多傢媒體轉載,引起讀者廣泛關注,認為這種質樸、鮮明、生動的片言隻語,簡短精練,好讀好記好用,可以使讀者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獲得認識論、方法論的啓迪。許多讀者建議將更多類似的段子匯編成冊,《辯證法隨談》一書就是在李瑞環同誌主持下為滿足讀者的要求而選編的。
《辯證法隨談》全書28萬多字,收錄瞭1412條富有辯證意蘊的精彩段落,分為六編三十六題:一編:發展、改革、開放、穩定、環保
目錄
第一編
發展
改革
開放
穩定
環保
生活
第二編
民主
政黨
統戰
政協
民族
宗教
第三編
文明
文化
文藝
宣傳
體育
京劇
第四編
城建
規劃
設計
施工
管理
舊城改造
第五編
求是
實踐
創新
實務
經驗
群眾
第六編
領導
方法
作風
修養
辦實事
和為貴
後記
精彩書摘
1390 處理曆史遺留問題,總的精神是宜粗不宜細,團結起來嚮前看,不宜過 分去糾纏。 (摘自1993年4月18日聽取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1391 對錯誤嚴重的人,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對大多數人,主要是通過學 習,提高認識,不要結下死疙瘩。我在天津說過,要“開窗子、搭梯子”。 “開窗子”就是使他呼吸到新鮮空氣,“搭梯子”就是給一個颱階叫他下來 。 (摘自1989年8月11日一18日考察山西時的談話要點) 1392 我們處理問題,總是要使大傢化解矛盾,消除隔閡,更好地團結起來。 動不動就上綱,就戴大帽子,聽起來很解氣,實際上很壞事。這既不利於團 結,也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摘自1993年2月24日在聽取中央統戰部關於民族、宗教工作匯報時的談 話) 1393 關係是可以協調的,矛盾是可以調節的,我們不但要講矛盾的普遍性, 而且要講矛盾的特殊性;不但要懂得鬥爭的絕對性,還要懂得鬥爭的多樣性 。筷子與肉鬥,肉到瞭嘴裏;手術刀與人鬥,可以去除病竈;扁擔與肩鬥, 可以把水挑到傢裏。這些都是鬥嘛!為什麼一說鬥,非要你把我整垮、我把 你整垮呢? (摘自1990年4月28日在《人民日報》國內記者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1394 對於個人利益同黨和人民利益的矛盾問題也要作具體分析,其中大量的 還是不屬於對抗的性質,不要把輕微的錯誤看成重大錯誤,不要把一時一事 的錯誤看成不可挽救的錯誤。 (摘自1986年6月11日在天津市委學習討論鬍耀邦同誌《關於黨風和黨內 矛盾問題》會議上的發言) 1395 “文化大革命”是先整、後整、橫整、竪整,迴頭一看是前邊我整你, 後邊你整我,大傢都來整,大傢都挨整。這個教訓太深刻瞭。 (摘自1998年12月11日在統一戰綫各界人士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 開二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1396 曆史上長期積存下來的恩恩怨怨,各種各樣的門戶之見,許多都是無原 則糾紛,不應該也不可能爭齣個我高你低和是非麯直來。 (摘自1990年1月10日在全國文化藝術工作情況交 流座談會上的講話) 1397 曆史上整文人最厲害的往往是文人,特彆是有威望的和掌瞭權的文人, 反動統治者往往利用這一點使文人自相殘殺。 (摘自1986年6月28日在天津市文藝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1398 許多人並不是鬼,是我們自己疑神疑鬼,結果把人變成瞭鬼。 (摘自2002年2月1日聽取中央統戰部匯報時的談話) 1399 有這種情況:兩人鬧不團結不是因為你做錯瞭,而是因為你做對瞭;不 是因為你太窮瞭,而是因為你太富瞭;不是因為你太笨瞭,而是因為你太能 瞭。 (摘自1995年3月13日同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座談時的講話) 1400 是兩個騾子拉車快還是兩個毛驢拉車快?一般地說,兩個騾子力量大, 拉車快,但如果不閤著拉,一個往前,一個往後,車都拉散瞭,肯定比不上 兩個往前拉的毛驢快。 (摘自1986年10月13日在寶坻縣檢查工作時的談話) 1401 為一個字、一句話,在那兒沒完沒瞭地爭論,看起來似乎很認真,實際 上沒必要。大傢齊心閤力,怎麼說都行;不齊心閤力,怎麼說也沒用。 (摘自1990年11月18日聽取湖北省委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1402 加強團結和紮實工作是相輔相成的。隻有團結、相互諒解和支持,人們 纔有紮實工作的環境;隻有紮實工作,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鬥,纔能實現真 正的團結。 (摘自1991年1月19日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的講話) 1403 大傢在一起總是要多看彆人的長處,多給彆人留些存在與活動的餘地。 如果你擠得人傢一點空間都沒有,互相一伸胳膊、一伸腿就碰上瞭,不能怨 彆人蹬瞭你,而要怨你自己留給彆人的空間太小。 (摘自1993年6月1日同全國政協機關乾部座談時的講話) 1404 香港地方很小,容易磕磕碰碰;香港講市場經濟,難免你賠我賺。我希 望大傢多想想彆人,多想想大局,多一些尊重理解,多一些體諒包容,團結 起來把香港的事情辦得更好。 (摘自2000年11月7日會見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時的講話) 1405 中國人倒黴的時候容易團結,打勝仗以後常常不團結,我們一定要牢記 曆史的教訓。 (摘自1995年3月13日同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座談時的講話) 1406 能到一起工作是一種緣分。這不是要人們抹稀泥,不講原則。因為有些 問題,對、錯都是小事,沒必要爭論你長我短。團結本身就是一個原則。 (摘自1999年9月9日聽取陝西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講話) 1407 人人都需要彆人理解、諒解,人人都應當理解、諒解彆人;希望彆人理 解、諒解,自己必須首先學會理解、諒解彆人;不懂得理解、諒解彆人,也 常常得不到彆人的理解、諒解。 (摘自2003年2月17日會見贊比亞總統姆瓦納瓦薩時的談話) 沒有誠懇的態度,拿腔作調,虛情假意,彆人隻會同你虛與委蛇、敷衍 應付,而不會和你說真心話。待人誠誠懇懇,說話實實在在,纔能聽到真誠 、坦率的肺腑之言。 (摘自2000年3月7日在全國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中共組聯組討論會上的講 話) 1409 同誌之間應該是待人以誠而去其詐,待人以寬而去其隘;作為領導更要 有寬廣的胸懷,誠懇待人,平等待人,一視同仁,知人用人;要看得遠一點 ,想得大一點,心胸寬一點,姿態高一點。 (摘自1989年10月4日在中共天津市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1410 多一些理解寬容,少一些斤斤計較。 (摘自1994年3月5日在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 的講話) 1411 捐前嫌,解舊怨,棄小隙,全大局。 (摘自1993年3月2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 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 1412 中國人隻要自己不內耗,彆人是打不垮的。 (摘自1997年3月3日在全國政協八屆五次會議文藝、教育、特邀聯紐會 上的講話)P383-387
前言/序言
《辯證法隨談》(李瑞環)——思想的碰撞與現實的燭照 《辯證法隨談》並非一本枯燥的哲學理論手冊,它更像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對話,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漫步。李瑞環同誌以其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邃的哲學思考,將抽象的辯證法原則,以一種極其親切、易懂的方式,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對馬剋思主義辯證法的精闢闡釋,更在於它如何引導我們以一種更加辯證、更加全麵的視角去觀察世界、分析問題、解決矛盾。 一、 撥開迷霧,觸碰辯證法的“脈搏” 首先,《辯證法隨談》最鮮明的特點,便是它將“高高在上”的辯證法拉下瞭神壇,使其充滿瞭生命力。書中沒有堆砌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選擇最貼近生活的例子,從日常的雞毛蒜皮到宏觀的社會發展,處處可見辯證法的影子。例如,書中可能會引用一個關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經典問題,但絕非為瞭爭論一個無休止的悖論,而是藉此引齣事物發展的相互聯係、相互作用,以及如何看待事物的起源和發展過程。這種“隨談”式的敘述,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理解瞭“普遍聯係”的觀點,體會到事物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 書中對“矛盾”的闡釋,更是入木三分。它告訴我們,矛盾並非洪水猛獸,而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沒有矛盾,就沒有發展。李瑞環同誌通過生動的比喻,例如“水往低處流,但也要有渠道纔能到達遠方”,形象地說明瞭矛盾的普遍性,也點明瞭解決矛盾的關鍵在於找到正確的“渠道”和方法。這種對矛盾的辯證認識,能夠幫助我們擺脫畏難情緒,積極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將矛盾視為成長的契機。 二、 實事求是,讓辯證法“落地生根” 《辯證法隨談》的另一個核心價值,在於它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書中並非空談理論,而是將辯證法的邏輯,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緊密結閤。李瑞環同誌以其親身經曆,講述瞭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運用辯證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各種復雜問題。這些案例,可能是關於如何處理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關係,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如何剋服官僚主義等等。 書中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強調,更是讓辯證法擁有瞭強大的生命力。它告誡我們,不能生搬硬套,不能一成不變。每一個具體的問題,都有其獨特的背景和條件,必須深入實際,細緻考察,纔能找到最符閤實際的解決方案。這是一種基於現實的智慧,一種腳踏實地的態度。書中可能還會講述一些曾經的“教訓”,分析錯誤決策背後的思想根源,通過反思來加深對辯證法的理解。這種“以史為鑒”,使得辯證法的學習更具警示意義和指導作用。 三、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辯證法的實踐意義 《辯證法隨談》並非止步於對辯證法的闡釋,它更著眼於如何運用辯證法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書中會深入探討如何運用“兩點論”和“重點論”來分析問題,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抓住主要矛盾,如何在關鍵時刻做齣正確的決策。這對於我們理解和處理復雜的社會現象,製定科學的政策,以及提升個人的決策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例如,書中可能通過一個關於“如何看待改革開放中的陣痛”的例子,來講解如何運用“兩點論”看待改革的必要性和麯摺性,以及如何運用“重點論”抓住改革的主綫,剋服前進中的睏難。這種方法論的指導,讓讀者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既要看到積極的一麵,也要正視存在的問題;既要抓大方嚮,也要關注細節。 同時,《辯證法隨談》也強調瞭“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它告訴我們,偉大的變革往往源於微小的積纍,持續的努力終將帶來質的飛躍。書中可能通過講述某個項目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的發展曆程,或者某個政策從試點到推廣的過程,來生動地展現這一規律。這鼓勵我們保持耐心和毅力,認識到每一份付齣都不會白費,每一次微小的進步都在為未來的突破積蓄力量。 四、 辯證地看待變化,擁抱發展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辯證法隨談》的價值尤為凸顯。它幫助我們理解“變化”本身就是事物發展的常態,並且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書中可能通過分析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科技進步帶來的影響,或者國際形勢的變化,來闡釋事物是如何在發展中不斷變化的。 例如,書中可能會談到“傳統”與“創新”的關係。辯證法告訴我們,傳統並非一成不變的僵化模式,而是在不斷繼承和發展中變化的。而創新,也不是憑空産生的,它往往是在繼承和發展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觀點,能夠幫助我們理性地看待變化,既不固步﹔守舊,也不盲目激進,而是在傳承中創新,在發展中前進。 書中對“事物是辯證統一的”的闡述,也提醒我們,要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很多問題並非簡單的好壞之分,而是包含著多個相互關聯的方麵。例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矛盾,也有統一。過度強調一方,忽視另一方,都可能導緻失衡。隻有辯證地看待,纔能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五、 提升思想境界,錘煉思維品質 《辯證法隨談》最終的目標,是提升讀者的思想境界,錘煉讀者的思維品質。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引導一種思考方式,一種認知模式。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學會更深刻地洞察事物的本質,更全麵地分析問題,更有效地解決矛盾。 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錶象所迷惑,不被片麵信息所誤導。它能夠幫助我們做齣更明智的個人選擇,也能為我們參與社會事務提供更有力的思想武器。 總而言之,《辯證法隨談》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它以其深刻的思想、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案例,將枯燥的哲學概念轉化為解決現實問題的有力工具。它不僅是一次對辯證法的普及,更是一次對讀者思想的啓迪和升華。閱讀這本書,如同開啓瞭一扇通往深刻理解世界的大門,讓我們能夠以一種更加睿智、更加從容的態度,去麵對人生中的種種挑戰,去擁抱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它教會我們,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用辯證的智慧去解決一切,最終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