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可用作新闻传播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用作新闻从业人员学习进修的参考书、新闻传播爱好者的自学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一版的基础之上,根据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分为“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815-1895)”、“从民族报业的勃兴到新闻事业的全面发展(1895-1927)”、“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1949-)”四大阶段,并据此将本书分为四编十六章,条理明晰,观点鲜明,构架合理,文字顺畅。本书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加了新闻事业的产业化、集团化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等全新内容。总之,本书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较一版更为成熟和完善。
本书可用作新闻传播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用作新闻从业人员学习进修的参考书、新闻传播爱好者的自学读物。
作者简介
黄瑚,男,1955年7月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海门。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等社会兼职。1973年中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工厂当工人,1979年经高考被录取为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科生,1983年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同时被录取为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7月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之后,在复旦大学新闻系(1988年升格为新闻学院)执教,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东西方中心和夏威夷大学进修,在香港中文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作访问学者,在香港珠海学院和台湾铭传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著有《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新闻伦理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主编兼撰稿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简明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作者,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网络传播法规与道德教程》(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参加撰写的专著、教材、辞书等各类著作有《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图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辞海》等二十多部。此外还发表过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编 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足发展(1815-1895)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早期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古代商业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近代报业在中国的出现
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文报刊的诞生
第二节 外文报刊的出现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 鸦片战争爆发后香港报业的崛起
第三章 外报在华的拓展与垄断
第一节 外报在广州、上海等地的率先发展
第二节 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商业性报纸模式的确立
第三节 外报在华的垄断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四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
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
第二节 国人自办报刊的问世
第三节 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第二编 从民族报业的勃兴到新闻事业的全面发展(1895-1927)
第五章 民族报业的勃兴与国人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第一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二节 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与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三节 资产阶级保皇派和革命派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第六章 自由新闻体制从确立到扭曲与民族报业的职业化走向
第一节 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与屡遭扭曲
第二节 民族报业的职业化走向
第三节 新闻报道业务的加强与名记者的出现
第七章 通讯社、广播电台及新闻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新闻通讯社的发展与趋于成熟
第二节 无线电广播电台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第三节 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
第八章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级报业的兴起
第一节 从文教性报刊的发展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报刊宣传新阵线的形成和“新旧思潮之激战”
第三节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兴起
第三编 两极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927-1949)
第九章 新闻统制的建立与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
第三节 国民党新闻事业的由盛转衰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
第一节 反新闻统制斗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深入农村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趋于成熟
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
第十一章 新闻统制下民营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一节 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报业托拉斯计划的流产
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节 外国人在华新闻活动的新动向
第十二章 日占区、上海租界和香港及海外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台湾及抗战期间日占区新闻事业的畸变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第三节 香港、澳门及海外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
第四编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1949-)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与方针的确立
第三节 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超前发展与全面调整
第二节 新闻工作方针在挫折中改进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大劫难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日趋繁荣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舆论准备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观的形成
第三节 新闻体制的改革与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四节 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与新闻传播媒体的日趋多元
第十六章 1949年后港澳台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一节 香港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澳门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节 台湾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后记
前言/序言
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确立一种高于一般社会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准的组织形象。其具体目标有:(1)组织担当的崇高社会道义责任;(2)组织为社会作贡献的献身精神;(3)组织成员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公德规范。
评分
☆☆☆☆☆
3.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社会活动。这类社会活动主要围绕某个公益目标进行,参加原则是自愿、平等,而且又没有什么功利色彩,所以公众对此有着普遍接受的心理基础。事业、团体组织一般财力有限,在活动中它主要起领导、发起组织、联络的作用。这类活动既使广大社会公众受益,又扩大了组织自身影响,而且还能在与社会各界公众的沟通中得到帮助和支持。 六、社会公众人物公共关系 社会公众人物也称社会性个人。他们与一般人的不同,主要在于他们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是广受公众关注的人物。社会公众人物以社会明星或社会热点人物(如影星、歌星、球星、畅销书作家、探险家、重大事件主角等)为大宗,而不少高级政客(如议员、政府内阁成员等)及社会活动家(如慈善家、热心社会公众事务的活动家等)也属此列。
评分
☆☆☆☆☆
书很好!快递小哥非常好!
评分
☆☆☆☆☆
书很好,快递很快,很不错~
评分
☆☆☆☆☆
四版与三版相比,有三个“不变”:第一,总体结构不变,四版依然分“理论篇”和“实务篇”两大部分,三版16章,四版也是16章。第二,基本理论框架、概念体系不变,比如四版照样运用了“公关三要素”,照样突出了“传播”主题。第三,“立足中国、纵观世界、精益求精、再攀新高”的著述精神不变,这是一个最重要的“不变”。《公共关系学》20年长盛不衰,与这一著述精神是分不开的。读者通读全书后不难发现,四版的理论阐述、案例选择和分析、新鲜概念推介以至文句风格,都反映了这一精神。
评分
☆☆☆☆☆
这个过程说孤独也不算孤独,可能楼主本身就是一个很独立的人,大学也都没有怎么正式的开始谈恋爱,人多了有时候反而觉得累赘。
评分
☆☆☆☆☆
我舍友中有一个决定找工作,还有两个出国,楼主是唯一一个决定考研的娃子。
评分
☆☆☆☆☆
质量很好,很喜欢,推荐大家选购
评分
☆☆☆☆☆
这个书很不错,纸张很好,手感也不错,比较清晰,总体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