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平 著
图书标签:
  • 燕文化
  • 考古
  • 文物
  • 历史
  •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 北京
  • 中国历史
  • 文化研究
  • 北方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18741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738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6-04-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2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本书从燕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两个方面入手,对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和探讨,从而展现出燕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概貌,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全书近14万字,配有彩图8幅,插图45幅。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从燕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两个方面入手,对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和探讨,从而展现出燕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概貌,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全书近14万字,配有彩图8幅,插图45幅。

作者简介

  陈平,1945年生于江苏如皋。中、小学就读于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1970年春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毕业后,曾在辽宁省清原县中学执教十年。1979年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殷周青铜器专业,师从张政娘研习商周铜器与金文。1982年夏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研究室,参与西周沣京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与整理研究。1985年夏,调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从事商周考古和古文字研究工作。著有《燕史纪事编年会按》《中国居住文化》《燕秦文化研究》等学术专著,并发表《试论关中秦墓青铜容器的分期问题》《试论战国型秦兵的年代及有关问题》。《仪征胥浦西汉墓先令券书初考》《克罍、克盉铭文及期有关问题》《燕毫与蓟城的再探讨》等学术论文4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一 先燕文化研究
(一)夏家店下层燕南类型
(二)张家园 (围坊)上层文化
1.关于两种文化分合的讨论
2.张家园 (围坊)上层文化研究
二 西周燕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
1.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的考古发现
2.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研究
(二)其他西周燕文化
1.辽西地区西周燕文化
2.北京、天津、河北其他西周燕文化
(三)西周燕文化综合与专题研究
1.西周燕文化综合研究
2.西周燕文化分期研究
3.传世西周青铜器研究
4.西周燕文化其他专题研究
三 东周燕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一)易县东周燕下都遗址
1.历史文献记载中的易县东周燕下都
2.易县东周燕下都遗址的考古发现
3.易县东周燕下都遗址研究
(二)其他东周燕文化
1.燕上都蓟城
2.燕中都窦店古城
3.燕易都临易城
4.河北、天津其他东周燕文化
5.辽宁、内蒙古其他东周燕文化
(三)东周燕文化综合与专题研究
1.东周燕文化综合研究
2.东周燕文化陶器分期研究
3.东周燕文化铜器研究
4.东周燕文化铁器研究
5.东周燕文化瓦当研究
6.战国燕陶文研究
7.战国燕国古玺研究
8.东周燕国货币研究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夏家店下层燕南类型
  夏家店下层文化,于20世纪20~30年代,在内蒙古东部的小库仑、河北北部及长城一线陆续有所发现。1935年,日本学者滨田耕作等在内蒙古赤峰发掘了包含夏家店上、下层两种不同时代和特征的文化遗存,并以在当地采集的战国燕铸明刀钱为据,推定其年代约当战国秦汉时期,统称之为“赤峰第二期文化”。1952年,安志敏通过对唐山小官庄六座石棺墓及随葬素面鬲、折腹盆等夏家店下层文化典型陶器的研究,指出滨田耕作等对赤峰第二期文化年代的推断缺乏科学依据,并认为其年代要早于东周15 J。1956年,吕遵谔以赤峰红山56:02.l灰层中采集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陶瓶为依据,指出“过去所谓‘赤峰二期文化’实际上还包含几个性质面貌不同的阶段”。

前言/序言

  俗称“锄头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鉴玩观赏著录向科学的文物学的转变,是22世纪中国学术与文化界的大事。它从材料与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不断地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區⒌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
《燕地春秋:从都城遗址到文化脉络》 本书并非《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一书,而是另一部独立的研究著作,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宏观且深入的燕国历史文化图景。我们将视野从单一的考古发现,延展至燕国数百年兴衰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以及思想观念的演变。 历史溯源与考古学视角: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记载为基础,并充分吸纳20世纪以来,特别是新近的考古发掘成果,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不局限于简单罗列发现,而是着力于梳理燕国早期起源的线索,探究其与周王朝分封体系的互动关系,以及燕国在诸侯争霸格局中的独特地位。我们将重点关注燕国都城遗址(如蓟、燕下都)的考古学意义,通过对城址布局、宫殿建筑、墓葬形制、器物出土等证据的解读,揭示燕国作为一方诸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功能。 政治权力与社会结构: 我们将深入剖析燕国的政治体制,探讨其君主权力如何确立与运作,以及贵族、官僚阶层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通过分析燕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克制东胡、南征百越、与周边强国的关系等,勾勒出燕国对外政策的演变轨迹。同时,本书也将触及燕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从早期的氏族部落形态,到后期逐渐形成的阶层分化,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力求呈现一个立体的社会图谱。 经济发展与民生百态: 燕国地处北方,其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原地区有所差异。本书将着重分析燕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发展状况。我们将考察燕国的农耕技术、主要作物,以及手工业产品的种类与技艺(如青铜器、陶器、漆器等)。同时,我们也将关注燕国的对外贸易,探究其与周边地区,乃至更远地方的经济联系,以及货币的使用情况。通过对考古遗址中发现的日常生活用品、粮食遗迹等的分析,努力还原燕国百姓的衣食住行,展现其民生百态。 思想文化与艺术审美: 本书不仅关注燕国的物质文明,更致力于挖掘其精神世界。我们将探讨燕国在思想观念上的特点,如其对鬼神信仰、祖先崇拜的态度,以及儒家、道家等学说在燕地的传播与影响。特别地,我们将关注燕国本土的思想流派,以及对后世思想文化产生的潜在影响。在艺术审美方面,我们将审视燕国的文学(如诗歌、史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对燕国墓葬壁画、器物纹饰、音乐文物等的研究,展现燕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燕国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将燕国置于更广阔的中华文明史背景下进行审视。我们将梳理燕国如何吸收、融合周边文化,又如何将自身文化特色传播出去。通过与其他诸侯国的比较研究,突出燕国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的独特贡献。我们将探讨燕国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其文化遗产对后世留下的深刻印记。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将注重跨学科的融合。除了传统的文献研究和考古学分析,我们还将借鉴社会学、人类学、环境考古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力求从多个维度,以更全面的视角来解读燕国文明。我们希望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具活力、更富深度的燕国历史文化形象,填补学术研究中的某些空白,并为大众提供一个了解燕国文明的优质读本。 本书的语言风格将力求严谨而不失生动,专业性与可读性并重,旨在吸引广泛的读者群体,从学术界的研究者到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普通大众,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乐趣。

用户评价

评分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沉浸式的历史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通往古代燕国的时空隧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燕国都城址的详尽介绍,从勘探到发掘,再到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整个过程的记录都非常详实。我仿佛能看到考古学家们如何在荒野中寻找线索,如何小心翼翼地挖开层层泥土,如何惊奇地发现那些尘封千年的秘密。书中对燕国城市布局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以及不同时期城市功能的变化。我了解到,燕国都城不仅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集散地。书中对燕国手工业作坊遗址的描述,更是让我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以及他们精湛的技艺。那些出土的陶片、铜渣、石器,虽然看似普通,却承载着一段段劳动的故事,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本书让我对燕国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有了更为全面和立体的认识。

评分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这本书,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导游,带领我在这片古老的燕地漫步。每一章节都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让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燕国文字和铭文的研究部分。那些出土的铜器铭文、兵器铭文,虽然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但在作者的考证和释读下,它们仿佛重获新生,向我们讲述着燕国的历史事件、官制职能、甚至是当时的社会生活点滴。这些铭文不仅仅是文字符号,更是当时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是历史的活证。通过对这些铭文的深入研究,我不仅了解了燕国的历史细节,还体会到了当时人们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心理。书中还对燕国的度量衡制度进行了探讨,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能从中窥见燕国在经济管理和国家治理方面的成熟度。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是构成一个真实历史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书中对燕国作为北方民族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前沿地带的分析,让我对燕文化的多元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正是燕国能够独树一帜、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分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这本书,让我对“文物”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静陈列的冰冷器物,而是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的载体。书中对燕国出土的各类文物的分类、研究和解读,都做得非常出色。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燕国农业、畜牧业生产工具的研究。那些简陋却实用的农具,让我看到了古代人民如何在大地上辛勤耕耘,如何养育生命。书中对燕国冶炼技术的研究,也让我对当时燕国在金属加工方面的水平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了解到,燕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冶铁技术,能够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兵器和生产工具。此外,书中对燕国商贸活动的研究,也让我看到了当时燕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那些出土的货币、交易凭证,都证明了燕国在商品经济方面的繁荣。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燕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大门,让我对这个古老国度有了更为细致和真实的认知。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历史研究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20世纪以来燕文化考古发现的著作。终于,《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的出现满足了我的这一愿望。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令我印象深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考古成果,而是对每一项重大发现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书中对燕国都城辽阳、易县等地遗址的详细介绍,让我看到了考古学家们如何通过科学的勘探和发掘,一层层剥离历史的尘埃,还原出这座古老城市的轮廓。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燕国货币的研究,那些形态各异的刀币、圜钱,不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也反映了燕国在统一货币、促进贸易方面的努力。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燕国货币的出土情况和形制演变的分析,勾勒出了燕国经济发展的脉络。此外,书中对燕国手工业的介绍也十分精彩,特别是燕国生产的精美陶器、漆器,以及在冶铁、玉器加工方面的成就,都展现了燕国高超的生产力水平。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燕国物质文明的全面视角,让我对这个曾经辉煌的古国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古代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情有独钟,而《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满足。书中关于燕国古代艺术的论述,从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到漆器上的生动图案,再到墓葬壁画的粗犷写意,都让我领略到了燕国独特的艺术风采。我尤为惊叹于燕国青铜器上动物纹饰的写实与变形,它们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仿佛将古老的图腾文化呈现在眼前。书中对燕国音乐和舞蹈遗迹的探讨,虽然篇幅不多,但却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我了解到,燕国在音乐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成就,比如出土的编钟、瑟等乐器,都证明了当时音乐发展的水平。此外,书中对燕国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的研究,也让我对燕国的精神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这些内容多是根据考古发现进行推测,但作者的论证过程严谨而富有启发性。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物质文化,更是在尝试触碰燕国人民的精神世界,这让我感到非常欣喜。

评分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的出版,无疑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件盛事,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它将燕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置于整个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察,使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考古学如何一步步揭开燕国神秘的面纱。书中对一些争议性考古发现的讨论,更是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与不易。作者并没有回避分歧,而是引用了不同的观点和证据,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燕国政治制度的探讨,通过对出土的官印、封泥、宫廷建筑遗迹的分析,作者勾勒出了燕国早期官僚体系的雏形,以及其后逐渐完善的过程。这让我了解到,燕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离不开一套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书中对燕国对外战争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燕国在军事上的雄心与实力,以及其在春秋战国格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考古发现的记录,更是一部燕国历史的解读史,它让我看到了考古学如何成为重塑历史叙事的强大工具。

评分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这本书,像是一本关于古老智慧的百科全书,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燕国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研究。很多时候,历史文献的记载可能模糊不清,而考古发现则能提供更为直观和确凿的证据。书中通过对文献记载和考古证据的比对,对许多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解读和考证,这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与魅力。我了解到,燕国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时期,也经历过衰落和变革。这些历史的起伏,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书中对燕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探讨,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燕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可能不如中原诸国,但它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全方位了解燕文化的平台,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感兴趣的读者,《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这本书以20世纪的考古发现为基础,系统地梳理了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燕国与周边民族交往的研究。燕国地处北方,与东胡、匈奴等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交往既带来了冲突,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书中通过对出土的器物、墓葬的分析,展现了燕国在吸收北方民族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了解到,燕国在长城的修筑和边疆的管理方面也曾有过重要的贡献,这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论述。此外,书中对燕国在战国时期对赵国、齐国等强国的战争和外交的研究,也让我对燕国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智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燕国历史,让我看到了燕国在中国古代历史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文明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深藏地下的珍贵遗迹充满好奇。最近,我入手了《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这本书无疑填补了我对燕国历史文化认知上的许多空白。翻开书页,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时代,亲身感受燕国从一个边陲小国逐渐崛起,最终成为一方强权的历程。书中对燕国都城遗址的详细介绍,从城市布局、宫殿建筑到居民生活,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为惊叹的是,作者竟然能从零星的考古发现中,勾勒出如此宏伟的燕都图景。那些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甚至是看似不起眼的瓦当,在作者的解读下都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它们不仅是冰冷的器物,更是承载着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的载体。书中对燕国青铜器工艺的分析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从纹饰的演变到铸造技术的精进,都展现了燕国工匠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而且,书中还深入探讨了燕国与其他诸侯国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与中原地区的互动,这让我看到了燕国文化并非孤立发展,而是吸纳融合了各方文明的精髓,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考古发现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更是对历史的还原与重塑,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燕文化的窗口。

评分

读罢《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燕文化》,我脑海中萦绕着无数关于那个古老国度的思绪。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考古学不仅仅是挖掘和整理,更是一种解读历史、理解文明的方式。书中对燕国墓葬的细致剖析,尤其是对燕侯、燕王等贵族墓葬的发掘,让我得以一窥燕国统治阶层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那些精美的玉器、镶嵌宝石的青铜器,以及种类繁多的随葬品,无不彰显着燕国的财富和实力。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器物的描述上,而是结合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的组合,推测当时的丧葬习俗、社会等级,甚至是思想观念。这种由物及人的解读方式,使得冰冷的考古材料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听到墓主人在地下低语,诉说着他们的生平与荣耀。书中还对燕国士兵的武器装备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从战车、弓箭到剑、矛,这些军事装备的演变,也折射出燕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我了解到,燕国在战国时期能够成为军事强国,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从考古发现中提取历史信息,如何构建一个更为立体和真实的古代世界。

评分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评分

值得一看

评分

有参考价值,值得购买.

评分

本书从燕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两个方面入手,对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和探讨,从而展现出燕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概貌,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全书近14万字,配有彩图8幅,插图45幅。

评分

值得一看

评分

以前买过一本《燕国简史》,那本书其实是个燕国问题论文集,不如这本详实,这本主要是从田野考古方向完整叙述的。

评分

这一套书的纸张都非常好,铜版纸,很厚重。

评分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本书从燕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两个方面入手,对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和探讨,从而展现出燕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概貌,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全书近14万字,配有彩图8幅,插图45幅。

评分

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