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专家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直属的中央级法律图书专业出版机构,法律、行政法规的专家出版机构
  精选法规——收录常用法律文件,为法律纠纷的解决提供密切、直接的条文规定
  专业解读——对重难点法条进行条文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定的精髓
  实川附求——提炼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办案常用数据等内容。大大提高处理法律纠纷的效率
  法规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
  人                 
内容简介
     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和利益,是读者选购法律图书的主要目的。法律文本单行本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但单纯的法律文本中的有些概念、术语,读者不易理解;法律释义类图书有助于读者理解法律的本义,但又过于繁杂、冗长。“实用版”法律图书至今已行销多年,因其专家、实用、易懂的优点,成为广大读者理解、掌握法律的选择工具。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
第二条【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条【商标专用权的取得与保护】
[商标的分类]
[如何界定服务商标的使用?]
[如何界定计算机软件商品商标的使用?]
第四条【商标注册申请人】
第五条【商标专用权的共有】
第六条【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
第七条【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管理】
第八条【商标的构成要素】
[三维标志]
第九条【商标的显著性】
[注册商标与企业名称等在先权利冲突时如何处理?]
第十条【禁止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
第十一条【禁止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
第十二条【以三维标志作为注册商标的特殊要求】
第十三条【驰名商标的保护】
第十四条【驰名商标的认定】
[我国对驰名商标认定的方式]
[如何看待驰名商标的个案效力?]
第十五条【恶意注册的禁止】
第十六条【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与普通的商标如何区别?]
[地理标志与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如何区别?]
[在我国,符合哪些条件可以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第十七条【外国商标注册的基本原则】
第十八条【商标代理】
第二章 商标注册的申请
第十九条【商标注册申请的提出】
第二十条【一件商标一份申请原则】
第二十一条【注册商标扩大使用范围的另行申请】
第二十二条【注册商标改变标志的重新申请】
第二十三条【注册商标的变更申请】
第二十四条【优先权及其手续】
第二十五条【国际展览会中的临时保护】
第二十六条【有关事项和材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章 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
第二十七条【初步审定并公告】
第二十八条【商标注册申请的驳回】
第二十九条【申请在先与使用在先原则】
第三十条【商标的核准注册和商标异议】
第三十一条【在先权利与恶意抢注】
[与他人的在先权利相冲突的情况如何处理?]
第三十二条【驳回商标申请的复审】
第三十三条【商标异议的复审】
第三十四条【商标局裁定的生效】
[在商标公告异议期满之日起至核准注册异议裁定生效之前,如果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应如何处理?]
第三十五条【及时审查原则】
第三十六条【商标申请文件或注册文件错误的更正】
第四章 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和使用许可
第三十七条【注册商标的期限】
第三十八条【注册商标的续展】
第三十九条【注册商标的转让】
[同一商标注册人所有的同类或者类似商品上的相同或者近似商标,在商标转让过程中是否应当一并转让?]
第四十条【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
[怎样确定被许可使用人的诉权?]
第五章 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
第四十一条【注册不当的商标和商标争议及其裁定】
第四十二条【申请裁定的限制】
第四十三条【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
第六章 商标使用的管理
第四十四条【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
第四十五条【对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的管理】
第四十六条【对已被撤销或注销的商标的管理】
第四十七条【对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的管理】
第四十八条【未注册商标的管理】
第四十九条【撤销注册商标的复审】
第五十条【对罚款决定不服的诉讼】
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五十一条【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
第五十二条【商标侵权行为】
[近似商标认定如何把握?]
[销售商品时搭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将权利人一种商品上的注册商标去除,换上同一权利人另一种商品的另一注册商标后再出售的,是否构成商标侵权?]
[如何判断产品促销活动中的商标侵权?]
第五十三条【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
[驰名商标案件诉讼管辖]
[产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产品的商标所有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
第五十四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查处】
第五十五条【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的职权】
第五十六条【赔偿数额】
[能否以被控侵权人在报刊杂志等媒介上关于侵权商品销售数量的宣传作为确定其销售侵权商品数量的参考?]
第五十七条【临时保护措施】
[哪些行为可以认定为即将实施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第五十八条【证据保全】
第五十九条【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
第八章 附则
实用核心法规
实用附录      
精彩书摘
     (一)他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擅自使用与当事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二)他人在不相同或者不类似的商品上擅自使用与当事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
  对认为属于上述情形的案件,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当事人请求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案件材料报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向当事人出具受理案件通知书;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当事人请求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案件材料报送商标局。当事人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为所发生的案件属于上述情形的,也可以报送商标局。
  对认为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案件,应当依据商标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本辖区内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有关驰名商标保护的案件材料进行审查。
  对认为属于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情形的案件,应当自收到本辖区内市(地、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案件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送商标局。
  对认为不属于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情形的案件,应当将有关材料退回原受案机关,由其依据商标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
  第八条商标局应当自收到有关案件材料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认定,并将认定结果通知案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抄送当事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前言/序言
   
 
    
				 
				
				
					书籍简介:探索思想的边界与文明的根基   导言:超越法律条文的广袤领域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用版)》所覆盖的法律规范领域截然不同的知识疆域。我们聚焦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那些塑造了我们认知、影响了社会结构的根本性议题,探索思想的深层结构、哲学的核心追问,以及历史进程中那些决定性转折点的复杂性。这不是一本关于特定行业法规或司法实践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旨在拓宽读者心智边界、提供跨学科洞察的智识旅程。   第一部分:心智的构造与认知的局限  本部分深入探讨人类心智的运作机制,超越了日常的法律应用场景,转向对认知科学、心理学和哲学交叉领域的审视。   1. 意识的起源与表征  我们将追溯人类如何从单纯的感知系统发展出自我意识和复杂的表征能力。这包括对“感受质”(Qualia)的哲学探讨,即我们如何体验红色、痛苦或愉悦的内在主观性。我们不讨论商标注册的流程,而是探究:心智如何构建一个内在的、可操作的“世界模型”?     神经基础的概述: 简要介绍皮层结构与功能网络,重点关注联想皮层在高级认知中的作用,而非法律信息处理。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 探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分析语言的结构如何塑造我们的概念框架,特别是那些超越具体符号(如商标)的抽象概念(如正义、永恒)。   2. 决策的非理性根基  在法律实践中,理性决策是理想化的基石。然而,本书将揭示决策的真正面貌。我们深入研究行为经济学的经典实验和最新的神经经济学发现,探讨人类在不确定性下的系统性偏差。     启发法与偏差剖析: 详细分析锚定效应、可得性偏差、损失厌恶等,并将其置于更宏大的情境下——例如,它们如何影响一个文明对风险的集体评估,而非单个诉讼的策略制定。    情绪在判断中的角色: 阐述边缘系统与前额叶皮层如何共同作用,使得“直觉”在许多情况下比耗时的逻辑推理更为有效,即便这种直觉充满了可预测的谬误。   第二部分:历史的维度与文明的演进  本部分将视角拉远,审视人类社会结构在数千年中的深层变迁,关注那些塑造了现代世界图景的宏大叙事。   3. 前工业时代的技术革命与社会重塑  我们不关注现代知识产权的保护,而是考察前现代社会中知识的传播与控制。     印刷术的冲击波: 分析古腾堡革命如何颠覆了中世纪的知识垄断,导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爆发。重点在于“信息爆炸”对社会权力结构(而非商业竞争)的根本性瓦解。    农业革命的长期效应: 考察定居生活如何催生了剩余产品、阶级分化以及最早的城市化进程,这些基础性的社会形态决定了后来所有法律体系诞生的土壤。   4. 权力结构与合法性的构建  本书深入探讨权力如何获得其“正当性”,这是一个比法律条文本身更深刻的政治哲学议题。     马基雅维利与霍布斯的反思: 考察在“自然状态”下,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是如何构建国家权力的,以及维持这种权力的必要手段。这与商标法的具体执行细则无关,而是关乎国家机器的本质。    意识形态的生成机制: 分析阿尔都塞等思想家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探讨文化、教育、艺术等非强制性工具如何潜移默化地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使法律的约束力变得不言而喻。   第三部分:宇宙的尺度与存在的意义  最后一部分将主题提升至最高的抽象层面,探讨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对终极意义的追寻。   5. 物理学的疆界与实在的本质  我们将探讨那些挑战我们日常经验和直觉的科学前沿,这些发现迫使我们重新定义“实在”。     相对论与时空观的颠覆: 阐述爱因斯坦的理论如何将时间与空间统一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及这种几何学上的转变对形而上学的冲击。    量子力学的悖论: 聚焦于观测者问题和波函数坍缩,讨论这种微观层面的不确定性是否暗示了底层实在的根本非决定性,这与法律追求的确定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 艺术与存在的追问  艺术作为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最高表达形式,提供了法律文本无法触及的理解深度。     审美经验的超越性: 探讨康德对“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论述,分析艺术作品如何绕过逻辑和功利主义的框架,直接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结构。    死亡意识与创造力的关系: 考察人类对自身有限性的认知如何驱动了文化、宗教和所有宏伟的创造活动,从金字塔到交响乐,这些都是对最终虚无的回应,其动机远比注册一个商业标识复杂得多。   结语:知识的交响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搭建一座桥梁,连接法律的精确性与人文学科的广博性。它不提供任何关于商标申报的实用建议,而是旨在激发读者在面对具体法规时,能够以更深厚的历史感、更清晰的认知图景和更广阔的哲学视野去审视其背后的社会结构与人类心智的运作规律。这是一次对知识本身疆域的探索,而非对特定法律条文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