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四千年抗癌斗争史,普利策文学奖作品,献给普天下罹患癌症的患者及家属,以及在斗争一线的医护人员、科研学者和社会各界抗癌人士!
书名:众病之王:癌症传
定价:42.00元
作者:悉达多?穆克吉
译者:李虎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页码:552页
开本:32
装帧:精装
ISBN:9787508638119
薛蛮子、冯唐、姬十三、张羽倾情推荐!
什么是癌?它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终能否战胜?
四千年的斗争史,诠释癌症的前世今生
数千年来,癌与人类如影随形
每年约800万人死于癌症。
我国居民一生罹患癌症概率为22%,因癌症死亡率为13%。
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312万例,死亡病例达270万例。
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每7人中会有1人因癌症死亡。
面对癌症,没人能轻言治愈
为了能追上这种疾病的步伐,人类一而再、再而三地创造,学习新知识,扬弃旧策略。我们执着地与癌症进行抗争,时而精明、时而绝望、时而夸张、时而猛烈、时而疯狂、时而凛然。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千年。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人老了并不一定会得癌症;但某些饮食生活习惯、职场工作环境,以及细菌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增加罹癌风险。如何降低这些风险,是我们可以、也应该做到的。了解癌症的特性及肇因,才能通晓各种癌症的预防之道,以及不同疗法的长处与限制;对于层出不穷的癌症新闻,也才有能力辨别真假。
2011年普利策文学奖作品
2011年《英国卫报》新人奖得主
2010年《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时代》周刊评选非小说类作品之一
《众病之王:癌症传》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六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读者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作者借由医学、文化、社会、政治等视角透露出一种社会化关怀;生动、文学性的写作手法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读者为之动容。
[众病之王 癌症传]
[作者记] / 1
[引子] / 001
[部分] “黑色体液,淤积不化” / 011
[第二部分] 缺乏耐心的战争 / 121
[第三部分] “如果我不能好转,你会拒绝收治我吗?” / 215
[第四部分] 预防就是治疗 / 263
[第五部分] 正常自我的扭曲态 / 361
[第六部分] 长期努力的硕果 / 423
[致谢] / 505
[悉达多?穆克吉访谈录] / 508
[词汇表] / 522
[译者附记] / 526
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印度裔美国医生、科学家和作家。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癌症医师和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悉达多?穆克吉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在牛津大学获得致癌病毒研究的博士学位,并在读书期间荣获罗氏奖学金。他的实验室主要致力于运用新型生物方法开发抗癌药物。他曾在《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神经元》、《临床研究杂志》等期刊,以及《纽约时报》、《新共和》等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和评论。
引 子
2004年5月19日上午,在马萨诸塞州的伊普斯维奇(Ipswich),卡拉?里德(Carla Reed)从头痛中醒来。她是三个孩子的母,30岁,幼儿园老师。她后来回忆,“那不是普通的头痛,而是脑袋的一种麻木。这种麻木立即告诉你,发生了某种可怕的疾病”。
这种可怕的疾痛,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4月下旬,卡拉发现了背部的少量瘀伤。它们在某的早晨突然出现,像奇怪的皮肤红斑,在后来的一个月中,扩大,然后消失,在她的背上留下了地图一样的瘢痕。几乎在不知不觉中,她的牙龈开始渐渐地变白。卡拉曾是一位精力充沛的活泼女子,习惯于每天花几个小时和五六岁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追闹。但是,到了5月初,她几乎连走上楼梯都很困难。有些早晨,她精疲力竭,无法站起,只能四肢着地,在自家的走廊里爬行,从一个房间爬到另一个房间。她每天要断断续续地睡上12到14个小时,醒来时仍感觉到压倒性的疲惫,只得把自己再拖回到沙发上补觉。
在这四个星期里,卡拉和她的丈夫一共去看了两次全科医生(和护士),但是她每次去医院,都没有进行检查,医生也没有给出任何诊断结果。幽灵般的疼痛在她的骨头上出现,又消失。医生笨拙地摸索了一些解释,也许是偏头痛,并要求卡拉试一试阿司匹林。但是,阿司匹林反而加重了卡拉的白牙龈出血。
……
这部作品简直是智慧的盛宴,让我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探索产生了全新的敬畏。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知识体系的演进,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心智如何挣扎着理解“无序”与“秩序”的史诗。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他没有满足于罗列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模型,而是将科学史还原成了一场场充满人性光辉与局限的智力角力。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实验室里试剂的味道,感受到那些先驱者们面对未知时的挫败与狂喜。尤其是对某些关键转折点的描摹,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震撼感,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高冷深奥的领域,用极其生动的故事性重新包装起来,让即便是对该领域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其精妙的逻辑推演。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完美融合的能力,是很多科普作品望尘莫及的。全书的节奏把握得如同交响乐的高手,有激昂的变奏,也有沉静的冥想,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被彻底拉伸和重塑了一遍。
评分这是一部展现了人类精神韧性的杰作。我被其中对于那些“局外人”和“异见者”的描绘深深打动。在任何一个重大的知识体系形成过程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坚持着与主流不符的观点,或者提出了看似荒谬的假说,但恰恰是他们的“不合时宜”,最终推动了整个领域的突破。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充满了同情与理解,没有将他们简单地标签化为“对”或“错”,而是展现了他们在时代局限下所做的艰难抉择与不懈努力。这种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远超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普及读物。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信念、勇气与坚持的哲学探讨,只不过载体选择了科学史的叙事框架。每当我感到迷茫或想要放弃时,我都会想起书中那些曾经面对巨大压力却依然选择前行的人们,这给予了我一种奇特的、跨越时空的激励力量。
评分这部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多变,从冷静客观的学术陈述,到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再现,再到对未来可能性的富有想象力的展望,作者在不同的段落切换自如,总能找到最恰当的语调来匹配他正在探讨的主题。比如,在描述早期的理论框架时,那种略带古朴和迟疑的语调,恰当地还原了当时知识界的踌躇满志;而在论及现代的复杂模型时,语言则变得精确、锐利,充满了技术的美感。这种“声调”上的变化,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和代入感,避免了长篇论述可能带来的枯燥。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全文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对知识的谦卑态度,他不断提醒读者,我们所理解的一切都是暂时的、可修正的,这种审慎的态度,正是真正智者风范的体现。读完合上书本时,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堆孤立的事实,而是一种全新的、更具弹性和开放性的思维习惯。
评分我必须强调本书在逻辑构建上的精妙之处,它仿佛是一张编织得极其复杂的挂毯,每一根丝线——无论是哲学思辨、历史事件还是实验细节——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机的整体。阅读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智力上的“心流”状态,完全沉浸在作者构建的论证迷宫中,但同时又清晰地知道终点在哪里,以及到达终点所需要的路径。与一些为了追求耸人听闻效果而刻意制造戏剧冲突的书籍不同,这部作品的震撼力来自于其内在的严谨性和无可辩驳的逻辑推导。即便是涉及那些尚未完全解决的争议性议题,作者也处理得极其审慎和负责,清楚地标明了已知与未知的边界,避免了任何形式的过度承诺。对于追求深度和系统性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提供的知识框架的稳定性和包容性,远超我想象。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冲击力,更像是一次对既有世界观的温柔颠覆。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导你进入一种持续的、令人兴奋的“提问”状态。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诗意的表达能力。很多原本被教科书简化得面目全非的理论,在这里被还原了其最初提出时的那种大胆、甚至有些疯狂的想象力。这种对历史脉络的深度挖掘,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认知,其实是建立在无数次天才的猜想、偏执的坚持以及偶然的发现之上。其中关于“视角转换”的论述尤其引人深思,它不仅仅关乎学科内部的迭代,更折射出人类整体认知框架的脆弱与可塑性。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方式都微妙地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轻易接受既定的解释,而是习惯性地去追溯那个解释背后的“为什么”和“如何发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思考,而不是告诉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评分中信的书一贯品质好,借着活动屯些慢慢看
评分中信的书都挺好,内容写的挺好,有深度。
评分快递运输问题,书被扔过,一角有破损
评分挺好的,以前重来不去评价的,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积分,自从知道评论之后京豆可以抵现金了,才知道评论的重要性,京豆的价值,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里,复制到哪里,既能赚京东,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又健康快乐又能么么哒,哈哈哈
评分挺好的,以前重来不去评价的,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积分,自从知道评论之后京豆可以抵现金了,才知道评论的重要性,京豆的价值,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里,复制到哪里,既能赚京东,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又健康快乐又能么么哒,哈哈哈
评分书的质量挺好的,就是有点味道,物流比较慢!
评分书的质量挺好的,就是有点味道,物流比较慢!
评分快递运输问题,书被扔过,一角有破损
评分中信的书都挺好,内容写的挺好,有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