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大唐史

一口气读完大唐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秀玲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唐朝
  • 历史读物
  • 通俗历史
  • 大唐
  • 历史普及
  • 文化
  • 历史故事
  • 易读
  • 唐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ISBN:978780724379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0959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7
字数:23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武德元年(618),李渊受禅代隋称帝,定都长安,建立唐朝。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曰: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又增二州六县。盛唐开元、天宝之际,州县数殆同贞观,然羁縻州郡,不在此数。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为十五道采访使。复于边地置十道节度使、经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五府。其盛时疆域东至安东府(治今朝鲜平壤),西至安西府(治今新疆库车),南至日南郡(治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治今蒙古哈拉和林)。安史乱后,河西、陇右陷于吐蕃,至大中(847-860)、咸通(860-874)始复。干符(874-879)以后,天下大乱,至为衰败。天佑元年(904),朱全忠迁唐都于洛阳。至四年,哀帝李逊位于梁,唐传二十帝,历二百九十年(其间有武则天革唐为周十六年)而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末期的大乱中趁势而起,于公元618年在长安登基称帝,拉开大唐历史的序幕:到唐哀帝李祝被迫于公元907年禅位于朱温,唐朝共21位皇帝,历289年。 唐朝从创建到灭亡全程的21位皇帝中,既有开创了彪炳史册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有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有亲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又酿成了“安史之乱”的唐玄宗李隆基…… 本书将带你一同领略唐王朝的兴衰历史。

内容简介

  《一口气读完大唐史》让我们了解唐朝这个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巅峰。武德元年(618),李渊受禅代隋称帝,定都长安,建立唐朝。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曰: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又增二州六县。盛唐开元、天宝之际,州县数殆同贞观,然羁縻州郡,不在此数。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为十五道采访使。复于边地置十道节度使、经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五府。其盛时疆域东至安东府(治今朝鲜平壤),西至安西府(治今新疆库车),南至日南郡(治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治今蒙古哈拉和林)。安史乱后,河西、陇右陷于吐蕃,至大中(847-860)、咸通(860-874)始复。干符(874-879)以后,天下大乱,至为衰败。天佑元年(904),朱全忠迁唐都于洛阳。至四年,哀帝李逊位于梁,唐传二十帝,历二百九十年(其间有武则天革唐为周十六年)而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作者简介

  孙秀玲,北京自由撰稿人。出生在长白山脉、鸭绿江畔的吉林省集安。毕业于吉林省戏曲学校、东北师范大学。曾任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英文版编辑。作品有《一口气读完日本史》、《一口气读完大清史》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1.恢宏的序幕/1
2.平四方一统天下/8
3.天光云影共徘徊/15
4.祸起萧墙当仁不让/23
5.贞观之治/32
6.开疆拓土“天可汗”/38
7.开明的国度/45
8.皇帝难断家务事 /51
9.高宗时代/59
10.天赋异秉武媚娘/65
11.日月当空女皇帝/76
12.云卷云舒,所为何来/82
13.前门拒狼,后门迎虎/89
14.螳螂捕蝉,麻雀在后/95
15.革除弊政,励精图治/101
16.开元盛世/108
17.错用奸侫,宰相误国/117
18.从此君王不早期/123
19.横空出世节度使/132
20.谁给了安禄山机会/138
21.渔阳鼙鼓动起来/146
22.李亨乱世称帝/152
23.干戈不肯休/158
24.家奴乱朝纲/164
25.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171
26.欲展恨王不生双翅/179
27.都是疑心惹的祸/186
28.永贞革新/192
29.唐室中兴几多难/202
30.削藩之战/211
31.穆宗时代/219
3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27
33.朋党之争/234
34.甘露之变/240
35.男儿身手和谁赌/246
36.会昌灭佛/252
37.宣宗之治/257
38.山雨欲来风满楼/268
39.最后的疯狂/273
40.我花开后百花杀/278
41.岁暮兵戈谁存亡/288
42.谁是时代的主角/293
43.看幕落幕又起/301

前言/序言


《盛世的背影:贞观到开元间的制度变迁与社会图景》 导读: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帝王编年史或战争叙事,而是一部深入剖析唐代“盛世”这一概念背后复杂的社会结构、制度演化及其对普通民众生活影响的学术专著。我们聚焦于唐朝由初唐的奠基期过渡到开元盛世的鼎盛阶段,即从贞观之治的稳固到天宝之乱前夕的结构性松动,试图揭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维度上所经历的深刻变革。 第一部分:权力结构的重塑与文官政治的成熟 第一章:关陇集团的黄昏与士族势力的重组 唐初的政治舞台,核心是关陇集团对皇权的支撑。本章详细梳理了太宗、高宗时期,关陇旧贵族(如李靖、长孙氏家族)的权力如何逐步被削弱,以及武则天时代如何引入寒门士人和新的选官机制来平衡权力。我们将重点分析“九品中正制”的残余影响如何被科举制的扩大所取代,这不仅仅是选拔人才方式的改变,更是权力基础从血缘世袭向制度化考核倾斜的标志。 通过对《全唐诗》中涉及官员任命的诗歌进行语料分析,并结合史书记载,我们探讨了“门阀”概念在唐初的转变:旧的士族虽然影响力衰退,但新的以科举及格及与中央亲近为标准的“新贵”群体正在崛起,他们如何利用新制巩固自身的社会地位,形成了新的社会壁垒。 第二章:三省六部制的精细化运作与行政效率的极限 本书将“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职能细化,阐释其如何在唐代实现中央集权的有效制衡。我们认为,唐初的决策流程是古代中国行政体系中效率与制衡结合的典范。重点分析了“封驳权”的行使频率及其对皇权扩张的制约作用。 此外,本章详细考辨了开元时期“十道按察使”制度的设立背景。这一制度旨在加强对地方的中央控制,是中央集权由内廷向地方渗透的关键一步。然而,其带来的权力过度集中,也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了伏笔,这种“盛世”的行政结构,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潜藏着结构性风险。 第二部分:土地、赋税与民间经济的活力 第三章:均田制的瓦解与租庸调的变异 贞观至开元年间,均田制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本章着重分析了在人口增长、土地兼并加剧的背景下,均田制在实际执行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利用地方志和出土文书(如吐鲁番文书的残片信息)来推测,实际流失的自耕农数量及其对国家赋税收入的影响。 重点剖析了“庸”、“调”的负担如何转嫁。尤其关注了“输纳易物”现象的增多,这表明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足以影响国家税收制度,劳动力的实物折算成为普遍现象。这并非是制度崩溃的直接证据,而是社会经济结构主动适应新现实的体现。 第四章:城市商业的繁荣与夜市的兴起 盛世的标志之一是商业的繁荣。本章跳出了对“坊市制度”的刻板印象,而是深入研究了长安、洛阳等大都会的商业活动。我们详细描述了“夜市”在开元时期的出现,这挑战了严格的宵禁和商业区域划分。 通过对《唐律疏议》中关于商业欺诈、度量衡管理的条文分析,我们重建了唐代成熟的商业信用体系和相对完善的合同观念。同时,对“飞钱”(早期汇兑工具)的出现进行了历史定位,论证了商品经济已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自然经济的框架。 第三部分:军事体系的内化与边疆的权力转移 第五章:府兵制的衰落与募兵制的萌芽 府兵制是唐初军事力量的基石,但其运行的内在矛盾——农民负担与军事义务的冲突——贯穿始终。本章通过分析唐太宗时期的“均装”与“出征”记录,揭示了府兵制在和平时期如何异化为沉重的家庭负担。 开元初年,玄宗对军事制度的改革,标志着军事权力的进一步中央集权。我们详述了由“蕃将”担任节度使的制度背景,以及这如何有效地解决了中原兵源不足的问题。然而,本书严肃指出,节度使制度是对地方军事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授予,它看似是“强干弱枝”的策略,实则将军事资源从中央直接下放到地方强人手中,是埋藏在盛世光环下的定时炸弹。 第六章:文化认同的构建与“儒化”的边疆政策 唐朝的文化自信是其盛世的重要支撑。本章探讨了“开元文风”的特点,以及儒家思想如何通过官方的礼乐教育和科举考试,形成对士人群体的强大约束力和向心力。 我们特别关注唐代对周边民族(突厥、吐蕃、奚、契丹)的统治策略。不同于前代的简单征服,唐朝更侧重于“羁縻”和文化渗透。通过分析册封文书和边疆使节的往来,我们看到了一种复杂的、将异域精英纳入唐朝文化体系的“文化殖民”策略,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巩固了边疆稳定,但也使得边疆的认同基础不如内地扎实。 结语:盛世的结构性张力 本书认为,“开元盛世”并非一个完美的、静态的顶点,而是一个充满内在张力的动态平衡期。制度的优化(如三省制)提高了效率,但制度的扩张(如节度使)带来了风险;经济的繁荣(如商业化)削弱了制度的根基(如均田制)。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透过歌颂繁华的表象,看到那个时代决策者们在维护一个庞大帝国稳定运行过程中所做出的艰难取舍与未能解决的结构性难题,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唐朝的兴衰逻辑。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初捧《盛世余晖:唐帝国转型期研究》时,我还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的理论模型。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精微的社会结构分析完美地结合起来。作者对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以及土地兼并问题的探讨,视角相当犀利。它不像某些通史那样停留在事件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制度的内在逻辑是如何一步步导致帝国肌体的衰弱。特别是关于“安史之乱”的成因分析,书中从军事制度的变革(府兵制的瓦解)追溯到经济基础的变化,逻辑链条非常完整,读后豁然开朗,对“由盛转衰”的那个临界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的某些论断,比如对“藩镇的半独立性”的界定,颇具启发性,让人在合卷之后,仍能对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进行再思考。对于想要超越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唐朝政治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参考。

评分

这本《大唐风云录》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作者对唐朝兴衰的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从初唐的奠基,到盛唐的辉煌,再到中晚唐的转折与衰落,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把握得恰到好处。我特别欣赏它在人物刻画上的细腻,比如对李世民雄才大略的描摹,毫不掩饰其权谋的深沉,同时又不失其作为开明君主的远见。读到“贞观之治”那部分,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当时那种蓬勃向上的国家气象。书中对史料的引用也显得非常审慎,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通过流畅的叙事笔法,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尤其是在描述玄武门之变那样的重大历史事件时,作者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评判,而是深入挖掘了权力斗争背后的复杂人性。这本书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即便是对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也能很快抓住重点,领略到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色彩斑斓的时代画卷,让人忍不住一页一页地探寻下去,回味无穷。

评分

我最近翻阅的一部名为《丝路驼铃:唐代中外交流史》的书籍,简直让人大开眼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唐朝仅仅是一个东方帝国的传统认知。作者以丝绸之路为线索,详尽地展现了唐代海纳百川的国际化视野。无论是粟特商人的活跃身影,还是来自波斯、大食的使节,乃至于日本的遣唐使,他们的到来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唐朝的宗教、艺术乃至生活习惯,书中都有精彩的论述。尤其是对佛教东传过程中,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的分析,非常精彩,展现了当时世界主义的精神面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闻到了长安城中异域香料的气味,听到了不同语言的交流声,这种强烈的沉浸感,来自于作者对跨文化交流细节的精准捕捉。这本书不仅是对唐朝辉煌的赞颂,更是对人类文明交流史的精彩注解,读完之后,对“大唐气象”的理解又增加了一个维度。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帝国黄昏:唐末农民起义与社会重构》这本书。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焦点完全集中在唐朝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阶段,笔触冷峻而有力。作者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历史同情心,他没有用简单的“暴君”或“乱臣贼子”的标签去定义黄巢或王仙芝,而是努力还原了底层民众在长期贫困和压迫下爆发的社会动力。书中对起义军的组织结构、口号的社会内涵,以及他们与地方豪强、官僚体系之间的复杂互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阅读过程中,我深感震撼,历史不再是帝王将相的专利,而是无数普通人命运的悲歌汇集。这本书对社会史和农民史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它迫使读者去直面一个强大的帝国是如何在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中走向崩溃的,读后令人沉重,但又深思不已,极具现实警示意义。

评分

我最近在追的一套名为《长安的流光碎影》的文集,风格极其清新脱俗,完全是另一种品读历史的体验。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复杂的朝堂博弈,而是聚焦于唐代文人墨客的生活侧写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佳,读起来像是在品尝一杯上好的清茶。书中对那个时代诗歌、书法、绘画乃至日常服饰、饮食风尚的描述,细腻得令人心醉。比如,书中描绘诗人饮酒赋诗的场景,那种率性与洒脱,仿佛能透过纸面感受到盛唐的浪漫气息。更妙的是,作者擅长将历史人物的小故事与时代背景巧妙地串联起来,比如通过几封书信往来,就能勾勒出一个边塞诗人的孤独与豪迈。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治愈,它让我体会到,一个伟大的时代,不仅有庙堂之高,更有江湖之远,有寻常百姓的烟火气和文人的风雅志趣,它展现了一个立体、丰满、充满生命力的文明。

评分

正版图书!!值得购买!

评分

很好 很满意很好 很满意很好 很满意

评分

首先是速度很慢,而且货还是盗版的,不是很好

评分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就是平白的叙述,作为了解可以,深入的话不行

评分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好评,书的质量还可以。还可以,你懂的。

评分

很好的书,知道的多了,好好学习

评分

一口气买了唐、宋、汉、元。价格不贵,大致翻了一下,图文并茂,可以每天睡前看一看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