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完大唐史

一口氣讀完大唐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秀玲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唐朝
  • 曆史讀物
  • 通俗曆史
  • 大唐
  • 曆史普及
  • 文化
  • 曆史故事
  • 易讀
  • 唐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京華齣版社
ISBN:9787807243793
版次:1
商品編碼:1010959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7
字數:23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武德元年(618),李淵受禪代隋稱帝,定都長安,建立唐朝。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十道,曰: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縣一韆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又增二州六縣。盛唐開元、天寶之際,州縣數殆同貞觀,然羈縻州郡,不在此數。開元二十一年(733),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為東、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為十五道采訪使。復於邊地置十道節度使、經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範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五府。其盛時疆域東至安東府(治今朝鮮平壤),西至安西府(治今新疆庫車),南至日南郡(治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治今濛古哈拉和林)。安史亂後,河西、隴右陷於吐蕃,至大中(847-860)、鹹通(860-874)始復。乾符(874-879)以後,天下大亂,至為衰敗。天佑元年(904),硃全忠遷唐都於洛陽。至四年,哀帝李遜位於梁,唐傳二十帝,曆二百九十年(其間有武則天革唐為周十六年)而亡。唐朝是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外關係等各個方麵都取得瞭輝煌的成就。
  從唐高祖李淵在隋朝末期的大亂中趁勢而起,於公元618年在長安登基稱帝,拉開大唐曆史的序幕:到唐哀帝李祝被迫於公元907年禪位於硃溫,唐朝共21位皇帝,曆289年。 唐朝從創建到滅亡全程的21位皇帝中,既有開創瞭彪炳史冊的“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有中國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有親手開創瞭“開元盛世”又釀成瞭“安史之亂”的唐玄宗李隆基…… 本書將帶你一同領略唐王朝的興衰曆史。

內容簡介

  《一口氣讀完大唐史》讓我們瞭解唐朝這個讓我們為之自豪的一座曆史巔峰。武德元年(618),李淵受禪代隋稱帝,定都長安,建立唐朝。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十道,曰: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縣一韆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又增二州六縣。盛唐開元、天寶之際,州縣數殆同貞觀,然羈縻州郡,不在此數。開元二十一年(733),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為東、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為十五道采訪使。復於邊地置十道節度使、經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範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五府。其盛時疆域東至安東府(治今朝鮮平壤),西至安西府(治今新疆庫車),南至日南郡(治今越南清化),北至安北府(治今濛古哈拉和林)。安史亂後,河西、隴右陷於吐蕃,至大中(847-860)、鹹通(860-874)始復。乾符(874-879)以後,天下大亂,至為衰敗。天佑元年(904),硃全忠遷唐都於洛陽。至四年,哀帝李遜位於梁,唐傳二十帝,曆二百九十年(其間有武則天革唐為周十六年)而亡。唐朝是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外關係等各個方麵都取得瞭輝煌的成就。

作者簡介

  孫秀玲,北京自由撰稿人。齣生在長白山脈、鴨綠江畔的吉林省集安。畢業於吉林省戲麯學校、東北師範大學。曾任人民日報社人民網英文版編輯。作品有《一口氣讀完日本史》、《一口氣讀完大清史》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1.恢宏的序幕/1
2.平四方一統天下/8
3.天光雲影共徘徊/15
4.禍起蕭牆當仁不讓/23
5.貞觀之治/32
6.開疆拓土“天可汗”/38
7.開明的國度/45
8.皇帝難斷傢務事 /51
9.高宗時代/59
10.天賦異秉武媚娘/65
11.日月當空女皇帝/76
12.雲捲雲舒,所為何來/82
13.前門拒狼,後門迎虎/89
14.螳螂捕蟬,麻雀在後/95
15.革除弊政,勵精圖治/101
16.開元盛世/108
17.錯用奸侫,宰相誤國/117
18.從此君王不早期/123
19.橫空齣世節度使/132
20.誰給瞭安祿山機會/138
21.漁陽鼙鼓動起來/146
22.李亨亂世稱帝/152
23.乾戈不肯休/158
24.傢奴亂朝綱/164
25.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171
26.欲展恨王不生雙翅/179
27.都是疑心惹的禍/186
28.永貞革新/192
29.唐室中興幾多難/202
30.削藩之戰/211
31.穆宗時代/219
32.後人哀之而不鑒之/227
33.朋黨之爭/234
34.甘露之變/240
35.男兒身手和誰賭/246
36.會昌滅佛/252
37.宣宗之治/257
38.山雨欲來風滿樓/268
39.最後的瘋狂/273
40.我花開後百花殺/278
41.歲暮兵戈誰存亡/288
42.誰是時代的主角/293
43.看幕落幕又起/301

前言/序言


《盛世的背影:貞觀到開元間的製度變遷與社會圖景》 導讀: 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帝王編年史或戰爭敘事,而是一部深入剖析唐代“盛世”這一概念背後復雜的社會結構、製度演化及其對普通民眾生活影響的學術專著。我們聚焦於唐朝由初唐的奠基期過渡到開元盛世的鼎盛階段,即從貞觀之治的穩固到天寶之亂前夕的結構性鬆動,試圖揭示這一時期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個維度上所經曆的深刻變革。 第一部分:權力結構的重塑與文官政治的成熟 第一章:關隴集團的黃昏與士族勢力的重組 唐初的政治舞颱,核心是關隴集團對皇權的支撐。本章詳細梳理瞭太宗、高宗時期,關隴舊貴族(如李靖、長孫氏傢族)的權力如何逐步被削弱,以及武則天時代如何引入寒門士人和新的選官機製來平衡權力。我們將重點分析“九品中正製”的殘餘影響如何被科舉製的擴大所取代,這不僅僅是選拔人纔方式的改變,更是權力基礎從血緣世襲嚮製度化考核傾斜的標誌。 通過對《全唐詩》中涉及官員任命的詩歌進行語料分析,並結閤史書記載,我們探討瞭“門閥”概念在唐初的轉變:舊的士族雖然影響力衰退,但新的以科舉及格及與中央親近為標準的“新貴”群體正在崛起,他們如何利用新製鞏固自身的社會地位,形成瞭新的社會壁壘。 第二章:三省六部製的精細化運作與行政效率的極限 本書將“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職能細化,闡釋其如何在唐代實現中央集權的有效製衡。我們認為,唐初的決策流程是古代中國行政體係中效率與製衡結閤的典範。重點分析瞭“封駁權”的行使頻率及其對皇權擴張的製約作用。 此外,本章詳細考辨瞭開元時期“十道按察使”製度的設立背景。這一製度旨在加強對地方的中央控製,是中央集權由內廷嚮地方滲透的關鍵一步。然而,其帶來的權力過度集中,也為後來的藩鎮割據埋下瞭伏筆,這種“盛世”的行政結構,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潛藏著結構性風險。 第二部分:土地、賦稅與民間經濟的活力 第三章:均田製的瓦解與租庸調的變異 貞觀至開元年間,均田製是維持社會穩定的基石。本章著重分析瞭在人口增長、土地兼並加劇的背景下,均田製在實際執行中遇到的睏難。我們利用地方誌和齣土文書(如吐魯番文書的殘片信息)來推測,實際流失的自耕農數量及其對國傢賦稅收入的影響。 重點剖析瞭“庸”、“調”的負擔如何轉嫁。尤其關注瞭“輸納易物”現象的增多,這錶明商品經濟已經發展到足以影響國傢稅收製度,勞動力的實物摺算成為普遍現象。這並非是製度崩潰的直接證據,而是社會經濟結構主動適應新現實的體現。 第四章:城市商業的繁榮與夜市的興起 盛世的標誌之一是商業的繁榮。本章跳齣瞭對“坊市製度”的刻闆印象,而是深入研究瞭長安、洛陽等大都會的商業活動。我們詳細描述瞭“夜市”在開元時期的齣現,這挑戰瞭嚴格的宵禁和商業區域劃分。 通過對《唐律疏議》中關於商業欺詐、度量衡管理的條文分析,我們重建瞭唐代成熟的商業信用體係和相對完善的閤同觀念。同時,對“飛錢”(早期匯兌工具)的齣現進行瞭曆史定位,論證瞭商品經濟已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瞭傳統自然經濟的框架。 第三部分:軍事體係的內化與邊疆的權力轉移 第五章:府兵製的衰落與募兵製的萌芽 府兵製是唐初軍事力量的基石,但其運行的內在矛盾——農民負擔與軍事義務的衝突——貫穿始終。本章通過分析唐太宗時期的“均裝”與“齣徵”記錄,揭示瞭府兵製在和平時期如何異化為沉重的傢庭負擔。 開元初年,玄宗對軍事製度的改革,標誌著軍事權力的進一步中央集權。我們詳述瞭由“蕃將”擔任節度使的製度背景,以及這如何有效地解決瞭中原兵源不足的問題。然而,本書嚴肅指齣,節度使製度是對地方軍事權力的前所未有的授予,它看似是“強乾弱枝”的策略,實則將軍事資源從中央直接下放到地方強人手中,是埋藏在盛世光環下的定時炸彈。 第六章:文化認同的構建與“儒化”的邊疆政策 唐朝的文化自信是其盛世的重要支撐。本章探討瞭“開元文風”的特點,以及儒傢思想如何通過官方的禮樂教育和科舉考試,形成對士人群體的強大約束力和嚮心力。 我們特彆關注唐代對周邊民族(突厥、吐蕃、奚、契丹)的統治策略。不同於前代的簡單徵服,唐朝更側重於“羈縻”和文化滲透。通過分析冊封文書和邊疆使節的往來,我們看到瞭一種復雜的、將異域精英納入唐朝文化體係的“文化殖民”策略,這種策略在短期內鞏固瞭邊疆穩定,但也使得邊疆的認同基礎不如內地紮實。 結語:盛世的結構性張力 本書認為,“開元盛世”並非一個完美的、靜態的頂點,而是一個充滿內在張力的動態平衡期。製度的優化(如三省製)提高瞭效率,但製度的擴張(如節度使)帶來瞭風險;經濟的繁榮(如商業化)削弱瞭製度的根基(如均田製)。我們希望讀者能夠透過歌頌繁華的錶象,看到那個時代決策者們在維護一個龐大帝國穩定運行過程中所做齣的艱難取捨與未能解決的結構性難題,從而更全麵地理解唐朝的興衰邏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大唐風雲錄》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福音!作者對唐朝興衰的脈絡梳理得清晰明瞭,從初唐的奠基,到盛唐的輝煌,再到中晚唐的轉摺與衰落,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把握得恰到好處。我特彆欣賞它在人物刻畫上的細膩,比如對李世民雄纔大略的描摹,毫不掩飾其權謀的深沉,同時又不失其作為開明君主的遠見。讀到“貞觀之治”那部分,仿佛身臨其境,能感受到當時那種蓬勃嚮上的國傢氣象。書中對史料的引用也顯得非常審慎,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通過流暢的敘事筆法,避免瞭枯燥的說教。尤其是在描述玄武門之變那樣的重大曆史事件時,作者沒有簡單地進行道德評判,而是深入挖掘瞭權力鬥爭背後的復雜人性。這本書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即便是對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也能很快抓住重點,領略到那個波瀾壯闊時代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色彩斑斕的時代畫捲,讓人忍不住一頁一頁地探尋下去,迴味無窮。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帝國黃昏:唐末農民起義與社會重構》這本書。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將焦點完全集中在唐朝末年那個風雨飄搖的階段,筆觸冷峻而有力。作者似乎有一種天生的曆史同情心,他沒有用簡單的“暴君”或“亂臣賊子”的標簽去定義黃巢或王仙芝,而是努力還原瞭底層民眾在長期貧睏和壓迫下爆發的社會動力。書中對起義軍的組織結構、口號的社會內涵,以及他們與地方豪強、官僚體係之間的復雜互動,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挖掘。閱讀過程中,我深感震撼,曆史不再是帝王將相的專利,而是無數普通人命運的悲歌匯集。這本書對社會史和農民史研究的貢獻是巨大的,它迫使讀者去直麵一個強大的帝國是如何在內部矛盾的不斷激化中走嚮崩潰的,讀後令人沉重,但又深思不已,極具現實警示意義。

評分

坦白說,初捧《盛世餘暉:唐帝國轉型期研究》時,我還有點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充斥著晦澀的理論模型。然而,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能夠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精微的社會結構分析完美地結閤起來。作者對唐代中後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以及土地兼並問題的探討,視角相當犀利。它不像某些通史那樣停留在事件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製度的內在邏輯是如何一步步導緻帝國肌體的衰弱。特彆是關於“安史之亂”的成因分析,書中從軍事製度的變革(府兵製的瓦解)追溯到經濟基礎的變化,邏輯鏈條非常完整,讀後豁然開朗,對“由盛轉衰”的那個臨界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的某些論斷,比如對“藩鎮的半獨立性”的界定,頗具啓發性,讓人在閤捲之後,仍能對曆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進行再思考。對於想要超越基礎知識、深入理解唐朝政治運作機製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參考。

評分

我最近在追的一套名為《長安的流光碎影》的文集,風格極其清新脫俗,完全是另一種品讀曆史的體驗。它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麵,也沒有復雜的朝堂博弈,而是聚焦於唐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側寫和文化氛圍的營造。作者的文字功底極佳,讀起來像是在品嘗一杯上好的清茶。書中對那個時代詩歌、書法、繪畫乃至日常服飾、飲食風尚的描述,細膩得令人心醉。比如,書中描繪詩人飲酒賦詩的場景,那種率性與灑脫,仿佛能透過紙麵感受到盛唐的浪漫氣息。更妙的是,作者擅長將曆史人物的小故事與時代背景巧妙地串聯起來,比如通過幾封書信往來,就能勾勒齣一個邊塞詩人的孤獨與豪邁。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治愈,它讓我體會到,一個偉大的時代,不僅有廟堂之高,更有江湖之遠,有尋常百姓的煙火氣和文人的風雅誌趣,它展現瞭一個立體、豐滿、充滿生命力的文明。

評分

我最近翻閱的一部名為《絲路駝鈴:唐代中外交流史》的書籍,簡直讓人大開眼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唐朝僅僅是一個東方帝國的傳統認知。作者以絲綢之路為綫索,詳盡地展現瞭唐代海納百川的國際化視野。無論是粟特商人的活躍身影,還是來自波斯、大食的使節,乃至於日本的遣唐使,他們的到來如何深刻地影響瞭唐朝的宗教、藝術乃至生活習慣,書中都有精彩的論述。尤其是對佛教東傳過程中,不同文化間的碰撞與融閤的分析,非常精彩,展現瞭當時世界主義的精神麵貌。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聞到瞭長安城中異域香料的氣味,聽到瞭不同語言的交流聲,這種強烈的沉浸感,來自於作者對跨文化交流細節的精準捕捉。這本書不僅是對唐朝輝煌的贊頌,更是對人類文明交流史的精彩注解,讀完之後,對“大唐氣象”的理解又增加瞭一個維度。

評分

好書啊

評分

正版圖書!!值得購買!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通熟易懂,故事性強。。。。。。。

評分

買瞭之後鬱悶瞭,完全就是給初中以下的朋友看的,內容類似初中曆史書

評分

通熟易懂,故事性強。。。。。。。

評分

挺好的一本書,喜歡。

評分

我真的希望看到真實的曆史,但我們恐怕隻能無限的接近真的曆史。

評分

發貨很快,正版書,下次還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