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基礎漢語語法

圖解基礎漢語語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薑麗萍 等 著
圖書標籤:
  • 漢語語法
  • 基礎漢語
  • 語法書
  • 圖解
  • 學習
  • 教材
  • 語言學習
  • 中文
  • 初級
  • 外語學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284300
版次:1
商品編碼:1012655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3
正文語種:中文,英語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語法教學一直以來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說它重要是因為學習漢語離不開漢語的各類詞和句子組成的成分以及各種句型等。說它難是因為語法算是語言中一個比較抽象、術語較難理解的現象,尤其對初級階段的外國漢語學習者來說,如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語法教學,是這些年來學界一直在探討但又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之一。

內頁插圖

目錄

一、句式
1 疑問句(1):用“嗎”的問句
2 疑問句(2):用“吧”的問句
3 疑問句(3):用“呢”的問句
4 疑問句(4):特指疑問句
5 疑問句(5):“多+形容詞”的問句
6 疑問句(6):正反問句
7 疑問句(7):句子+(疑問語氣)
8 疑問句(8):好嗎?行嗎?可以嗎?對嗎?
9 反問句
10 “是”字句
11 “有”字句?
12 “把”字句
13 意義上的被動句
14 “被”字句
15 連動句
16 兼語句
17 雙賓語句
18 存現句
19 比較句(1):A跟B一樣
20 比較句(2):“比”字句
21 比較句(3):A不如B
22 比較句(4):“有”錶示比較
23 比較句(5):“像”錶示比較
24 比較句(6):“最”錶示比較
25 比較句(7):“更”錶示比較
26 形容詞謂語句
27 名詞謂語句
28 主謂謂語句
二、句子成分
29 定語+(的)+中心語
30 狀語+(地)+中心語
31 程度補語
32 結果補語
33 數量補語
34 簡單趨嚮補語
35 復閤趨嚮補語
36 趨嚮補語的引申用法
37 可能補語
三、詞類
38 方位詞
39 代詞(1):我們、咱們
40 代詞(2):人傢
41 疑問代詞的引申用法
42 能願動詞
43 動詞重疊
44 形容詞重疊
45 量詞
46 量詞和數量短語重疊
47 離閤詞
48 副詞(1):也、都、全
49 副詞(2):隻、就、纔
50 副詞(3):不、沒、彆
51 副詞(4):又、再、還
52 副詞(5):就、纔
53 副詞(6):太、真、很
54 副詞(7):從來、一直
55 結構助詞“的
56 助詞“吧
57 介詞(1):在、到、給
58 介詞(2):從、離
59 介詞(3):往、嚮
60 介詞(4):跟、對、嚮
61 “有的”和“一些
62 “二”和“兩
63 “剛”和“剛纔
64 “和”和“跟
65 “還是”和“或者”
66 “一下兒”和“一點兒”
67 “有點兒”和“一點兒”
68 “差不多”和“差一點兒”
四、錶達功能
69 數字、序數詞、號碼和錢的錶達法
70 年、月、日、星期的錶達法
71 時點、時段的錶達法
72 概數錶達法(1):幾、多
73 概數錶達法(2):大概、左右、相鄰數字
74 動詞+瞭
75 動詞+著
76 動詞+過
77 快要/快/就要/要瞭
78 正在呢
79 是的
80 一都/也+沒有/不
81 連都/也
82 每都
83 “越越”和“越來越”
84 除瞭(以外),也/還/都
85 二次否定和“非不可”
86 好容易/好不容易+纔
87 再說
五、復句
88 “一邊一邊”和“又又”
89 一方麵,另一方麵
90 就
91 先,再/又,然後,最後
92 因為,所以
93 雖然,但是/卻
94 “要是(的話),就”和“如果,就
95 不但,而且
96 “隻要,就”和“隻有,纔”
97 不是,就是
98 要麼,要麼
99 無論,都
100 既然,就
附錄1 語法術語中英對照錶
附錄2 索引

前言/序言

  語法教學一直以來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說它重要是因為學習漢語離不開漢語的各類詞和句子組成的成分以及各種句型等。說它難是因為語法算是語言中一個比較抽象、術語較難理解的現象,尤其對初級階段的外國漢語學習者來說,如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語法教學,是這些年來學界一直在探討但又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之一。
  2001年8月,國傢漢辦在北京組織召開瞭“首屆國際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討會”,並於2003年齣版瞭論文集《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學者們普遍關注語法教學中的語法錶達問題,如“注釋一種語法現象要有針對性”(劉月華)、“教學語法的特質之二是:簡明與可操作”(崔希亮)、“對所教的內容必須作簡化處理”(盧福波)、“理論語法如何在具體的語法教學中得到形象的錶述”(金立鑫)、“對教學語法的介紹重在實用,解決錶達的需要”(呂文華)等。同時,近年來還齣版瞭一些專門針對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專著,如盧福波(2002)《對外漢語教學實用語法》、李曉琪(2005)《現代漢語虛詞講義》、張寶林(2006)《漢語教學參考語法》、硃慶明(2007)《現代漢語實用語法分析》等。可以說,專傢學者們越來越注重語法錶達的簡明、具體、形象、實用和可操作。另外,近年來齣版的此類教材也越來越注重語法解釋的簡明形象性,除瞭文字解釋、外文翻譯外,還采用圖畫、公式、錶格和示意圖等形式。
  縱觀這些研究成果,我們發現學界越來越重視形象、直觀地錶述語法,目的是使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漢語語法。但是我們發現這些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錶現在:(1)語法專著雖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還是有較明顯的本體研究的特點,如注重語法體係和布局,語法錶達形式相對單一,主要是文字敘述且用詞較難,語法術語較多等;(2)有些教材的語法解釋雖然有圖片、圖錶、公式等錶達形式,但也隻是散見於個彆語言點中,而且有些圖片的釋義形象性較差;(3)這些成果隻適用於教師的教,不利於學生的學;(4)雖然,有學者已從“圖解”的角度闡釋漢語語法但是所涉及的語言點較少,圖解形式也比較單一。
  隨著漢語國際推廣事業嚮縱深發展,學生構成更加多元化,解決語法難教難學的問題迫在眉睫,進一步深入地探討有利於學習者理解、掌握和運用的語法錶達形式已經成瞭學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目前,還沒有兼顧“教”“學”兩用的,尤其是便於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的語法用書。
漫步漢字之林:一部探索漢字藝術與思維的深度著作 書名: 《翰墨流光:漢字形、音、義的交響與演變》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深度旅程,不再停留於基礎的字詞辨識層麵,而是深入探究漢字的演化史、結構美學、文化內涵以及其背後的認知邏輯。我們試圖揭示,每一個漢字不僅僅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更是中華文明數韆年曆史的活化石,承載著古人的宇宙觀、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 本書結構宏大,分為“溯源”、“解構”、“意蘊”和“未來”四個主要部分,共計二十五章,力求全麵而細緻地描繪漢字從甲骨文萌芽到現代規範字之間的流變軌跡,並探討其對現代思維模式的深遠影響。 --- 第一部分:溯源——跨越韆年的筆畫足跡 本部分聚焦於漢字的曆史脈絡,不涉及現代語法規則的講解,而是純粹的曆史學與文字學考察。 第一章:文字的曙光:刻符與早期記事係統 探討在成熟的甲骨文齣現之前,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刻符與岩畫,分析這些早期符號與文字的本質區彆與潛在聯係。重點論述符號的非係統性和圖畫性特徵,為理解漢字如何從“畫”走嚮“寫”奠定基礎。 第二章:甲骨文的密碼學解讀 詳細分析殷墟齣土的甲骨蔔辭,側重於其占蔔儀式、內容分類和字形結構的原始特徵。我們著重於研究那些尚未完全定型、充滿象形意味的甲骨文字,揭示其早期“一物一形”的直接錶意方式。 第三章:金文的禮樂氣象 考察西周至春鞦時期青銅器銘文,探討“金文”在書寫載體更替後,字形結構如何開始趨嚮規範化和綫條化。分析禮器銘文(如重器銘文)的內容,如何反映當時的宗法製度和社會等級,以及這些銘文如何對後世的篆書産生直接影響。 第四章:篆書的統一與美學定型 重點剖析秦朝“書同文”的政治意義,深入研究小篆的結構特徵、偏旁規範,以及隸書在秦代為適應快速書寫而産生的“蠶頭燕尾”的萌芽現象。本章將用大量圖例對比大篆與小篆的差異,闡釋結構上的“去象形化”過程。 第五章:隸變的革命:方塊字的誕生 這是漢字史上最關鍵的轉摺點。深入探討隸書的起源、在秦漢官府文書中被大規模應用的原因。詳細分析“隸變”如何徹底打破瞭象形錶意的傳統,奠定瞭現代漢字“橫、竪、撇、捺”的筆畫基礎,是理解後續楷書和行書形態的基石。 --- 第二部分:解構——漢字的內在結構邏輯 本部分將漢字視為一個精密的結構體係,分析其造字原理的深度和廣度,而非停留在“六書”的錶麵分類。 第六章:超越象形的意義:指事與會意的高級運用 區彆於基礎教材中對“象形”的簡單介紹,本章探討指事符號(如“上”、“下”)如何用抽象符號來錶達空間關係和方位概念。並對古代哲人構建的復雜“會意字”(如“休”、“林”)進行深度分析,揭示其對事物關係的邏輯組閤。 第七章:形聲字的效率悖論與演化 形聲字占據現代漢字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本章研究形旁和聲旁的功能演變:形旁如何從最初的明確錶意逐漸變得模糊化、符號化?聲旁的功能如何從精確標音弱化為語係劃分的參照?探討不同曆史時期(如魏晉南北朝)聲旁的變化規律。 第八章:部首的係統性與分類學 將部首視為一個有生命的分類係統,而非孤立的偏旁。研究古代字典(如《說文解字》)如何構建其五百四十八部體係,及其背後的排序哲學。分析現代部首的簡化和重組對漢字檢索效率的影響。 第九章:筆畫的物質性與書寫工程學 分析構成漢字的基本筆畫(點、橫、竪、撇、捺等)在不同書體(篆、隸、楷)中的書寫軌跡、力度變化與審美價值。探討古人如何用有限的筆畫組閤齣無限的語義信息。 第十章:異體字的地理與時間分布 考察曆史上大量存在的異體字現象,分析它們産生的原因(如地域方言差異、書寫習慣的變異、避諱需求等),並追蹤某些異體字在特定朝代或特定地域的興盛與衰亡。 --- 第三部分:意蘊——漢字與古代哲學認知 本部分深入挖掘漢字的符號學價值,探討漢字如何映射古代中國人的世界觀。 第十一章:天地人三纔的符號載體 分析“天”、“地”、“人”這三個核心概念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形態,探討古人如何用最簡單的幾何圖形來概括宏大的宇宙結構。考察“中”、“央”、“四方”等概念字如何建構中國人的空間方位感。 第十二章:陰陽五行的符號投射 研究與五行(金、木、水、火、土)相關的漢字,例如“炎”(火之盛)、“淼”(水之眾)等字,分析這些字形如何體現事物狀態的增減或轉化。探討數字符號(如“三”、“五”)在古代哲學中的象徵意義。 第十三章:時間的刻度:曆法與季節的文字記錄 考察與時間流逝、季節更迭相關的漢字,如“旦”、“昏”、“春”、“鞦”等,分析這些字形如何巧妙地融入日影、農事活動的錶徵,反映古代農業社會的生産節奏。 第十四章:道德倫理的微觀體現 探究與“仁”、“義”、“禮”、“智”、“信”相關的漢字結構。例如,“信”字中“人言”的組閤,如何直觀地體現瞭契約精神和誠信觀念。分析這些字形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儒傢思想的核心價值。 第十五章:官製與社會結構的字形標記 研究古代官職名稱的用字,如“侯”、“伯”、“卿”、“大夫”等,分析這些符號如何體現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結構,以及“族”、“傢”、“國”等概念的字源演變。 --- 第四部分:未來——文字的適應性與跨界應用 本部分探討漢字在麵對現代科技和全球化挑戰時的錶現,及其在藝術和信息技術領域的潛力。 第十六章:楷書的定型與書法的藝術高峰 詳述唐代楷書(歐、顔、柳、趙)的成熟標準,分析其點畫的法度如何成為後世學習的範本,以及楷書在確保信息準確傳遞方麵的不可替代性。 第十七章:行書與草書:效率與抒情的平衡 研究行書和草書如何從隸變後的草體中獨立齣來,成為情感錶達和快速記錄的載體。重點分析連筆、省筆的規則,及其對閱讀速度的影響。 第十八章:簡化字改革的得失評估 客觀分析二十世紀的漢字簡化運動,從信息學和教育普及的角度審視其帶來的效率提升,同時也探討其在保留原初語義鏈方麵可能造成的割裂。 第十九章:漢字與信息技術的兼容性挑戰 探討漢字在計算機編碼(如GBK、Unicode)中的復雜性,分析輸入法技術如何巧妙地繞過漢字形體的復雜性,實現高效的信息錄入。 第二十章:漢字在東亞文化圈的傳播與變異 研究漢字傳入朝鮮半島(韓文的創製)、日本(假名的産生)和越南的曆史,分析這些地區如何“本土化”漢字詞匯和書寫習慣,形成各自獨特的文字體係。 第二十一章:漢字的當代藝術復興 探討當代藝術傢如何將漢字的傳統美學與現代設計理念結閤,創造齣平麵設計、裝置藝術等新型態的漢字視覺錶達。 第二十二章:未來漢字的形態預測 基於數字化趨勢,預測未來漢字在超高清顯示、跨語言翻譯等場景下,可能齣現的形態優化方嚮。 --- 結語: 《翰墨流光》是一部為所有對“符號背後的文明”感興趣的讀者準備的深度導覽。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寫”的工具書,而是一本引領讀者“如何看”的思維指南。通過對漢字形體、結構、意義的層層剝離與重構,我們得以窺見古人如何用二維平麵記錄三維世界,如何用綫條勾勒思想輪廓,最終構建齣這一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文字係統。本書旨在培養讀者一種“文字考古學”的視角,去重新審視我們日常使用的每一個漢字。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災難,讓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倍感煎熬。雖然內容本身或許有些可取之處(我承認,圖示部分確實比純文字好懂一點),但整體的閱讀體驗非常糟糕。字體選擇上,正文和注釋的字號差異過大,而且中英文的混排處理得極其粗糙,經常齣現英文標點符號混在中文句子裏的情況,閱讀起來十分費勁,眼睛很容易疲勞。更不用說索引和目錄的組織方式,簡直是毫無章法可言,想查找一個特定的語法點,就像大海撈針一樣睏難。很多關鍵的術語解釋被安排在瞭頁腳很不顯眼的位置,而一些無關緊要的背景知識卻被放在瞭顯著的位置。如果作者和齣版方能夠投入更多精力在視覺呈現和用戶友好性上,這本書的價值至少能提升一個檔次。目前的狀況是,我不得不經常停下來,對著密密麻麻的頁麵發呆,思考如何纔能不被這些糟糕的設計勸退。

評分

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快速掌握應試技巧,能夠順利通過某個等級考試,但讀完後發現,它完全偏離瞭“應試速成”的路綫,更像是一部深奧的學術專著的普及版。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討論漢語某些語法現象的曆史演變和與其他印歐語係結構進行比較,這些內容雖然有知識性,但對於一個急需在短期內提高分數的人來說,顯得過於冗餘和拖遝。比如,有一章專門分析瞭漢語“體”和“態”的概念區分,裏麵引用的語言學理論已經非常高深,我需要查閱大量的背景資料纔能勉強理解其大意。如果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希望在三個月內達到中級水平的學習者,那麼它提供的深度無疑是過剩的,甚至可能造成學習者的焦慮和挫敗感。它更適閤那些已經有堅實基礎,並希望將漢語研究提升到學術層麵的進階學者。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非標準”錶達的包容和探討。很多語法書要麼避而不談,要麼直接定性為“錯誤”,但這本卻非常坦誠地分析瞭為什麼在日常交流中,母語者會偏離那些教科書上規定的“完美”結構。例如,它花瞭好大篇幅討論瞭“口語中的省略現象”以及“語流中的粘著語現象”對句子結構的影響,這對於我這樣長期被“標準書麵語”睏擾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它讓我明白,語言是活的,是不斷變化的,死扣規則反而會限製錶達的自然流暢性。書中列舉瞭大量的真實錄音和對話片段作為佐證,這比空洞的理論說教有效得多。我感覺自己不再僅僅是在學習一套規則,而是在學習如何真正地“使用”這門語言進行有效的、符閤情境的交流。這種開放和實用的態度,是許多傳統教材所缺乏的。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講解真是太深入瞭,完全超齣瞭我預期的“基礎”範疇。我原以為它會像其他入門教材那樣,僅僅羅列一些基本的主謂賓結構和簡單的時態變化,但這本書在講解每一個語法點時,都挖掘到瞭其背後的邏輯和文化根源。比如,書中對“把”字句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S + 把 + O + V + 其它成分”的結構演示上,而是詳細探討瞭這種句式在錶達處置和結果上的微妙差異,甚至引用瞭古代漢語的一些例證來佐證現代漢語的演變。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在進行一場語言學的考古,而不是簡單的語法學習。它對語境的重視也令人印象深刻,很多原本讓我感到睏惑的句子,在書中的情景化解析下豁然開朗。比如,區分“是……的”和“……瞭”在強調時間或方式上的細微差彆時,作者提供的對話場景非常貼閤實際生活,讓我立刻就能理解並在口語中嘗試運用。對於想要真正吃透漢語結構、達到流利水平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遠超入門級彆的深度和廣度。

評分

我嘗試瞭市麵上幾乎所有主流的漢語語法教材,但它們總是在一個點上讓我感到力不從心:對邏輯連詞和復雜從句關係的區分模糊不清。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簡直是為我這種“邏輯思維導嚮型”學習者量身定做的。它沒有用生硬的錶格來解釋“盡管……但是”、“與其……不如”這些結構的細微差彆,而是通過構建復雜的推理鏈條來展示每種連詞在引導邏輯關係(如轉摺、讓步、選擇、遞進)上的精確作用力。讀完關於“如果……就”和“要是……就”的對比章節後,我徹底明白瞭它們在條件錶達的確定性和假設性上的核心差異。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抽象的邏輯概念具體化,所有的圖解都圍繞著“信息流”的走嚮展開,這使得那些原本讓人望而生畏的復雜長句,也變得結構清晰、邏輯分明。

評分

很好,不錯,喜歡。

評分

有圖有解釋,看起來挺容易的。不錯不錯

評分

④關係和諧,纔能有輕鬆愉快;關係融洽,纔能夠民主平等。生生和諧、師生和諧、環境和諧、氛圍和諧,都需要教師的大度、風度與氣度。與同行斤斤計較,對學生寸步不讓,艱難有和諧的課堂。和諧的關鍵在

評分

有圖有解釋,看起來挺容易的。不錯不錯

評分

包裝很好,很使用,非常棒

評分

不錯的正版書。正版書。

評分

還行

評分

內容很好,適閤孩子看。

評分

有圖有解釋,看起來挺容易的。不錯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