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微生物生理学

高等学校教材:微生物生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生玉 等 著
图书标签:
  • 微生物学
  • 生理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生物学
  • 微生物生理学
  • 大学教材
  • 生命科学
  • 医学
  • 生物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001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14422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微生物生理学角度阐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进展情况,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一体,力求反映微生物生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及趋势。重点内容包括: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微生物的次级代谢及其调节、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环境、微生物的分化、基因组时代的微生物生理学等。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取材新颖,图文并茂。可作为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微生物制药、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上述专业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微生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范围1
一、研究对象1
二、研究范围2
第二节微生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2
第三节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和展望4
一、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4
二、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6
主要参考文献9
第二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0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10
一、细胞壁11
二、细胞质膜和间体17
三、细胞质和内含物19
四、核区28
五、细胞壁以外的构造28
第二节真核微生物33
一、细胞壁33
二、鞭毛与纤毛34
三、细胞质膜35
四、细胞核35
五、细胞质和细胞器36
第三节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比较41
一、一般特性的比较42
二、古生菌、真细菌与真核微生物的比较43
主要参考文献44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45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45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45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46
三、微生物的营养要素47
第二节微生物营养物质的运输53
一、单纯扩散53
二、促进扩散53
三、主动运输54
四、基团转移56
五、膜泡运输57
第三节营养物质运输的调节58
一、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58
二、环境条件58
三、载体物质生物合成调节58
四、载体物质生理活性调节59
第四节代谢产物的分泌60
一、氨基酸的分泌60
二、核苷酸的分泌61
三、胞外酶的分泌61
主要参考文献62
第四章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63
第一节代谢概论63
一、代谢类型63
二、微生物代谢的研究方法64
三、生物能学原理66
第二节葡萄糖酵解途径69
一、EMP途径69
二、HMP途径70
三、ED途径71
四、WD途径72
五、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74
第三节发酵作用74
一、发酵平衡75
二、乙醇发酵和甘油发酵75
三、乳酸发酵76
四、丙酸发酵77
五、丁酸发酵与丙酮�捕〈挤⒔�77
六、混合酸发酵与丁二醇发酵78
第四节呼吸作用80
一、有氧呼吸81
二、无氧呼吸84
第五节能量产生85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85
二、氧化磷酸化86
三、光合磷酸化87
第六节生物大分子的降解87
一、多糖和二糖的分解88
二、蛋白质的分解90
三、核酸的分解90
第七节其他单糖物质的分解91
一、果糖的分解91
二、甘露糖的分解91
三、半乳糖的分解92
四、戊糖的分解92
第八节其他化合物的生物氧化92
一、含氮化合物的分解92
二、脂类物质的分解96
三、烃类化合物的分解100
四、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101
五、聚β�掺腔�丁酸的分解101
主要参考文献103
第五章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05
第一节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05
一、氨的氧化105
二、硫的氧化106
三、铁的氧化107
四、氢的氧化107
第二节光合微生物的光能转换108
一、光能无机营养微生物109
二、光合色素109
三、光合单位110
四、光合磷酸化110
五、嗜盐细菌的光能转换111
第三节甲基营养型细菌的生物氧化112
一、甲基营养型细菌112
二、一碳化合物的氧化113
第四节产甲烷细菌的生物氧化114
一、产甲烷细菌的特征114
二、产甲烷细菌的生物氧化和甲烷的形成114
主要参考文献115
第六章微生物的合成代谢116
第一节生物合成三要素与合成代谢的一般原则116
一、生物合成三要素116
二、合成代谢的特点117
第二节二氧化碳的固定117
一、自养型微生物CO2的固定117
二、异养型微生物CO2的固定120
第三节二碳化合物的同化122
一、乙醛酸循环122
二、甘油酸途径122
第四节糖类的合成123
一、单糖的合成123
二、糖核苷酸的合成及相互转化125
三、多糖的合成125
第五节脂类的合成132
一、脂肪酸的合成132
二、磷脂的合成135
三、萜烯及其有关化合物的合成136
第六节生物固氮137
一、固氮微生物和固氮体系137
二、固氮的生化机制138
三、固氮作用的调节141
四、防氧保护机制142
五、固氮酶的检测142
六、共生固氮作用144
第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46
一、谷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146
二、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的合成148
三、丙酮酸衍生类型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52
四、丝氨酸�哺拾彼嶙灏被�酸的合成153
五、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154
六、组氨酸的生物合成154
第八节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56
一、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56
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58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160
四、辅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61
第九节核酸的合成161
一、DNA的合成162
二、RNA的合成164
三、核酸合成的抑制剂165
第十节蛋白质的合成167
一、信使RNA167
二、转运RNA168
三、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69
主要参考文献172
第七章微生物代谢调节174
第一节代谢调节的部位175
一、细胞(及细胞器)膜175
二、酶本身176
三、酶与底物的相对位置及间隔状况(代谢通道)176
第二节酶活性的调节176
一、激活和抑制177
二、酶活性调节的方式178
三、酶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181
第三节酶合成的调节185
一、酶合成的诱导185
二、酶合成的阻遏186
三、酶的诱导和阻遏的调节方式188
四、酶合成调节的分子机制191
五、反馈抑制与反馈阻遏比较197
第四节代谢调控198
一、产能代谢的调节:能荷调节198
二、细胞渗透性调控199
三、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200
四、发酵工艺条件的控制204
主要参考文献205
第八章微生物的次级代谢及其调节206
第一节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206
一、次级代谢产物类型206
二、次级代谢的特点208
三、次级代谢的生理功能210
第二节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212
一、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源212
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217
第三节次级代谢的调节控制227
一、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的调节227
二、碳代谢物的调节227
三、氮代谢物的调节228
四、磷酸盐的调节229
五、ATP调节229
六、酶的诱导调节230
七、反馈调节230
八、细胞膜通透性调节231
九、金属离子和溶解氧的调节232
十、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调节232
主要参考文献232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环境234
第一节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234
一、细菌个体的生长234
二、细菌群体的生长236
三、酵母菌的生长238
第二节丝状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240
一、丝状真菌的生长240
二、放线菌的生长243
第三节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生长的测定244
一、微生物的生长曲线244
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248
第四节微生物生长动力学249
一、分批培养249
二、连续培养250
三、补料分批培养254
四、同步分裂培养254
第五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56
一、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256
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261
第六节微生物对环境的反应269
一、微生物的趋向性与运动269
二、微生物抗高温的方式270
三、微生物对极端pH的抗性272
四、微生物的抗药性273
五、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抗性274
六、微生物的渗透调节275
主要参考文献275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化276
第一节细菌芽孢的形成277
一、枯草芽孢杆菌的生活周期277
二、芽孢的结构278
三、芽孢的形成过程及遗传控制279
第二节黏细菌的分化285
一、黏细菌的生活周期285
二、营养体的生长286
三、细胞聚集286
四、子实体形成287
第三节柄细菌的分化288
一、新月柄细菌的生活周期288
二、柄细菌细胞结构的发育289
三、柄细菌分化的遗传控制289
第四节酵母菌的生长与分化290
一、芽殖为主的无性繁殖290
二、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形成290
主要参考文献293
第十一章基因组时代的微生物生理学294
第一节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工具294
一、基因组的克隆294
二、DNA序列测定294
三、网络科学:DNA序列分析的互联网工具296
四、基因置换298
五、基因芯片298
六、蛋白质组学299
第二节传统研究工具301
一、突变筛选技术301
二、荧光标定细胞分离技术302
三、报告基因302
四、聚合酶链反应303
五、凝胶迁移率及超迁移率实验303
六、分子印迹检测技术305
七、双杂交分析306
主要参考文献308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微生物生理学的教材的简介,但内容聚焦于其他领域的书籍,确保不包含你提到的《高等学校教材:微生物生理学》中的任何具体内容。 --- 《现代生物化学导论:从分子到细胞》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生命科学、化学以及相关领域本科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现代生物化学基础。不同于侧重于特定生物体的生理过程或特定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本书构建了一个宏观的知识框架,重点阐述生命活动在分子层面上的基本原理和通用机制。我们聚焦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揭示生命系统如何在化学反应的驱动下维持其动态平衡与自我复制能力。 第一部分:生物大分子的基础构建 本书的开篇部分将读者带入生命化学的基石。我们首先详细探讨蛋白质的结构层次,从一级序列到复杂的三维折叠,阐释氨基酸残基的化学特性如何决定蛋白质的特定功能,包括酶的催化活性和结构蛋白的支撑作用。随后,内容将深入到核酸的分子结构,分析DNA和RNA在遗传信息存储和表达中的核心地位,强调碱基配对、双螺旋稳定性和转录、翻译过程中的关键酶促反应。 在糖类部分,我们关注单糖、双糖和多糖的化学多样性,以及它们在能量代谢和细胞识别中的结构-功能关系。脂质的讨论则侧重于其两亲性结构如何形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并探讨信号分子脂质的合成与降解途径。 第二部分:能量转换与代谢网络 生命活动的持续依赖于精确调控的能量流。本书的第二部分系统梳理了核心代谢通路,但这绝非仅仅是对特定代谢途径的罗列,而是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解析这些反应的驱动力。 我们详细阐述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TCA Cycle)以及氧化磷酸化的耦联机制。重点分析了电子传递链中涉及的跨膜质子梯度如何驱动ATP的合成,并对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和碳固定(卡尔文循环)进行结构化的描述,对比不同生物获取能量的策略。 代谢的调控是本书强调的重点之一。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变构效应、共价修饰(如磷酸化)以及基因表达的控制,确保代谢网络在环境变化时能够迅速、精确地适应需求。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宏观的代谢流分析方法,而非局限于单个生物体内的特定分支路径。 第三部分:信息传递与基因调控 现代生物化学的核心在于理解信息是如何从基因编码到功能表达的。本部分深入解析了中心法则的各个阶段,并重点探讨了调控机制。 在DNA复制和修复方面,本书详细描述了DNA聚合酶的结构、保真性机制以及多种修复途径(如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强调了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化学基础。转录调控部分,分析了原核和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的结合、启动子识别以及转录因子在基因开启和关闭中的精确作用。 翻译过程的化学细节,包括tRNA的氨酰化、核糖体的结构动态变化,以及终止机制,都得到了详尽的阐述。此外,我们探讨了后翻译修饰(PTMs)——例如蛋白质的泛素化、糖基化——如何作为快速、可逆的调控开关,影响蛋白质的定位、稳定性和相互作用。 第四部分: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 细胞必须能够感知并响应环境变化。本部分聚焦于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元件和通路。内容涵盖了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酪氨酸激酶受体等主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如何介导信号的跨膜传递。 我们将深入解析第二信使系统(如cAMP, IP3/DAG)的化学性质和放大效应。对蛋白激酶级联反应(如MAPK通路)的分析,将侧重于其模块化设计和在特定生理过程(如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专一性实现。这部分内容强调的是信号分子与受体之间的物理化学结合以及随后的构象变化如何驱动整个信号网络的激活。 本书的特色与受众 本书的叙述风格严谨而清晰,力求在保持科学准确性的同时,避免过度专业化的术语壁垒。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和精选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跨越不同生命形式的、统一的分子生物学视角。 本书特别适合那些希望深入理解生命现象背后化学原理的学生,它为后续深入学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乃至药物设计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化学基础。我们不侧重于特定生命体(如细菌或酵母)的特殊生命活动,而是着眼于生命普遍适用的、高度保守的分子机制。 --- 《环境毒理学:化学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估》 图书简介 《环境毒理学:化学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估》是一本面向环境科学、生态学、公共卫生以及化学分析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级教材。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系统的框架,用于理解和量化人为或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危害。本书的焦点完全集中在环境中的化学暴露、生物效应及其风险管理,与生命体的内部生理调控机制无直接关联。 第一部分:环境化学与暴露评估 环境毒理学的基石在于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本书首先回顾了环境化学的基础概念,包括化学物质在水、土壤和大气中的分配、迁移和转化过程。我们详细探讨了范德华力、溶解度、辛醇-水分配系数($K_{ow}$)等关键参数如何预测污染物在不同介质间的迁移趋势。 暴露评估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本书深入讲解了定性和定量的暴露模型,包括点源和面源污染物的扩散模型。内容涵盖了生物监测技术(Biomonitoring)和环境采样策略,用以确定生物体暴露于特定化学品(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的剂量水平和途径。 第二部分:毒理学效应的分子与细胞基础 虽然本书不涉及微生物的生理调控,但它详尽分析了化学物质如何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并引发毒性。我们将化学毒物的作用靶点归类,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层面: 1. 分子损伤: 探讨氧化应激(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产生机制,以及化学致癌物如何通过DNA加合物的形成,引发基因突变。 2. 膜损伤: 分析脂溶性物质对细胞膜的破坏性影响,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溶胞。 3. 受体干扰: 详细阐述内分泌干扰物(EDCs)如何模仿或阻断内源性激素的作用,干扰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和繁殖过程。 本书采用剂量-反应关系的核心概念,建立毒性效应的量化模型,并区分急性和慢性毒性的生物学特征。 第三部分:生态毒性测试与生物效应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态系统评估。我们系统梳理了不同生物学组织层次上的毒性测试方法: 个体水平: 介绍了水生生物(如藻类、水蚤、鱼类)的急性/慢性毒性测试(LC50, NOEC),以及陆生生物(如蚯蚓、植物)的生物测定标准。 种群与群落水平: 分析污染物如何通过影响繁殖率、生长速度,进而改变种群的动态平衡,以及对整个生物群落结构(如多样性指数)造成的影响。 生物放大与生物富集: 深入研究化学物质如何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导致高营养级生物体承受的风险不成比例地增加。 第四部分: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风险管理的实际应用。我们将风险评估流程标准化,涵盖了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四个关键步骤。重点讲解了如何计算风险商(Risk Quotient, RQ)来指导环境决策。 此外,本书探讨了风险管理和法规框架,包括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如REACH法规的原理),以及制定环境安全标准(如水质标准、土壤修复目标值)的科学依据。内容强调了建立“安全阈值”的挑战,以及如何平衡环境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 受众价值 本书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理论基础,帮助他们理解和量化化学污染物的生态足迹,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制定污染防治策略的权威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微生物教学工作的教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兼具学术深度和广度的教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教学脉络,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微生物生理学的核心概念。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经典实验的介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验设计思路、操作步骤的详细说明,甚至是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那将极大地减轻我的备课压力。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突出微生物生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微生物学的魅力和重要性。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教材不应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该是思想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能够帮助我突破学习上的瓶颈,尤其是在那些让我感到晦涩难懂的部分。我一直对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调控机制特别感兴趣,比如它们是如何应对环境压力而发生基因突变的,或者细菌的基因表达是如何被精确调控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些复杂的生化过程,而不是仅仅罗列一堆专业术语。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思维导图或者概念梳理,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可以帮助我构建起整体的知识框架,避免碎片化学习。另外,我对于微生物的群体行为和群体感应也充满好奇,了解它们是如何通过信号分子进行交流,形成生物膜,从而表现出协同效应的。如果书中能在这方面有所着墨,那将是巨大的惊喜。我对学术著作的要求比较高,希望它不仅内容翔实,而且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引领我思考,启发我的创新思维。对于一些前沿的研究动态,如果书中能够有所提及,我会感到非常欣慰,毕竟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这反而让我觉得它更加专业和严谨。拿到手里,厚度适中,纸张的触感也很不错,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劣质纸,印刷字体清晰,排版也比较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我之前对微生物学有一些基础的了解,但总感觉不够深入,尤其是在生理学这个部分,很多概念总是模模糊糊的。这次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希望能系统地梳理一下相关的知识体系,了解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生理特性。我比较关注的是关于微生物生长代谢的机制,比如它们是如何获取能量、合成必需物质的,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变化。书本的结构是否能够清晰地引导我从基础概念一步步深入,这是我期待的。我希望它能包含丰富的图示和表格,因为有时候文字描述会显得枯燥,而直观的图示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各种代谢途径的复杂过程。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比如在食品发酵、环境保护、医学诊断等领域,微生物生理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样能让我更好地认识到这门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评分

我一直对微生物世界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们虽然微小,却拥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和智慧。这本书的标题——“微生物生理学”,立刻吸引了我。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认识这些微小生物的窗户,了解它们是如何生存、繁殖、以及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我希望书中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微生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比如土壤中、水体中,甚至是人体内,它们是如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螺丝钉”的。我尤其想知道,微生物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比如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它们又是如何演化出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的。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关于微生物的有趣故事或者科学发现的历史,那将会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我也会更容易记住那些知识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微生物学不仅仅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更是一门充满生命活力和探索乐趣的科学。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为我接下来的研究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正在进行一项与微生物酶相关的课题,其中涉及到对特定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和鉴定。因此,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微生物酶的分类、活性调控、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等方面的详细介绍。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酶工程或者微生物发酵产酶的原理性指导,以便我能够更好地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发酵条件。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信息,比如它们是如何合成的,有哪些关键的中间产物,以及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或代谢工程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我对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现代微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也比较在意,比如高通量测序、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工具等,这些技术在深入研究微生物生理学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这本书能够对这些内容有所涉及,那它将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

评分

内容全面丰富。送货快。质量好。满意

评分

评分

省事,直接到家省事,直接到家

评分

评分

很好的书,正在看~ 书的内容很好,就是快递寄到时外面的塑料包装都破损了,幸好书未烂,希望京东在快递上更加强一点,正在阅读中,书不错,是正版,送给老公的。做父亲的应该拜读一下。以后还来买,不错给五分。内容简单好学,无基础的人做入门教材还是很不错的, 配料的讲解很细致,雕塑技法讲解也很细致。 人物雕塑难度不大,也有鲜明的形象个性,但算不上精美。 的确有可学之处,做入门教材还是不错的。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她还时常替读者找我签名。可是,自从学会从网上购书后,我再也没去过她那里了,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里,她要我教她在网上买书,这就是帮她在京东上买了这本书。好了,废话不说。在我还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丝毫不怀疑它是一本好书,很符合80后读者的口味。很难想象一本图书会被我看得像郭德纲的相声书一样,在地铁上都如饥似渴地手不释卷。人都说《红楼梦》是一部罕见的奇书,是人生的镜子,那么对于这部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令我感到了丝丝“找出心中所想”的意味,因为我不仅从中看出大论的味道,更是以一种看搞笑图书的心情在愉悦自己,事实上这本书确实不失幽默,在大论了一把之后确实愉悦了广大读者,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会像一本幽默小说一样去看这本书,因为多年来这类书的泛滥使我对其十分不屑。据悉,京东已经建立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东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时在全国超过360座城市建立核心城市配送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选择京东。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电影学院037?电影语言的语法:电影剪辑的奥秘》编辑推荐: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近500幅机位图、故事板贯穿全书,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电影语言;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致青年电影人的信:电影圈新人的入行锦囊》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教材,在翻译、审订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译笔简明、准确、流畅,惠及无数电影人。二、你是否也有错过的挚爱?有些人,没有在一起,也好。如何遇见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莫失莫忘》并不简单是一本爱情小说,作者将众多社会事件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俨然一部加长版的《倾城之恋》。“莫失莫忘”是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上刻的字,代表着一段看似完美实则无终的金玉良缘。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相爱时不离不弃,分开后莫失莫忘”,这句话是秋微对感情的信仰,也是她对善缘的执念。才女作家秋微近几年最费心力写的一本小说,写作过程中由于太过投入,以至揪心痛楚到无法继续,直至完成最后一个字,大哭一场,才得以抽离出这份情感,也算是对自己前一段写作生涯的完美告别。

评分

好~~非常的棒~!!~

评分

评分

很详细,好好好好好,特别好

评分

很详细,好好好好好,特别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