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丛书: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丛书: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秦元东,王春燕 著
图书标签:
  • 幼儿园
  • 区域活动
  • 生态学
  • 早期教育
  • 幼儿发展
  • 环境布置
  • 游戏教学
  • 观察学习
  • 探索性学习
  • 户外活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094912
版次:1
商品编码:1015763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9
字数:2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中的这些文章与我们在其他杂志上发表的一些相关论文一起,共同构成了本拙著的主要基础。在《学前教育》杂志的主编杜继纲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我们在《学前教育》(幼教版)2006年第3~12期组织“专栏·生态式区域活动”,集中介绍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相关理念以及实践探索。这促使我们更为深入和系统地思考与研究了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理论以及实践问题,推动了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理念的不断发展。

目录

序论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视角的转变001
一、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差异与互补001
二、集体活动: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的主导003
三、区域活动:中国儿童教育领域的舶来品 003
四、集体活动对区域活动:排异、同化、顺应、并存与对话005
五、幼儿园区域活动视角的转变:从二元对立到生态学007

第一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提出011
一、理论背景011
二、实践背景017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新视角032

第二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解析034
一、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034
二、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定位036
三、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区域”的特点039
四、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超越性045

第三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兴趣分析057
一、兴趣层次说057
二、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兴趣基础065

第四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挑战与应对074
一、对教师角色的挑战与应对074
二、对幼儿园课程的挑战与应对082

第五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空间策略089
一、空间优化策略089
二、区域设置策略092
三、共享区域:幼儿园区域空间的新视点093

第六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策略101
一、儿童的主动学习离不开丰富、有价值的环境和材料101
二、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105

第七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规则策略111
一、规则的必要性111
二、规则的特点115
三、规则的制订策略117
四、实践探索119

第八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观察策略124
一、观察的目的124
二、观察的角度125
三、观察的内容125
四、观察的解释128
五、观察的应对128
六、通过观察促进区域活动和非区域活动互动的一种实践探索129

第九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139
一、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选择方式,实施干预139
二、充分发挥材料“活”的价值——材料的投放与变更策略142
三、观察幼儿,实施评价——真正发挥分享环节评价的促进作用145
四、总结经验,启发思路——善于挖掘与利用区域活动前讨论的价值148

第十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策略151
一、分享交流中的常见问题152
二、分享交流的作用154
三、分享交流的策略157
四、分享交流的形式160

第十一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评价策略162
一、对教师的评价162
二、对幼儿的评价165
三、对环境的评价168

第十二章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互动策略172
一、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关系172
二、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互动的实践探索18l

第十三章 区域活动与区域活动的互动策略189
一、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二元对立向生态学思想的转变189
二、“区域”观念的转变189
三、相关区域的空间邻近设置,有助于引发与促进相关区域活动之间的互动190
四、区域分隔物的合理运用,有助于诱发与促进区域活动之间的互动191
五、公共活动场所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区域活动之间的互动193
六、区域材料的巧妙移置,有助于引发区域活动之间的互动195
七、适宜的规则,是区域活动之间有序互动的重要保障196
八、细致的观察,是区域活动之间有效互动的重要基础196
九、适宜活动线索的引入,有助于激发与促进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197
十、教师适时的参与,有助于激发与促进区域活动之间的互动198
十一、适当的分享交流,有助于引发与促进区域活动之间的互动199

第十四章 区域活动与家庭、社区的关系策略201
一、转变对待幼儿经验的观念是前提201
二、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资源库是基础202
三、关注与捕捉幼儿在家庭、社区中的经验,有助于生成新的区域活动203
四、细致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有助于引发相关的家庭、社区活动204
五、通过倡议书、家园联系栏等方式吸引家长参与,有助于引发区域活动与家庭之间的关系205
六、根据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有助于区域活动与家庭之间关系的丰富和深化206
七、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调查,是建立与深化区域活动和社区甚至家庭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207
八、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区域活动,是建立与深化区域活动和家庭、社区关系的一条辅助途径209
九、幼儿在家庭、社区中运用相关经验解决问题,是建立与深化区域活动和家庭、社区之间关系的一条不容忽视的途径210
十、根据需要提供相关资料,是建立与深化区域活动和家庭、社区之间关系的一条需要继续保留与不断完善的途径211
十一、适时的分享交流,是建立与深化区域活动和家庭、社区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促进机制212
结束语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释疑214
一、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空间的要求更高吗214
二、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材料的要求更高吗215
三、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吗217
四、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时刻都在互动吗219
五、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活动停滞不前时怎么办220
六、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吗221
主要参考资料223
后记228

精彩书摘

  第十章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策略
  分享交流的过程,实际是幼儿在各自经验的基础上彼此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经验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在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由于区域活动与非区域活动之间、不同区域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隔离状态,所以,分享交流主要局限于区域活动内部。这主要表现为将分享交流等同于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环节,而主要根源就在于区域活动与非区域活动之间不同程度的隔绝;还表现为分享交流的内容之间缺乏足够的内在有机联系,教师主要是采用依次的顺序对各个区域活动内容进行分享交流,这主要根源于不同区域活动之间不同程度的隔绝。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打破了区域活动与非区域活动、不同区域活动之间的“边界”,而代之以“边缘”,这就使得分享交流具有了许多新的特质与超越性,主要表现为分享交流内涵的拓展与品质的提升。其中,内涵的拓展主要表现为,分享交流不再仅仅局限于区域活动内部,更不再将分享交流仅仅等同于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环节,而是可以在区域活动开始、中间、结束、集体活动等任何需要的时候开展,这是广义的理解。从狭义的角度看,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指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环节。品质的提升主要表现为,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强调相关人员之间的分享交流。“相关”主要是经验的相关,具体地说,就是对一个共同话题感兴趣并且具有了相应的一些经验基础,这为分享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许多幼儿由于缺少相关经验而对其他区域活动内容的分享交流不感兴趣的现象;也正是这种相关的经验基础,使得所有分享交流参与者能够有话想说,产生高质量的观点碰撞与对话。因为对话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有一个对话参与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与相应的经验基础。

前言/序言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两种主要组织形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儿童教育领域而言,一个是引进的缺乏根基的“舶来品”,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根基深厚“主人”。在强调文化多元与交流的时代背景下,二者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呈现出了更加复杂多样的关系形态,主要包括排异、同化、顺应、并存与对话五种关系形态。这些不同的关系形态,体现了看待与思考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两种不同视角,即二元对立与生态学的视角。一、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差异与互补①
  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订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在这里,每个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活动,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自主选择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体验到快乐、成功和自信。这使得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和广大幼儿园的重视与普遍关注。
幼教新视野:在“生态”的种子中播撒成长的沃土 在儿童早期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我们一直探寻着那片最能滋养孩子心灵、激发其潜能的土壤。当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当孩子们渴望的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与真实世界、与自我、与同伴的深度连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便应运而生。这套《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丛书》,正是基于对儿童成长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教育生态的全新理解,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幼教图景。 本书,作为这套丛书的核心理念阐释,《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并非仅仅是对现有区域活动进行简单的梳理与改良,而是从一个更为宏观、更为系统、更为内在的“生态学”视角,重新审视和构建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与活动设计。它邀请我们跳出“活动”本身,去理解活动背后的“场域”——那是一个由物理空间、人际关系、精神文化、自然环境共同交织而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系统。 为什么选择“生态学”的视角? 儿童的成长,正如自然界中的万物生长,它不是线性的、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断演化的复杂过程。孩子需要一个能够提供丰富滋养、允许自由探索、鼓励自主发展的环境,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在阳光、空气、水分和适宜的土壤中舒展根系、向上生长。生态学强调的“系统性”、“相互依存性”、“动态平衡”以及“适应性”,恰恰是对儿童成长规律最贴切的比喻和最深刻的揭示。 将生态学原理引入幼儿园教育,意味着我们不再将孩子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将他们看作是这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的每一次观察、每一次尝试、每一次互动,都在悄然改变着这个系统的状态,也在深刻地塑造着他们自身的成长轨迹。 “区域活动”在“生态”视角下的重塑 传统的区域活动,往往侧重于提供特定的材料和任务,以期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然而,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区域活动”的意义被大大拓展。它不再是孤立的“小天地”,而是整个幼儿园教育生态系统中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功能性空间。 空间即环境,环境即教育: 物理空间不再仅仅是活动的场所,而是被赋予了生命和意义的“场域”。精心设计的区域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引导其自主学习,甚至成为一种无声的教师。书中所探讨的,是如何将自然元素、生活场景、艺术体验融入空间设计,使之成为孩子感官体验、情感连接和认知发展的“温室”。例如,一个模拟小溪流的区域,不仅能让孩子观察水的流动,更能引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甚至萌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即生命,生命即活动: 区域活动不再是预设好的“任务”,而是孩子在特定环境中,基于自身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主动参与、持续探究的生命过程。书中所倡导的,是如何打破学科界限,将游戏、学习、生活融为一体,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长”。这种活动是流动的、变化的、具有弹性的,它允许孩子犯错,允许他们走弯路,因为这些都是生命探索中不可或缺的养分。 关系即生态,生态即成长: 教师、幼儿、家长、社区,以及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复杂生态网络。区域活动是孩子们学习社会交往、建立情感连接、理解多元文化的重要场所。书中所强调的,是如何通过区域活动,促进教师之间、师幼之间、幼幼之间、家园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支持性的、充满活力的关系网络。每一个孩子,都在这个关系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被接纳、被支持,从而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本书将带给您什么? 《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著作,而是一份充满实践智慧的指南。它将: 提供全新的教育哲学: 帮助您理解儿童成长的本质,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力的唤醒和潜能的激发。 解锁区域活动的无限可能: 告别程式化的活动设计,学习如何从生态学的视角,创造出真正能够吸引孩子、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区域活动。 指导您构建“会说话”的环境: 学习如何利用空间、材料、色彩、光线等元素,为孩子打造一个充满探索魅力、激发想象的“第三教室”。 启发您成为“生态引导者”: 了解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扮演好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真正做到“尊重儿童,顺应天性”。 强调关系的构建与维护: 学习如何通过区域活动,促进师幼、幼幼、家园之间的和谐互动,形成支持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 引导您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重新定义对教育效果的评判标准,将目光聚焦于儿童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索过程、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 这不是关于“教什么”,而是关于“如何让孩子生长”。 本书所倡导的生态学视角,是对当下幼教领域的一次深刻反思与前瞻性探索。它邀请每一位教育者,静下心来,观察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用心去感受他们与世界互动的每一个瞬间。 在这一全新的视野下,区域活动不再是简单的活动组织,而是成为孩子们体验生活、感知世界、发展个性的生动课堂。它们是孩子们自由探索的港湾,是他们与同伴共舞的舞台,更是他们播撒梦想、收获成长的沃土。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关于“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深度旅程,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壤中,为孩子们种下好奇、勇气、合作与爱的种子,静待他们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这套丛书,包括《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旨在为致力于回归儿童本真、追求高质量幼教的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行的实践指导,共同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童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淡雅的翠绿色调,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春日里初生的嫩芽和清晨的露水,那种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头一松。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这绝对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它带着一种自然的、有机的生命力。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很舒服,这在阅读体验上是个加分项。装帧的排版清晰明了,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疲劳。特别是那些章节的标题设计,不落俗套,总能引发人对后面内容的进一步好奇。虽然我还没深入研读核心内容,但仅从这个“外壳”和初步的翻阅体验来看,它无疑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出版物,展现出一种对细节的尊重,这让我对书中蕴含的真知灼见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我们走进一个更加和谐、更具生命力的教育空间。

评分

书中的一些配图和案例插叙,虽然我只是匆匆一瞥,但已能感受到其选取的用心。它们没有采用那种过度美化、失真的场景照片,而是呈现出一种真实、生动的课堂瞬间。那些照片里孩子的眼神、肢体语言,透露出一种真正的专注和投入,没有刻意的摆拍痕迹。这种“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让作为一线工作者的我们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模板。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穿插案例时所使用的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不张扬,却富有力量。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迷茫时,不动声色地递给你一个视角独特的参照物,让你茅塞顿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远胜于生硬的指令。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给我一种非常沉稳、睿智的感觉,仿佛作者是一位走过许多弯路后,最终抵达彼岸的智者。语言的运用非常精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处处体现出一种深厚的底蕴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论述到区域活动与儿童长期发展之间的关联时,作者采用了非常严谨的论证方式,既有理论的支撑,又不失实践的温度。这使得这本书在面对那些习惯于追求“快速见效”的教育思潮时,能够提供一种坚实的、面向未来的价值锚点。它鼓励我们慢下来,去相信那些看不见的、需要时间才能显现的教育成果。读起来,就像是聆听一场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既能满足智力上的求知欲,又能在情感上获得共鸣。

评分

初次浏览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时,我立刻被它那清晰而富有逻辑的层次感所吸引。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区域活动”的各种实践案例,而是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层层递进的思考框架。我注意到其中关于环境创设与儿童主体性的关系的论述,那种探讨角度非常新颖,不再是传统的“提供材料”的简单模式,而是深入到“关系建构”的层面。作者似乎在试图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每一个角落、每一种材料背后的深层含义,它们如何与孩子的内在探索欲产生共振。这种对基础理念的深入挖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操作指导,使得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要求读者必须停下来,进行深度反思,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经验。这种对“为什么”的追问,比单纯的“怎么做”更具穿透力。

评分

从内容布局上看,这本书似乎非常注重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集合。章节间的衔接过渡自然流畅,仿佛一条河流,从源头(理论基础)蜿蜒曲折,最终汇入实践的海洋。我猜想,它一定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如何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策略,并且这种转化必然是基于对儿童发展规律的尊重。这种系统化的建构,对于希望系统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说明书”,而是一个强大的“思考工具箱”,教会我们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地、创造性地去设计和实施区域活动,这才是教育专业性的真正体现。

评分

好书

评分

书还不错,就是快递不给力

评分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丛书: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

评分

很喜欢质量不错很喜欢质量不错

评分

很不错的下单 还不错价格优惠 书么也还不错吧

评分

不错,很适用,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的书哦。。。。。。。。。。

评分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秦元东,王春燕写的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丛书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很不错,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中的这些文章与我们在其他杂志上发表的一些相关论文一起,共同构成了本拙著的主要基础。在学前教育杂志的主编杜继纲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我们在学前教育(幼教版)2006年第3~12期组织专栏·生态式区域活动,集中介绍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相关理念以及实践探索。这促使我们更为深入和系统地思考与研究了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理论以及实践问题,推动了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理念的不断发展。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两种主要组织形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儿童教育领域而言,一个是引进的缺乏根基的舶来品,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根基深厚主人。在强调文化多元与交流的时代背景下,二者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呈现出了更加复杂多样的关系形态,主要包括排异、同化、顺应、并存与对话五种关系形态。这些不同的关系形态,体现了看待与思考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两种不同视角,即二元对立与生态学的视角。一、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差异与互补①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区角活动等,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订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在这里,每个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活动,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自主选择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体验到快乐、成功和自信。这使得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和广大幼儿园的重视与普遍关注。第十章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策略分享交流的过程,实际是幼儿在各自经验的基础上彼此碰撞与交流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经验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在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由于区域活动与非区域活动之间、不同区域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隔离状态,所以,分享交流主要局限于区域活动内部。这主要表现为将分享交流等同于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环节,而主要根源就在于区域活动与非区域活动之间不同程度的隔绝还表现为分享交流的内容之间缺乏足够的内在有机联系,教师主要是采用依次的顺序对各个区域活动内容进行分享交流,这主要根源于不同区域活动之间不同程度的隔绝。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打破了区域活动与非区域活动、不同区域活动之间的边界,而代之以边缘,这就使得分享交流具有了许多新的特质与超越性,主要表

评分

很不错的下单 还不错价格优惠 书么也还不错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