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與中國:曆史事件的關係研究》中譯稿通過大量中外曆史文獻資料的比較分析與研究,不但介紹瞭西方史學研究中常用的曆史比較法,而且還具體地通過對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的交通與阻斷的分析,說明瞭古代羅馬帝國與中國之間的時隱時現的不可分割的聯係。關於中國與東羅馬關係的研究,雖然早在19世紀時已由夏德的《中國與羅馬東部》開其端,張星娘在《中西交通史料匯編》中接其後,但它們僅停留在地名、人物和史實的考訂方麵,尚未能將東西方的曆史作一有機的對比聯係,從而找齣它們的相互關係,特彆是漢代對西域的經營對羅馬帝國的影響。
海報:
第一章 愷撒奧古斯都提比略(自公元前74年至公元37年間發生於羅馬帝國東部和歐洲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事件之間的相關性;黑海作為聯係東西方的環節;蠻族部落的活動)
第二章 蓋烏斯剋勞狄烏斯尼祿
羅馬和帕西亞(自公元38年至公元70年間發生於羅馬帝國東都和歐洲的事件)
帕西亞和中國(自公元前60年至公元63年間發生於喀什噶爾和帕西亞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
第三章 韋斯巴薌多密喜安圖拉真
歐洲的戰爭
公元70~107年
婦
中國、帕西亞和羅馬帝國東部(自公元72年至公元107年間發生於喀什噶爾和帕西亞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
中國、濛古和歐洲(自公元前63年至公元107年間發生於天山地區和中歐發生的事件)
觀察與評論(由維斯圖拉河到黃河之間各民族之間的聯係)
結論
對蠻族入侵問題的一些解釋
曆史事件之間的關係
觀察與評論
附錄
書刊名稱縮略錶
早就想買瞭,感謝京東
評分如:在前一個地區(天山或羅馬東部)發生戰爭,後一個地區(潘諾尼亞境內的多瑙河或多瑙河下遊及萊茵河)也發生戰爭;前一個地區沒有戰事,後一個地區也平靜安寜。這足以說明亞洲的戰爭與歐洲的局勢是密切相關的。亞洲的戰爭和歐洲的蠻族入侵是一係列互相關聯的事件,這一發現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說明瞭曆史事件之間有著一種規律,而這一規律迄今未引起重視。更重要的是,它擴展瞭曆史研究工作的視界。
評分中國人與塔裏木地區諸國、並通過他們及其他中介國傢與敘利亞形成的貿易關係是舉世矚目的。同樣,正如本書所討論的那樣,當塔裏木的商路上發生戰爭時,在帕西亞,在亞美尼亞或敘利亞邊境地區也發生瞭動亂。顯然,塔裏木地區的戰爭阻斷瞭絲路的交通,進而引起絲路沿綫直至幼發拉底河流域各地的敵對行動。
評分大象學術書係。嗯值得一看。
評分大象學術書係。嗯值得一看。
評分大象學術書係。嗯值得一看。
評分一代文豪老捨的閱讀習慣有一個優美的名字—“印象法”。他說:“我讀書似乎隻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瞭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瞭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著名數學傢華羅庚則喜歡“厚薄”法。他認為,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說,讀書要紮紮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尋源、徹底清楚。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於增加瞭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瞭。這一步以後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做到融會貫通。經過這樣認真分析,就會感到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並不多,這就是“由厚到薄”這樣一個過程,纔能真正提高效率。 當代著名作傢秦牧的閱讀法有極為幽默的名字:“牛嚼”與“鯨吞”。“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復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而“鯨吞”則是指,鯨類中的龐然大物是以海裏的小魚小蝦為主食的,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噸整噸的小魚小蝦就進入鯨的胃袋瞭。“人們泛讀也應該學習鯨的吃法,一個想要學點知識的人,如果隻有精讀,沒有泛讀,知識是強壯不起來的。”
評分羅馬與中國的標題。。其實不好。
評分活動時候買的,還沒來得及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