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南怀瑾先生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书(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做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广泛关注,而且被译成英文,流传于西方国家。 南怀瑾 著述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有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地区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坦白讲,略显跳跃。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有清晰的章节划分和知识点的层层递进。有时,前一页还在讨论禅定中的“微细觉知”,后一页可能就突然转向了对慈悲心的广阔阐释,两者之间的过渡并非通过明确的逻辑链条连接,而是依靠一种情感和意境上的关联。这种非线性叙事,对于追求逻辑严密、结构分明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反复回溯和重读才能理清思路。对我个人而言,这种“跳跃”反而带来了一种探索的乐趣,仿佛在迷雾中前行,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它更像是一系列精心编排的冥想片段集合,而非一篇长篇论述。它要求读者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允许概念在脑海中自由地碰撞、融合。如果把这本书看作一幅画卷,那么它不是按部就班的写实主义作品,而更像是一幅意境深远的写意山水,需要读者自己去补全那些留白之处的无限可能。
评分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证悟”这个主题的处理方式非常含蓄。它没有给出任何可以被量化、被检验的“成功标志”,也没有许诺任何神通或境界。相反,作者似乎在反复强调,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什么“特殊能力”,而是为了达到一种“如实知见”的状态。书中对“空性”的探讨,也并非是抽象的哲学思辨,而是通过描述人在面对巨大损失或突如其来的喜悦时,内心那种瞬间的“放下”或“失重感”来侧面烘托。这种叙述方式非常考验读者的体悟能力。它要求读者不仅要动脑去理解文字的含义,更要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去共鸣作者所描绘的心灵场景。如果期待书中能找到一个清晰的“成就标准”列表,那么读完后可能会感到迷茫,因为这本书似乎认为,真正的证果是无法用语言完全界定的,它是个体生命经验的独特成果。它提供的是灯,而不是被灯照亮后的清晰景象。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老实说,非常古朴,甚至带有一种古典文学的韵味。这不是那种用现代白话文写就的、追求口语化和亲近感的佛学普及读物。它更像是从古籍中打捞出来的珍宝,字句之间凝练着历史的厚重感。我第一次阅读时,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对照着字典去理解某些用词,比如那些在当代佛教界已经不太常用的词汇组合。这种阅读体验,坦白讲,是有门槛的。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足够的耐心去“解码”。但一旦你跨越了这层语言的壁垒,你会发现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是极其严谨的。作者似乎非常珍视表达的精准性,每一个词的选择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拒绝任何模棱两可的表达。这种对语言的敬畏,反过来也提升了对法义本身的尊重感。它迫使我放慢速度,不仅仅是“看”文字,而是要“品味”文字背后的深意。我体会到,这种对语言的坚持,也许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的体现——对每一个念头的仔细审视与雕琢。对于追求学术严谨性和文本原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它可能需要更多的前置知识铺垫。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深度,光是“如何修证佛法”这六个字就让人心生敬畏。我当初是冲着这个标题去的,期待能找到一套系统、清晰的修持指南,能够指引我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条安顿身心的正道。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与我预期完全不同的体验。它没有直接抛出具体的禅修步骤,也没有详细解释晦涩的经论术语,反而像是引入了一场关于“认识自我”的深刻对话。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常常使用一些充满画面感的比喻来描绘心性的起伏,比如描述烦恼如何像夏日的骤雨,让人措手不及却又倏忽而过。这种写作方式,初读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不够“实操”,但细细品味,却能从中捕捉到一种对修行本质的洞察——真正的修证,也许并非外在技巧的堆砌,而是内在观念的彻底转变。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不直接给答案”的叙述方式,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心境平和的导师,在与你并肩而行时,不时点拨你脚下的路,而不是直接将你抱到终点。这种独特的引导方式,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正是在这种挑战中,我开始学着放下对“速成”的渴望,转而关注每一个当下心念的细微变化。
评分这本书在阐述概念时,并没有采取传统佛教论著中那种“宗派对立”或“教义详述”的路径。它似乎更倾向于从一种非常个人化、近乎于哲思散文的视角切入。书中很少提及具体的“某某法师如何开示”或者“某某经文的权威解释”,而是大量地运用生活中的日常场景来类比佛法义理。比如,它会用园丁如何照料一株植物的过程,来比喻修行者如何对待自己的妄念,这种类比既贴近生活,又不会让人感到说教。这种处理方式的妙处在于,它极大地消解了佛法中常常存在的距离感和神秘感,让“修证”这件事变得触手可及。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对于那些渴望了解佛教历史脉络、不同法门的派系区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指引是远远不够的。它像是一把精巧的钥匙,也许只能打开一扇特定的门,而通往其他房间的地图则需要读者自己去寻找。我个人认为,它更适合已经对基础教理有所了解,并开始寻求如何将理论融入实践的探索者。
评分好书!
评分我去年2017-07-13 19:42:39在这个商家买了《论语别裁》上下册 订单号: 59456844196
评分全新正版,质量非常好,发货很快,包裹里还放上了缓冲气囊,一路上书籍没有一点破损,绝对好评!
评分一直在文轩书店买书,以前在成都春熙路文轩店买,现在在文轩网上书店买,正版,价格优惠,方便快捷。值得信赖,推荐文轩网。
评分这本是南怀瑾先生系列著述中备受好评的。到书较快,全新品相,满意!
评分这矣书写的不错,排版也好,很适合中老年人看,价格由合理!直得点赞!
评分书是正版很好。
评分很好看,我非常非常喜欢。
评分南怀瑾先生的书对国学的推动很有意义,不错,快递及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