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物理数据分析

高能物理数据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 弗吕威尔特 著,朱永生,刘振安 译
图书标签:
  • 高能物理
  • 数据分析
  • 统计学
  • 蒙特卡洛
  • 程序设计
  • Python
  • ROOT
  • 机器学习
  • 实验物理
  • 数据挖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2026300
版次:1
商品编码:104043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高能物理数据分析》是由R.Frnhwirth等人所著编写,全书共分4个章节,主要对高能物理实验数据分析涉及的各方面内容作了系统地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实验数据的实时触发与过滤、模式识别、径迹和顶点拟合及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概念。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简介

《高能物理数据分析》根据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R.Frnhwirth等人所著《高能物理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High-Energy Physics)一书的2000年版(第2版)译出。
《高能物理数据分析》原著是一部在国际实验高能物理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它系统地介绍了高能物理实验数据分析涉及的各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在线实时分析和数据获取后的离线分析两大部分。在线分析包括事例的硬件实时触发、软件过滤和初步判选;离线分析包括带电粒子寻迹、径迹重建、粒子簇射重建、高速带电粒子产生的切仑科夫环像重建、径迹拟合、事例初级和次级顶点拟合等。此外,还简要描述了实验数据的物理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提取和选择的基本原理,利用图形来诠释数据和进行事例显示等。书中列举了许多实际的例子和大量原著的文献,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所阐述的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粒子物理、核物理、重离子物理、粒子天体物理、宇宙线物理、探测器设计和制造的实验物理工作者、工程师和研究生,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中译本序
译者的话
第2版序
第1版序
缩写词
符号
导言
第1章 实验数据的实时触发与过滤
1.1 触发与过滤的定义及目标
1.1.1 粒子加速器的一般性能
1.1.2 次级束流
1.1.3 散射实验中的能量平衡
1.1.4 亮度
1.1.5 加速器的时间结构
1.1.6 不同种类加速器的事例率
1.1.7 本底事例率
1.2 触发方案
1.2.1 在线数据减低
1.2.2 电子器件的死时间
1.2.3 真符合与假符合、偶然符合
1.2.4 多级触发
1.3 排队论、队列模拟和可靠性
1.3.1 排队论
1.3.2 队列模拟
1.3.3 可靠性理论
1.4 触发的分类
1.4.1 基于事例拓扑的触发
1.4.2 基于粒子种类的触发
1.4.3 基于能量沉积的触发
1.4.4 基于丢失能量的触发
1.4.5 基于不变质量的触发
1.4.6 基于相互作用点(顶点)的触发
1.4.7 接收度
1.5 触发的示例
1.5.1 固定流触发
1.5.2 基于集总延迟线的寻迹触发
1.5.3 基于内存查表法的寻迹触发
1.5.4 基于可编程阵列的径迹触发
1.5.5 基于变流程数据驱动处理电路的径迹触发
1.5.6 基于内容可定址存储器和查表法的径迹微程序处理电路
1.5.7 基于能量的触发
1.5.8 基于不变质量的数据驱动触发
1.5.9 基于神经网络对中性π介子的触发
1.5.10 基于顶点的触发
1.5.11 基于短寿命粒子在硅微条探测器申作用顶点的触发
1.6 触发的实现
1.6.1 电子器件
1.6.2 神经网络芯片
1.6.3 流水线
1.7 多线编程
1.7.1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1.7.2 并行处理
1.8 通讯线和总线系统
1.8.1 同步与异步总线
1.8.2 寻址
1.8.3 数据传输
1.8.4 控制线
1.8.5 响应
1.8.6 中断
1.8.7 多主控插件及总线仲裁
1.8.8 物理实验中采用总线的特点
1.8.9 MicroTCA的特性
1.8.10 数据总线的标准化
第2章 模式识别
2.1 寻迹基础
2.1.1 径迹探测器
2.1.2 径迹模型
2.2 模式识别原理
2.2.1 模式空间
2.2.2 训练样本和协方差矩阵
2.2.3 对象分类
2.2.4 特征空间
2.2.5 类、原型和测度
2.2.6 模板比配
2.2.7 线性特征提取
2.2.8 最小生成树(MST)
2.2.9 组合优化
2.3 寻迹基本原理
2.3.1 点的去除
2.3.2 径迹品质
2.3.3 利用投影或空间点位置寻迹
2.3.4 径迹交叠的处理
2.3.5 候选径迹的相容性
2.3.6 寻迹效率
2.4 寻迹方法
2.4.1 分类
2.4.2 局域方法
2.4.3 全局方法
2.5 粒子簇射搜寻
2.5.1 一些定义
2.5.2 量能器中的物理过程
2.5.3 量能器参数
2.5.4 簇射参数
2.5.5 簇射模拟
2.5.6 量能器算法实例
2.6 环像切仑科夫计数器的粒子鉴别
2.6.1 环像切仑科夫技术
2.6.2 利用环像切仑科夫探测器分析数据的实例
第3章 径迹和顶点拟合
3.1 径迹拟合的任务
3.1.1 本章使用的符号
3.2 径迹参数的估计
3.2.1 基本概念
3.2.2 最小二乘法(LSM)全局径迹拟合
3.2.3 关于估计理论的若干评述
3.2.4 拟合优度检验
3.2.5 最小二乘法的递归径迹拟合(卡尔曼滤波)
3.2.6 稳健滤波
3.3 带电粒子径迹拟合
3.3.1 径迹模型
3.3.2 权矩阵
3.3.3 径迹元合并
3.3.4 数值极小化方法
3.4 连接多条径迹形成顶点
3.4.1 基本概念
3.4.2 全局顶点拟合和卡尔曼滤波
3.4.3 径迹连接和稳健顶点拟合
3.4.4 运动学约束
3.5 径迹重建:实例和评述
第4章 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概念
4.1 计算机中公式和数据的提取
4.2 数据访问方法
4.3 图形
4.4 多维分析
4.5 数据选择
4.5.1 一个简单的假想例子
4.5.2 一个取自实验的例子
4.5.3 实际的结论
4.6 数据的累积、投影和图形表示
4.6.1 数据分区
4.6.2 误差分析
4.6.3 数据的图形表示
参考文献
索引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高能物理数据分析》的图书的详细简介,严格按照您的要求,不包含任何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内容,旨在描述一本不同主题的深度技术书籍。 --- 《量子计算与后摩尔时代硬件架构》 图书简介 主题聚焦: 本书深入探讨了量子计算领域的前沿进展,特别是围绕下一代计算范式的硬件实现、系统架构优化以及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性能瓶颈分析。它面向的是希望全面理解从底层物理实现到高级系统集成的研究人员、资深工程师以及对计算科学未来抱有浓厚兴趣的专业人士。 内容概述: 本书的结构设计遵循逻辑递进的原则,从量子物理基础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工程实现和系统级设计。它不只是对现有量子计算技术的罗列,更着重于对未来架构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深入的剖析。 第一部分:量子信息基础与物理载体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量子计算系统的理论基础,但重点放在了当前主流和新兴的物理实现平台的技术局限性与设计哲学上。 1. 量子比特的物理操控: 详细分析了超导电路、离子阱、拓扑量子比特以及中性原子阵列这四种主流技术路线的物理特性、退相干机制和保真度挑战。对于每种平台,我们不仅仅描述了其操作原理,更着重于探讨了如何通过精密的材料科学和微纳加工技术来克服环境噪声和串扰问题,实现高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量子位单元。 2. 量子门操作的精度与速度权衡: 深入剖析了实现基本单比特和双比特逻辑门(如CNOT、iSWAP)时,功率消耗、操作时间与错误率之间的内在矛盾。引入了先进的脉冲整形技术和反馈控制策略,用以在有限的物理资源下最大化有效量子线路深度。 第二部分:可扩展的量子系统架构设计 构建一个拥有数千乃至数百万量子位的系统,所需的工程和控制架构与经典计算机有着本质的区别。本部分聚焦于如何跨越“噪音中等规模量子”(NISQ)时代的门槛,迈向容错计算。 1. 混合系统控制层: 探讨了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低温/高真空环境下的经典电子控制系统。这包括超高密度布线技术、信号完整性管理以及如何实现对大量量子位进行实时、低延迟的反馈和脉冲调度。重点阐述了如何将传统FPGA/ASIC技术应用于量子控制,以实现对微波或激光的精确频率和相位调控。 2. 错误修正码与容错层级: 详细比较了表面码(Surface Codes)、牛津码(Bacon-Shor Codes)等主流量子错误修正(QEC)方案的开销(冗余比特数、逻辑门开销)。本书提供了一套评估不同QEC架构在特定硬件拓扑结构下,实现逻辑量子比特所需物理量子比特阈值的计算模型。 3. 模块化与互联挑战: 鉴于单片集成面临的物理极限,本书对量子处理单元(QPU)之间的互联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光子链、声子耦合以及低温下的电学总线设计,旨在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 第三部分:后摩尔时代的异构计算与软件栈 量子计算的真正价值在于与经典计算的深度融合。本部分转向了系统软件和算法部署的实际问题。 1. 量子-经典混合算法的优化: 针对变分量子本征求解器(VQE)和量子近似优化算法(QAOA)等代表性算法,分析了在迭代过程中,如何最小化经典优化器与量子硬件之间的通信延迟。引入了“近核”计算的概念,探讨了将部分预处理和后处理任务转移到靠近QPU的低功耗经典处理器上的可行性。 2. 编译器与资源调度: 深入剖析了量子编译器在处理复杂线路时,如何进行自动的碎裂化(Trotterization)、门集映射和物理布局优化,以适应特定硬件的连接图限制。阐述了高级调度器如何利用预测性分析来避免资源冲突,并在不牺牲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最大化QPU的有效利用率。 3. 新型存储与内存层级: 探讨了下一代计算系统对内存带宽和延迟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利用磁性隧道结(MTJ)或相变材料(PCM)等非易失性存储技术构建的、具有高密度和低功耗特性的内存单元,以及它们在加速大规模模拟和数据密集型AI模型中的潜力。 本书的独特价值: 《量子计算与后摩尔时代硬件架构》旨在填补理论研究与实际工程实现之间的鸿沟。它不仅提供了前沿的理论框架,更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可制造、可操作的物理系统的工程案例和设计参数。读者将能够掌握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用于评估、设计和优化下一代异构计算系统的关键组件,为迈入真正的容错量子计算时代做好技术储备。本书的讨论始终围绕着如何通过创新的硬件和系统设计,突破当前物理和工程限制的边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吸引力,金属质感的光泽,加上深邃的星空背景,立刻勾勒出宏大而神秘的物理世界。初拿到手,便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分量,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翻开扉页,扉页设计也一如封面那般简洁大气,书名和作者信息清晰明了。我尤其喜欢书脊的设计,那种低调的奢华感,让它在我的书架上显得格外醒目。虽然我还没开始深入阅读,但仅仅是触摸和翻阅的过程,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给我一种专业且严谨的学术氛围,让我感觉到它蕴含着扎实的知识和深入的见解,这对于我这样希望在某个领域有所精进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我非常好奇,书中的内容是否能像它的外观一样,给我带来一场知识的盛宴,能否为我打开理解高能物理数据分析的全新视角。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思考远不止于书本本身。它激发了我对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深入反思,以及对数据驱动式科学探索的极大兴趣。作者在书中对于不同分析方法的比较和权衡,让我明白了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合适的工具是多么重要。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分析思路应用到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虽然领域不同,但那种严谨的逻辑和对数据的深刻理解,都极具借鉴意义。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高能物理领域,它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和分析方法,对任何需要处理复杂数据和进行科学推理的领域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它让我看到,数据并非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连接我们与未知世界的一座桥梁。

评分

从阅读的整体感受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精力和耐心去理解。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在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就感更加强烈。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常常会引用一些经典的实验和理论,这不仅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也让我对高能物理的发展历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那些精美的图表和插图,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清晰地展示了复杂的物理过程和数据模型,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高能物理数据分析领域的百科全书,任何一个对此感兴趣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一场关于数据与宇宙奥秘的探索之旅。作者并没有回避高能物理数据分析的复杂性,反而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和统计方法,巧妙地融入到引人入胜的叙述之中。我惊叹于作者构建的知识体系,它就像一张精密编织的网,将分散的知识点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力的整体。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解开一个新的谜团,每一步的理解,都让我离真相更近一步。书中对于某些前沿理论的探讨,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仿佛窥见了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我甚至能够想象到,在那些大型粒子对撞机中,无数的数据洪流经过分析,最终揭示出宇宙最深层的秘密,而这本书,正是这一切的指南。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开篇,我立刻被作者流畅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所吸引。文字并非冰冷枯燥的学术陈述,而是充满了思考的深度和逻辑的严谨。作者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高能物理数据分析的殿堂,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模型和算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那种鞭辟入里的分析,让我茅塞顿开。仿佛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耐心地向初学者传授着他毕生的智慧,每一个论断都掷地有声,每一个推导都步步为营。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相当精彩,它们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对数据背后隐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人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我这样的自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在实验室中,面对海量数据,眼中闪烁着求知的火花。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高能物理数据分析》原著是一部在国际实验高能物理界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它系统地介绍了高能物理实验数据分析涉及的各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在线实时分析和数据获取后的离线分析两大部分。在线分析包括事例的硬件实时触发、软件过滤和初步判选;离线分析包括带电粒子寻迹、径迹重建、粒子簇射重建、高速带电粒子产生的切仑科夫环像重建、径迹拟合、事例初级和次级顶点拟合等。此外,还简要描述了实验数据的物理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提取和选择的基本原理,利用图形来诠释数据和进行事例显示等。书中列举了许多实际的例子和大量原著的文献,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所阐述的内容。

评分

书还行,信息化idhi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京东直营的速度确实很快。

评分

京东直营的速度确实很快。

评分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书还行,信息化idhi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