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制性条文协调委员会编著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纳入了2013年5月31日前发布的现行房屋建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以及保护资源、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政策要求的条文。这本《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房屋建筑部分》简直是建筑行业从业者的“圣经”!作为一名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工程师,我深知标准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现,对于规范施工行为、保证工程质量、甚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尤其欣赏它条理清晰的编排方式,每一条强制性条文都配有详细的解释和应用说明,这对于我们一线施工人员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以前,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凭经验和对规范条文的模糊理解来操作,虽然也能完成工程,但总感觉不够严谨,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本书的出版,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转化成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无论是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浇筑,还是主体结构的稳定性设计,这本书都给出了明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我经常在现场拿出这本书来查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项目都更加稳固可靠。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本技术手册,它更是我们对工程质量的承诺,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每次拿到它,都让我感到踏实和安心,知道自己在遵循最严格的标准,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房屋建筑部分》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怕它太枯燥,太理论化。但真正翻阅起来,才发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标准手册,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用最直接、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授着他毕生的经验和智慧。书中对于“防水工程”的处理,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罗列了材料的要求,更强调了施工工艺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坡度的控制、接缝的处理、排水的设计等等,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可能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成败。我记得之前有一个项目,因为对地下室的防水处理不够重视,导致后期出现渗漏,返修的成本和时间损失都非常大。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相信我们就能避免这样的错误。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没有空洞的理论,全是实打实的要求和指导,每一条都像是在告诉你“这样做是对的,不这样做可能会出问题”。它就像一把尺子,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衡量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最高的标准,这对于我们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自从我拿到这本《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房屋建筑部分》,我的项目管理工作简直是如虎添翼!以前,我们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查找各种分散的规范文件,而且不同版本之间还可能存在交叉和冲突,让人头疼不已。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颗定海神针,将所有重要的强制性条文进行了整合和明确,大大简化了我们的工作流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项条文的“解读”部分,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这项要求是强制性的,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这对于我这样的项目经理来说,非常有帮助,能够让我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标准,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团队进行施工。比如,在关于“防火间距”和“疏散通道”的规定上,这本书的清晰描述,让我能够准确地把握设计要求,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和罚款。而且,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这样在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沟通时,也更加顺畅,减少了因理解偏差而产生的纠纷。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参考,更是一个高效的项目管理助手,帮助我们确保工程进度、控制成本,最重要的是,保障了工程的绝对安全。
评分拿到《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房屋建筑部分》这本书,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位可靠的“安全顾问”。作为一名基层技术员,我经常需要在现场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而这本书就像一本“万能钥匙”,几乎涵盖了我们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所有关键性的强制性要求。我特别看重它在“结构安全”方面的内容,比如关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钢筋的连接方式、模板的支撑体系等等,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明确的、不允许有丝毫含糊的规定。这让我能够更有底气地去检查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而且,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明了,不会像某些学术论文那样晦涩难懂,对于我们一线工人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我甚至把它带回家,抽时间仔细研读,发现了很多以前被我忽略的细节,比如在“外墙保温”方面的要求,它详细说明了材料的防火等级、安装方式,以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要求,这在以前可能只是简单听过,但没有这么深入的了解。这本书,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的专业认知,让我能够更负责任地去对待每一个项目,为建造安全、耐用的房屋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我必须说,《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房屋建筑部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在此之前,我对建筑行业的许多规范只是“有所耳闻”,或者停留在理论层面,觉得距离实际操作还有些距离。然而,这本书用一种极其务实和直接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比如,在关于“抗震设防烈度”的部分,它不仅仅给出了数值,还详细阐述了不同烈度下对建筑结构、材料选择、构造措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如此严谨。我记得有一次,在审核一个项目的设计图纸时,就因为对某一抗震构造措施的理解不够透彻,差点造成潜在隐患。幸好,我翻阅了这本书,找到了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和详细的释义,才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进行了修正。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纸面本身。它不仅仅是规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们从“应付检查”转变为“自觉遵循”,从“大概差不多”转变为“精确无误”。对于任何希望在房屋建筑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规避风险,提升专业能力,最终建造出更加安全、可靠的建筑。
评分字体很大,比较占地方,但是还是比较实用的。
评分好好好
评分京东,质量有保障,好评!
评分是正版,值得购买
评分不错,书的质量可以,而且也挺适用,对工作和考试都有帮助。
评分近10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行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15362亿上升到2012年的135303亿元,涨幅将近9倍,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幅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球建筑市场价值约7.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3.4%。预计到2020年,其价值将达到12.7万亿美元,接下来的十年里将增长70%。到2020年,建筑业将占全球GDP的14.6%。未来10年,全球新兴市场的建筑业规模将扩大1倍,达到6.7万亿美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13年的建筑市场规模将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将达到12万亿元到2015年,全球将出现23座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这将极大地推动建筑业全球化,并为传统建造商之间的战略整合提供机会。
评分买书就是买文化,对文化要尊重一些,书都没包装,磨损大
评分还是不错的,纸张也还可以
评分总之还是能够看,印刷有点问题,大家见仁见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