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草莓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第2版)》原著第2版于2008年出版,书中所论述的“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是一种基于不破坏生态系统的防治策略,它着重于对有害生物及其危害的长期预防。此书系统地介绍了草莓苗圃地、生产田和庭园草莓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对危害草莓的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线虫、杂草和脊椎动物等有害生物的主要种类特征、田间监测和诊断、预防与防治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对草莓生长发育和种植制度等也进行了介绍。书中有100多页的彩色照片、大量的图表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使读者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草莓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知识和技术。     
内页插图
          目录
   草莓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加利福尼亚州的草莓生产
草莓繁殖
草莓的生长发育
生长条件
发育
根茎
根系
匍匐茎和子株的形成叶
花和果实
花芽形成
低温处理和植株生长
种植制度
秋季定植
夏季定植
草莓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识别
田间监测
种植前检查潜在的问题
水土取样
气候
保持记录
防治活动指南
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
种植材料认证
品种选择
栽培措施
园地选择
田间卫生
作物轮作
田间准备
土壤日晒
定植
植株定植成活
整枝
聚乙烯膜覆盖
灌溉
盐度控制
霜冻防治
施肥
收获和处理
农药
农药的抗性
有害生物复发和次生有害生物再暴发
对作物的危害
对人类的危害
对野生生物的危害
土壤熏蒸
有机草莓生产
田地选择
品种选择
田间卫生
作物轮作、覆盖作物
晒土消毒
塑料薄膜覆盖
其他栽培措施
草莓苗圃有害生物防治
脱毒植株
草莓认证程序
苗圃植株世代
第一代
原种区
增殖区
生产区
热水处理
定植
灌溉
施肥
收获和处理
农药在苗圃中的使用
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常见捕食性天敌
大眼长蝽
小花蝽
草蛉
粉蛉
姬蝽
捕食性瘿蚊
集栖瓢虫
蜘蛛
监测
主要害虫
二斑叶螨
草盲蝽
其他蝽
白粉虱
樱草狭肤线螨
蚜虫
地老虎
黏虫
谷实夜蛾
其他卷叶害虫
卷叶螟
园铅卷蛾
草莓小卷蛾
杂食云卷蛾
苹浅褐卷蛾
粉纹夜蛾
盐泽顶灯蛾
其他无脊椎害虫
西花蓟马
果蝇
根象甲
长足金龟
蟋蟀
草莓根叶甲
欧洲蠼螋
庭园么蚰
蛞蝓
地粉蚧
病害
田间监测和诊断
预防与防治
果实病害
灰霉病(灰葡萄孢腐烂病)
根霉病(软腐流汤)
毛霉果腐病
其他果实病害
白粉病,疫霉果腐病,炭疽病,蛇眼病,褐色轮斑病,褐腐病
叶部病害
叶斑病
白粉病
病毒和植原体病害
斑驳,皱缩,轻型黄边,镶脉,急性坏死,白化伴随衰退,致死衰退,绿萼病
角斑病
拟茎点霉叶枯病
叶疱病
胶盘孢叶斑病和果腐病
根和根茎部病害
炭疽病
疫霉冠腐病
红中柱根腐病
黄萎病
黑根腐病
炭腐病
非生物性病害
营养缺乏
低温危害
盐害
药害
雨害
果实着色问题
果实白化
绿尖白肩
果实铜化
日灼
果实形成问题
线虫
叶线虫
根结线虫
线虫防治
线虫采样
园地选择和消毒
作物轮作
土壤熏蒸
土壤日晒
合格移栽苗
热水处理
杂草
防治方法
园地选择和消毒
耕作和人工除草
作物轮作
土壤日晒
……
脊椎动物类
庭园草莓有害生物防治
建议阅读
表和图列表
词汇表
索引      
精彩书摘
       瘦果都形成生长调节化合物,生长调节化合物诱导子房和花托膨大。如果瘦果没能正常生长,就会产生畸形果实。果实的发育从授粉到成熟需要25~60天,视当时的温度而定。从花托长到尺寸正常、成熟的草莓果实需要花托上大量瘦果的成熟发育。授粉和花托的发育可以被低温和有害生物危害,从而导致败果。花芽形成
    短日照品种,也被称为“六月结实”品种,当日照长度(光周期)等于或小于14h光照时,会形成花芽。温度、光周期交互作用诱导成花。然而,如果温度高(大于15℃),诱导开花的光周期可能会少于14h。在加利福尼亚州大多数种植区,冬天是温和的,短日照品种在整个冬天持续形成花芽。短日照品种通过春天、夏天、秋天也可以继续形成花芽,只要夜间温度不超过18℃就可延长生长周期。日中性品种(也称做终年结果品种)不管每天日照长度大小,只要温度适宜即可形成花和果实。栽培因素也影响开花诱导,并且可以加强或削弱日照长短和温度的影响。例如,大量施用N肥造成植物生长旺盛或长时间暴露在低于7℃的寒冷气温下可抑制正常日照长度和温度下的诱导开花,而正常的日照长度和温度是能诱导花芽形成的。
    短日照品种在文图拉郡的南海岸和圣塔玛丽亚山谷种植区生长得更好,因为它们生产的是早熟果实。日照不敏感的品种在沃森维尔.萨利纳斯种植区更受欢迎,因为它们使种植者能抓住夏季和秋季的后期市场,这时短日照品种的果实已经很少了。低温处理和植株生长
    草莓植株的生长依赖于温度,在温度低于10℃时营养生长明显下降。草莓没有真正的像落叶果树那样的休眠期,但草莓植株的生长和新陈代谢过程在较低的温度下会减慢。在所有商品果实生产地区,除了中央山谷,全年的气温都很适宜草莓植株的生长。随着植物生长减缓,叶片和茎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以淀粉的形式储存在根茎部和根部,当温度转好它们又支持植株重新生长。第二年夏天种植被冷藏起来的草莓移栽苗挖出时应该得到充分的冷处理,植株生长极为缓慢。
    ……      
前言/序言
       
				 
				
				
					草莓种植新手指南:从播种到丰收的全方位养护手册  这份指南专为初次尝试种植草莓的朋友们量身打造,旨在帮助您克服初期的困惑与挑战,顺利迈出成功种植的第一步。我们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详尽地介绍从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到日常管理、病虫害预防,直至最终采摘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的目标是让您在享受播种希望、观察生命成长的乐趣的同时,也能收获到甜蜜可口的草莓。  第一章:播种前的准备——夯实根基  在将珍贵的草莓种子或幼苗播下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为草莓的健康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更能显著提高成活率和未来的产量。     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 草莓是喜阳作物,每天至少需要6-8小时的直射阳光。因此,选择一个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是首要任务。避免选择低洼易积水的地方,因为草莓根系对水分敏感,积水会导致根部腐烂。如果您的阳台或露台光照不足,可以考虑搭建简易的遮阳网,但务必保证充足的散射光。    土壤准备——为草莓打造舒适的“家”:        盆栽: 如果您选择盆栽,那么选择合适的盆器和配制营养丰富的土壤尤为关键。盆器直径至少应在20厘米以上,深度也需要足够,以利于根系伸展。土壤方面,建议使用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混合土壤。您可以购买市售的营养土,或者自己配制,常用的配方是腐叶土、园土和珍珠岩(或蛭石)按照3:1:1的比例混合。在混合前,可以将少量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牛粪)作为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以提供初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地栽: 如果您有庭院或土地,地栽草莓将有更广阔的生长空间。在种植前,需要深翻土壤,大约20-30厘米深,并清除其中的杂草、石块和旧根系。同样,将腐熟的有机肥充分施入土壤中,作为基肥,每平方米约施用2-3公斤。如果您的土壤偏酸性或碱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良,例如,偏酸性土壤可少量施用石灰,偏碱性土壤可施用硫磺粉(需谨慎)。    品种选择——多样化的甜蜜体验:        了解草莓的生长习性: 草莓品种繁多,有的适合早熟,有的适合晚熟,有的耐寒性强,有的则需要温暖的环境。对于新手来说,选择那些生长健壮、产量稳定、抗病性较强且适合您当地气候的品种是明智之举。        常见品种推荐(供参考):            “红颊”(Red Gauntlet):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品种,结果期长,果实大,口感酸甜适中,适应性强,对新手非常友好。            “丰香”(Fengxiang): 这是一个国内培育的优秀品种,早熟性好,果实香气浓郁,味甜,产量高。            “巧克力”(Chocolat): 一些新引进的品种,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外观吸引着种植者,但可能对种植技术有一定要求,新手可以尝试,但需多加留意。        购买渠道: 建议从信誉良好的园艺店、苗圃或线上商家购买经过认证的草莓苗或种子,以确保品种的纯度和健康度。  第二章:播种与育苗——生命的初啼  草莓可以通过种子播种或购买幼苗移栽两种方式开始种植。对于新手而言,购买健康的幼苗是更快捷、更稳妥的选择。     种子播种(技术要求较高):        适宜播种时间: 一般在秋季(9-10月)或早春(2-3月)进行。        播种步骤:         1.  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以促进发芽。         2.  将浸泡过的种子与少量细沙混合,方便播撒。         3.  将配制好的土壤填入育苗盘或小花盆中,轻轻压实,浇透水。         4.  将种子与沙的混合物均匀撒在土壤表面,注意不要播种过密。         5.  用细喷雾器轻轻喷湿土壤表面,保持湿润但不积水。         6.  将育苗盘放置在温暖(约20-25°C)、明亮但无阳光直射的环境中。         7.  出苗后,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第一次间苗,将过密的幼苗拔除。         8.  当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大约有4-5片叶子,根系初步形成)时,就可以进行移栽。    幼苗移栽(推荐新手选择):        选择健康的幼苗: 挑选叶片翠绿、没有病斑、根系发达的幼苗。        移栽时间: 通常在春季(3-4月)进行。        移栽步骤:         1.  在准备好的盆土或地栽田中挖好大小适宜的种植穴。         2.  小心取出草莓幼苗,避免伤到根系。如果幼苗是育苗盘移出,轻柔地将带有土坨的根系取出。         3.  将幼苗放入种植穴中,确保根系自然舒展。         4.  覆土,轻轻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         5.  移栽后立即浇透水,称为“定根水”,以帮助幼苗成活。         6.  刚移栽的幼苗,特别是如果阳光较强,可以适当遮荫几天,待幼苗适应新环境后再逐步移到全日照处。  第三章:日常管理——呵护每一株生命  成功的草莓种植,离不开细致的日常管理。这包括浇水、施肥、整形等一系列操作,旨在为草莓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浇水——适度湿润是关键:        浇水原则: “见干见湿”,即当土壤表面干燥时再浇水,浇水时要浇透,直到盆底或地表有水流出。避免频繁少量浇水,这会导致根系只在土壤表层生长,不利于植株整体健康。        不同时期浇水:            生长期: 需要充足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开花期和结果期: 需水量增加,但要注意避免在开花结果时叶面长时间保持湿润,以预防病害。            雨季: 如果是地栽,要注意排水,避免积水。        注意: 避免在正午烈日下浇水,以防“烧根”。最好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浇水。    施肥——“薄肥勤施”的艺术:        基肥: 在种植前已施入,为草莓提供基础养分。        追肥: 在草莓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植株的需求进行追肥。            生长期: 可以每10-15天施一次稀薄的氮磷钾复合肥,促进枝叶生长。            开花结果期: 增加磷钾肥的比例,减少氮肥,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或者施用腐熟的饼肥、草木灰等。            “薄肥勤施”: 宁可少施,不可多施,避免“烧根”。每次施肥浓度不宜过高,并注意观察植株反应。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 适当地结合使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保证养分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整形与修剪——“添枝减叶”的智慧:        匍匐茎处理: 草莓植株会产生匍匐茎,用于繁殖。对于盆栽或希望集中养分壮果的,建议及时剪掉过多的匍匐茎,以减少养分消耗,将养分集中供给主株和果实。如果想繁殖新植株,可以选择保留1-2个健壮的匍匐茎,将其引导至旁边的小盆或土壤中,待其生根后剪离母株。        枯黄叶片修剪: 及时清除植株上的枯黄、病弱叶片,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除草——让草莓“舒心”生长:        盆栽: 盆土表面的杂草通常较少,发现及时拔除即可。        地栽: 定期拔除杂草,以减少与草莓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  第四章:病虫害的预防与识别——绿色守护  虽然我们强调“综合防治”,但对于新手而言,了解并预防最常见的病虫害,是保障收成的关键。     常见病害:        灰霉病: 主要危害花、果和叶片,出现灰褐色霉状物。            预防: 保持通风,避免在潮湿环境下过度浇水,及时清除病叶病果。            识别: 果实表面出现软腐,并覆盖一层灰白色霉层。        白粉病: 在叶片、花和果实上形成白色粉状霉层。            预防: 保持通风,避免叶片长时间潮湿。            识别: 叶片、果实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    常见虫害:        蚜虫: 幼嫩的叶片和花蕾上聚集,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形。            预防: 保持种植环境清洁,引入天敌(如瓢虫)。            识别: 植株嫩梢上聚集小绿色或黑色虫子。        红蜘蛛: 在高温干燥环境下易发生,叶片背面有细小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            预防: 保持环境湿度,避免过度干燥。            识别: 叶片背面有非常细小的螨虫,有时可以看到细密的网。    综合防治理念(针对新手):        预防为主: 保持植株健康强壮是最好的防御。良好的通风、适度的光照、均衡的施肥、合理的水分管理,都能显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物理防治:            手工清除: 对于少量蚜虫或虫卵,可以手动清除。            黄色粘虫板: 对趋黄性的害虫(如一些飞虫)有较好的诱捕效果。        生物防治: 尽量引入对环境友好的天敌,如瓢虫。        化学防治(慎用): 如果病虫害严重,不得已时,可选择低毒、高效、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或选择性化学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使用。切记,不要在果实成熟期使用农药。 优先选择对人类和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  第五章:采摘的喜悦——甜蜜的收成  经过悉心的照料,终于迎来了草莓成熟的季节。     判断成熟度: 当草莓的颜色由青绿转为均匀的鲜红色,果实饱满,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时,就表明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    采摘方法: 用手指轻轻捏住草莓果柄,然后向上掰断,或者用干净的剪刀小心剪下果柄。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捏果实,以免损伤。    采摘时间: 最好在早晨进行采摘,此时草莓含糖量较高,口感最佳。    保存: 刚采摘的草莓最好尽快食用,以保持最佳风味。如果需要保存,可以将其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但要尽快食用完毕。  结语:  种植草莓的过程,是一段充满期待与惊喜的旅程。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或幼苗,到最终收获累累硕果,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您的辛勤与爱心。本指南为您提供了基础的种植知识和管理技巧,希望它能成为您草莓种植之路上的得力伙伴。在实践中,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请保持耐心和细致,多观察、多学习,您一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草莓种植者,享受亲手培育的甜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