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之《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按时间顺序,对上起原始社会、下迄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先秦政治文明进行了系统而简要的介绍,使读者得以对先秦时代的政治文明有一前后贯通的整体理解。涉及禅让制度、以宗法制为依托的政治制度的形成及演化、封建诸侯、农业生产及赋税等多个论题,对该时期的历史事件如诸侯争霸、民族融和、各国变法等也有翔实清楚的叙述。全书从历史实际出发,讨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内容简介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按时间顺序,对上起原始社会、下迄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先秦政治文明进行了系统而简要的介绍,使读者得以对先秦时代的政治文明有一前后贯通的整体理解。涉及禅让制度、以宗法制为依托的政治制度的形成及演化、封建诸侯、农业生产及赋税等多个论题,对该时期的历史事件如诸侯争霸、民族融和、各国变法等也有翔实清楚的叙述。全书从历史实际出发,讨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字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作者简介
张传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史,主要著作有《契约史买地券研究》、《秦汉问题研究》、《中国古代史纲》、《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翦伯赞传》等。
目录
导言 郯子说官——星光灿烂的政治天空
第一章 黄帝、炎帝、尧、舜——政治文明的曙光时期
一 黄帝与炎帝
二 禅让时代
1.唐尧
2.虞舜
3.“大同”之世
第二章 “夏传子,家天下”
一 以早期宗法制为主干建立的贵族政治
1.早期宗法制度
2.王位世袭制度
3.分土封侯制
4.世卿世禄制
二 土地国有制与赋税用“贡”法
1.土地国有制度
2.“夏后氏五十而贡”
三 夏桀无道,商汤伐而代之
1.夏桀的黑暗统治
2.商汤吊民伐罪
第三章 商族的兴起和商朝的奴隶制国家
一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二 先商的宗法制
1.先商宗法制政权的基本情况
2.先商政权存在的可信性
3.干日庙号制的产生是政治文明的进步
三 商汤灭夏的进步意义
四 商朝的政治制度
1.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为辅的王位世袭制度
2.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说不可信
3.中央政权体制
4.地方统治体制
五 土地国有制与赋税用“助”法
1.井田制的产生
2.“殷人七十而助”
六 商朝由盛而衰的基本情况
1.商汤创业,国步维艰
2.“比九世乱,诸侯莫朝”
3.盘庚迁殷,武丁复兴
七 商纣无道,周武王伐而代之
1.商朝后期的黑暗腐朽
2.商纣王的暴虐统治及其败亡
第四章 西周王朝的封建领主制国家
一 公刘发迹至周朝建立
1.“厥初生民,时维姜螈”
2.公刘居豳,太王迁岐
3.文王治岐
4.武王伐纣,周公东征
二 封诸侯,建藩卫,实行政治绥靖与文化包容政策
1.以齐、鲁、卫、晋为主体
2.以燕、宋为南北两翼
三 宗统与君统密切结合的政治体制
1.宗法制与王位世袭制
2.以国王(天子)为首的中央机构
四 成文法的制定
1.尧舜时期,皋陶作五刑
2.夏有《禹刑》,商有《汤刑》
3.周穆王制《吕刑》
五 土地国有制与赋税用“彻”法
1.“受民受疆土”
2.“周人百亩而彻”
3.孟子之说并非乌托邦
六 厉王暴虐,幽王失国
1.厉王专利与国人暴动
2.“共和行政”与“宣王中兴”
3.犬戎入侵,幽王丧命
第五章 春秋时期——社会转型(上)
一 平王东迁,贵族政治日渐衰败
1.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2.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二 “尊王攘夷”,华夏民族的自救运动
1.齐桓公“始霸”与“尊王攘夷”
2.楚霸江、汉,楚、齐争霸中原
3,宋襄公争霸败于楚
4.晋楚“城濮之战”与晋文公称霸
三 秦穆公称霸西戎
1.秦国的先世
2.秦穆公的霸业
四 楚庄王陈兵雒邑,问鼎王室
五 “弭兵之盟”,通向民族和解之路
1.“春秋无义战”
2.民族融合关系的新发展
3.化解民族对抗、促进和平共处的“弭兵之盟”
六 吴、越“尊周争霸”,民族融合关系的扩大
1.吴出荆蛮,夫差“奉周室”以争霸华夏
2.越属百越,旬践“受周王命”主盟中原
第六章 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下)
一 韩、赵、魏“三家分晋”与魏、齐“徐州相王”
1.“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2.“徐州相王”与“五国相与王”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削弱世卿世禄制,实行中央机构官僚化
2.削弱分土封侯制,推行地方行政郡县两级制
三 从改“税户”为“税亩”到“除井田,民得卖买”
1.改“税户”为“税亩”,促成井田制瓦解
2.土地买卖是土地私有权的最高标志
四 秦王政(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1.秦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简要情况
2.始皇廷议,揭开了建立多民族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序幕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黄帝、炎帝、尧、舜——政治文明的曙光时期
一 黄帝与炎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约与炎帝同时。黄帝族长居姬水流域,因之改姓姬氏。炎帝族居姜水流域,姓姜氏。两族都以农业生产为主,文化都有相当高的发展。后来黄帝部打败了炎帝部。两部合并后,又打败了东夷之蚩尤部。黄帝的势力范围扩大,“诸侯成尊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黄帝的势力所及,根据他巡视所到之处,大致可以估计出来。《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记载:“(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今山东泰山);西至于空桐,登鸡头(今宁夏隆德东);南至于江,登熊(熊耳山,今河南卢氏南)、湘(湘山,亦名君山、洞庭山,今湖南岳阳西南);北逐荤粥,合符釜山(今河北怀来北),而邑于涿鹿之阿(今涿鹿东南)。”在这样大的范围内,虽然当时的户口并不稠密,但族群众多、部落林立是必然的,所以有“万国”之称。当时已有什么制度,尚不清楚。据《五帝本纪》,黄帝时“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具体如“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这与前面所引郯子的说法是符合的。不过《五帝本纪》也载有黄帝时因事名官的例子,如黄帝四臣为“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
前言/序言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