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上、下册) | 作者 | 约翰·托兰,郭伟强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 ISBN | 9787533944346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介绍希特勒一生的传记作品,分阶段地对希特勒的一生进行了阐释。从他的身世之谜到他的青年时期的落魄;从他当兵的经历到他步入政坛的决心;从他革命失败被捕入狱到从狱中树立威信;从他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战败去世……他的友谊与爱情,他的事业与家庭,他遭遇的多次刺杀和他的死里逃生,他的天使面孔与恶魔嘴脸……作者本着客观全面的态度,对希特勒五十六年的时光进行了梳理和整饬,还原出一个通过现有材料可以还原到的极真实的希特勒。 |
| 作者简介 | |
| 约翰?托兰(JohnToland)(1912-2004) 普利策奖获得者、“二战”参与者、“活的历史”书写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日本帝国的衰亡》《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后一百天:第三帝国覆亡记》《1918:无人之境》等,是一位具有非凡影响力的纪实文学作家。 |
| 目录 | |
| 目录 序幕背后插刀 部 “我,幻想家” 1 根深蒂固1889-1907 2 “生活就是我的学校”1907.12-1913.5 3 “欢喜若狂”1913.5-1918.11 第二部 “混沌萌芽中,道已存在” 1 一个政党的诞生1919-1922 2 “如此疯狂又如此通情达理的人”1922-1923 3 啤酒馆起义 1923 第三部 锻炼成长 1 在兰茨贝格狱中1923-1924 2 希特勒的秘密著作1925-1928 3 家人去世1928-1931 第四部 褐色革命 1 “真像一场梦”1913-1933.1.30 2 “失足”1933-1934.6 3 二次革命——“所有革命都吞噬自己的儿女”1934.2-1934.8 4 意志的凯旋1934-1935 第五部戴假面具的战争 1 “带着梦游者的保证”1936.3-1937.1 2 “如此渺小的人虫”1937.2-1938.2 3 回归故里1938.2-1938.4 4 “踩着锋刃”1938.5-1938.10 第六部“铤而走险” 1 “水晶之夜”1938.11-1939.3 2 狐狸与熊1939.1-1939.8.24 3 “的灾难”1939.8.24-1939.9.3 第七部诉诸武力 1 西线的胜利1939.9.3-1940.6.25 2 “连胜利者也被胜利毁灭”1940.6-1940.10.28 3 “全世界都将屏息”1940.11.12-1941.6.22 4 “通向漆黑的房间的门”1941.6.22-1942.12.19 第八部第四位骑手 1 “阴曹地府也随着他”1941-1943 2 与家人在一起 1943 3 “与人间野兽在一起”1943.4-1944.4 第九部坠入深渊 1 陆军的爆炸计划1943.11-1944.7.21 2 后一次反攻1944.7.21-1945.1.17 3 “这一次,我们切不可在午夜前五分钟投降”1945.1.17-1945.4.20 4 午夜后五分钟,或“船长与船一起下沉”1945.4.20-1945.4.30 尾声 |
| 编辑推荐 | |
| 版权,全新修订升级:本书精心修正了上一版本中出现的数百处事实错误,对文字和史实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更正与升级 普利策奖得主非虚构实力大作:曾连续六个月雄踞《纽约时报》排行榜,畅销三十多个国家近千万册 “二战”发起人希特勒经典传记:客观、全面、生动、深刻地再现“二战”发起者希特勒的一生 还原“二战”欧洲政治形势:揭露希特勒统治德国前后欧洲各国间国际关系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希特勒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课本和一些零散的纪录片里,总觉得他就是一个单纯的暴君。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约翰·托兰通过大量的史料和采访,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远比我想象中更加复杂和多面的希特勒。他有他的童年创伤,有他对艺术的热情,有他对德意志民族的狂热信仰,也有他对犹太人的刻骨仇恨。作者并没有回避希特勒性格中可能存在的“人性”的痕迹,但这反而让他的邪恶显得更加真实和可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希特勒个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描写,这让我感觉这个历史人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尽管他做了罄竹难书的恶事。郭伟强先生的翻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很多微妙的情感和语气都被捕捉到了,读起来感觉非常亲切,尽管内容是如此沉重。
评分《希特勒传》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进程有时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而一个人的意志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世界。作者约翰·托兰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笔触,勾勒出了希特勒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奥地利青年,一步步成为世界舞台上最令人恐惧的人物之一的全过程。书中关于一战对希特勒的影响,以及他如何在那段时期找到了自己的政治方向,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似乎在强调,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并非是凭空发生的,而是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读到他描述希特勒如何利用魏玛共和国的混乱和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来壮大纳粹党,我感到一种深深的警醒。同时,书中也探讨了希特勒与一些关键人物的关系,比如他的早期支持者、他的军事将领,以及他的情妇爱娃·布朗,这些细节的加入,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生动。不得不说,郭伟强先生的翻译功底深厚,将原著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上下册的装帧也显得非常用心。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只是大概翻了一下目录和序言,就已经被作者的宏大叙事所吸引。约翰·托兰这位美国历史学家的名字,我在很多关于二战的学术著作中都曾见过,他以严谨的考证和深刻的洞察力闻名,郭伟强先生的翻译也广受好评,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充满了期待。书的篇幅不小,这预示着作者将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铺陈希特勒波澜壮阔又充满罪恶的一生,从他早年的困顿与挣扎,到最终崛起成为纳粹德国的独裁者,这中间的每一个转折点,每一个关键的人物,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应该会被细致地挖掘和梳理。我对其中可能涉及的希特勒童年、青年时期的经历尤其感兴趣,因为正是这些早期的经历,塑造了他日后扭曲的性格和极端的思想。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分析他如何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并利用民众的情绪和国家的危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其中所包含的政治策略和宣传手段,对于理解极权主义的运作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分读了大概三分之一,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可以说是相当震撼。作者约翰·托兰并没有简单地把希特勒塑造成一个脸谱化的恶魔,而是试图从历史的纵深去剖析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他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希特勒在早期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挫折和不公,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在他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特别是关于他如何从一个不得志的艺术家,一步步卷入政治旋涡,并最终成为纳粹党核心人物的过程,写得极其细腻。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能够感受到当时德国民众普遍的失落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作者在描述希特勒的演说技巧和煽动能力时,更是写得入木三分,让人能体会到他为何能如此轻易地掌控民心。这本书让我对“历史的必然性”产生了更深的思考,是不是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下,某种类型的领导者就必然会出现?郭伟强先生的翻译也相当流畅,很多晦涩的政治术语都被准确地传达了出来,读起来并不吃力,这对于一本厚重的历史著作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评分这本书的细节描写太丰富了,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场景再现”。我尤其佩服作者在描绘希特勒与身边重要人物互动时的笔触。比如,他如何与戈林、戈培尔、希姆莱等人周旋,如何利用他们的野心和特长来为自己服务,又如何在高层权力斗争中保持自己的绝对主导地位。这些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狡猾的希特勒。此外,书中对于纳粹政权内部的运作机制,包括宣传机器如何运转、意识形态如何渗透,以及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的建立和发展,都有着详尽的阐述。读到这些部分,我不禁感叹,一个如此庞大和残酷的统治机器,其背后是如何一步步被精心构建起来的。作者似乎并不急于对希特勒进行道德审判,而是更专注于呈现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以及他身边的追随者们是如何被他的意志所裹挟。这种客观的叙述方式,反而让希特勒的罪行显得更加触目惊心,因为它们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事件和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