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芶秉聪,胡海云 编
图书标签:
  • 大学物理
  • 物理学
  • 学习指南
  • 习题解答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理工科
  • 大学
  • 第二版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071450
版次:2
商品编码:1055691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院校基础课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4
字数:3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是与萄秉聪、胡海云主编的《大学物理上、下册》(第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配套的学习指导用书。《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根据教材13章的篇章结构,给出各章的内容提要和习题解答。内容提要重点突出,习题典型、富有启发性,解答简明扼要。《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既是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要辅导资料,也可作为自学大学物理和考研复习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质点力学
1.1 内容提要
1.2 习题解答

第2章 刚体力学
2.1 内容提要
2.2 习题解答

第3章 气体动理论
3.1 内容提要
3.2 习题解答

第4章 热力学基础
4.1 内容提要
4.2 习题解答

第5章 振动与波动
5.1 内容提要
5.2 习题解答

第6章 波动光学
6.1 内容提要
6.2 习题解答

第7章 静电场
7.1 内容提要
7.2 习题解答

第8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8.1 内容提要
8.2 习题解答

第9章 稳恒磁场
9.1 内容提要
9.2 习题解答

第10章 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
10.1 内容提要
10.2 习题解答

第11章 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11.1 内容提要
11.2 习题解答

第12章 量子物理基础
12.1 内容提要
12.2 习题解答

第13章 固体物理基础
13.1 内容提要
13.2 习题解答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假想的、与《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完全无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旨在详尽描述其核心主题、结构和特色,且避免任何AI痕迹或重复提问: --- 《跨越藩篱:后工业时代社会转型与文化重塑研究》 图书信息速览 书名: 跨越藩篱:后工业时代社会转型与文化重塑研究 作者: 艾伦·R·范德堡 版次: 初版 ISBN/ISSN: 978-1-987654-32-1 定价: 人民币 128.00 元 开本: 16 开 页数: 680 页 --- 内容导言:时代的隐秘脉络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跃迁,其影响深远且历历在目。然而,当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上,目睹信息技术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时,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同样深刻的转型期——后工业时代。这个时代不仅意味着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更意味着人类价值观念、社会阶层结构乃至日常生活美学的全面重塑。 《跨越藩篱》正是一部旨在深度剖析这一复杂转型的里程碑式著作。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对GDP数字或就业率变化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深入挖掘技术变革如何渗透到文化肌理、伦理构建和个体身份认同之中,揭示在“一切皆可连接”的表象下,社会内部正在经历的结构性断裂与重组。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与历史溯源(奠基) 本部分为后续分析构建了坚实的理论框架,追溯了“后工业社会”概念的演变,并将其置于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视。 第一章:从福特主义到知识范式 详细考察了20世纪中叶后,传统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的衰退。重点分析了丹尼尔·贝尔等早期理论家的论述,并批判性地引入了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解构,指出知识本身如何成为新的核心生产要素。 第二章:基础设施的无形化:数据与算法的权力 探讨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从有形硬件向无形软件、数据流和复杂算法的转变。重点分析了数据所有权、隐私权的边界模糊化,以及算法决策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隐性权力结构。 第三章:地理学的重构:城市、郊区与数字“去中心化” 研究了全球城市化进程在后工业时代的新特征。探讨了虚拟社区的兴起如何挑战传统地理边界,以及“超级城市圈”内部的加速分化现象,例如“创意阶层”与服务业劳动者之间的居住隔离。 第二部分:社会结构与阶层重塑(剖析) 本书的核心论点之一在于,后工业时代并未带来预言中的“无阶级社会”,而是催生了更加精细化、更依赖认知资本的新的社会分层体系。 第四章:认知资本的代际传递 聚焦于教育体系如何在新兴经济中扮演关键角色。分析了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的变化,以及“认知溢价”如何在家庭背景的延续中固化为新的代际鸿沟。本章通过对多个发达经济体的案例对比,揭示了教育体系的内卷化趋势。 第五章:零工经济的悖论:灵活性与脆弱性的两面性 深入研究了平台经济和合同化工作模式(零工经济)的兴起。批判性地审视了其宣称的“工作自由”背后的劳动保障缺失、福利剥夺,以及个体如何在新兴的风险社会中独自承担商业不确定性。 第六章:身份政治与“亚文化群”的崛起 探讨了传统集体身份(如阶级、民族)在流动性增强的社会中被削弱,转而由兴趣驱动、网络连接的“亚文化群”填补。分析了身份认同的碎片化如何影响政治参与和社会动员的模式。 第三部分:文化景观与个体经验(反思) 文化层面的变化是社会转型的最直接体现。本部分着重于分析媒介消费、审美取向以及个体在高度符号化的环境中的生存体验。 第七章:沉浸式体验的商品化:从观看者到参与者 分析了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如何将消费行为转化为沉浸式体验,以及这种体验的“即时满足感”如何影响长期规划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章特别关注了“体验经济”对时间感和价值评估的冲击。 第八章:美学的碎片化与怀旧的复兴 研究了后现代文化中“风格挪用”和“后现代拼贴”的现象。探讨了为何在追求新颖性的同时,社会对20世纪中后期的美学符号(如复古设计、模拟技术)表现出强烈的集体怀旧情结,并解析了这种怀旧背后的焦虑来源。 第九章:数字自我的构建与维护 本书的收官章节聚焦于个体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自我呈现。探讨了“人设”的精细化管理如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资本,以及这种持续的、表演性的自我维护对心理健康和真实社交连接的长期影响。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融合: 本书汇集了社会学、文化研究、经济地理学和媒体理论的最新成果,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解释模型。 2. 案例驱动: 理论阐述紧密结合了横跨北美、西欧及东亚的详实案例分析,确保了学术的严谨性与现实的贴合度。 3. 批判性深度: 本书不满足于描述现状,而是深入挖掘技术进步背后的权力运作和结构性不平等,引导读者进行深层次的反思。 《跨越藩篱》不仅是研究后工业时代的必备参考书,更是所有关心社会未来走向、职业规划和文化变迁的知识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严肃读者的重要指南。它提供了一套审视我们所处时代的全新工具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对于它到底能帮我多大程度上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困惑,我还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大学物理这门课,内容庞杂,概念抽象,很多时候即便是课本上的讲解,也感觉隔靴搔痒,难以真正抓住核心。我印象最深的是牛顿运动定律那一部分,虽然课本上公式推导得头头是道,但到了实际应用,比如解决复杂的受力分析问题,我就觉得脑子一片混乱。尤其是那些带有摩擦力、弹簧力,或者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画受力图都觉得手忙脚乱,更别提列方程解题了。而且,很多时候,即便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去理解某个概念,也缺乏一个清晰的思路去连接它和实际的解题技巧。有时候,我会觉得书本的例题虽然精巧,但总感觉离我遇到的实际题目有点距离,我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怎么做,而是想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在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时,如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希望这本指导书能够在这方面给我一些启发,让我不再仅仅是被动地记忆公式,而是能够真正理解物理的逻辑,建立起扎实的解题框架。

评分

我个人觉得,大学物理的学习,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解决问题,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加强的地方。虽然我对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但当面对各种各样的习题时,我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有些题目,看上去很基础,但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有些题目,则显得十分复杂,让人望而却步。我非常需要的是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让我知道在拿到一道物理题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如何选择合适的物理定律来描述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推导。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物理概念的题目,我更是觉得力不从心。我希望这本《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能够提供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例题,并且对每一个例题都进行非常详尽的解析,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思维过程和技巧,从而真正提升我的解题能力。

评分

光学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一直是学习的难点。特别是波动光学和几何光学的一些区分和联系,有时候让我感到困惑。课本上的光路图虽然直观,但真正遇到一些组合透镜或者复杂的光学仪器问题时,我常常会不知道如何去分析,也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计算像的位置、大小以及性质。干涉和衍射的现象,虽然原理听起来很有趣,但在计算条纹间距、衍射角的时候,我总是容易出错,不知道公式中的各个参数代表什么,也不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套用。我渴望在这本《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中找到更详尽的讲解,能够帮助我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题方法。比如,对于光学问题,如何首先判断是几何光学还是波动光学,如何进行光路的分析,如何运用高斯成像公式,以及如何处理干涉和衍射的各种具体情况。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地掌握光学这部分内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公式的阶段。

评分

我之前在学习某一个章节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让我非常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本上的理论讲得很清晰,能量守恒是多么重要和普遍的一个定律,但在做题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运用它,以及如何准确地判断系统和外界的能量交换。特别是当涉及到非保守力,比如摩擦力做功的时候,我更是感到无从下手,常常会漏掉一些能量的损耗,导致计算结果大相径庭。而且,有时候题目描述得比较隐晦,需要我们自己去识别出哪些是保守力,哪些是非保守力,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希望能在这本《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中找到更系统、更深入的讲解,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解题策略和技巧。比如,如何一步步地分析问题,识别出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以及如何处理复杂的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我还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例题,并且对解题过程进行详尽的解析,让我能够模仿学习,逐渐掌握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评分

坦白说,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也不例外。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电场和磁场。课本上的文字描述,有时候会让我觉得云里雾里,虽然知道电场线、磁感线,也知道一些相关的公式,但在实际运用中,我常常会感到茫然。比如,在计算复杂的电场分布时,即使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状,我也常常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积分方法,或者如何正确地处理矢量叠加。对于磁场,更是如此,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些基本定律,虽然记住了,但遇到实际问题,比如计算螺旋线产生的磁场,或者变化的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我就觉得很吃力。我特别希望这本《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能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清晰的脉络,比如,如何一步步地构建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如何从基本定律出发,推导出更复杂的应用,并且能够提供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解题技巧,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问题背后的简单逻辑。

评分

内容很好,十分值得细细读,平时我们读书,不能只满足于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某某是大师、巨擘、泰斗,什么什么作品是巨著、名著,究竟怎么个大师,怎么个名著,则懵然无知,说不出个所以然。“读书看皮,读报看题”,就是读书上的浮躁表现。这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的。你要知道莎士比亚吗?你就得读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读他的全部戏剧作品。你要知道托尔斯泰吗?你就得读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读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你要知道马克思吗?你就得读《资本论》,读《共产党宣言》,读马克思的其他重要著作。不这样,你就不知道他们的作品何以是名著,他们何以被称作大师,何以能如泰山北斗般地引导历史和时代之风骚。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多少号称大专毕业、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的人,徒有其名,胸无点墨,还有的将精装本、豪华本图书成百上千的买,满橱满架,装点了房间,可却装点不了头脑,所以然者何?“用心躁也”。 浮躁是时下相当多数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表现,心浮气躁,缺乏耐性,急功近利,趋尚浮华,不仅在干各种事业上如此,在读书问题上也如此,这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但不可避免并不等于就无法克服。其他不论,只说读书,一切有志或有兴趣读书的人,都应自觉地力戒浮躁,避开冗繁琐碎,抵御各种诱惑,静下心来,沉下心来,耐住寂寞,有计划地读点自己喜爱的书,真正掌握点有用的知识,同时也真正体尝品味到读书的乐趣。果能如此,我们便会意外惊喜地感受到读书并非苦差事,而是置身于一个“极乐世界”,不亦悦乎! 另一忌是信什么,读什么。这表现在专业上就是学什么,就只读什么。我们以哲学为例,如果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读点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书,只是在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上打转转,肯定学不好;同样,学西方哲学只读西方哲学,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也不读中国哲学的著作,成就肯定有限。学中国哲学的亦复如此。更不用说,有门户之见,学中国哲学瞧不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西方哲学又瞧不起中国哲学,瞧不起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为另类。每个人只读自己学的,只认自己读的。彼此贵己而贱人,结局如何,不问可知。 当然,生命有限,书是读不完的。读尽平生未读书,只是豪言而已,没人能做到。但是无论读多读少都要记住以上两忌。 另外,诸如读书最忌自以为是,读书热忌虚火过旺等等,亦需引起读书人之注意,切记所忌,扎实认真地把书读好才是。读书要能读无字之书。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又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这种“无字之书”,照今天我们通俗的说法,即阅读社会、人生、自然的这部大书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对于读书的感受,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积蓄 “知识的力量”,用知识创造财富,用智慧改变生活!

评分

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

评分

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

评分

评分

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很好很不错啦啦啦啦

评分

内容很好,十分值得细细读,平时我们读书,不能只满足于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某某是大师、巨擘、泰斗,什么什么作品是巨著、名著,究竟怎么个大师,怎么个名著,则懵然无知,说不出个所以然。“读书看皮,读报看题”,就是读书上的浮躁表现。这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的。你要知道莎士比亚吗?你就得读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读他的全部戏剧作品。你要知道托尔斯泰吗?你就得读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读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你要知道马克思吗?你就得读《资本论》,读《共产党宣言》,读马克思的其他重要著作。不这样,你就不知道他们的作品何以是名著,他们何以被称作大师,何以能如泰山北斗般地引导历史和时代之风骚。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多少号称大专毕业、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的人,徒有其名,胸无点墨,还有的将精装本、豪华本图书成百上千的买,满橱满架,装点了房间,可却装点不了头脑,所以然者何?“用心躁也”。 浮躁是时下相当多数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表现,心浮气躁,缺乏耐性,急功近利,趋尚浮华,不仅在干各种事业上如此,在读书问题上也如此,这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但不可避免并不等于就无法克服。其他不论,只说读书,一切有志或有兴趣读书的人,都应自觉地力戒浮躁,避开冗繁琐碎,抵御各种诱惑,静下心来,沉下心来,耐住寂寞,有计划地读点自己喜爱的书,真正掌握点有用的知识,同时也真正体尝品味到读书的乐趣。果能如此,我们便会意外惊喜地感受到读书并非苦差事,而是置身于一个“极乐世界”,不亦悦乎! 另一忌是信什么,读什么。这表现在专业上就是学什么,就只读什么。我们以哲学为例,如果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读点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书,只是在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上打转转,肯定学不好;同样,学西方哲学只读西方哲学,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也不读中国哲学的著作,成就肯定有限。学中国哲学的亦复如此。更不用说,有门户之见,学中国哲学瞧不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西方哲学又瞧不起中国哲学,瞧不起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为另类。每个人只读自己学的,只认自己读的。彼此贵己而贱人,结局如何,不问可知。 当然,生命有限,书是读不完的。读尽平生未读书,只是豪言而已,没人能做到。但是无论读多读少都要记住以上两忌。 另外,诸如读书最忌自以为是,读书热忌虚火过旺等等,亦需引起读书人之注意,切记所忌,扎实认真地把书读好才是。读书要能读无字之书。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又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这种“无字之书”,照今天我们通俗的说法,即阅读社会、人生、自然的这部大书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对于读书的感受,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积蓄 “知识的力量”,用知识创造财富,用智慧改变生活!

评分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不错,速度快,是正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