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27 GB23838-23892)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27 GB23838-2389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GB23838-23892
  • 2009年
  • 中国标准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
  • 标准
  • 法规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001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108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页数:60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27 GB 23838-23892)》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目录

GB/T 23838-2009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悬浮固体的测定
GB/T 23839-2009工业硫酸亚锡
GB/T 23840-2009无机化工产品 电位滴定法通则
GB/T 23841-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镉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23842-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硅含量测定通用方法 还原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3843-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五氧化二磷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GB/T 23844-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 目视比浊法
GB/T 23845-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溴化物测定通用方法
GB/T 23846-2009电镀用氨基磺酸钴
GB/T 23847-2009电镀用氨基磺酸镍
GB/T 23848-2009电镀用氨基磺酸亚铁
GB/T 23849-2009二溴海因
GB/T 23850-2009工业高氯酸钠
GB/T 23851-2009道路除冰融雪剂
GB/T 23852-2009工业硫氰酸盐的分析方法
GB/T 23853-2009卤水碳酸锂
GB/T 23854-2009溴氯海因
GB/T 23855-2009液体三氧化硫
GB/T 23856-2009二氯海因
GB/T 23857-2009生活垃圾填埋场降解治理的监测与检测
GB/T 23858-2009检查井盖
GB/T 23859-2009劳动定额测时方法
GB/T 23860-2009婚姻庆典服务
GB/T 23861-2009婚姻介绍服务
GB/T 23862-2009文物运输包装规范
GB/T 23863-2009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GB 23864-2009防火封堵材料
GB/T 23865 2009比例照相规则
GB/T 23866-2009体育用品标准编写要求
GB/T 23867-2009滑雪用具通用词汇
GB/T 23868-2009体育用品的分类
GB/T 23869-2009花粉中总汞的测定方法
GB/T 23870-2009蜂胶中铅的测定微波消解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23871 2009水产品加工企业卫生管理规范
GB/T 23872.1-2009岩土工程仪器土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土压力计
GB/T 23873-2009饲料中马杜霉素铵的测定
GB/T 23874 2009饲料添加剂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GB/T 23875-2009饲料用喷雾干燥血球粉
GB/T 23876-2009饲料添加剂 L-肉碱盐酸盐
GB/T 23877-2009饲料酸化剂中柠檬酸、富马酸和乳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878-2009饲料添加剂 大豆磷脂
GB/T 23879-2009饲料添加剂肌醇
GB/T 23880-2009饲料添加剂氯化钠
GB/T 23881-2009饲用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滤纸法
GB/T 23882-2009饲料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883-2009饲料中蓖麻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884-2009动物源性饲料中生物胺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885-2009翡翠分级
GB/T 23886-2009珍珠珠层厚度测定方法光学相干层析法
GB/T 23887-2009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
GB/T 23888-2009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控制器
GB/T 23889-2009家用空气源热泵辅助型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
GB/T 23890-2009油菜籽中芥酸及硫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23891.1-2009滑动轴承稳态条件下流体动压瓦块止推轴承第1部分:瓦块止推轴承的计算
GB/T 23891.2-2009滑动轴承稳态条件下流体动压瓦块止推轴承第2部分:瓦块止推轴承的计算函数
GB/T 23891.3-2009滑动轴承 稳态条件下流体动压瓦块止推轴承 第3部分:瓦块止推轴承计算的许用值
GB/T 23892.1-2009滑动轴承 稳态条件下流体动压可倾瓦块止推轴承第1部分:可倾瓦块止推轴承的计算
GB/T 23892.2-2009滑动轴承稳态条件下流体动压可倾瓦块止推轴承第2部分:可倾瓦块止推轴承的计算函数
GB/T 23892.3-2009滑动轴承 稳态条件下流体动压可倾瓦块止推轴承 第3部分:可倾瓦块止推轴承计算的许用值

精彩书摘

7.1 企业应配备数量足够、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人员。
7.2 企业负责人应了解其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产品标准、主要性能指标、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检验要求等。
7.3 质量管理、卫生管理负责人应具有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质量和卫生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处理。
7.4 技术人员应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质量安全管理知识。
7.5 生产操作人员应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熟练地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
7.6 直接接触产品的从业人员应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体检和取得健康证明。
7.7 检验人员应熟悉产品检验规定,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质量安全知识、技能和相应的资格。
7.8 应对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7.9 电工、锅炉工、叉车工等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8原辅料控制
8.1 生产食品包装容器、材料的原辅料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食品包装容器、材料用添加剂应符合GB9685及相关法规要求。
8.2 应对原辅材料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合格供应商。应索取原辅材料供应商检验合格证明或报告,并保存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保存期限2年以上。
8.3 应按原辅料采购制度和采购标准实施采购,应使用食品原辅材料,塑料和纸制品不得使用回收再生料。
8.4 应根据生产需要和加工能力有计划采购原辅料。
8.5 应按规定对采购的原辅料以及外协件进行质量检验或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质量验证,并保存检验/验证记录,保存期限2年以上。
8.6 原辅料入库后,应有醒目的“待验”标志,质量管理部门检验或验证合格后方能使用。检验合格后的原辅料以“先进先出”为原则进行使用。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使用并由授权人员批准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记录在案。

前言/序言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27 GB23838-23892)》之外的其他国家标准精选概述 本汇编旨在系统梳理并介绍在《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27 GB23838-23892)》之外,其他时间段、不同领域颁布实施的、对我国工业、科技、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中国标准体系的广阔图景,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从产品质量到环境安全等方方面面的规范与要求。 一、 基础与通用标准体系的拓宽 在2009年特定批次标准之外,国家标准体系中存在大量关于计量、术语、符号、信息技术基础架构的标准。例如,在计量学领域,涉及JJF(计量检定规程)和GB/T 1.1-XXXX(标准起草、编写和结构规则)的最新版本或历史版本,它们确保了我国测量体系的准确性和国际接轨性。这些标准明确了单位的定义、量值的传递过程,以及如何规范化地描述和构建技术文件,为所有其他技术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在信息技术领域,诸如GB/T 18284-XXXX(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结构化通用标识符)或涉及中文信息处理的相关标准,如字符集编码(如GB 2312、GBK及后续的UTF-8应用规范)的演进和完善,是支撑数字经济运行的基石。这些标准规定了数据交换的格式、网络通信协议的基础规范等,是支撑现代工业和商业运作不可或缺的技术规范。 二、 机械与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度拓展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27 GB23838-23892)》主要关注特定范围,但机械工程领域其他核心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从未停歇。 金属材料方面: 涉及非2009年制定的GB/T 3095(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方法)等环境监测标准,以及针对钢铁、有色金属的拉伸试验方法(如GB/T 228的后续修订版本)、布氏硬度试验方法的详细规定。例如,针对特定牌号钢材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要求,如GB/T 11198(高强度螺纹钢筋)或特定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评定标准,都独立于该汇编之外,为制造业提供了关键的原材料控制依据。 机械零部件与安全方面: 涵盖了大量轴承、齿轮、紧固件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如GB/T 1800系列)的更新,以及机械设备安全技术要求。这些标准严格界定了零部件的几何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确保了复杂机械系统装配的互换性和可靠性。例如,涉及工业机器人操作空间、急停按钮设置规范等安全操作规程,是保障工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法规性技术文件。 三、 建筑与土木工程标准的演进 建筑行业是国家标准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本汇编之外,大量标准规范了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和材料性能。 结构设计方面: 涉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修订版)等核心规范,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荷载、地震烈度区下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变形验算方法。这些规范是所有民用和工业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准则。 材料性能方面: 聚焦于水泥(GB 175的最新要求)、钢筋混凝土用钢材以及建筑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例如,对于新型保温材料(如气凝胶复合材料或真空绝热板)的导热系数、耐火等级的测试方法,都有专属的标准进行界定,以推动建筑节能减排。 施工质量控制方面: 标准明确了地基处理、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工程的验收标准,如对钢结构焊接质量无损检测(GB/T 11345)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判定标准,确保工程实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四、 环境保护与健康安全标准的补充 环境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许多关键标准在2009年之后得到制定或大幅修订,对工业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起着决定性作用。 水环境监测: 涉及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或GB 5085(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系列细则,这些标准根据水体功能区和受纳水体的特性,规定了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在内的排放限值,以及相应的监测分析方法(如水质化学需氧量测定、特定有机物残留分析等)。 大气污染控制: 针对不同行业的锅炉、水泥、化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如SO2、NOx、颗粒物限值),这些标准通常具有极强的行业针对性,并会随国家环保政策收紧而更新迭代。 职业卫生与安全: 涉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如GBZ 2系列标准),详细规定了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噪声、振动、辐射)在工作场所允许的浓度或强度限值,以及相应的健康监护要求。 五、 电子电气与通信标准的前沿发展 在2009年之后,随着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的爆发,电子电气和通信领域涌现出一批前沿标准。 电磁兼容性(EMC): 涉及GB/T 17626(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的最新国际等同采标,规定了电子电气设备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抗扰度和自身产生的干扰水平限制,是产品上市的强制性技术要求。 新能源技术: 电池和储能领域标准快速发展,如针对动力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要求和循环寿命测试标准(区别于2009年的早期标准),以及光伏组件的性能评估和可靠性测试标准。这些标准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推广应用。 六、 农业、食品与医药领域的规范 食品和医药标准体系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且更新频率较高。 食品安全标准: 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的最新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如真菌毒素、农药残留)以及特定食品的质量要求标准,构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依据。这些标准根据最新的毒理学研究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医药质量控制: 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特定剂型(如无菌制剂、生物制品)的深化应用要求,以及药典中对新化合物、新型制剂的鉴别、含量测定方法的详细规定。 综上所述,中国国家标准体系是一个动态、庞大且不断自我完善的体系。本汇编所涵盖的《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制定)(427 GB23838-23892)》仅是其中一个时间切片。在其他时间点,不同领域的基础、技术、管理标准持续更新,共同支撑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脉络,就必须深入研究其规范体系。这套2009年的汇编,对于研究那个特定时期的技术演进和政策导向,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献价值。我试着对照早前和晚近的版本进行比对,发现了很多微妙的调整和升级,这些变化往往反映了国家在特定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安全理念的提升。举个例子,在材料性能测试要求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当时对环保和耐久性的重视程度正在加速提升。对于我这样的研究者来说,这套书就像是一张历史快照,记录了技术标准是如何在实践的检验中打磨成型的。它的专业性毋庸置疑,每一页都凝聚着无数专家的心血和严苛的论证过程。当然,阅读的门槛不低,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作为支撑,否则很容易迷失在复杂的术语和引用关系中,但对于行家而言,这正是它的价值所在——这是行业的“内功心法”。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知识的重量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目录的编排逻辑清晰流畅,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专业汇编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建筑和结构安全方面的标准,但翻阅其他章节时,那种严谨、规范的文字风格,透露出的是国家意志和行业共识的凝练。它不是那种轻松的读物,你需要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去啃,但一旦你理解了其中的条文和背后的原理,你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这套书更像是一个工具箱,里面的每一样工具都是经过精密校准的,用起来得心应手,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我期待未来能有更智能化的检索方式来配合这实体书,让查找特定条款的过程更加迅捷,但就目前来看,实体书的查阅体验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需要交叉比对不同标准条款时,平摊开来的直观感是电子版难以完全复刻的。

评分

从物理感官体验上来说,这套书的出版质量非常出色。纸张的厚度适中,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小号的字体在密集的表格中也保持了极佳的可读性。在图书馆或办公室里,当需要快速引用某个标准编号时,这种实体书的检索效率,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依然超越了我们常用的本地化数据库。我发现自己在使用时,习惯性地会在需要重点关注的条款旁边做笔记,这种物理互动是电子阅读无法比拟的——知识在被“标记”和“折叠”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记忆。此外,它所蕴含的体系结构非常宏大,每一册、每一部分都像是一个严密的齿轮,共同驱动着整个国家建设的技术规范体系正常运转。细细品味,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秩序感,这是对工程质量负责任的态度外化的体现。

评分

坦率地说,第一次打开这套书时,我有些被它的体量震慑住了。这不仅仅是一套书,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工程技术规范的“百科全书”。我主要想了解的是其中关于材料力学和特定工业流程的部分,这些内容极其细致,涉及了从原材料的抽样检测频率到最终产品合格判定条件的完整闭环。这种“全景式”的覆盖,意味着你在应用时,几乎可以找到所有可能遇到的技术边界条件。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更多地扮演着“权威释义者”的角色,每当工作出现模糊地带时,翻阅它的某一页,答案往往是确凿无疑的。它要求阅读者具备高度的专注力和精确的理解力,因为它所讨论的任何一个细节的偏差,都可能在实际工程中造成巨大的后果。因此,这套书的价值,不在于轻松阅读,而在于其提供的无可辩驳的技术权威性。

评分

购买这套汇编,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备份”和“溯源”的心理需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资料的易变性让人担忧,而纸质的、汇编成册的正式版本,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参照系。我曾经遇到过因为电子文档更新或版本混乱而导致施工图纸出现偏差的情况,那样的教训是沉重的。因此,拥有这套2009年的权威集合,就像手里握着一份“定海神针”。虽然时效性可能会被新的标准所取代,但作为历史基准点,它的地位是稳固的。我喜欢翻阅那些关于基础参数设定的条款,它们往往是后续所有复杂计算的根基,一旦基础扎实,对整个体系的理解就会豁然开朗。当然,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可能显得过于枯燥和晦涩,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规范严格执行到位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是案头必备的“字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