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修订-22)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修订-2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9年修订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 质量标准
  • 标准参考书
  • 工程技术
  • 科技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0761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112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页数:63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修订-22)》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制定”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修订”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目录

GB/T 14896.1-2009特种加工机床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
GB/T 14896.2-2009特种加工机床术语第2部分:电火花加工机床
GB/T 14896.3-2009特种加工机床术语第3部分:电解加工机床
GB/T 14896.4-2009特种加工机床术语第4部分:超声加工机床
GB/T 14896.8-2009特种加工机床术语第8部分:电熔爆加工机床
GB/T 14905-2009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
GB/T 14946.1~2009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与数据结构第1部分: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
GB/T 14946.2-2009 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与数据结构 第2部分:数据结构
GB/T 14950-2009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GB/T14981-2009热轧圆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15006-2009 弹性合金的尺寸、外形、表面质量、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的一般规定
GB/T 15022.1-2009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 第1部分:定义及一般要求
GB/T 15022.4-2009 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第4部分:不饱和聚酯为基的浸渍树脂
GB/T 15029-2009剑麻白棕绳
GB/T 15030-2009剑麻钢丝绳芯
GB/T 15031-2009剑麻纤维
GB/T 15033-2009生咖啡 嗅觉和肉眼检验以及杂质和缺陷的测定
GB/T 15034-2009芒果贮藏导则
GB/T 15035-2009木材干燥术语
GB/T 15036.1-2009实木地板第1部分:技术要求
GB/T 15036.2-2009实木地板第2部分:检验方法
GB 15044-2009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
GB 15063-2009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T 15065~2009 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GB/T 15087-2009道路车辆牵引车与牵引杆挂车机械连接装置强度试验
GB/T 15088~2009道路车辆牵引销强度试验
GB/T 15114-2009铝合金压铸件
GB/T 15115-2009压铸铝合金
GB/T 15141-2009 湿式离合器摩擦元件试验方法
GB/T 15144-2009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

前言/序言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修订-22)内容概述 本汇编精选并系统整理了2009年期间,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管理司)正式发布的各类国家标准(GB/T、GB)。该卷次作为年度标准的集中展示,旨在为科研机构、生产制造企业、质量检测部门、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权威且及时的国家标准参考工具。 本汇编不包含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宏观领域和具体的标准类别,这些领域或类别的标准更新、发布或修订工作,在2009年同期可能集中在其他卷次或独立发布: --- 一、 信息技术与通信标准(侧重非本次汇编收录的细分领域) 本次汇编主要收录了与基础工业、环境安全、产品质量检验等核心领域的标准。因此,以下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中,特定技术的标准可能未被纳入: 1. 早期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接口标准:对于早期或已逐渐淘汰的计算机总线接口(如某些特定的并行或串行通信协议标准),如果其在2009年未进行重大修订或首次发布,则不在本次收录范围内。这包括一些特定型号硬件的连接规范或内部总线传输速率的规定。 2. 软件工程与生命周期管理(特定细分):虽然有通用性的软件工程标准,但那些高度专业化、针对特定开发模型(如特定敏捷或瀑布模型的深度应用规范)的细微操作规程标准,可能未被纳入本年度的汇编范围。 3. 电信网技术(特定代际标准):专注于某些特定代际移动通信技术(如基础的2G/3G协议栈中未在当年进行修订的底层信令或物理层标准)的深层技术规范,如果它们是长期稳定的,可能未被本次汇编更新。 --- 二、 机械制造与材料科学(非本次汇编重点关注的特种材料与设备) 本汇编侧重于通用机械、常用材料的通用性能测试方法和通用技术要求。以下特定领域的标准不在本次收录之列: 1. 航空航天特种合金材料标准:针对超高温、超高压环境下使用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材料、火箭推进剂材料等尖端领域的材料化学成分、微观结构控制的极高精度标准,这些标准通常有独立的、更专业的发布渠道和汇编系列。 2. 精密光学元件制造与检测标准:专注于半导体光刻胶的纯度要求、超精密自由曲面反射镜的表面粗糙度纳米级控制标准等,这类标准的技术壁垒极高,往往在专业领域工具书中体现。 3. 非金属特种工程塑料与复合材料(深层应用):例如,用于深海作业、核工业屏蔽的特定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其配方和长期服役性能评估的标准,本次汇编可能未涵盖。 --- 三、 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管理(侧重于特定污染源的监测与治理) 本次汇编中可能包含了通用的水质、大气污染物检测方法。但以下高度专业化的环境标准未被收录: 1.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的特定微生物制剂标准:用于生物降解特定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菌株的鉴定、活性测试及使用规范的标准,属于生物技术与环境治理交叉领域,可能在其他卷次。 2. 固体废物跨区域转移的合规性与可追溯性技术标准:侧重于危险废物(如医疗废物、特定工业废物)在运输、接收环节的数字化追踪与电子化申报要求的标准,这部分可能与电子政务标准结合更为紧密。 3. 噪声控制的特定场所声屏障设计与验收标准:例如,针对特定铁路沿线或高速公路旁,为满足特定环境功能区(如I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超低噪声要求而制定的详细设计图集与验收参数标准。 --- 四、 建筑工程与结构安全(侧重于非主体结构及传统工艺) 本次汇编可能包含基础的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材料标准。但以下特定建筑技术领域的内容未被纳入: 1. 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的材料兼容性标准:针对古代木结构、传统灰泥、特殊石材的化学分析、无损检测方法以及修复材料的分子层面的兼容性要求标准,这些标准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专业性。 2. 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非GB/T常规检测):例如,针对特定建筑材料(如地毯、装饰板材)释放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模拟长期暴露测试的特殊标准,这类标准可能在更侧重于“健康人居”的专题标准集中体现。 3. 预制装配式建筑(特定连接节点标准化):虽然装配式建筑是趋势,但针对某些新型、尚未大规模推广的“隐藏式连接件”或“智能接缝”的设计承载力计算规范和施工容差标准,可能尚未在本年度被纳入国家标准体系。 --- 五、 医药卫生与生物技术(侧重于中成药及传统医疗器械) 本次汇编主要覆盖了基础的医疗器械安全标准或通用药品检验通则。以下领域标准不在本次收录范围内: 1. 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液制品)的批签发与追溯标准:这类标准对实时性要求极高,其修订和发布频率高于普通工业标准,且通常归属于药品监管部门的专业指南体系。 2. 医疗器械的特定软件功能安全标准:例如,针对特定诊断设备(如PET/CT、高场强MRI)的内部图像重建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验证标准,这些标准的技术深度要求远超通用电气安全标准。 3. 中药材的道地药材鉴定及炮制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这类标准往往结合了传统经验和现代分析手段,但在标准体系中归类于传统医药,可能在其他专业汇编中。 --- 总结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修订-22)》主要聚焦于2009年度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主流、通用、基础性的规范更新。因此,凡是涉及技术门槛极高、专业性过强、地域性显著、或处于新兴技术快速迭代期的细分领域标准,均被排除在本次汇编的收录范围之外。本卷的价值在于其对当年国家标准框架的概览与基础支撑作用,而非对所有尖端或冷门技术分支的全面覆盖。读者应知晓,欲获取上述未包含领域的最新标准,需查阅特定行业标准集或后续年份的其他卷次汇编。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9年修订-22)》着实让我捏了一把汗。我原本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关于最新环保材料认证的详细技术规范,毕竟我们公司正在积极转型,对这些标准的需求非常迫切。然而,翻阅了厚厚的目录,我发现里面的内容更侧重于一些基础的工业制造流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通用准则,比如某类金属的拉伸强度测试方法,或者特定包装材料的耐候性测试周期。这些信息固然重要,对于我手头这个需要应对环保署严格审查的项目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更让我感到困扰的是,虽然是“2009年修订版”,但其中引用的某些行业规范似乎更早,缺乏对近几年涌现出的新型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深度覆盖。我理解汇编的难度在于内容的全面性和时效性的平衡,但对于像我这样需要紧跟前沿技术法规的专业人士来说,时效性是决定性的。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比对每一个条款,试图从中挖掘出能与当前环保标准挂钩的蛛丝马迹,最终的收获却不尽如人意,感觉更像是在回顾过去的技术基石,而非展望未来的行业方向。这种“找不到北”的感觉,对于一个急需行动方案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令人沮丧的。

评分

我购买这套2009年修订版的《汇编》,主要是出于对历史资料和标准演变轨迹的好奇心,我希望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标准差异,来理解国家在特定领域(比如机械安全防护)的立法思路是如何迭代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参考框架。但是,作为一本汇编,它的“可读性”简直是个挑战。它采用了那种非常正式、近乎法律条文的语言风格,每一个句子都力求精确无歧义,这对非法律或标准制定背景的读者来说,阅读体验是极其枯燥的。我试图用它来给我的初级技术人员做培训,结果他们普遍反映,那种密集的术语和缺乏上下文解释的陈述,使得他们很难真正理解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它更像是为已经熟悉该领域所有术语的专家准备的参考手册,而不是为广大技术工作者提供学习材料。如果能增加一些图例、应用场景说明,或者至少有一个详尽的术语表,对提升其作为普及性参考资料的价值将是巨大的飞跃。现在它更像是一个安静躺在书架上,需要特定知识背景才能“唤醒”的知识宝库。

评分

坦率地说,我对于这次的“2009年修订-22”分册的装帧质量和内容组织上的逻辑连贯性感到一丝丝的不满。我关注的是某一特定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标准,这份标准在行业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在汇编中,我发现与该主题相关的多项标准被分散在了不同的章节甚至不同的册子里,这使得进行一次完整的合规性审查变得异常繁琐。我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的物理书本间来回翻找,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操作流程。更令人费解的是,某些关键的技术指标旁边,竟然没有提供相应的计算公式或推荐的测量仪器规格,这使得标准在实际执行层面留下了较大的模糊空间。对于一个追求精确控制的工业流程来说,这种“只告诉你结果,不告诉你如何严谨地得出结果”的编写方式,无疑会给现场工程师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潜在的合规风险。高质量的标准汇编应当是集成化的、自洽的,而不是迫使读者成为“标准侦探”。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这套汇编,我的期望值是相当高的,毕竟“国家标准”这四个字自带权威光环。我是一位资深的建筑结构工程师,我们团队最近在研究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技术,急需查阅相关承重能力、防火等级以及抗震设计参数的国家级指导文件。然而,当我试图在“22”这个分册中定位到具体构件的应力模型和试验数据时,我发现信息的组织结构对我这种高度专业化、细节导向的读者并不友好。标准之间的跳转和交叉引用显得有些晦涩,很多时候,一个关键参数的确定需要穿梭于三四个不同的章节之间,且缺乏清晰的索引或‘一站式’的查阅指南。这不像是一本服务于一线工程师的工具书,倒更像是一份需要专业学者花费大量时间去“解构”的法规文本集。我不得不感慨,如果标准的呈现方式能更注重实际应用场景的逻辑排序,而不是仅仅按照技术分类堆砌,那对我们这些每天与图纸和现场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来说,价值将会提升十倍不止。现在看来,它更像是一部需要被系统性学习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可以随手翻阅的“问题解决手册”。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国际贸易的顾问,我的工作涉及将中国制造的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因此,理解这些国家标准如何与国际ISO标准接轨或产生冲突至关重要。我希望从这本《2009年汇编》中找到明确的对比信息,或者至少能看出哪些标准已经采用了国际通用术语。然而,这本书的视角似乎完全内向化。它详尽地列举了国内的操作规范和验收指标,但对于与国际接轨的努力,几乎没有提及。例如,在讨论材料的环保标签要求时,我更希望看到它能注明与欧盟RoHS或REACH指令的对应关系或差异说明。这种“只管自家事”的编纂风格,虽然保证了其在国内的权威性,却在跨国合作的语境下显得准备不足。它就像一个技术世界的“方言宝典”,对于身处本地的学者是无价之宝,但对于需要与外部世界对话的贸易专业人士而言,其桥梁作用稍显不足,使我在准备出口文件时,不得不花费额外精力去进行大量的“翻译”和“对标”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