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2007总第5卷)》整体分为五个部分及附录,包括第一部分(特载)、第二部分(市场发展综述)、第三部分(基金市场体系)、第四部分(综合数据统汁)、第五部分(政策与法规)和附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创刊于2003年,是中国首部系统、全面记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和发展进程,逐年编撰、连续出版的大型史料性工具书。 本期是《年鉴》总第五期,为进一步体现2006年中国基金行业发展的特点,本期对部分篇目进行了调整与充实。
内页插图
目录
基金公司地区分布图
基金市场地区分布图
基金数字
基金日历
基金图片
编辑说明
编辑委员会
序言
第一部分 特载
第一章 领导讲话
在第五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资本市场与基金业的发展
中国证监会接受新华社采访讲话稿
第二章 基金专论
产品创新是中国基金业快速发展的生命线
从国际范畴看,基金市场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基金不断创新的历史
基金创新是中国基金业超常规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中国基金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中国基金业:全球基金市场中的沧海一粟
资本大国梦想与基金业崛起
中国基金业2010年发展空间:2万亿元
基金业做优做强尚需解决三大矛盾
基金公司自身的做优做强是核心
牛市环境下基金营销的策略
市场环境现状分析
基金营销的发展回顾
目前牛市环境下的营销策略
基金营销经验分享与未来应对的挑战
封闭式基金创新发展新思路:结构分级
美国封闭式基金缘何长盛不衰
结构化分级基金的中国式创新
封闭式基金必将重燃活力
论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的信赖义务及其实现
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应负有信赖义务
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忠实义务的内容与实现
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注意义务的内容与实现
我国当前信赖义务实现的保障机制
美国独立账户资产管理业务研究及其对国内基金专户理财的启示
美国独立账户资产管理(SMA)行业发展概况
业务模式
市场分析
对我国基金业专户理财的启示
对冲基金如何获取超额收益
对冲基金的常用投资策略
在我国发展对冲基金
第三章 基金人物
江先周——建设财富生活
谢红兵——夯实公司的发展基础 承担基金的社会责任
郭特华——工银瑞信:从行业参与者到行业影响者
李春信——喜欢托管业务的挑战性
第二部分 市场发展综述
2006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综述
2006年:美国基金业的惊悸与亢奋
第三部分 基金市场体系
第一章 基金管理人及旗下产品
第二章 基金托管人及托管业务
第三章 其他相关服务机构
第四部分 综合数据统计
第一章 市场综合数据统计
第二章 中国开放式基金数据统计
第三章 中国封闭式基金数据统计
第五部分 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 2006年基金行业法律法规概述
第二章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附录
附录一 2006年基金行业大事记
附录二 2006年基金行政许可摘要
附录三 投资者教育
附录四 基金索引
附录五 机构名录
编委风采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特载
第一章 领导讲话
在第五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
(2006年12月2口深圳)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第五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一直以来,中国基金论坛秉承加强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的宗旨,定期邀请各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对我国基金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对推动我国基金业的改革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此,我代表中国证监会向论坛的主办方及深圳市政府表示由衷的感谢!下面,我就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转折期,迫切需要在完善市场功能,健全市场机制,提高市场效率和竞争力等方面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从资本市场发展全局看,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对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完善市场功能,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当前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足,致使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受到极大限制。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大型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这必然要求拥有一支运作规范、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者队伍。如最近中行、工行的IPO融资,就是一个检验。近一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规模和发展质量逐步提高,这与近些年来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作为理财服务提供者,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善于发现市场投资机会,也是增强市场财富功能必不可少的重要中介机构。
其次,健全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市场化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有赖于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国内外经济的相互作用日益加深,影响企业价值和资本市场产品价格的因素更为复杂化,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的力量日益多元化。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可以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完善市场定价、强化市场约束等方面的专业化优势,推动形成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运作的进一步规范化。
再次,推动市场创新,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创新是提高市场效率的关键环节。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在产品创新、交易模式创新、交易机制创新等创新活动中,机构投资者通常是最主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我国资本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囿于体制性、制度性的局限,市场缺乏足够的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创新不活跃是影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市场效率,就必须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创新潜能,健全市场化的创新机制。
同时,做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仍是以中小投资者为主,市场投机性强,波动性大,稳定性不高。迎接对外开放的挑战,需要通过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增加市场的长期资金供应,引导市场树立理性投资理念,从而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总之,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断强化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与吸引力,就必须坚定不移的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
……
前言/序言
聚焦新格局与前沿探索:2008年度中国基金业发展报告 图书信息: 2008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总第六卷) 本书概述: 本书是继《2007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总第五卷)》之后,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在2008年度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严峻挑战与关键性突破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梳理与研究的权威性年鉴。2008年,对于全球金融市场而言,是充满剧烈波动的“黑天鹅”之年,中国基金业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韧性、监管的应对、产品的创新以及投资策略的调整,构成了其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书严格遵循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行业报告的实践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构建一个全面、多维度的信息矩阵,为监管机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人、学术研究者以及相关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一份详尽的历史记录与前瞻性参考。 --- 第一部分:宏观环境与行业概览 第一章: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资本市场背景 本章深入剖析了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特征,重点关注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溢出效应。分析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的取向变化,特别是对A股市场流动性、市场估值水平以及投资者信心的影响。详细梳理了当年沪深两市主要指数的年度表现、波动特征及市场结构变化,为理解基金业绩的外部环境奠定基础。 第二章:基金行业整体规模、结构与监管框架的演变 本章以数据为核心,详尽记录了截至2008年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总体规模(包括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等),并对比了与2007年的变化趋势。 规模结构分析: 对比权益类、债券类、货币市场类、混合类基金的资产净值占比变化,重点分析了在市场大幅回调背景下,投资人赎回压力与新增资金流入的动态平衡。 监管环境更新: 详细阐述了2008年中国证监会为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而推出的一系列重要监管措施,包括对高风险产品的风险警示、信息披露要求的强化,以及对基金公司合规运营的专项检查情况。 --- 第二部分:产品创新与类别深度解析 第三章:公募基金市场:产品线的深化与分化 本章聚焦于公募基金产品线的细化与成熟。 指数基金(ETF/LOF): 分析了2008年新成立和已上市的指数基金的表现,特别是与标的指数的跟踪误差控制情况,以及在市场极度分化阶段,指数化投资的价值体现。 债券基金的避险功能: 详细研究了在股市大幅下挫时,纯债基金和偏债混合基金的表现,探讨了不同久期、不同信用评级债券在市场动荡中的相对价值,以及部分基金在信用风险事件中的应对策略。 QDII基金的全球化布局与挑战: 2008年是QDII产品遭遇全球系统性风险的“试金石”之年。本章详尽记录了主要QDII产品的境外资产配置结构、汇率风险敞口管理,以及在次贷危机影响下,海外市场的实际投资回报与风险暴露情况。 第四章: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专户)的发展轨迹 本章探讨了2008年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在服务机构投资者需求方面的进展。分析了专户产品的投资范围、规模增长情况,以及在监管框架下,基金公司如何运用其资产管理能力,为特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风险预算与回报目标管理服务。 --- 第三部分:投资策略、业绩评估与风险管理 第五章:2008年度基金投资业绩的因子分析 本书摈弃了简单地罗列业绩排名,而是深入探究了业绩背后的驱动因素。 超额收益的来源分解: 利用多因子模型,分析了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行业选择、个股选择还是择时能力。 行业配置的得失: 重点对比了当年成功避开或深度参与了特定热点板块(如TMT、消费升级早期阶段)的基金经理的策略差异。 极端市场下的行为金融学观察: 针对市场恐慌性抛售期间,基金经理的调仓频率、换手率与回撤幅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 第六章:风险控制与合规运营的前沿实践 本章关注基金管理机构在应对黑天鹅事件时的内部机制。 压力测试与流动性管理: 描述了基金公司如何针对突发的大额赎回,进行压力测试模型优化,确保现金头寸的充足性和资产变现的效率。 投研体系的韧性: 探讨了在市场信息极度不对称和情绪主导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如何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避免“羊群效应”的干扰。 基金经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的适应性调整,以确保长期稳健经营。 --- 第四部分:机构建设与人才梯队 第七章:基金管理公司的战略定位与组织变革 本章分析了领先基金公司在面对行业洗牌期采取的战略调整。包括是否加大了固定收益投研团队的建设力度,是否着力发展多元化业务线以对冲权益市场的波动性。同时,记录了行业内重要的并购、重组或管理层变动事件,并对其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估。 第八章:基金服务机构:托管、评价与信息技术支持 托管业务的创新服务: 阐述了托管银行在2008年为应对市场波动,在估值复核、现金管理服务方面的改进。 基金评价体系的完善: 探讨了国内主流基金评价机构如何调整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反映基金在极端市场环境下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能力。 --- 附录 2008年度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重要统计数据表 2008年度新成立公募基金产品名录 2008年度监管部门重要文件摘要 本书特色: 本书严格基于2008年全年真实运营数据和官方披露信息撰写,详实记录了中国基金业在承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历史轨迹,是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中关键转型期的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其深度和广度,旨在超越一般性的行业报告,提供具备历史洞察力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