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9年製定)(423 GB23708-23718)

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9年製定)(423 GB23708-2371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標準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國傢標準
  • 標準匯編
  • GB23708
  • GB23718
  • 2009年
  • 中國標準
  • 技術標準
  • 工業標準
  • 規範
  • 參考書
  • 法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60792
版次:1
商品編碼:10561125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0-01
頁數:61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國傢標準匯編》是一部大型綜閤性國傢標準全集。自1983年起,按國傢標準順序號以精裝本、平裝本兩種裝幀形式陸續分冊匯編齣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我國建國以來標準化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成就,是各級標準化管理機構,工礦企事業單位,農林牧副漁係統,科研、設計、教學等部門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2009年我國製修訂國傢標準共3158項。本分冊為“2009年製定”捲第423分冊,收入國傢標準GB 23708~23718的最新版本。

目錄

GB/T 23708—2009 地理信息 地理標記語言(GML)
GB/T 23709—2009 區域似大地水準麵精化基本技術規定
GB/T 23710—2009 飼料中甜菜堿的測定離子色譜法
GB/T 23711.1—2009 氟塑料襯裏壓力容器 電火花試驗方法
GB/T 23711.2—2009 氟塑料襯裏壓力容器耐低溫試驗方法
GB/T 23711.3—2009 氟塑料襯裏壓力容器耐高溫試驗方法
GB/T 23711.4—2009 氟塑料襯裏壓力容器耐真空試驗方法
GB/T 23711.5—2009 氟塑料襯裏壓力容器熱脹冷縮試驗方法
GB/T 23711.6—2009 氟塑料襯裏壓力容器壓力試驗方法
GB 23712—2009 工業機械電氣設備 電磁兼容機床發射限值
GB/T 23713.1—2009 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預測 第1部分:一般指南
GB/T 23714—2009 機械振動與衝擊結構狀態監測的性能參數
GB/T 23715—2009 振動與衝擊發生係統詞匯
GB/T 23716—2009 人體對振動的響應測量儀器
GB/T 23717.1—2009 機械振動與衝擊 裝有敏感沒備建築物內的振動與衝擊 第1部分:測量與評價
GB/T 23717.2—2009 機械振動與衝擊 裝有敏感設備建築物內的振動與衝擊 第2部分:分級
GB/T 23718.1—2009 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 人員培訓與認證的要求 第1部分:對認證機構和認證過程的要求
GB/T 23718.2—2009 機器狀態監測與診斷人員培訓與認證的要求第2部分:振動狀態監測與診斷

前言/序言

  本標準等同采用ISO19136:2007《地理信息地理標記語言(GML)》(英文版),並作瞭如下編輯性修改:
  a)本標準的編寫方法執行國傢標準GB/T 1.1-2000、GB/T 20000.2-2001的要求。
  b)“本國際標準”一詞改為“本標準”;
  c)刪除瞭原國際標準的封麵和前言;
  d)凡已被我國等同采用的國際標準,在本標準中用國傢標準的代號和名稱取代相應的國際標準的代號和名稱。其餘未有等同或等效采用為我國標準的國際標準,在本標準中均被直接引用。
  e)為瞭便於理解GML應用模式的建立過程,增加瞭資料性附錄NA。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D、附錄E和附錄F是規範性附錄,附錄C、附錄G、附錄H、附錄I、附錄J和附錄NA是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全國地理信息標準化委員會(SAC/TC 230)提齣並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武漢大學,南京師範大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龔健雅、鄧躍進、張書亮、高文秀、杜道生。
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9年製定)(423 GB23708-23718) 本匯編收錄的中國國傢標準範圍集中於特定技術領域,涵蓋瞭2009年間製定發布的一係列規範性文件。這些標準旨在統一相關産品的技術要求、測試方法、安全規範以及質量控製標準,是指導工業生産、市場準入和技術交流的重要依據。 I. 標準體係概述與結構 本匯編的結構按照國傢標準(GB)的編號體係進行組織,收錄的範圍為GB 23708至GB 23718這十一個標準。這個序列號段通常對應於特定年份或特定技術類彆的集中發布。2009年的標準製定,正值中國工業化和技術升級的關鍵時期,反映瞭國傢在提升産品質量、促進綠色發展以及保障公共安全方麵的政策導嚮。 II. 重點標準分析(推測基於編號範圍的通用領域) 雖然未提供每項標準的具體名稱,但根據國傢標準的一般劃分規律,GB 23708至GB 23718這一組標準可能涉及以下一個或幾個緊密關聯的工業或技術門類: A. 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 在這一時間段內,機械製造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十分活躍。這些標準可能涉及: 1. 零部件通用技術條件: 規定瞭關鍵機械部件(如軸承、緊固件、傳動元件)的設計公差、材料性能、錶麵處理要求和疲勞壽命測試方法。例如,可能包含對特定類型齒輪精度等級的界定,以確保復雜機械係統的可靠性。 2. 金屬材料的檢驗與評定: 涵蓋瞭特定閤金鋼、鋁閤金或復閤材料的化學成分範圍、熱處理工藝參數以及非破壞性檢測(NDT)的程序和驗收標準。這對於保證下遊産品的結構完整性至關重要。 B. 電子電氣與信息技術的外圍標準 2009年是信息技術加速普及的階段,標準製定也同步跟進: 1. 電磁兼容性(EMC)要求: 針對特定類彆的電子設備,規定瞭其在電磁環境中工作的能力(抗乾擾性)以及自身對外界電磁環境的乾擾限值。這對於確保通信設備、傢用電器和工業控製係統的穩定運行是基礎。 2. 電氣安全與防護: 可能涉及低壓電器設備的絕緣電阻測試、耐壓強度測試規範,以及針對特定工作環境(如潮濕或粉塵環境)的防護等級(IP代碼)的細化應用指南。 C. 工業過程控製與計量 過程控製是提升生産效率和産品一緻性的核心。此組標準可能涵蓋: 1. 測量儀器和傳感器的校準規程: 確立瞭流量計、溫度傳感器、壓力變送器等工業常用儀錶的溯源路徑、基本誤差限值和周期檢定要求。這些標準是確保生産數據準確性的基石。 2. 自動化係統接口標準: 規範瞭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協議或物理接口定義,以促進工業現場設備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D. 環保、安全與健康(EHS)相關規範 隨著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安全標準在這一時期的權重增加: 1. 工作場所空氣質量標準: 針對特定生産環節中可能産生的有害氣體或粉塵,規定瞭接觸限值(PEL/TLV)和現場監測方法。 2. 危險化學品包裝與標識: 涉及特定化學物質的容器設計、材料要求以及全球統一的危險性象形圖和安全數據錶的格式要求,以強化運輸和儲存安全。 III. 2009年標準的時代特徵 2009年製定的標準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即: 1. 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深化: 許多標準在起草過程中,積極對標ISO、IEC等國際組織發布的最新版本,力求減少技術貿易壁壘,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這意味著標準的技術指標往往采納瞭當時國際上的先進水平。 2. 對能效和可持續性的關注: 盡管當時的能效標準體係尚在發展初期,但部分標準開始引入對産品生命周期評估(LCA)的初步要求,或對能源消耗指標設定瞭基準綫,體現瞭對資源節約的重視。 3. 對新興産業的規範嘗試: 隨著新材料和新能源技術的萌芽,部分標準可能已經開始為這些前沿領域提供基礎性的技術框架和術語定義,為後續的快速發展鋪設軌道。 IV. 匯編的實際應用價值 本匯編是特定曆史時期中國工業技術標準化的一個縮影,對於以下用戶群體具有重要價值: 研發工程師與設計師: 作為産品設計和技術選型的基準文件,確保新産品在設計初期即滿足國傢法規要求。 質量控製與檢測機構: 用於製定檢測方案、校準設備和齣具閤規性報告的權威依據。 閤規性管理人員: 審查生産流程、評估供應商資質以及進行市場準入許可申請時的必備參考資料。 曆史研究者: 通過研究這些標準,可以係統性地瞭解2009年前後中國特定工業領域的技術成熟度和監管重點。 總而言之,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9年製定)(423 GB23708-23718) 是一份高度專業化、結構化的技術文獻集閤,它精確地定義瞭特定技術領域在2009年應達到的技術水平、質量要求和操作規範,是保障工業生産安全、統一性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工具。

用戶評價

評分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套書,我會選擇“時間膠囊”。它不僅僅是關於標準,它更是一份鮮活的、被時間固化的曆史記錄。通過閱讀其中關於特定設備、特定工藝的規定,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技術水平和優先順序。比如,某些環保要求在當時可能處於萌芽階段,規定得相對寬鬆,而另一些關於基礎結構安全的要求則嚴苛到令人咋舌。這種對照,讓我對中國社會在不同曆史階段的關注點有瞭更立體的認識。它不是一本講述宏大敘事的曆史書,卻在最微觀的層麵上,記錄瞭國傢意誌的逐步滲透和完善。對於一個曆史愛好者或者社會觀察者來說,這份“技術史料”的價值,可能遠遠超齣瞭它本身的工程用途。它讓你明白,宏觀的政策變遷,最終都是要落實到這些具體到小數點後的條文裏去的。

評分

坦白說,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它太沉瞭”。這不光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內容密度上的壓迫感。我本來是想找一些關於現代設計趨勢的資料,結果卻一頭紮進瞭這些二十多年前製定的規範裏。初期閱讀體驗堪稱“痛苦”——那些術語、那些復雜的層級結構,需要我不斷地查閱前言和附錄纔能勉強跟上作者(或者說起草者)的思路。但我逐漸發現,正是這種近乎苛刻的嚴謹性,賦予瞭這些標準一種獨特的魅力。它們像是精密儀器的藍圖,每一個小數點、每一個單位的選取,都經過瞭反復的校準。這讓我開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似乎越來越習慣於快速、碎片化的信息攝取,反而忽略瞭這種需要深度沉浸和係統理解纔能掌握的知識體係。這本書強迫我慢下來,去理解“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僅僅接受“它是這樣”。它教會瞭我,真正的專業性,往往隱藏在那些最不引人注目的技術細節之中。

評分

這部厚重的典籍,光是看書脊上那密密麻麻的編號和年份,就足以讓人感到一種撲麵而來的莊嚴感。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法規匯編,畢竟“國傢標準”這幾個字聽起來就讓人聯想到冰冷的技術參數和冗長的法律條文。然而,當我真正翻開它,纔發現這遠不止是一堆紙張和油墨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得以窺見過去一個時代,中國在工業、安全、質量控製等各個領域是如何設定自己的“航標”的。那些細緻入微的規定,比如對某種特定材料的純度要求,或是對某種機器運作流程的精確度把控,背後都凝聚著無數專傢學者的心血和反復的博弈。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知識,不如說是一種對國傢發展脈絡的追溯,每一條標準的誕生,都對應著當時社會對效率、安全或進步的迫切需求。它不是麵嚮大眾的暢銷書,但對於任何一個想深入瞭解中國製造業根基、政府監管體係演變的人來說,這套書簡直就是一座無法繞過的知識寶庫。它的價值,不在於華麗的辭藻,而在於其無可辯駁的權威性和曆史穿透力。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風格,很符閤那個年代的審美——樸素、功能至上,幾乎沒有多餘的裝飾。這反而為內容本身增添瞭一種不容置疑的嚴肅性。在現今這個追求視覺衝擊和用戶體驗的時代,這種“反設計”的風格,反而成瞭一種獨特的聲明:內容即意義,其他皆可忽略。我並非專業人士,但光是翻閱目錄就能感受到它覆蓋的廣度。從A類到Z類,從建築材料到信息編碼,國傢試圖用這套體係去規範一切可被規範的事物。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係統地消化這些海量信息。我最終采取的策略是“主題式啃讀”,每次隻聚焦於一個特定的技術領域,然後將相關章節串聯起來。這種學習方式雖然緩慢,但效果極佳,因為它迫使你建立起一套結構化的知識框架,而不是零散地記住孤立的規則。這本書,是一場對專注力和係統思維能力的終極考驗。

評分

我從事的領域與工程技術沾邊,所以這套匯編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與市麵上那些宣傳“快速入門”、“一學就會”的培訓材料不同,這本書不提供捷徑。它要求你對背景知識有相當的瞭解,否則那些條款讀起來就像天書一樣晦澀難懂。然而,一旦你掌握瞭其中的關鍵邏輯,它提供的幫助是無可替代的。它提供瞭國傢層麵的基綫和底綫,是所有後續創新和改進的起點。我曾在工作中遇到一個關於材料兼容性的難題,市場上充斥著各種互相矛盾的建議。最終,我還是迴到瞭這套標準中,找到瞭最原始、最被官方認可的定義和測試方法,這纔理清瞭頭緒。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如何解決一個具體問題,而在於它為你建立瞭一個判斷所有解決方案是否閤格的終極裁判標準。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對質量的承諾和背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