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6)

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曉強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高技術産業
  • 高技術産業
  • 産業發展
  • 年鑒
  • 2006年
  • 科技
  • 經濟
  • 中國
  • 産業政策
  • 統計數據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4008789
版次:1
商品編碼:10581929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71
字數:118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當前,世界高枝術産業發展正逐漸走齣低榖,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信息技術嚮無綫、互聯、移動發展,生物技術正在步入大規模産業化階段,新科技革命必將帶動世界高技術産業發展進入一個更加強調産業內企業間閤作的嶄新階段。同時,各國政府在加速高技術産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麵不斷加強戰略決策和宏觀調控能力,另一方麵也在不斷放鬆經濟性管製,強化競爭。盡管近年來中國在世界高技術産業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範圍內高技術産業轉移日益深度化和廣度化的同時,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逐步抬頭。因此,從戰略上把握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並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忡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郵要求進一步加快發展高技術産業已經成為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麵臨的深層次問題、進一步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綜閤國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緊迫要求,也是應對國際競爭、確保中華民族在新世紀立於不敗之地的戰略選擇。

內容簡介

《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6)》內容共分七大部分:(一)綜閤發展篇:迴顧“十五”期間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介紹2005年中國高技術産業、高技術産品進齣口、國傢高新的技術産業開發的發展情況,分析創業投資的發展情況。
(二)産業發展篇:分的2005年高技術産業中的一些重點行業,主要包括信息産業、新材料産業、航空産業、航天産業、可再生能源産業、軟件産業、集成電路産業、互聯産業、轉基因農作物産業、醫藥産業、現代中藥産業及北京市生物醫藥産業等的發展情況、特點與發展趨勢。
(三)地區發展篇介紹3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十五”期間高技術産業發展的基本情況、特點和發展思路。
(四)海外發展篇:介紹世界電子信息産業發展情況、世界軟件産業發展情況、世界可再生能源産業發展情況和世界高科技發展情況,摘譯瞭美國矽榖發展報告、美國科學與工程技術指標(2004)、2004年全球製藥行業報告和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科學技術與産業排行榜(2005)等報告。
(五)政策法規篇:收錄國務院和各部委2005年發布的與高技術産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文件。
(六)大事記錄篇:收集2005年高技術産業,包括信息産業、生物與醫藥産業、新材料産業、新能源産業以及航空航天産業發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七)基礎數據篇:為便於讀者同技術産業中的一些基本數據,要書收集瞭國傢統計局《全國高技術産業動態監測信息快報》中的主經濟指標、2004年全球320強公司的研發支齣數據以及OECD科學技術與産業排行榜中的有關數據。

目錄

綜閤發展篇
1 “十五”高技術産業發展問題
2 2005年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及展望
3 2005年中國高新技術産品進口情況分析
4 2005年中國創業投資發展情況分析
5 2005年國傢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發展綜述
産業發展篇
1 2005年中國信息産業發展綜述
2 2005年中國軟件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3 2005年中國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4 2005年中國互聯網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5 2005年中國航空産業發展綜述
6 2005年中國航天産業發展綜述
7 2005年中國新材料産業發展綜述
8 2005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綜述
9 2005年中國醫藥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10 2005年北京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11 2005年中國現代中藥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12 2005年中國在因農作物産業發展情況分析

地區發展篇
1 2005年各地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比較
2 “十五”北京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3 “十五”天津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4 “十五”河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5 “十五”山西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6 “十五”內濛古自治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7 “十五”遼寜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8 “十五”吉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9 “十五”黑龍江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10 “十五”上海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11 “十五”江蘇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12 “十五”浙江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13 “十五”安徽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14 “十五”江西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15 “十五”福建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16 “十五”山東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17 “十五”廣東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18 “十五”廣西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19 “十五”湖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0 “十五”湖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1 “十五”河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2 “十五”四川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3 “十五”重慶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4 “十五”雲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5 “十五”貴州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6 “十五”陝西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7 “十五”甘肅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8 “十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29 “十五”寜夏迴族自治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30 “十五”青海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31 “十五”西藏自治區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32 “十五”海南省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33 “十五”大連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34 “十五”青島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35 “十五”寜波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36 “十五”廈門市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37 “十五”深圳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38 “十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高技術産業發展情況
海外發展篇
政策法規篇
大事記錄篇
基礎數據篇

前言/序言


《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6)》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全麵、係統、客觀地反映2006年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的基本情況、主要成就、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一部分:宏觀環境與政策導嚮 一、 2006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高技術産業發展的宏觀背景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2006年中國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態勢,包括GDP增長情況、投資結構變化、消費市場動態以及外貿進齣口的主要特徵。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瞭這些宏觀經濟因素如何影響瞭高技術産業的融資環境、市場需求以及國際閤作的步伐。重點闡述瞭能源價格波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對高技術企業成本控製和國際競爭力的具體影響。 二、 國傢高技術産業發展戰略與政策體係 詳細梳理瞭2006年度國傢層麵齣颱的與高技術産業發展直接相關的核心政策文件和法規。這包括“十一五”規劃的進一步細化落實,特彆是關於自主創新體係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産權保護的最新規定。重點分析瞭國傢在重大科技專項(如“ 863 ”計劃、“ 973 ”計劃)中期評估和新方嚮部署上的調整,以及對特定高技術産業集群發展的引導性政策,例如在國傢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稅收優惠政策的調整和效果評估。 三、 區域高技術産業發展規劃與區域政策 本章聚焦於國傢層麵對區域差異化的産業發展戰略。剖析瞭國傢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技術改造的支持政策、中部地區高技術産業崛起的規劃、以及西部地區依托資源稟賦發展特色高技術的鼓勵措施。同時,詳細記錄瞭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區在建設國際一流高技術産業基地的具體行動和政策傾斜,例如在人纔引進和風險投資引導方麵的創新舉措。 第二部分:重點高技術産業發展實況 本部分是年鑒的核心,按産業門類詳細記錄瞭2006年中國七大類高技術産業的生産規模、技術進步、市場占有率及發展亮點。 一、 電子信息産業:邁嚮核心競爭力建設 集成電路(IC)産業: 分析瞭2006年中國芯片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的産能擴張情況,重點關注瞭國傢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的建設進展和重點設計企業的營收增長。論述瞭在存儲器和邏輯芯片製造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及追趕策略。 通信設備製造業: 詳細記錄瞭3G網絡建設在2006年的全麵鋪開對國內通信設備廠商(特彆是TD-SCDMA技術推進)的影響。分析瞭企業在核心專利布局和國際市場拓展方麵的錶現。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記錄瞭軟件産業收入總額、外包服務(ITO/BPO)的發展規模。重點分析瞭2006年操作係統、數據庫、中間件等基礎軟件的國産化替代進展,以及在電子政務和企業資源規劃(ERP)係統推廣中的應用案例。 二、 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産業:研發投入的集中體現 生物技術: 記錄瞭國傢級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進展,特彆是基因工程、蛋白質組學等前沿領域的研究成果。分析瞭在新型疫苗研發和診斷試劑開發方麵的突破。 現代醫藥製造: 重點評估瞭化學原料藥與製劑的産業結構升級情況,記錄瞭2006年獲批上市的創新藥物數量。分析瞭GMP(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認證對行業規範化的推動作用。 三、 航空航天與先進製造技術 航空航天: 記錄瞭2006年中國在衛星發射、載人航天工程後續階段的進展。分析瞭軍民結閤在先進材料、高精度加工設備引進和消化吸收方麵的具體項目。 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 評估瞭高檔數控機床國産化率的年度變化,分析瞭國傢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後,本土化改造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情況。 四、 新材料産業:戰略性基礎的夯實 涵蓋瞭高性能復閤材料、特種功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領域。詳細記錄瞭2006年高性能膜材料、新型電子元器件用材料的産能擴張和質量提升情況,以及在下遊産業(如新能源、電子信息)中的應用滲透率。 五、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産業 新能源(太陽能、風能): 記錄瞭2006年光伏電池和風力發電機組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數據。分析瞭國傢電網對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電網改造進展,以及相關産業的投資熱度。 環保技術: 記錄瞭工業廢水、廢氣治理技術的市場規模和應用比例,重點關注瞭汙染減排指標完成情況與環保裝備製造業的貢獻。 第三部分:高技術産業的要素支撐 一、 科技投入與研發(R&D)活動 詳細披露瞭2006年全社會R&D經費投入總額、占GDP的比重及其結構(企業、政府、高校)。著重分析瞭企業研發投入的增長趨勢和激勵機製的有效性。記錄瞭國傢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人纔培養和技術攻關方麵的年度績效。 二、 高技術産業人纔隊伍建設 分析瞭高技術領域從業人員的數量、結構和教育背景。記錄瞭“韆人計劃”等人纔引進政策的初步實施情況。評估瞭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在培養適應産業需求的高技能人纔方麵的供需匹配度。 三、 知識産權與標準製定 統計瞭2006年高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及發明專利的國際申請情況。分析瞭中國在高技術標準(如通信標準、材料標準)製修訂中的國際參與程度和話語權變化。 四、 投融資環境 評估瞭2006年風險投資(VC/PE)在高技術産業的投資規模和重點流嚮。記錄瞭國傢和地方政府設立的各類高技術産業引導基金的運作情況和資金到位率。分析瞭高技術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的總體情況。 第四部分:國際閤作與市場錶現 一、 高技術産品進齣口貿易 詳細列齣瞭2006年中國高技術産品齣口總額、進口總額及其在全國外貿中的比重。深入分析瞭高技術産品貿易的結構性變化,特彆是核心零部件的進口依賴度,以及自主品牌高技術産品齣口的增長貢獻。 二、 跨國技術閤作與産業鏈布局 記錄瞭當年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並購(M&A)高技術企業的案例分析。分析瞭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RDC)的分布趨勢和重點投資領域,評估瞭這些閤作對本土技術提升的溢齣效應。 第五部分:統計數據與附錄 本部分提供瞭支撐前述分析的全麵、詳盡的統計數據錶格。包括: 主要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及增長率 高技術産業固定資産投資情況 R&D經費投入結構錶 高技術企業人纔結構錶 重點高技術産品産銷量對比錶 此外,附錄收錄瞭2006年度頒布的重要科技、産業政策法規目錄及相關統計標準說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可以說是非常“務實”和“內斂”,這正是我所看重的政府智庫類齣版物的特質。它沒有使用浮誇的辭藻來渲染“成就”,而是用大量的對比和縱嚮分析來展示發展中的問題與進步。我特彆留意到其中關於人纔流動與培養體係的章節。2006年前後,高端技術人纔的短缺問題日益凸顯,年鑒並未迴避這一痛點,而是詳細列舉瞭當年高校畢業生的專業流嚮、海外人纔迴流率的初步統計,並對照瞭國傢級人纔引進計劃的執行情況。這種直麵挑戰的態度,使得整部作品顯得十分可靠和中立。它像一麵清晰的鏡子,映照齣當時中國高技術産業在高速奔跑中,後勤保障(人纔、基礎設施等)方麵所承受的壓力。這種客觀的記錄,比任何溢美之詞都更有力量,因為它為後續的政策製定者和研究者提供瞭最真實的曆史切片,便於汲取經驗和教訓。

評分

讀完這本年鑒,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所蘊含的“曆史厚重感”。2006年對於中國高技術産業而言,是告彆摸索、開始係統化布局的關鍵一年。這本書詳實記錄瞭從中央到地方,在推動産業升級過程中的集體努力與博弈。比如,它對當年科技園區發展的評估,不僅僅是關注瞭入駐企業的數量,更深入地探討瞭園區在孵化機製、金融支持和産學研結閤深度上的差異化錶現。這使得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國傢戰略的宏觀指導下,不同地區是如何因地製宜地探索齣符閤自身稟賦的發展路徑的。這種對地方實踐的細緻描摹,是教科書上往往難以涵蓋的。它讓我們理解到,一個龐大國傢的産業發展,絕非鐵闆一塊,而是充滿瞭區域間的動態競爭與閤作,這本書恰好捕捉到瞭這種復雜性。它不僅是一份記錄,更是一份關於中國如何試圖在全球高技術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的深度報告。

評分

這部“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年鑒(2006)”著實讓我這位科技政策研究者眼前一亮。我原本以為,這類官方年鑒大多是枯燥的數據羅列和刻闆的總結,但這本書的編纂質量遠超我的預期。首先,它在宏觀趨勢的把握上顯得尤為深刻。2006年,正值中國高技術産業經曆結構性調整的關鍵時期,書中對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等核心領域的年度發展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僅是羅列瞭産值和增速,更重要的是,它細緻地剖析瞭驅動這些增長背後的産業政策導嚮和市場環境變化。比如,對於某些新興技術産業的區域集聚效應分析,引用瞭詳實的地方統計數據作為支撐,使得結論的說服力大大增強。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知識産權保護和技術標準製定方麵的內容,這對於理解當年中國在高技術領域“走齣去”和“引進來”的戰略意圖至關重要。它提供瞭一個多維度的觀察窗口,讓我們能透過冰冷的數據,看到産業發展中的溫度和張力,為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比較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石。

評分

說實話,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産業投資的觀察者,我發現這本年鑒在數據顆粒度和深度上,達到瞭一個令人贊嘆的水平。我過去接觸過不少同類齣版物,它們往往停留在省級或國傢級的宏觀數據層麵,而這本書對於具體細分領域,比如半導體製造中的特定環節,或者生物製藥研發投入的構成,都進行瞭相當細緻的分解。這種對“微觀”的執著,使得本書成為瞭一份非常寶貴的案頭工具書,而不是僅僅是一份年終總結報告。舉個例子,書中對於高技術産業R&D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的地區差異分析,就揭示齣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在創新投入強度上的顯著鴻溝,並嘗試解釋瞭造成這種差異的體製性因素。這種深度挖掘,遠非一般的年度報告可以比擬,它要求編纂者具備極強的專業知識和耐心。對於任何希望在微觀層麵追蹤中國高技術産業發展軌跡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不可或缺的參考手冊,其價值經得起反復查閱和推敲。

評分

從排版和結構上看,這本年鑒體現瞭極高的編纂專業水準。我發現它在信息組織上采用瞭多層次的邏輯結構,這極大地提升瞭閱讀效率。不同於一些將所有內容堆砌在一起的年鑒,本書清晰地劃分瞭“政策環境篇”、“産業結構篇”、“區域布局篇”以及“統計摘要篇”,每一個部分內部又根據不同的技術領域進行瞭細緻的子欄目劃分。特彆是,附錄中的“重要政策文件摘錄”和“年度重大科技事件紀事”兩部分,簡直是點睛之筆。它們像一個時間膠囊,將當年所有關鍵的政策信號和裏程碑事件集中呈現,使得讀者可以快速重建2006年高技術領域的“事件地圖”。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體現瞭編纂團隊對信息檢索友好度的充分考量。對於需要快速定位特定信息的政策分析師而言,這種清晰的索引和目錄設計,無異於一座導航燈塔,極大地節省瞭摸索時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