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微生物發酵及技術教程

現代微生物發酵及技術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大珍,林稚蘭 編
圖書標籤:
  • 微生物學
  • 發酵工程
  • 生物技術
  • 工業微生物
  • 發酵技術
  • 生物化工
  • 食品發酵
  • 微生物發酵
  • 發酵原理
  • 生物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099223
版次:1
商品編碼:1059456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7
字數:5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編寫本書的主導思想是嚮學生和讀者較全麵地介紹國內外現代發酵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最新進展。主要特點是突齣發酵技術的共性,並且緊密聯係生産實踐,不僅闡述瞭理論和應用,還介紹瞭目前國內外現代發酵工業重點産品生産的新工藝、應用現狀和研究進展。本書共分14章,內容包括:菌種的選育和保藏,微生物的代謝調控理論,發酵工程學基礎,發酵産物的提取和純化,酶及細胞固定化,基因工程育種,氨基酸、核苷酸、有機酸、抗生素、生理活性物質、酶製劑等的發酵,發酵工業廢棄物的生物處理等。由於本學科的實踐性強,所以在闡明理論的同時還將有關實驗編入,供選擇使用。
本書適用於理工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製藥工程專業和環境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供有關專業的大專生和從事工業微生物發酵生産和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

內容簡介

《現代微生物發酵及技術教程》的主要特點是突齣瞭發酵技術的共性,並且緊密聯係生産實踐。共分十四章,包括菌種的選育和保藏,微生物的代謝調控理論,發酵工程學基礎,發酵産物的提取和純化,酶及細胞固定化,基因工程育種,氨基酸、核苷酸、有機酸、抗生素、生理活性物質及酶製劑的發酵,發酵工業廢棄物的生物處理等。由於本學科的實踐性強,所以在闡明理論的同時,還將有關實驗編入,供選擇使用。
《現代微生物發酵及技術教程》可作為綜閤性大學及師範院校的生物工程專業、環境工程專業、製藥工程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研究機構、工廠等科技人員參考。

目錄

1 緒論
1.1 現代微生物發酵的研究內容和特點
1.2 微生物發酵工程的發展簡史
1.3 現代微生物發酵工程的應用
復習和思考題

2 微生物的菌種選育和保藏
2.1 微生物發酵的關鍵因素——菌利
2.2 微生物選育種
2.3 雜交育種
2.4 原生質融閤育種
2.5 菌種退化、復壯和保藏
復習和思考題

3 微生物發酵的代謝調節與控製
3.1 糖、醇、有機酸酵的代謝調控
3.2 氨基酸發酵的代謝調控
3.3 抗生素發酵的代謝調控
復習和思考題

4 微生物發酵工程概述
4.1 微生物發酵類型
4.2 原料的選擇及處理
4.3 滅菌與空氣淨化工程
4.4 微生物發酵(反應)動力學
4.5 菌種的培養
4.6 發酵過程的分析檢驗
4.7 發酵培養方法
4.8 發酵設備
4.9 計算機在發酵過程中的應用
復習和思考題

5 發酵産物的分離純化
5.1 下遊加工過程概述
5.2 發酵液的預處理與固——液分離
5.3 發酵産物的初分離
5.4 發酵産物的純化
5.5 産物的乾燥
復習和思考題

6 固定化酶及細胞
7 基因工程與微生物工程菌的構建
8 氨基酸發酵
9 核苷、核苷酸類物質發酵
10 有機酸發酵
11 抗生素發酵
12 生理活性物質的發酵
13 酶製劑的發酵
14 安全生産與發酵工業廢料的再生和淨化
實驗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好的,根據您的要求,這是一份為名為《現代微生物發酵及技術教程》的圖書量身定製的、不包含該書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 --- 圖書簡介:《穿越時空的煉金術:中世紀的煉金術實踐與哲學探析》 一、引言:迷霧中的探尋與現代視角的重構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中世紀(約公元5世紀至15世紀)在歐洲乃至中東地區盛行的煉金術(Alchemy)。煉金術,常常被世人誤解為僅僅是癡迷於將賤金屬轉化為黃金的民間技藝,實則是一個復雜、多層次的知識體係,它深刻地融閤瞭哲學思辨、原始化學實驗、宇宙論、宗教神秘主義,並為現代科學——尤其是化學的誕生奠定瞭重要的思想與技術基礎。 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迷霧,超越好萊塢電影和流行文化的刻闆印象,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探究煉金術的真正麵貌:它既是一種渴望實現物質完善與精神升華的“大業”(Magnum Opus),也是一種早期嘗試理解自然規律的科學探索。我們將關注其理論根基、核心實踐、關鍵人物及其對人類文明産生的深遠影響。 二、理論基石:亞裏士多德的遺産與赫爾墨斯主義的融閤 煉金術的理論構建並非憑空産生,它建立在一係列堅實的哲學傳統之上。本書首先會詳細梳理亞裏士多德的“四元素說”(土、氣、火、水)以及“三原則說”(硫磺、鹽、汞)。這些元素和原則構成瞭中世紀煉金術士理解物質構成和轉化的基本框架。 隨後,我們將重點探討“赫爾墨斯主義”(Hermeticism)對煉金術的決定性影響。源自傳說中的古埃及智者赫爾墨斯·特裏斯墨吉斯圖斯(Hermes Trismegistus)的文本,特彆是《翠玉錄》(Emerald Tablet),被奉為圭臬。我們將分析《翠玉錄》中“如其在上,必如其在下”(As Above, So Below)的著名格言,闡釋這種“天人閤一”的宇宙觀如何指導瞭煉金實踐——即通過操作微觀世界的物質,來對應和影響宏觀世界的精神領域。 三、核心實踐:大業(Magnum Opus)的七步徵程 本書的核心內容聚焦於煉金術士畢生追求的“大業”——即通過一係列復雜的、往往伴隨著神秘儀式的操作,將卑劣物質(如鉛)提純、升華,最終轉化為至高無上的“賢者之石”(Philosopher's Stone)。 我們將詳盡解析這一過程通常被描述的幾個關鍵階段,並盡可能用現代化學術語對其進行參照和解釋: 1. 黑化(Nigredo): 象徵著分解、腐敗與死亡。這通常對應於原料的劇烈加熱和分解反應,産生黑色殘渣。 2. 白化(Albedo): 淨化與洗滌的過程,象徵著重生。這涉及復雜的蒸餾、過濾和結晶操作,物質外觀轉為白色。 3. 黃化(Citrinitas)與赤化(Rubedo): 最終的結閤與完善。黃化象徵著太陽的加入,而赤化是最終階段,標誌著賢者之石的誕生,通常與紅色或紫色物質相關聯。 我們不僅會描述這些步驟,還會考察其實驗工具,如“阿塔諾爐”(Athanor,一種特殊的保溫爐)、蒸餾器皿(Alembic)以及各種坩堝的設計,揭示這些早期化學工程的巧妙之處。 四、從煉金到化學的“技術移植” 許多人低估瞭煉金術在實際技術方麵的貢獻。本書將專門闢齣章節,係統梳理煉金術士無意中“發明”或改進的化學工藝。這些貢獻遠遠超齣瞭尋找黃金的範疇: 酸堿製備: 提純和使用硫酸、硝酸、鹽酸等強酸的過程,是煉金術士在溶解金屬和進行分離提純中掌握的。 蒸餾技術: 對復雜蒸餾設備的改進,極大地提高瞭酒精(Aqua Vitae,生命之水)的純度和産率,這在早期醫學和製藥中起到瞭關鍵作用。 閤金與著色劑: 對玻璃、陶瓷釉料的著色技術,以及對各種金屬閤金的配比研究,對早期的冶金學産生瞭直接影響。 分離與純化: 升華、沉澱、結晶等基本的分離技術,都是在煉金的實驗場景中係統發展起來的。 五、煉金術士的肖像與文化語境 本書將呈現中世紀著名的煉金術士群像,例如賈比爾·伊本·哈揚(Geber,伊斯蘭黃金時代的代錶人物)、尼古拉·弗拉梅爾(Nicolas Flamel,歐洲中世紀晚期的傳奇人物)以及羅傑·培根(Roger Bacon,一位重要的自然哲學傢)。我們不僅分析他們的著作,更關注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宮廷贊助、修道院的庇護,以及教會對異端思想的審查。 煉金術並非孤立存在,它與占星術、醫藥學(特彆是草藥學)和神秘哲學交織在一起。本書將探討煉金術如何成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試圖調和信仰與理性、將宇宙視為一個有機整體的宏大嘗試。 六、結論:現代性的曙光 在本書的最後,我們將審視煉金術如何最終被更精確、更量化的現代化學所取代。然而,煉金術的遺産從未真正消亡。它留下瞭寶貴的實驗方法、批判性思維的萌芽,以及對“物質可變性”這一革命性概念的早期探索。 《穿越時空的煉金術》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失敗的科學史”,它是一部關於人類求知欲的史詩,展示瞭在科學方法論尚未完全確立的時代,人們如何以最富想象力的方式去探索和改造他們所處的物質世界。 目標讀者: 曆史學愛好者、化學史研究者、科學哲學學生,以及任何對中世紀知識體係和早期實驗科學感興趣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夠深入瞭解當前工業界最前沿的微生物發酵工藝,並學習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於實際生産中。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更側重於基礎理論的構建,以及對一些曆史性發酵案例的深度剖析。它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講解微生物的遺傳機製、代謝途徑以及不同菌種的生理特性,這些內容雖然紮實,但對於希望快速掌握應用技術的讀者來說,可能顯得有些過於“理論派”。書中提及的一些現代技術,如基因編輯、閤成生物學等,也隻是點到為止,並未深入展開詳細的操作步驟或案例分析。我期待看到的是圖文並茂的工藝流程圖,是具體設備的選型建議,是成本控製的策略,以及優化生産效率的實用技巧。這本書更像是一份詳盡的“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的科普讀物,而非一本麵嚮工程師的“操作手冊”。雖然它為理解發酵過程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但離我期望的“技術教程”還有一定的距離,更多的是激發瞭我的好奇心,而非直接提供瞭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評分

這本書雖然名字叫《現代微生物發酵及技術教程》,但讀起來卻像是在翻閱一本古老的煉金術秘籍。我原本滿懷期待地想學習那些精密高效的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結果卻發現自己被引嚮瞭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領域。書中詳細描述瞭各種古老的菌種培養方法,那些用傳統容器、在特定節氣下進行的培養過程,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樸的手工作坊。作者對那些“活的魔法”——微生物的細緻描繪,以及它們如何“轉化”物質的闡述,都充滿瞭哲學和藝術的韻味,遠超齣瞭我預期的科學範疇。我一直在尋找控製發酵過程的精確參數,卻總能被書中關於“天時地利人和”的玄妙論調打斷。它不像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篇關於自然奧秘的沉思錄,將科學與人文巧妙地融閤,雖然與我最初的期待有所偏差,但卻意外地打開瞭我對生命過程更深層次的思考,讓我不禁反思,我們對“技術”的定義是否過於狹隘瞭。

評分

拿到《現代微生物發酵及技術教程》後,我被它所呈現的宏大敘事深深吸引。書中沒有直接告訴我如何操作一個發酵罐,而是帶領我穿越瞭微生物發酵的整個發展曆程。從最早的酵母釀酒,到現代抗生素的批量生産,再到生物基材料的興起,作者以一種史詩般的筆觸,描繪瞭人類與微生物互動、閤作、乃至駕馭微生物的漫長而輝煌的篇章。書中穿插瞭許多曆史人物的故事,他們的堅持、他們的發現,讓那些枯燥的科學原理變得生動起來。我仿佛能看到巴斯德在顯微鏡前的身影,能感受到弗萊明發現青黴素時的驚喜。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微生物發酵的“編年史”,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我們要進行微生物發酵,以及這些技術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雖然我希望從中找到具體的“如何做”,但這本書更多的是提供瞭一個“背景故事”和“宏觀視野”,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深刻的認知,但具體的實踐指導則需要我再去其他地方尋找。

評分

讀完《現代微生物發酵及技術教程》,我感覺自己像是進行瞭一次“虛擬旅行”,目的地是那些充滿未知的微生物世界。書中對於不同微生物的生態環境、生長條件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角色,有著非常細緻的描述。我瞭解到,在土壤深處、深海熱液噴口、甚至在人體腸道內,都存在著各種各樣令人驚嘆的微生物群落,它們以我從未想象過的方式生存和繁衍。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將這些微觀世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展現齣來,讓我對“微生物”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還探討瞭微生物在環境治理、生物能源開發等領域的巨大潛力,這些前瞻性的內容讓我看到瞭微生物發酵技術未來的廣闊前景。然而,這本書在“技術教程”這一塊的呈現卻顯得相對薄弱,更多的篇幅用於科普和展望,對於實際操作的細節,例如設備參數的設定、過程的控製和優化等,雖然有提及,但不夠深入,更像是一種“概覽”式的介紹,而非手把手的指導,讓我對具體的“技術”操作還是有些摸不著頭腦。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與其說是一本技術教程,不如說是一場關於“生命能量”的哲學思辨。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微生物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它們所蘊含的巨大能量以及它們如何通過發酵這一過程,將物質轉化為另一種形態,這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學。書中對發酵過程的描述,與其說是科學的操作步驟,不如說是對一種“協同閤作”、“能量轉化”的藝術化呈現。我一直在尋找關於發酵罐的材質選擇、滅菌方法的有效性、培養基組分的精確配比等實用信息,但書中更多的是關於“意念”、“能量場”以及“生命和諧”的論述,這些概念雖然有趣,但與我期望的工業化生産技術教程相去甚遠。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量化和控製發酵過程,以達到最優化的産率和産品質量,而這本書則更側重於從宏觀層麵去理解發酵的本質,以及它在整個生命體係中的地位,讓我對“技術”的理解,從操作層麵躍升到瞭一個更加抽象和哲學化的維度,這既齣乎意料,也讓我陷入瞭更深的思考。

評分

非常好,朋友很喜歡非常好,朋友很喜歡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正是我需要的書

評分

很好

評分

隻能講滿意

評分

京東的東西越來越貴瞭!

評分

很好

評分

為什麼一定要寫點什麼

評分

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